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60094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docx

《1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docx

1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

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

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情境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

(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

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在现代,我们梦想天更蓝、水更清,物质更丰富,生活更美好;我们渴望揭开生命的奥秘,改变人类的基因,使人类更聪明、更善良;梦想发明新药物,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类延年益寿、长命百岁;梦想变废为宝,让废弃的塑料垃圾变成燃料,让汽车在天空翱翔;我也曾梦想有一件特殊材质制成的衣服,它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冬暖夏凉,它可以随着光的强度改变颜色,在烈火中它是避火衣,在大海中它是救生圈……!

我们这些美好的愿望和看似奇异的梦想,正在通过化学家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

化学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板书: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

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

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

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水!

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

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

“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英语老师说,Water。

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认真观察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重要方法之一。

对物质变化的观察应注重观察变化前的物质、变化中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

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地球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边放课件边讲)

化学在给人类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

现在由化学引起的污染,遍及全世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你知道由于应用化学不当、对化学常识的无知,而引起的污染吗?

白色垃圾。

松花江水变得混沌、恶臭。

滚滚黑烟,污染空气。

空中“死神”——酸雨、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

阅读“绿色化学”。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欣赏空气家族成员的特异功能)

小结本节课的知识。

化学,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没有化学就没有生命、没有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化学是人类力量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界中种种灾难进行抗争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与成果;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

不学化学不知道,物质世界真奇妙、物质世界真精彩!

走进化学、了解化学、学习化学、掌握化学,为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为实现中国的“诺贝尔”梦,我们要努力学习化学……

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

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

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

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作业:

(1)总结身边的化学

(2)记忆常见元素符号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b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

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

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设疑自探:

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

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

氧化铜(黑色)、水、二氧化碳

1.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3.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和物理变化应依据是什么?

解疑合探

小组合探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

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全班合探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质疑再探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2.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拓展运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2.课本第10页习题1、2。

小组评价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知识回顾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实质

情境导入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设疑自探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例子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

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性、非金属性、酸碱性等

解疑合探

小组合探:

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1.熔点: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3.密度:

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全班合探

实验1-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通过实验学会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质疑再探

那些属于物理性质那些属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

A.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气体能支持燃烧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拓展运用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导电性B.挥发性C.可燃性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A.豆油和汽油B.水和酒精C.铁块和铝块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小组评价

 

板书设计: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性、非金属性、酸碱性等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题3、4、5

课后反思: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l、激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环节:

提出课题→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馈→填写报告

教学策略:

本课题第一次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开端。

第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先演示,学生模仿;第二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

课前准备:

蜡烛、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白纸(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

学生活动设计:

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

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3、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生生交流;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

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

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

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设疑自探:

探究:

1、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

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

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

解疑合探:

小组合探:

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

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

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

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

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

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

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

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

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

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

[教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

全班合探:

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质疑再探: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

(电脑画面提示)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如图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

图1

(3)(如图2)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图2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拓展运用:

(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

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图3

[实验探究]学生每二人一组,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交流反馈]学生代表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现象和结论)。

[反思与补充]通过交流,学生取长补短。

[总结与评价]略

(学生填写探究报告)

小组评价:

板书设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知识回顾:

蜡烛火焰分为几层

设疑自探:

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1.说出你知道的空气中的成分

2.放置在空气中的松脆的饼干过一段时间会变软,夏天的早上草叶上有露水,这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物质?

3.结合呼吸过程的知识储备,你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有什么不同?

(课本14页)可参考的三条信息。

如何来验证这些结论的是否正确?

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指导评价】学生设计的方案,帮助他们确立最终实验方案。

解疑合探: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小组合探: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

1.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演示实验】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巡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

全班合探:

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得出实验结论

结合上述实验,提问:

以上实验说明了的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猜想、假设)2.设计实验方案

3.实施方案4.评价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形成观点:

人呼出的气体中

①全部是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③水蒸气比空气中的多④氧气比空气中的少

⑤没有氧气了

质疑再探:

小组讨论探究方案

全体交流:

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相互讨论方案的优缺点,统一方法

拓展运用:

分组实验

(1)在教师指导下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用玻璃片盖好。

(2)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3)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充分发表意见

(1)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2)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

且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3)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

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用总结性语言归纳:

结合本次探究过程总结:

小组评价:

 

板书设计:

课题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一.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

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

水蒸气<水蒸气

二.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2.设计实验方案3.实施方案4.评价结果,得出结论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1)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2)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3)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重点:

仪器的识记。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难点:

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

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实验仪器及药品

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课题:

走进化学实验室

情境导入:

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

设疑自探:

观看、思考。

你已经知道什么?

播放违规实验造成的实验事故的课件或实物表演,使学生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

观看课件、演示实验:

(交流与讨论):

参观实验室后,对实验室的实验规则、仪器、药品的认识,形成认识

解疑合探:

(展示药品):

大理石、碳酸钠

(提出问题):

1、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

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

应使用什么仪器?

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互教互学,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学会分析实验成与败的原因。

观察药品,关注药品的性质

阅读教材P18-19,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质疑再探:

(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一块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交流与讨论)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

展示药品:

稀盐酸

(提出问题):

1、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

2、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拓展运用:

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

应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1、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

倾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

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观察药品:

(联想与启示):

回忆日常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结合教材P15液体的倾倒,得出液体取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