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三年高考两年模拟 专题二 大气环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65591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三年高考两年模拟 专题二 大气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三年高考两年模拟 专题二 大气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三年高考两年模拟 专题二 大气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三年高考两年模拟 专题二 大气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三地理三年高考两年模拟 专题二 大气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三年高考两年模拟 专题二 大气环境.docx

《高三地理三年高考两年模拟 专题二 大气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三年高考两年模拟 专题二 大气环境.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三年高考两年模拟 专题二 大气环境.docx

高三地理三年高考两年模拟专题二大气环境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专题二大气环境

考纲指津

【考点内涵分析】

本专题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在历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均占有一定比重。

根据考纲要求,本专题的考查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特别是对流层;②对流层大气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③大气降水;④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⑤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考查类型概说】

根据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本专题的考查选择题、综合题的形式均会出现,以选择题为主,而且往往与大气环境知识联系密切的知识点结合在一直进行考查。

考纲中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运动、气候类型判断、气候特点的分析及应用、天气系统等这些内容都有涉及。

【考查趋势预测】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本专题命题有以下趋势:

  一、从考查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大气垂直分层中对流层的特点的考查以及气候的判断、特点和成因等主干知识。

二、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考侧重于考察阅读图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如20XX年全国文科综合Ⅰ卷选择题中通过读图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37题以表格形式为材料,要求对我国具体地点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三、从命题形式上看,命题以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情景为素材来进行设计。

命题的切入点越来越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另一方面往往以某一区域或等压线、等温线图、降水量等图表形式考查。

【考点核心整合】

一、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

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递减率为0.6℃/100m。

知识智囊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但气温却很低,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但大气的直接热源来源于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少,吸收作用微弱,大气逆辐射更弱,所以气温很低。

2.逆温现象

①什么是逆温:

对流层的温度一般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现象。

即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理论温度。

②逆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平流逆温: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大气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中纬沿海地区。

锋面逆温:

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

地形逆温:

在山谷盆地中,晚上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流动,聚集在山谷底部,谷底原来的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由此形成逆温,这种逆温一般发生在晚上。

还有一种情况是,冬半年冷空气在向低纬地区运动过程中,因冷空气较冷重,把地势较低的盆地和谷地地区填满,而盆地上空是暖空气,在盆地上空暖空气与盆地内冷空气交界的大气层形成逆温。

这种逆温现象发生在冬半年。

③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

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大气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链接·思考

对流层的厚度各纬度和不同季节是否都相等?

链接·提示:

不是。

从低纬向高纬,对流层厚度越来越小;同一地点夏季气温高,所以对流层也比较厚。

二、气温的时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

00)左右。

如下图所示:

首先,要明确气温日变化取决于地面热量的收支(储热)状况。

其次,明确地面的主要收入为太阳辐射,支出为地面辐射。

右图中BD之间,太阳辐射曲线位于地面辐射曲线之上,说明收大于支,热量盈余,此阶段气温升高;D点右侧,太阳辐射曲线在地面辐射曲线之下,说明收小于支,热量亏损,此阶段气温下降。

图中A点为太阳辐射最强时刻,即正午12点;D点为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即地面储热量最多时刻,它比A点在时间上滞后约1小时。

然后再经历一段时间将此热量传递给大气,使气温达到最高,因此C点又比D点在时间上滞后约1小时。

气温最高时刻C点,是一天中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时刻。

  

2.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

一般规律:

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凹地(山谷)大于高地(山峰);低纬度大于高纬度;晴天大于阴天。

  3.气温的年变化:

(注意:

回归线之间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

最高为4、10月,最低为7、1月。

地面性质

太阳辐射最强月

气温最高月

大陆

6月(12月)

7月(1月)

知识智囊“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是因为春天的雨多是暖锋形成,春雨过后暖气团替代原来的冷气团,气温升高;秋雨多是冷锋形成,秋雨过后冷气团替代原来的暖气团,气温升高。

海洋

6月(12月)

8月(2月)

4.气温年较差:

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大于低纬度。

链接·思考

为什么气温年较差高纬度大于低纬度?

