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6737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8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和解析.docx

《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和解析.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和解析.docx

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和解析

2005-2017年全国Ⅰ卷高考语真题文言文阅读

(河北、河南、安徽、山西、海南卷 )

2005年

3、(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

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

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

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

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

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

荥阳郑伟谓侠曰:

"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侠曰:

"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

"遂从入关。

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盐菜而已。

吏人莫不怀之。

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

侠曰:

"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

岁月既积,马遂成群。

去职之日,一无所取。

人歌曰:

"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裴公贞惠,为世规矩。

"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

迁户部中大夫。

时有*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及侠在官,励精发擿①,数旬之内,*盗略尽。

转工部中大夫。

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

"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侠闻之,许其自首。

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

侠尝遇疾沉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

"可向府耶。

"所苦因此而瘳②。

晋公护闻之曰:

"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

"又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征并来候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

贵等还,言之于帝。

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耒粮粟莫不备足。

缙绅咸以为荣。

卒于位,谥曰贞。

                               (节选自《北史•裴侠传》)

  [注]①擿(tī):

揭发。

②瘳(chōu):

病愈。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举手指之而言                吏人莫不怀之

  B.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

  C.所食唯菽盐菜而已            所居第屋,不免霜露

  D.并收庸为市官马              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A\B

第 8 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词义和对文言虚词的用法的理解。

能力层级为 B 级。

 

本题考查了“之、焉、所、为”四个词,答案为 B。

B 项两个“焉”字,第一个用在句末,而且是一个完整句子的句末,只能理解为句末助词。

第二个“焉”则用在谓语后面,只能理解为宾语,是代词。

A 项两个“之”字都是代词。

从这个意义上说,该项是相同的。

但“之”分别代指“群乌”和“裴侠” ,意义并不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说,该项又是不相同的。

但本题不能以 A 为答案,因为 B 项的不同更为明显。

由此可以说,本题设计得不严密。

C 项两个“所”字,都是助词,都是用在动词之前,与之一起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

D项两个“为”字,都是介词,意思是“替、给”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侠"不以私废公"和"对*吏起镇慑作用"的一组是

  A.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

    侠闻之,许其自首。

  B.宁以妻子易图也?

          李贵乃于府中悲泣。

  C.忽闻五鼓,便即惊起。

      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9. D.所苦因此而瘳。

            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答案为 B。

 第 9 题考查筛选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B级。

解答本题必须注意题干中的“分别”二字,。

其意思是,每项的前句对应“不以私废公” ,后句对应“对*吏起镇慑作用” 。

A 项前句只表明一种情况,并未显示裴侠的态度,不能说明“不以私废公” ;后句也没有直接显示*吏的心理状态。

C 项前句只表明裴侠忧心于工作,但他并没有工作,所以谈不上“不以私废公” ;后句只表明*吏贪得多,不能表明其畏惧。

D 项前句只说他的病好了,因为没有处在工作中,所以也不能说明“不以私废公” ;后句表现了*吏的害怕,能够证明“对*吏有镇慑作用” 。

只有 B项两句都能对应地加以证明,其前句是说裴侠不因为妻子儿女而改变对事业的态度,后句是说*吏由于害怕惩罚而哭泣,分别恰当地对应了“不以私废公”和“对*吏起镇慑作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侠七岁后即很聪明,有异于一般孩童。

为官后忠于皇上,荥阳郑伟认为天下动乱,劝他另谋前程,裴侠拒绝了这一忠告,毅然跟随皇上西迁入关。

  B.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

他每日只是粗茶淡饭,而不食肥鲜美味;从不私用郡中仆役,又不私取任何公物。

因此受到人们尊重,称赞他为人间楷模。

  C.裴侠在户部任职时严格约束官吏,揭发不法行为,并在短期之内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职时,又敦促*吏坦白交代,仅李贵一人即招供贪污公款五百万。

  D.裴侠时时以公事为重,深受晋公护的赞誉。

皇上了解到他生活清贫,改善了他的居住条件,赏赐他良田、奴隶及各种物品,士大夫都为此感到荣耀。

答案为 C。

第 10 题考查对阅读材料整体文意的综合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C级。

该项犯了无中生有的毛病。

原文中裴侠在工部任职一段内容,只讲了李贵因畏惧而自首一事,没有任何其它内容。

所以“敦促*吏坦白交代”是无中生有。

从“仅李一人即”这样的说法,可知*吏很多,而本段内容也并没有涉及其他*吏。

所以本项是错误的。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侠曰:

"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裴侠说:

 “因为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

 ”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

 

⑵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

裴侠病情这样危重却不忘考虑公事,由于听到鼓声而大病痊愈,这难道不是上天保佑他的勤勉谨慎吗?

