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5777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四川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四川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

四川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我省广播影视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省广播影视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建设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线,稳步推进“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和中央广播电视节目农村无线覆盖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努力扩大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加快数字技术在广播影视领域应用的步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广播影视节目与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广播影视宣传始终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坚持“三贴近”,深入开展广播电视绿色频率频道创建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宣传任务,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在防范和应对重大技术事故、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以及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加强。

三是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西新、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工程,广播影视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全面加强,综合传输覆盖能力显著提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建成了四川广播电视塔,康巴藏语卫视频道正式播出。

完成了151443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

实施了四期农村中央无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投入15726万元,更新改造168个发射台,309部发射机。

放映农村公益性电影233万场,观众5亿人次,基本实现全省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

四是广播影视灾后恢复重建取得良好效果。

全省39个国定重灾县广播影视恢复重建项目610个,投资36.33亿元,截止2010年底,开工540个,完工362个,完成投资23.26亿元。

灾后恢复重建注重规划,做到了功能整体更新,不但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广播影视的需求,而且实现了灾区广播影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五是广播影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广播通过频率专业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以电视剧为重点的制播分离改革逐步推进。

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进展顺利。

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机构稳步增长,节目制作经营活动日益活跃,节目作品生产创作、播出、放映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

六是广播影视数字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已实现台内数字化、网络化。

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迅速,在推进整体转换的同时,加快双向化改造。

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作全面启动。

卫星广播电视全面实现数字化,直播卫星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得到应用。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发展迅速。

七是紧紧围绕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目标,加快广播影视走出去步伐,四川卫视国际频道已实现对东南亚的播出,我省广播影视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

广播影视产业不断壮大,市场规模和份额不断扩大。

广播电视广告收入、有线电视网络收入持续增长。

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快速发展。

已初步形成广告、影视制作、有线电视网络、会展博览、电视购物等新媒体新业态、多领域多门类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截止2010年底,全省广播影视总资产1147.05亿元,广播电台10座,电视台10座,广播电视台156座,全省广播电视年播出时间分别达到527029小时和993456小时,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分别为119套和205套,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节目套数分别为2套和7套。

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7座,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336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482座,发射总功率578.11千瓦,微波线路3862公里。

卫星收转站227.42万座。

全省有线广播电视干线网331617公里,有线电视用户1299.7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97.88万户。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已覆盖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直播卫星服务于“村村通”用户378.61万户。

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0余万场,观众达6800万人次。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22%和97.33%,比“十五”末期分别增长0.81%和0.59%。

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共有从业人员3.57万人。

2010年全年制作广播节目180246小时、电视节目109491小时,较“十五”末期分别增长38526小时和33344小时。

全省电影制片单位1家,电影院线公司32家,城市电影院153座。

全年全省广播电视系统总收入达到668237万元,比“十五”末增加372184万元,增长126%,其中财政补助收入137310万元,比“十五”末增加102072万元,增长289%。

全省广播电视总资产、有线电视收视费、有线电视网络收入、电影票房收入和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均位列全国前10位,我省已经成为拥有庞大的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出规模和较多受众的广播影视大省。

广播影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十二五”更好更快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广播影视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从国家战略高度对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部署。

《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国发[2010]5号)明确了广播电视网发展的方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9号)明确了电影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政策举措。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三网融合”进程的明显加快,给广播影视制作播出、传输覆盖、用户接收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给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带来了机遇,给广播影视带来了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推动广播影视发展的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广播影视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广播影视必将迎接市场化、数字化传播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省广播影视还存在以下问题:

当前四川广播影视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发展不足,最大问题仍然是底子薄、不平衡,突出表现为广播影视节目制作能力和有效覆盖的能力不高,广播影视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

一是广播影视节目的内容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认识还不充分、开发利用还不够。

二是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全省181个县约一半没有乡镇广播站,农村广播多年不响,县城电影院缺乏,农村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条件设施简陋,贫困农牧民缺少收音机、电视机,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受众对广播影视的需求,极大的影响了广大农牧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

三是广播影视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村落后于城市,三州地区落后于其他地区。

尤其是藏区、革命老区和国贫县,相对更加落后。

四是广播影视体制机制改革有待完善,制播分离在“三州”地区,尤其是32个藏区县,条件尚未成熟。

省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明显低于中央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分别低2.16和2.97个百分点。

受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州、县两级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州、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严重滞后,州、县广播节目的覆盖率仅为19.67%和14.15%,电视节目也只有52.26%和61.46%。

五是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广播影视企业数量不多,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市场体系有待完善。

六是我省广播影视的省外影响力较弱,与我省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差距较大。

七是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看不到、看不懂广播电视节目的问题。

因气候和地表变化造成短波广播信号传输不稳定,中波广播主要覆盖县城及周边地区,边远牧区收听不到广播。

相当数量的藏民听不懂、看不懂普通话节目,藏区有四分之一的村没通电,不具备收看电视的基本条件。

“十二五”是我省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推进“两个加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省经济高位求进、整体实力不断攀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广播影视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文化发展新趋势、全省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紧紧抓住中央扶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跨越发展和扩大内需的新契机,加快推进广播影视改革发展,努力实现四川广播影视新跨越,创造四川广播影视新辉煌。