城市热岛环流

链接·提示:

一方面纬度低的地方在一年内太阳高度的变化比较小,另一方面纬度越高昼长在一年内的变化也越大。

三、气温的水平分布

 1.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高低纬分布不均,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致东西延伸,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

2.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大陆高于海洋,冬季大陆低于海洋,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弯曲(凸出),7月前后向北弯曲(凸出),海洋上相反。

3.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故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

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或盆地地形。

4.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

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弯曲。

5.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7月份20°N~30°N的沙漠地区,炎热中心为撒哈拉沙漠;最冷的地方在7月份的南极大陆;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1月份的西伯利亚。

链接·思考

  气温水平分布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为什么不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链接·提示:

因为最高温不一定在赤道,最低温也不一定在两极,可参照气温水平分布规律的第5点。

四、大气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

1.热力环流的成因:

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之间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

2.热力环流的类型:

(1)海陆风

(2)山谷风

(3)城市风

(4)不同性质下垫面之间的环流

链接·思考

  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有什么影响?

链接·提示:

在城市规划时,一方面必须研究城市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的距离,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城市风所能到达的范围之外,避免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入城区,并且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时,绿地是必不可少的,城市绿地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城市环境资源,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美化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锋面气旋的判读

如下图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OA、OB为锋面,那么可做如下判读。

知识智囊为什么地球上的“三极”臭氧层破坏严重?

(1)

臭氧层位于地球外部大气层的平流层当中。

对流层是高度最低的一层,人类在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首先进入该层。

它的高度就是该层空气对流运动所能到达的顶端。

“三极”地区气温低,所以对流层较低,相应平流层的高度随之降低。

1.判断气流的水平运动:

由于锋面存在于低压槽处,又是北半球,所以气流的水平运动状况为逆时针旋转辐合。

2.判断冷暖气团:

因为北半球越往北气温越低,所以在两个锋面之间的北部为冷气团,南部为暖气团。

3.判断锋面性质:

北半球来自北方的空气为冷气团,来自南方的空气较暖,为暖气团,又因为气流逆时针辐合,可知OA为冷锋,OB为暖锋。

4.判断天气状况:

与单独的冷、暖锋天气原理是相同的。

冷锋为狭窄的云系,其降水锋前、锋后都有,主要在锋后;暖锋为宽广的云系其降水在锋前。

链接·思考

 你听说过锋面反气旋吗?

如果没有为什么?

链接·提示:

没有。

因为在反气旋的高压脊的位置,气压比周围高,所以气流向两侧辐散,而不是辐合,所以形不成锋面。

六、副热带高压与中国的气象灾害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夏季,副高的强弱和位置,对我国夏季降水及雨带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五月,副高势力开始增强,其西部的偏南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形成的锋面和雨带常位于华南。

夏初(6月)副高西伸北进,形成长江中下游直到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七、八月),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九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

副高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旱涝灾害。

一般来说副高势力强,位置偏北时,我国北涝南旱,反之则可能出现南涝北旱。

另一方面,副高位置一方面有规律的移动也决定了我国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这一基本气候特征。

链接·思考

  我国的锋面降水有哪些类型?

链接·提示:

锋面有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在我国三种类型的降水都有,只不过我国大部分的锋面降水属于冷锋,长江梅雨和贵阳冬半年的降水属于准静止锋,暖锋降水很少。

七、气候要素等值线图判读

气温、降水、气压和风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往往是通过知识类化如等值线等腰三角形为切入点进行考查。

根据等压线、等温线和等腰三角形降水量线图可以判断气压高低、气流状况、气温高低、降水多少、天气状况及其影响,进而考查地形、分析并判断洋流的分布和性质、天气系统、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等的影响。

等值线类型

等压线

等温线

等降水量线

表示气压高低及变化状况反映气压中心和高压脊、低压槽

表示气温高低和分布状况

表示降水量的多少和地区分布

曲线

外大内小

低气压中心

低温中心

少雨中心

外小内大

高气压中心

高温中心

多雨中心

气压梯度力大

气温差异大

降水分布不均

气压梯度力小

气温差异小

降水分布均匀

判断风向、风力、降水、气流性质和天气状况

判断季节、南北半球、洋流及地形、海陆分布

判断干湿状况、海陆分布和地形

链接·思考

  等压线与等压面有何区别?

