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6118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将相和》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6《将相和》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6《将相和》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6《将相和》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6《将相和》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将相和》教案设计.docx

《6《将相和》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将相和》教案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将相和》教案设计.docx

6《将相和》教案设计

6 将相和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将相和》课文篇幅比较长,适合对学生“快速阅读”这一能力点进行训练。

课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

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教学这一课,重点要解决三个难题: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把握人物形象。

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快速读文,采取“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制作含有重点句段的PPT。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快乐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国的文学名著、历史名著浩如烟海,其中有一部名著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大家知道是哪一部吗?

(《史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相和》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板书课题:

将相和)

2.多媒体课件出示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资料,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提问,引出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著作《史记》,一定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之后出示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资料,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学习内容

1.过渡:

上一课的课前导读给我们提出了快速阅读方法的建议,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怎样快速阅读,看看本课给了我们什么建议。

(出示课前导读)

(1)指名读课前导读。

这段话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阅读建议?

(2)小结:

这一课给我们的阅读建议是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3)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快速读文,并记录一下所用的时间。

(4)这篇文章内容比较长,同学们都用了多长时间?

举例说说你们是怎样阅读的。

(生交流:

3分钟、5分钟、6分钟等,时间长短不一。

(5)生交流阅读体会。

预设:

师:

同学们阅读用的时间差距有些大,请用时较少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阅读的。

生:

我用的时间是3分钟多一点,我是按照导读连词成句读的,阅读速度提高了很多。

师: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

比如第8自然段中蔺相如说的一段话: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

”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

生1:

我一眼看到了“秦国的国君”。

我就把这几个字当成一个字来读,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

生2:

我一眼看到的内容是“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

我把这个句子当成一个词来读。

师:

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连词成句地读,就是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后,接着往下读。

2.教师检测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课件出示会认字,指名认读。

(2)通过组词区分多音字“强、划、削”的读音。

(3)强调易错字音:

“臣、辱、擅”是翘舌音,“罪、辞”是平舌音;“怯”读qiè;“诺”读nuò。

3.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

(1)独立朗读,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小组内交流并理解“和氏璧、召集、商议、强逼、抵御、推辞、无价之宝、完璧归赵、同心协力”等词语,扫清字词句的障碍。

(4)组长领读生字、词语。

(5)小组内进行生字词检测:

指读、抢读、轮读等。

4.再次快速读文,课件出示阅读思考:

读了课文,你会发现课文主要写了三个故事,你能为这三个故事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吗?

5.学生小组合作,找到三个故事所在的段落,并给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6.全班交流,师板书三个小标题。

(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设计意图:

强调利用课前导读的阅读建议,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练习,形成能力。

在第三学段,充分相信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独立解决生字词障碍,为深入理解课文作好准备。

阅读思考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走进经典故事,激活人物形象

1.学生自主阅读“完璧归赵”,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引导学生掌握理清记事文章脉络的基本方法。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赵王得到了无价之宝和氏璧是起因;秦王得知后想骗取和氏璧,蔺相如巧妙周旋是经过;蔺相如认清秦王面目,秘密将和氏璧送回赵国是结果。

2.精读“完璧归赵”,赏析人物形象。

(1)秦王的言而无信从哪些语段中可以表现出来?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2)精读第6自然段,初步概括蔺相如的形象。

①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

从蔺相如的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②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勇有谋、自信能够解决麻烦的人。

(3)精读趣演第7自然段,体会蔺相如的智慧。

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②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第7自然段的内容。

③全班表演,奖励优秀者。

④师生共同总结人物特点。

(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随机应变、足智多谋、不畏强暴、爱国的人。

可从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分条进行分析概括。

(4)小组内合作学习第8自然段,体会蔺相如的智慧。

①组内指名朗读,将蔺相如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

②小组讨论:

你怎样理解蔺相如对秦王说的话?

