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总复习资料.docx
《人口学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学总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学总复习资料
一、人口学关键概念
1、人口学
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狭义人口学
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具体地说,是对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数量、结构和变化进行科学研究。
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具体地说,是对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数量、结构和变化进行科学研究。
广义人口学
研究人口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及客观规律。
研究人口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及客观规律。
2、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是指人口数量所涵盖的范围和所体现的数量与格局。
人口规模是指人口数量所涵盖的范围和所体现的数量与格局。
3.、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人口素质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4、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人口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量上的比例关系。
人口结构是人口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量上的比例关系。
5、人口变动
人口作为总体而言,总是同一定的时间、地点相连,是一定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的人口。
这种历史的人口,因受到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不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动。
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人口作为总体而言,总是同一定的时间、地点相连,是一定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的人口。
这种历史的人口,因受到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不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动。
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1)人口的自然变动
是指由出生、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上增减,以及年龄、性别上的变动。
是指由出生、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上增减,以及年龄、性别上的变动。
(2)人口的迁移变动:
指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移动,包括永久性和暂时以变更居住地为标志的移动。
指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移动,包括永久性和暂时以变更居住地为标志的移动。
(3)人口的社会变动
指人口在一定的社会里从一个社会群体转入另一个社会群体的运动。
指人口在一定的社会里从一个社会群体转入另一个社会群体的运动。
6、人口过程
人口过程泛指人口生存、变动和发展过程。
人口过程泛指人口生存、变动和发展过程。
7、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指人口数量变动过程。
人口数量增加,称为正增长;人口数量减少,称为负增长。
人口增长指人口数量变动过程。
人口数量增加,称为正增长;人口数量减少,称为负增长。
(1)自然增长:
一个没有人口迁移状态的封闭人口的增长只取决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
一个没有人口迁移状态的封闭人口的增长只取决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
(2)机械增长:
一个有人口迁移的开放人口,其增长还受到迁移因素的影响。
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差额称为机械增长或迁移增长。
一个有人口迁移的开放人口,其增长还受到迁移因素的影响。
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差额称为机械增长或迁移增长。
8、人口发展
是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变动的广泛范畴。
是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变动的广泛范畴。
9、人口转变
人口转变是指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以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自然增长的不同状态为标志的自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人口转变是指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以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自然增长的不同状态为标志的自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10、人口数据
通过不同的调查或登记方法,搜集有关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各种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变化的信息,再经过系统的分类、整理、汇集和储存的过程,就产生了人口数据。
静态数据(时点数据)反映的是人口在某一特定时点的状态与特点。
动态数据(时期数据)反映的是人口事件在某一时间长度内发生及变化的频数与强度。
通过不同的调查或登记方法,搜集有关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各种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变化的信息,再经过系统的分类、整理、汇集和储存的过程,就产生了人口数据。
静态数据(时点数据)反映的是人口在某一特定时点的状态与特点。
动态数据(时期数据)反映的是人口事件在某一时间长度内发生及变化的频数与强度。
11、人口普查
收集、汇总、评估、分析、发表和颁发一个国家或国内一个地区所有人口在某一段特定时间内的人口、经济和社会数据的全过程。
