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会考历史题库.docx
《高中会考历史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会考历史题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会考历史题库
2006年广东省韶关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 ——《林则徐集》
材料二:
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
“……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
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2分)
(3)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2007年桂林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课改卷)政史合卷
10.阅读材料:
“购买外国洋枪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两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发:
指太平天国运动;捻:
指捻军起义),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请回答:
(1)请你说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1分)
(2)材料中曾国藩的主张完全实现了吗?
为什么?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简要评价洋务运动。
(2分)
2006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31、(10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师夷攻技”的运动。
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改编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该运动提出了哪两个口号?
(2)这一时期左宗棠创办什么企业成为今天福州旅游的一个景点?
吉林省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二.组合列举题
11.请列举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5分)
(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运动——
(2)旨在变法图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资产阶级改革——
(3)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
(4)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中国近代一次空间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5)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运动——
这个单元也容易考单元的综合题,2006年湖南省娄底市初中毕业历史会考试卷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
能够统一全国人民就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孙中山
材料二:
2005年4月29日15时,人民大会堂北大厅。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这是国共两党时隔60年来的第一次握手,对台独势力是个沉重打击。
历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
请回答: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分)
(2)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叫什么?
(2分)
(3)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试列举一例中国古代史史实说明。
(2分)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对台湾人民写句心里话。
(2分)
(4)2006年是伟大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
你认为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在孙中山先生前后,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还有哪几次重大活动?
请说出这几次重大探索活动的名称。
(4分)
2006年福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课改区)历史试卷
34.(10分)200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纪念日,小王拟设计一套(3枚)邮票纪念党的生日,请你帮他确定篇目,设计邮票名称并写出选择该名称理由。
要求:
①根据篇目设定3枚邮票名称,篇目可定为人物篇、会议篇、战斗篇等。
②选择典型人物或历史事件作为邮票名称。
③选择理由应从历史角度进行阐述。
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纪念邮票( 篇)1分)
(1)(1分)邮票1名称:
(2分);理由:
。
(2)(1分)邮票2名称:
(2分);理由:
。
(3)(1分)邮票3名称:
(2分)理由:
。
江苏省宿迁市2006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31、为庆祝建党85周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专题展览,展示中国共产党85年的风雨历程,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思路设计:
展览名称:
(1分)
★搜集材料: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一例:
(2分)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一例:
(2分)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诞生的党的指导思想一例:
(2分)
★活动感悟:
通过本次活动,围绕中国共产党85年的革命和建设历程谈谈你的感想作为本次展览的结束语。
(3分)
重庆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25题5分,第26题7分,共12分。
25、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哀悼。
请回答:
(1)张学良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度评价,是同1936年他与杨虎城将军共同发动的什么事变有关?
(1分)
(2)概述这一事变的简单经过。
(2分)
(3)用这一事变解决的历史意义说明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2分)
2006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33.(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
……1937年12月15日,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三千多人,被日军解往南京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
然后,受伤未死者与死者一起被焚化。
16日,中国难民五千多人,被日军集体押往南京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机枪扫射后,弃尸江中……丧心病狂的日本军队还冲进由红十字会和其他国际友人设立的“安全区”,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把“安全区”变成了黑暗、悲惨的人间地狱……
材料二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的表述发生了变化,修改前,都提到了“屠杀”,谈及屠杀的数字,少的说有“十几万人”,多的说“30万人以上”。
但在修改稿中,用“大量、许多”等词语模糊其辞,有的还公然写着“没有定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南京大屠杀持续的时间、遭杀害的对象等方面来说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南京大屠杀中我死难同胞的人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发生变化的实质什么?
作为当代中学生,请略谈你的认识。
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3分)
(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对台基本方针——
(2)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创造深圳“一夜崛起之城”神话的伟大决策——
三、材料解析题
2007年辽宁省十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课改区)
1.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社会主义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的改革开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请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战略决策。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这是为什么?
(3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是什么?
试用一个例子说明归纳这一目的是否实现了?
(2分)
(3)在中国改革之前,还有哪些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
其结果如何?
比较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改革,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基本认识?
(3分)
南京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草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材料二:
(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请回答:
(1)材料--指什么会议?
(1分)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分)
(2)材料二指哪次会议?
(1分)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7(1分)
(3)概括这两次会议在意义上的共同点。
(1分)
三、材料解析题
2007年湖北省十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卷
1.材料一:
图A 图B
材料二: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1972年作
材料三:
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
1995—2000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A、B)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分)
(2)材料一中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
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
(2分)
(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
谈谈这一变化的原因。
产生这一种变化的原因。
(4分)
2007年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
2.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
(1)请依据年代尺提示信息写出相关事件的名称。
(2)列出党在东北地区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或建设史实两例。
(3)结合图示信息谈谈你的感悟。
(8分)
广西省南宁市2007年中考政史试卷
3.英国青年汤姆准备到中国旅游,打开中国地图时,有个情况他不理解:
很多地区都叫“XX省”,为什么有五个地区叫“XX自治区”呢?
请你帮助汤姆解答疑惑:
(1)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是根据什么政治制度建立起来的?
实行这一制度有什么意义?
(3分)
(2)汤姆打算到广西领略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还希望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庆祝活动(注: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
那么,他应该在哪一年到广西来?
请你向汤姆推荐广西少数民族的一个节庆或习俗。
(2分)
答:
(1)根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分)
意义:
实现了民族平等;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或者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答出两点即可。
2分)
(2)五十周年;2008年。
(1分)
节庆、习俗:
壮族三月三歌圩、五色糯米饭、抛绣球;瑶族盘王节;苗族的苗年、斗马节;侗族打油茶等等。
(只要举出一例关于广西少数民族的节庆或习俗即可。
1分)
三、材料解析题
1.(13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2分)图A签订的条约与福州有关的条款是什么?