链接·提示:

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而等压面是指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因此等压线上的点的海拔都相同,而等压面上的点海拔则不一定相同。

六、气候类型

1.气候类型判断的方法

(1)根据气候类型的地理分布判别: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以亚、非、欧为基础)

(2)首先,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知识智囊▲为什么地球上的“三极”臭氧层破坏严重?

(2)

人们向对流层大气排放的氟氯烃会随大气环流运动而到达“三极”地区的上空,因为这些地区平流层较低,氟氯烃能到达平流层中而破坏臭氧层。

实际观测结果也是如此;南极地区气温最低,平流层也最低,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已经出现了臭氧空洞;北极地区破坏较南极地区轻一些,青藏高原地区臭氧层破坏较北极地区又轻一些。

半球

名称

气温最高月

气温

最低

气温曲

线形状

北半球

7-8月

1-2月

峰形(凸形)

南半球

1-2月

7-8月

谷形(凹形)

其次,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热量带。

①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

②最冷月均温在0℃~15℃为亚热带,但有一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均温>0℃。

③最冷月均温<0℃为温带。

④最热月均温<10℃为亚寒带和寒带。

最后,根据降水量年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上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判断指标如下:

注:

少雨型:

全年少雨或无雨。

年雨型:

全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均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夏雨型:

夏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较少。

冬雨型:

冬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较少。

2.在正确判断气候类型的基础上,要准确地使用文字描述气候特征:

如月均温在20℃以上称高温;月均温在10℃—20℃之间,可称温暖或暖热;月均温在0℃—10℃之间可称凉爽或温和;月均温在0℃以下则称寒冷或严寒等等。

3.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

①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

a、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

②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

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③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

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东侧暖流通过;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

类似地区:

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④美洲大陆的西岸的气候类型分布呈南北狭长的特点:

主要是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链接·思考

  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有何异同点?

链接·提示:

相同点: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不同点:

 

热带季

风气候

热带草

原气候

降水

总量

多(1500—2000mm左右)

少(750—1000mm左右)

雨季

长短

短(6-9四个月)

长(5-10六个月,北半球)

降水

集中

程度

热带季风气候相比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更为集中夏季,季节变化大

 

知识智囊城市的雨岛效应

(1)

大家都知道城市的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加剧了空气的对流运动,使城市上空容易形成阵雨,城市鳞次栉比的建筑物,阻碍移动的空气前进,产生和加剧空气的上升运动,增加城市雨量,高大的建筑物甚至能使产生降水的“天气系统”—静止锋等停顿下来,延长下雨时间。

三年高考

【金题探究】

例1:

(2007广东地理)如果H1、H2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区空中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可以判断(  )

A.H1>H2B.H1<H2

C.H1=H2

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解析】拉萨海拔高于上海,拉萨地区空气比上海稀薄,在拉萨上空降落伞所受阻力远小于上海,因此为了保证以合适的速度安全降落,在拉萨上空跳伞就必须在比上海更高的上空打开降落伞。

【答案】A

例2:

(2007广东文科基础)下图是公园(林草地)、操场(裸地)、足球场(草坪)三个典型地点的地面温度变化曲线图。

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对应的地点是(  )

A.公园、操场、足球场

B.足球场、操场、公园

C.操场、足球场、公园

D.公园、足球场、操场

【解析】下垫面不同,热力性质不同。

地表植被覆盖越高,温差越小,温度曲线越平缓。

【答案】C

例3:

(20XX年全国文综卷Ⅰ)读下图,回答1~2题。

1.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

A.TB.QC.RD.S

知识智囊▲城市的雨岛效应

(2)

加上城市的烟尘远远多于郊区,城市大气中能凝结成雨滴的凝结核远比郊区多,使城市更容易成云致雨。

城市的雨量不仅比郊区多,而且暴雨也多于郊区,称为“雨岛效应”。

2.在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第1小题根据所给气候特征可判断该种气候类型为地中海式气候,此种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Q为地中海气候,R为亚热带湿润性气候,S为温带海洋气候,T为热带草原气候;第2小题是用图像说明位置,一方面考查图像的判读,另一方面间接考查典型气候的典型特征。

就P地而言,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年降水在500mm以下,受热容量影响气温年内变化也较大。