(蔺相如洞悉秦王本性,料定他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并且以“信用”作为法宝来震慑秦王,使得秦王即便想杀他,也不能杀他,只好将他送回赵国。

(5)小组内练习讲一讲“完璧归赵”的故事。

3.小结:

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值得人们称赞。

设计意图:

教师先帮助学生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整体上把握故事内容;然后通过学生的表演,帮助学生体会蔺相如当时所处的危险境地,感受他的英勇无畏、机智勇敢。

本设计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重在提高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提示书写要点,规范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

2.教师选取重点字指导书写。

臣:

第二笔是短竖,不是竖折。

献:

左下部里面不是“羊”。

典:

中间的横不出头,两竖出头。

荆:

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3.学生练写“臣、献、典、荆”,互相评价。

4.教师课件演示其他生字的笔顺规则,学生认真观察并讨论。

5.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全班评价、展示。

设计意图:

在写字教学中,应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创造良好的习字环境,使学生爱写字,写好字。

五、整体朗读课文,巧妙布置作业

1.学生练习把握好角色,朗读《将相和》。

2.学生练习将“完璧归赵”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

朗读练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练习讲故事,一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二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大意,巧妙设置情境

1.导入:

同学们,《将相和》这篇课文共由三个故事组成,你们还记得吗?

我们已经学完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

设计意图:

从整体入手,回顾所学故事。

让学生练习讲故事,一是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走进“渑池会面”,体会“机智过人”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是起因;席间秦王百般刁难赵王,蔺相如挺身而出,保护赵王是事情的经过;秦王也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走赵王是结果。

2.抓住重点,剖析故事。

(1)出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①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②全班交流。

(蔺相如看到秦王用让赵王为他鼓瑟的方法来侮辱赵王,特别气愤,所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样,是因为秦王知道大将军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

(2)阅读思考:

大将军廉颇在渑池会面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初步概括廉颇的人物形象。

要结合与廉颇有关的历史事件下结论。

①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②全班小结。

(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就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说明廉颇英勇善战,就连秦王也畏惧他几分。

3.同桌之间练习讲一讲“渑池会面”的故事。

设计意图:

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渑池会面”的故事内容,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走进“负荆请罪”,感受“知错能改”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画出重点语句,记录自己的感触。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5~17自然段。

(2)请学生画出描写人物神态、语言的句子。

(3)学生朗读自己画的句子,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4)教师相机整理小结。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故事内容。

(1)“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①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

②想一想:

廉颇的话说明了什么?

(蔺相如因为在“渑池会面”时又立了功,所以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廉颇自然心里会不服气。

(2)“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

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①从蔺相如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品质?

②听了蔺相如的话,你有什么感触?

(3)精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17自然段。

②“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廉颇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3.小组内练习讲一讲“负荆请罪”的故事。

设计意图:

先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这一部分,为后面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然后抓住廉颇和蔺相如的话来仔细剖析两个人的心理,再概括两个人的特点。

这样的设计,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二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四、剖析“将相分和”,领悟“爱国情怀”

1.学生思考:

(1)蔺相如的职位一升再升,原因是什么?

(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两件事上立下汗马功劳。

(2)廉颇心有怨气,原因是什么?

(蔺相如的职位一升再升,位于自己之上。

(3)将相又和好,原因是什么?

(蔺相如和廉颇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

(4)分别概括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

(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胸怀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廉颇是一个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爱国的人。

(5)分析蔺相如和廉颇在思想上的共同特征。

(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

(6)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说出在学习、生活中向将相学习,以班级利益为重更好。

2.小结: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3.组织讨论:

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是因,负荆请罪是果。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中所设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理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因果。

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领悟文章的主旨。

五、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

《廉颇蔺相如列传》只是《史记》中的一篇,像这样的好故事,《史记》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在激发学生阅读历史名著的兴趣。

阅读经典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将相和》是根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大家耳熟能详。

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篇幅较长。

怎样才能做到“长文短教”,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呢?

教师首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合理取舍。

“取”,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重点词句段;“舍”,学生自学能读懂的课文内容、情节部分。

再根据学段要求和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特点,准确选择每个故事中的重点句段进行语言训练,再用教师的小结语言进行串联提升,点明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这样教学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

与此同时,教师又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演一演”这种学习方式来感受人物形象。

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先练习分角色演一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学生在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但深刻地理解了人物形象,而且有一种独特的心灵体验。

这种体验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