(2分)图B李鸿章被迫对台湾的命运作出怎样的决定?
(2分)这次台湾命运的转折与哪一次战争有关?
(2)(2分)什么事让图C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开怀大笑?
(2分)从图D中,你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3)(3分)观察以上四幅图片后,谈谈你的感想。
(06福州)
2.读图后回答问题
图一:
1955年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图二:
2001年中国承办的会议发挥了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1)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及作用是什么?
(2分)
(2)APEC的全称及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2分)
(3)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1分)
(4)联系所给信息,谈谈你的感受。
(1分)(06吉林)
2.
(1)求同存异(1分)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分)
(2)亚太经合组织(1分)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1分)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分)
(4)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政府积极促进世界和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成就;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等角度答题均应给分。
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给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共1分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07年初中毕业测试题
3.在学校举办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展活动中,其中的一幅图片下的注释为:
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这幅图片应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求同存异方针
C.乔的笑——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D.上海APEC会议
三、简答题(18小题7分,19小题9分,共16分)
1.(2007·湖北十堰)写出下列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年代、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7分)
(5)袁隆平
(6)两弹元勋
(7)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专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1)土地改革: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标志土地改革运动在农村开始。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农业迅速发展。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合作化):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第二年90%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又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
(3)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人民公社。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个别领导人急于求成错误发动,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主要形式和内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中考链接:
徐州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1.(8分)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土改中农民埋界桩 ②农业社农民在分粮
③人民群众高举标语牌 ④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图①中农民是根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 》开展土地改革的。
土地改革后, 制度被消灭。
(2分)
(2)据图②,到1956年底,国家对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在我国初步建立。
(2分)
(3)图③中,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
据当时报道,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
请简单说明理由。
(2分)
(4)图④是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请写出该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分)
2007年荆州市初中升学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三、探究论证题:
2.荆州市某中学九
(1)班学生开展“新中国农业发展历史”的探究活动。
在探究中,同学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1982年——198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五个关于农业问题的1号文件,被称为“五个1号文件”现象。
(1)、“五个1号文件”现象主要说明了什么?
(2分。
回答两条即可)
(2)、中共中央关于农业问题的“五个1号文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分)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的发展对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分。
回答出两条即可)
恩施州2007年中考历史试题
3.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1952年底,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
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
请你分析图一和材料二的图文信息,说说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3分)
(2)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为此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1分)
(3)由图二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对这次土地政策的调整,有人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
请说出你的理由。
(2分)
4.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06山东)
(1)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1)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2)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05山西省)(8分)
材料:
中国农民说:
“吃饭靠两平:
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
请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邓小平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党和政府在农村开始实行以 为主的责任制。
(2分)
(2)袁隆平在农业科技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分)
(3)你从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6.参考答案:
(1)家庭联产承包
(2)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或东方魔稻、杂交水稻、籼型水稻)(3)启示: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既要靠党的富民政策(2分)又要靠科学技术。
(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2.中国20世纪的三位伟人。
孙中山:
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毛泽东: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站起来。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使中国富起来。
四、综合题
1.中国人民在20世纪的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的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请回答:
(1)三次巨变及三位伟人;
孙中山:
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毛泽东: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伟人的共同特征,是分别举例说明;
孙中山:
总结了革命失败教训,接受中共反帝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首次国共合作。
毛泽东: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
总结了建国以来谁注意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是概括三位伟人向“外人”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和最终结果。
孙中山:
仿照欧美走“美国人的道路”;
毛泽东:
“由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邓小平: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20世纪50年代: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2)20世纪70年代:
①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20世纪90年代:
1991年,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
2007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1.万隆会议后,一位路透社记者曾报道:
“大家都承认周恩来的才智至高无上地主宰着会议……代表们惊叹地说:
‘他是以怎样的洞悉力察觉并道破大家心窝里想说的话啊!
’”请回答下列问题。
(4分)
⑴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2分)
⑵这一方针的提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分)
2.到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过渡时期结束,这意味着,此后中国的开放程度将更为深入也更为广泛,同时也将迎来更多的更难得的机遇。
请回答下列问题。
(4分)
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什么?
(2分)
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哪一年?
这是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什么趋势的表现?
(2分)
3.图说历史(6分)
图、表作为史料的一种形式,能形象地反映历史信息。
仔细观察下列几幅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图三反映的是古代一条重要的商路路线。
长期以来,这条商路被人们称为什么?
简要说明其开通的重要意义。
(2分)
⑵图四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图中右侧的人物是谁?
两位国家领导人的这次历史性握手,对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⑶观察图五,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如何?
在此期间,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4.中国农民说:
“吃饭靠两平:
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邓小平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党和政府在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推动中国农业大发展。
袁隆平: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或东方魔稻、杂交水稻、籼型水稻)。
这种杂交水稻亩产量很高。
2007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问题探究
1.注重探究,在探究中拓展思维,提高认识,增强能力,是信息时代学习的突出特征。
让我们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认真的探究,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风采。
⑴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
“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2005年岁末,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法废止农业税条例,使免除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让九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
……
这是中国农村面貌即将迎来新一轮巨变的标志性事件。
……国家信息中心学者徐宏源说,“这势必会对城乡统筹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
——宋振远、邹声文、张旭东《划时代的决定——写在废止农业税条例之日》
回答:
① 根据材料一,指出党和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
(3分)
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在农村采取的什么土地政策使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