【答案】1.B  2.A

例4:

(20XX年江苏地理)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A.臭氧层破坏

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解析】第1题:

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农田地下水位上升,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由图例及其海拔高程比较可排除CD;第2题: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其增加一方面是人类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另一方面是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

【答案】1.AB 2.BC

例5:

(20XX年四川文综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在图12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2.图1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至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成因。

【解析】第1题:

由图示等压线信息看出,甲区域为冬半年形成的亚洲高压,而其同纬度的东部则为一低压槽。

据图中给出的等压线数值可知两条等压线之间的气压差为2.5百帕,按等值线的规律可出a等压线数值为1012.5百帕;根据①地气压值大小可判断气压梯度力方向,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可判断①地风向为偏北风或西北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此时②地完全在冷气团控制下,所以在此期间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甲天气系统此时为亚洲高压,其消失时,南半球进入冬季,澳大利亚西南角为地中海气候区,此时应为西风带控制。

第2题:

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减少,由C至B减少,主要是冬半年从A至B一线受西风及地形影响,降水自西向东递减,即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减弱;夏半年从C至B一线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自东向西受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减弱。

【答案】1.1012.5西北风(偏北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西风带

知识智囊信风的由来

(1)

古代用帆船做洲际远洋航海,首先必须划清海上风的规律。

大概在南、北纬30°之间这一带范围,常年较稳定地吹偏东的盛行风。

在北太平洋上的东北风带,3月份位于5°N~25°N,9月份发生了变化,它位于10°N~30°N。

向北移动了5个纬度,而其平均宽度基本上保持为20个纬距。

2.由A至B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西端的山中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的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水汽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由C至B,主要受东南季风(夏季风)的影响,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逐步减少。

例6:

(20XX年全国文综卷Ⅰ)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地名

年降

水量

(mm)

春季降水量(%)

夏季降水量(%)

秋季降水量(%)

冬季降水量(%)

广州

1680.5

30.8

44.3

17.7

7.2

南昌

1598.0

43.6

31.2

12.8

12.4

郑州

635.9

19.9

53.2

22.3

4.6

五台山

913.3

13.5

62.3

21.1

3.1

成都

976.3

16.5

62.9

18.3

2.3

乌鲁木齐

194.6

34.2

33.1

24.0

8.7

表: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表

1.表中资料显示,我国(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量小的地点是。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原因是。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

【解析】题目通过图表显示六个城市的年降水量差异,体现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排列各城市各季节所占年降水的比重,以显示各地降水的时间差异性。

(1)小题看分值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双选的境地。

要对照图表仔细研究答案表述,逐一区分、排除。

其中“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的表述过于绝对。

东部季风区的南方降水春夏较多,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小题直接依托表格数据和对项目的理解,南昌夏季降水最少,其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伏旱,降水少。

第(3)小题某一季节的降水量等于年降水量乘以该季节降水量所占比重。

分别进行计算求得乌鲁木齐是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方,突出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内陆环境,降水少的原因主要是海陆位置即距海远,水汽少造成的。

第(4)小题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很明显是由于地形的影响而形成地形雨。

【答案】1.D

2.南昌。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盘踞此地,形成伏旱,降水偏少

3.乌鲁木齐距海远,水汽少

4.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

【金题演练】

20XX年高考题:

(20XX年上海地理卷)1.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季风气候都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但只有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除了有这一因素之外,其夏季风的形成还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答案】D

(20XX年全国文综卷Ⅱ)下图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

据此回答2~3题。

2.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

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   

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  

知识智囊▲信风的由来

(2)

在东风带里,除风的方向稳定少变以外,风速也不大,一般只有3~4级风力,在中心区可达5级,几乎常年如此,好像“颇守信用”似的。

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3.上图显示(  )

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 

B.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

C.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

D.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

他地物

【解析】第2题植被覆盖越低,气温日较差越大,因此排除C、D两个选项,由于水的热容量大,所以湖泊的气温日变化最小;第3题可直接从图中来看,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较小,日落后地物①曲线最陡,所以降温速度最快,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不是最低,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晚于其他地物。

【答案】2.B  3.B

(20XX年广东地理卷)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回答4~5题。

4.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O℃等温线将上移150-500m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