二、“十二五”广播影视发展的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川委发[2011]19号),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广播影视改革发展全局,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深入贯彻“三贴近”原则,加强内容建设,推进广播电视频率频道专业化、品牌化建设,增强广播电视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努力满足广大受众多层次、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着力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继续大力实施村村通、西新、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工程,启动省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扩大广播影视的有效覆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和改进广播影视管理,以依法管理保导向、保安全、促改革、促发展。

扎实推进广播影视各项改革,提升广播影视生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促进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的繁荣发展。

(二)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省广播影视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二五”时期广播影视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广播影视宣传工作进一步改进,舆论引导能力显著提高。

广播影视节目和产品更加丰富多样,电影、电视剧和影视动画数量稳步增长,质量显著提高。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和全省应急广播体系,推进广播影视事业全面繁荣和产业快速发展。

力争到2015年,全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总量在现有的基础上增长一倍,达到61万小时以上,广播和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均达到99%,其中省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分别达到97.28%和98.96%。

基本实现农村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实现已通电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力争实现每个县拥有1家数字电影院,每个行政村一月放映1场数字电影。

全省广播影视业收入达到300亿元,有线广播电视入网用户发展到1500万户以上,移动多媒体用户600万个。

到2015年,全省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全省有线电视网基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行政村基本通宽带,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和收入双超百亿。

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5亿元。

县及县以上城市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和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覆盖。

卫星直播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高清电视、数字声音广播等全面发展,电影数字化放映基本普及。

健全和完善广播影视宣传和行政管理体系,建成具有四川特点的广播与影视、有线与无线、农村与城市、卫星传输和微波传输与地面接收相结合的,连接中央、省、市(州)、县(市、区)、乡(镇)的多层次、多功能、综合性、效能好、质量高的广播电视网络体系。

支持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提高广播影视系统整体综合实力,作为文化产业和新型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省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把我省打造成西部广播影视产业高地,更好地为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服务。

三、“十二五”广播影视发展的主要任务

我省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我省农、牧区幅员面积广、经济相对落后,是党和政府最关心的群体,广大农、牧民对广播影视需求也最高。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牧民对广播影视需求,遵循广播影视自身发展客观规律,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要求,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适应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和渗透的要求,是全省广播影视发展的根本任务。

(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加强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着力做好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宣传。

加强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宣传。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继续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重大主题宣传、典型报道及社会热点问题引导。

加强对广播影视工作动态、新闻舆论、创作倾向、社会舆情、网上舆情和广播影视战线重要工作动态的收集和分析,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究提出对策。

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大力推进宣传内容形式、方式方法和手段创新,增强广播影视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推动优秀广播影视作品创作,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实施精品战略,提高作品质量,重点推出一批优秀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广播剧和文艺作品,推出一批弘扬主旋律精神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重大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

2.完善广播影视节目审查播出管理机制。

完善广播影视节目审查、播出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机制,严把播出关。

加强节目规划、播出审查、收听收看等管理制度建设,继续深入开展绿色频率频道创建活动,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完善省、市(州)、县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看监管机制。

加强境外节目引进和播出管理,规范广播电视播出行为,建立播出机构和频道频率退出制度。

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和公共场所视听载体的监管。

3.做强做大主流媒体,提高宣传报道能力。

加强广播电台、电视台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四川广播电视台建设成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现代文化传媒机构;加大中央和省级电台、电视台重要频率频道的覆盖;优化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频率频道布局结构。

坚持新闻立台,进一步改进新闻报道,加强重点广播电视媒体采编播能力建设,提高新闻采访的快速报道能力。

改进和加强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发挥其在舆论引导中的主力军作用。

完善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准确、真实、快速、客观。

4.打造专业化频率频道和精品栏目。

积极改进和加强广播影视经济、文艺、社教类节目制作,促进专题、专栏等节目制作,不断丰富节目形态,提高节目质量。

通过举办广播影视文艺评奖活动,鼓励优秀影视节目创作。

打造专业化频率频道,培育品牌节目。

实施节目精品工程,把四川卫视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四川人民广播电台都市生活广播等打造成全国名牌频道(率)。

把康巴卫视频道办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藏语频道之一,做到立足四川,放眼全国,辐射五大康巴语藏区,更好的满足康巴藏族同胞收视需求。

各市(州)都要将一个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打造成区域性名牌频道(率)。

加大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广播影视题材作品的扶持力度,加大各级电台、电视台对农村和农业报道的份量,增加农村节目、栏目及播出时间,提高对农节目的实用性、贴近性和可视(听)性。

5.加强广播影视新媒体建设,开拓宣传新阵地。

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电视、公共视听载体等新兴媒体业务,稳步推进IP电视业务,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新媒体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重大事件网上直播力度,抢占舆论宣传制高点,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鼓励支持省及市(州)电台、电视台依托自身资源和优势,加强网络广播电视宣传,丰富传播内容,延伸传播领域,组建四川省网络广播电视台,积极占领网络舆论宣传阵地。

