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炼字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6518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docx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炼字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docx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

一、考点阐释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

所以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炼字尤其重要,一般来说,从炼字的角度,我们应该下列几种词:

动词、形容词、名词、数量词、拟声词、虚词等。

鉴赏诗歌通常由语言入手,形成语言—意象—意境—情感这样一个过程,换言之即为因文识象,由象悟道。

语言就成为表情达意的载体,也成为读者理解诗歌意境体会情感的基础。

在诗歌创作中,为了表达的需要,诗人要在遣词时进行认真的推敲,以期作品中的字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效果,创造出新的艺术美感。

这种艺术加工字的方法,称之为炼字。

字是承载情感的载体,炼字的本质实际上是炼意。

同学们在鉴赏诗歌时,要抓住字—意这个纲,从字入手,体会的情感。

高考试题都注重考查炼字,其中湖南卷尤为突出。

同学们在学习和备考中需要的这一点。

二、提问方式: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3.某字在诗中的效果或作用怎样?

4.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5.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

为什么?

6.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

其中1、2、3是直接鉴赏关键词;4和5是要求考生找出关键词并鉴赏,难度较大;6是比较鉴赏,难度最大。

三、解题步骤

题目中虽然只涉及到作品中的某一个字,但是同学们在鉴赏诗歌和回答问题时一定不能割裂作品,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分析;而要放在句中,并结合诗歌的意境情感做整体分析。

回答问题时要按照以下步骤:

(1)准确解释该字在诗词中的含义;

(2)将该字还原于诗词,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再现诗词描绘的景象,为下一步分析诗词主题打基础。

(3)点出该字烘托了什么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也就是把该字和作品主题建立,说明这个字在突出主题方面起了什么作用,也就解释了这个字用得好的原因了。

也即:

文中义情境义艺术义主旨义情感义。

当然也要看提问的方式而灵活运用

以《泊船瓜洲》中绿字为例说明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四、答题模式

1、提问方式:

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有比较的,还要说出另一子为什么不好,并进行比较)

试析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中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的燃字妙处。

参考答案:

燃字用得极妙,由燃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火,把花与火相比,表明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就抓住了花明丽、鲜艳的特征,在青绿背景的反衬下,花朵就显得格外红艳。

不仅如此,还利用火苗燃烧的跳动感,赋予花儿以动感,化静为动,就把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生机盎然的特征准确地传达出来了。

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2、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找出该字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4)点出该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5)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3、

1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词在诗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怎样?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六、命题切入点及知识生成性练习

1、从词性入手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例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例2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

为什么?

(2005年辽宁卷)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例3第二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那里?

(2006年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2、从描写对象入手

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例1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2007年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例2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两个字?

请简要分析。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浓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3、从表现手法入手

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如果能够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1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2006年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例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006年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西,小舟犹依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例3(2004年福建卷)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从表达效果入手

表达效果主要是通过某一表现形式所要达到的目的,就诗歌而言主要是通过某一特定意象的描写而达到的效果,这种效果从语言方面来说可以概括为生动传神、含蓄凝练、形象鲜明、质朴自然、色彩丰富、辞藻优美、节奏感强、韵律和谐等;就风格方面来说主要可以概括为苍凉悲壮、雄浑豪迈、清新、平淡、沉郁、缠绵、俊逸等。

例1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2006年辽宁卷)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例2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004年天津卷)

听蜀僧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5、从结构作用入手

诗歌的结构作用主要表现为词语在起、承、、合方面的作用,起就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设置悬念等方面的作用;承就是承接过度的意思,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就是折的意思,一般是由一个内容到另一个内容,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合就是总结的意思,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06年四川卷)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6、从文化知识入手

古代诗歌本身就是文化品位很高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诗人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将大量的文化知识巧妙地熔铸在诗歌里,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在考试的关键时刻结合诗歌进行理解,就能左右逢源。

例、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

(2006年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7、从文学常识入手

这里所说的文学常识主要是诗歌体裁方面的知识,具体表现为诗歌的平仄、对仗、押韵、节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有时我们从这些最基本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入手,常常可以事半功倍。

例1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2004年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从联想想象入手

联想想象是文学的基础,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所言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为一方;金开诚先生也说过,诗词鉴赏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在鉴赏过程中,根据诗词的内容进行联想想象,就可以有效地还原诗歌的场景,把握的用字之妙。

例1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

为什么?