第 11 题考查翻译能力。

能力层级为 B 级。

它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的句式、句子间的语意关系的领会,又能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翻译时要求: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不能漏译,尤其不能漏译要重点考查的词语。

选择合适的双音词。

 

翻译第一句必须注意译出“口腹”的借代义、 “吾所不为也”的判断句式、 “以、乃”两个虚词的意思。

翻译第二句必须注意“危笃、废、勤恪”几个实词,注意“若此”的位置,注意补上“危笃”的主语,注意“因、遂、岂”几个虚词。

2006年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

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

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

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

迁武昌太守。

远本倜傥,尚轻侠。

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

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

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

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

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

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

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

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

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

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

迁东阳太守。

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

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竭,不造诣。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

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

每戏语人云:

“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

”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注]①恩寄:

对下级信任托付。

②摙(liǎn):

担运。

③糗(qiǔ):

干粮。

④近畿(jī):

京城附近地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与恢素善善:

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尚:

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视:

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多:

称赞。

8.答案:

C(这道题中的ABD选项都在课本中出现过,而C中的固定搭配“视……如……”很容易判断得出。

即使没看出来,也可根据前文“嫉……如……”判断出决不是爱抚之意。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9.答案:

C

(这道题重点在表明“耿介”与“清廉”,依次我们可以判断出A项第一个选项与耿介无关,是属于他办事原则方面的。

B项第一个百姓称赞他也不属于“耿介”,D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属于“耿介”,依次推断选择C)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10.答案:

B

(这道题难度不小,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泉陵侯朗,强调是他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

而不是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得分点在“自……为”是“从……担任……”。

(2)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

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

得分点在“居”、“可欲”还有“饥寒如下贫”。

 

2007年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

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

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

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

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

“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

”竟不肯施行。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均曰:

“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

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

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

”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

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

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

均乃下书曰:

“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

”于是遂绝。

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

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

每有驳议,多合上旨。

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

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

均顾厉色曰:

“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

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

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

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

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

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

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建初元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宋均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失:

过错。

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募:

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祠:

祭祀。

D.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挠:

阻碍。

8.答案:

D

解析:

挠的意思是屈服不是阻碍。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①禁人丧葬不得侈长②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③百姓耆老为祷请④其为民爱若此

⑤使中黄门慰问⑥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③④D.④⑤⑥

9.答案:

C

解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①为皇上所言,排除了B,D由A,C差别可知③正确,故选C。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辨。

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摒除贪欲,撤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

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绩,因而深受皇帝赏识。

他因病请求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

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10.答案:

D

解析:

“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动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1)译文:

现在成为百姓的祸害,是酷吏的过失,而劳民伤财并不是体恤百姓的根本办法。

(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2)译文:

大多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如果害怕皇帝的威严而不坚持正义,我即使死,也不改变我的志愿。

解析:

本题考察了对原文的理解,注意对个别关键字的翻译,然后将句子愿意翻译出来

即可。

 

2008年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

“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

“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

“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

“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

“是欲置我何地耶?

”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

“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

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

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

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

制止。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A项“檄”,这里作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

再根据上下文词义推断可知其余各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A.顺昌民以刚为命              B.刚喻从盗者使反业

  谓即如此,何以示惩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D.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是欲置我何地耶                  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在解答时,先

 

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

B项“从盗者使反业”是他安抚百姓的一个方面,“有

何面目尚在朝廷乎”是他直言抗争的语言表现,符合要求。

A项中,“昌民以刚为命”是廖刚安抚百姓的结果;C项中“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与“是欲置我何地耶”都不是直接表明廖刚“安抚百姓”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D项中“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一句是对圣上的劝谏之言,不能说是“敢于抗争”。

因而,A、C、D三项均不能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

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

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

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

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

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

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D项写廖刚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起”是“请求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因此该项不正确。

A项是对廖刚的总体介绍,B项和C项分别概括了廖刚军事思想和重视粮食生产,均为正确选项。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参考答案】⑴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

  

⑵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

(1)句注意“日”为名词作状语和“哺”、“莫”等词的落实;第

(2)句注意“君之”的“君”和“兄之”的“兄”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2009年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

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

“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

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

“彼何人,乃尔不武!

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

”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

“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

”昭曰:

“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

”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

“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

”昭叱曰:

“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

我唯有死耳!

”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

“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

“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

“得朱将军矣!

”欲生致之。

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

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

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

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

追逐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

【解析】C项:

“薄”应为“迫近”

【思路分析】C项原文是“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大意是“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分)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B.①③⑥

C.②⑤⑥D.③④⑤

【答案】D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

【解析】①②原文是“昭曰:

‘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

’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朱昭向夏人介绍宋皇禅位,天子推行新政的事。

据此可排除A、B、C

【思路分析】文言文信息的筛选的关键是据题干要求(①朱昭,②主张抗敌)进行排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

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

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

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