6.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四川卫视国际频道要继续做好对东南亚的播出,争取实现对北美、欧洲的播出,要适应国外受众需求,加强内容创作。

要利用好四川国际电视节这一平台,作为四川广播影视扩大对外交往、走出去的有效途径,借助我省旅游资源扩大四川广播影视走出去的渠道,加强与国外广电机构的合作、交流,合作拍摄电视剧、电影等。

(二)全面强化广播影视公共服务

1.加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按照全体居民公平均等地享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原则,着眼于建设惠及全民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坚持统筹城乡广播影视协调发展,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设备、有场地,确保充分发挥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公共服务建设的重点是广大农村地区,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政策、资源向农村和三州地区倾斜,实现城乡、区域广播影视的均等、协调发展。

进一步巩固无线覆盖成果,为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提供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同时,充分发挥直播卫星覆盖面广、提供节目套数多的优势,在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农村地区采用直播卫星方式提供公益性有偿服务,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

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完善农村基层广播电视和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加快实现广播电视城乡一体化,全面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入户率,提高收听收视质量和水平。

全面实现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力争基本实现“户户通”。

加强农村广播建设,基本完成4407个乡镇、48367个行政村的农村综合广播信息建设(广播村村响),每个乡镇有1个广播站,每个行政村有播出终端,可转播中央、省、市(州)及区县四级广播节目。

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实现我省藏区寺庙广播电视“舍舍通”。

继续推进西新工程,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有效覆盖质量和水平。

加强市(州)、县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的译制、制作、播出及传输覆盖能力,提高优秀汉语影视节目的译制量。

增加康巴藏语卫视频道和四川广播电视台现有的彝语广播节目的播出时间,加强彝语广播网站建设,支持凉山广播电视台增加彝语广播电视播出时间。

进一步加强广播实验和监测工作。

继续推进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工程,进一步完善电影公共服务体系。

2012年底前基本完成设区市和部分县级市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2013年至2015年,基本完成县级市和有条件的县城的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结合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建设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的乡镇示范影院。

按照“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总体思路,整合农村电影放映资源,确保一个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

将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纳入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保证学生每年观看4部主旋律影片。

鼓励电影企业深入城乡社区、厂矿、校园、军营和广场等开展公益放映活动。

大力提倡电影发行放映企业采取优惠票价等多种方式满足农民工、城市低收入居民等群体的观影需求。

启动省级广播电视节目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积极推进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

充分利用现有发射台站,开展数字与模拟同台同播,基本完成县级(含)以上城市地面数字电视覆盖。

2.进一步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

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技术保障体系、运行维护长效机制。

推进县乡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县、乡(镇)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特许经营、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广播影视公共服务。

建立包括内容指标、覆盖指标、建设指标、运行保障指标等在内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基层运行维护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有人负责、有人管理、有人维护。

对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和农村题材影片制作提供资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和公益版权片源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农村电影放映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重点项目:

1.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

采取卫星、有线、无线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网络,完成106619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盲村”和17843户国有林场盲区的广播电视覆盖建设,基本实现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

完善73个高山无线台基础设施,加强县级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广播覆盖和藏区藏传佛教寺庙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健全确保“村村通”长期通、优质通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

2.西新工程。

争取将凉山州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西新工程范围。

通过实施第五期工程建设,提高广播实验能力和监测水平。

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建设,争取国家财政投入5800万元购置康巴卫视频道应急编采设备和建设西部五省区节目素材交换系统。

在民族地区州、县两级实施提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译制能力工程,提高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自制能力。

3.四川省地面数字电视工程。

实施四川省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数字)无线覆盖工程。

完成已建成的168个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台站的模改数工程,争取投入7600万元,将省本级8套电视节目、4套广播节目通过无线方式进行覆盖。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的原则,在“十二五”中期建成全省地面数字电视统一的信号平台、统一的传输链路,在21个市(州)所在城市、60个县开通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发展地面数字电视用户100万户以上。

2015年建成覆盖全省21个市(州)所在城市、150个县城的全省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

提高省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到2015年广播由92.28%达到97.28%,电视由93.96达到98.96%,均增长5个百分点。

4.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工程。

培育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电影院线公司和农村电影放映队,普及数字化流动放映。

要利用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立固定放映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投资建设固定放映点。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和公益版权片源保障机制。

协调支持利用光纤传输解决影片下乡难的问题,确保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目标完成。

5.扩大直播卫星应用工程。

扩大直播卫星应用,依靠国家建设的具有集成提供100套标准清晰度电视节目、40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直播卫星系统,服务于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农村地区。

探索“开展公益性有偿服务”的办法,实现对用户的精细化管理。

开展点播等广播电视业务,提高广播电视城乡均等化服务水平。

(三)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1.巩固提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保障能力建设,制定并实施安全播出灾备规划,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