[2004年(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卷)]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9、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入手

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最基本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可以分为基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一般来说,我们在分析炼字妙用的时候,首先必须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例1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

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2005年辽宁卷)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0、从情感入手

诗歌是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正如著名诗人何其芳所言,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歌,诗人情感的表达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但不管如何表达,诗歌中信息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往往在那些带有情感的诗眼当中。

所以,抓住情感分析的炼字,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1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2006年上海卷)

[黄钟]人月圆

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例2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004年浙江卷)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例3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请全诗进行分析。

(2005年广东卷)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

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清渭,指渭水。

上面是结合近几年高考典型题目中有关炼字方面所作的探究,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不要孤立分析,可以将几个方面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011高考诗歌语言鉴赏专题之炼字

教学目标:

1、了解做诗歌鉴赏炼字题的常用方法

2、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语言方面有关炼字题型的提问方式,归纳出相应地答题模式

3、学会用归纳出的答题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锤炼语言的佳话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有人说这个等字最动人,

要烧制天青色的官窑瓷器,就只能等待烟雨天,就如同我也只能安静的等待着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

一连用了二个等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待」。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

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

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一般来说,从炼字的角度,我们应该下列几种词:

动词、形容词、名词、数量词、拟声词、虚词等。

典型例诗

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孔尚任)这里可改为留字和见字吗?

为什么?

答:

一个剩字引人注目,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留则无这么多含义。

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2,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试析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的燃字妙处。

参考答案:

燃字用得极妙,由燃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火,把花与火相比,就抓住了花明丽、鲜艳的特征,在青绿背景的反衬下,花朵就显得格外红艳。

不仅如此,还利用火苗燃烧的跳动感,赋予花儿以动感,化静为动,就把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生机盎然的特征准确地传达出来了。

3、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

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

(描景象)。

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表现了春光的美好。

闹字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旺盛的盛的生命力,被清代著名评论家王国维誉为境界全出的佳句。

也因为这个句子被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4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过香菱对此诗句的评论:

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一个直字更显荒漠的浩瀚无际,圆字更显长河的磅礴远大。

5: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四字准确地描绘出春末绿叶渐多,花卉渐少的景况,曲折地表达了惜花、惜春的感情,肥瘦用语形象清新而独到,化平常为神奇。

她的另一首词《醉花阴》中也用到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瘦字是词眼,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因为有刻骨铭心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人比黄花瘦五字,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义,自在其中。

6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

诗题为早梅,你认为改动哪个字还能准确地体现早字?

老师适时引导:

数改为一。

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7鹧鸪天(06年江苏卷)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表达了飘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8:

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9:

08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西山:

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

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10: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以下题目。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郡斋:

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

煮白石:

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1).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

(3分)

答(3分)冷字是全诗写景叙事抒情的关键。

(1分)首句写郡斋天气的冷,联想到山中天气的冷;由天气的冷,联想到在山中艰苦修炼的朋友的孤独、凄冷。

于是诗人欲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慰藉(1分)。

通过一个冷字,虚实结合,把诗人对山中朋友的想念很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1分)(未答到最后一点,但前面各点的分析较具体,也可以给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4分)

答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乙〕从军行(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甲〕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1金闺万里愁。

〔注〕1无那:

无奈。

(1)乙诗第一、二句中的新旧二字有何妙处?

(4分)

答.

(1)(4分。

手法、词解、句意、作用各1分。

形成对比(1分),新指的是新曲调,旧指的是不变的别情(1分),意在说明无论琵琵曲如何变换新曲调,曲词中依然蕴含着不变的别情(1分),渲染了别情之浓重(1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

精舍:

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分)

答.

(1)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

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

(4分,意思对即可)

5.闽中秋思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

杜荀鹤,晚唐诗人。

此诗是客居福建所作。

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简析炼字这一技法。

参考答案:

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

(答四组字词1分,分别点出作用3分,共计4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离亭燕张昪

一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