收集、汇总、评估、分析、发表和颁发一个国家或国内一个地区所有人口在某一段特定时间内的人口、经济和社会数据的全过程。
12、人口抽样调查
按照随机原则,从所研究的人口总体中抽选出一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观测,并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对人口总体的相应指标进行估计和推断的一种研究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从所研究的人口总体中抽选出一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观测,并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对人口总体的相应指标进行估计和推断的一种研究方法。
13、出生人数
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活产婴儿的总和数。
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活产婴儿的总和数。
14、出生率
又称粗出生率,是指某一人口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活产婴儿数与同期总人口的生存人年数之比,一般用千分比表示。
又称粗出生率,是指某一人口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活产婴儿数与同期总人口的生存人年数之比,一般用千分比表示。
15、生育率
出生人数与相关的育龄妇女人数之比,是一系列指标的一个总称,包括一般生育率、总和生育率、分年龄生育率、已婚生育率等……
16、一般生育率
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人数与同时期内15-49岁全部育龄妇女生存人年数之比。
一般用千分比表示。
17、分年龄组生育率
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某一特定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的活产婴儿人数与同期同一年龄组育龄妇女人数之比。
一般用千分比表示。
18、总和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在数值上是当年分年龄组妇女生育率之和。
它的人口学含义是如果同一批妇女按照当年的分年龄组生育率度过整个育龄期并且在整个育龄期内无一死亡,总和生育率的值就是该批妇女终身平均生育的子女数。
19、死亡模式
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具有明显差异的死亡类型。
它表现为一定的死亡率水平下,年龄别死亡率的分布特征。
工业革命之前的死亡模式:
高死亡率、低预期寿命
工业革命之后的死亡模式:
低死亡率、较高的预期寿命
两种死亡模式的差异:
1、不同年龄组死亡人口占总死亡人口的比例不同。
高死亡率模式中,低年龄组死亡人口占总死亡人口的比例大;而在低死亡率模式中,高年龄组死亡人口占总死亡人口的比例大。
2、死亡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不同
高死亡率模式中,年龄中位数低;而低死亡率模式中,年龄中位数高。
3、平均预期寿命不同
在高死亡率模式中,平均预期寿命低;而在低死亡率模式中,则平均预期寿命高。
20、粗死亡率
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全部死亡人数与同期内该地区平均人口总数之比。
它表示该地区该时期人口的死亡强度。
一般用千分比表示。
21、粗死因别死亡率
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某地区死于某种特定死因的死亡人数与同期内该地区平均人口总数之比。
一般用万分比表示。
22、分年龄死亡率
是指某地区某时期内某一年龄段的死亡人数与该年龄段平均人数之比。
一般用千分比表示。
23、婴儿死亡率
是指婴儿出生后在达到1岁前死亡的概率。
24、生命表
把同时出生的一批人随着年龄增长而陆续死亡的人数列成表格形式,称为死亡表,它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一批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因此也称为生命表。
25、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流动或空间流动,这种流动通常会涉及永久性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
这种迁移被称为永久性迁移,它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不涉及永久性居住地变化的人口移动。
从广义上讲,人口迁移泛指人口跨越一定的空间地域或社会范围的各种人口移动过程。
从狭义上讲,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常住地向另一个常住地的定居性移动。
每一迁移活动,对于输出迁移者的地区而言是人口迁出,对于接收迁移者的地区而言则是人口迁入。
进行迁移的人对于输出迁移者的地区而言是迁出者,对于接收迁移者的地区而言则是迁入者。
迁移活动的起始地点是迁出地,或称出发地。
迁移活动的终点则是迁入地,或称目的地。
在人口迁移的研究中,两者均指永久居住地。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口迁入和人口迁出之和称为总迁移
人口迁入与人口迁出之差称为净迁移
当净迁移量大于0时,称净迁入;当净迁移量小于0时,称净迁出。
26、人口城市化
是指典型的城市生活方式生成、深化、扩大的过程。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城市化的内涵:
(1)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表现为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2)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化。
(3)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城市是高消费群体集聚的地方,是一个国家中产阶级形成并占主体的过程。
(4)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
(5)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
(6)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告别自给自足,追求文明进步。
27、逆城市化
是指城市人口和部分城市工业或非农产业向城市边缘地区或其他外围地带扩散的过程。
显著特征:
市区出现人口流失现象,人口数量负增长
逆城市化不是对城市化的否定,而是既保持大城市聚集效应的原有优势,又使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扩展。
逆城市化的好处:
贴近自然,较好的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同时又不放弃对大城市生活的享受。
负面效应:
原有城区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下降,城乡之间交通流量加大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8、再城市化
是指逆城市化流出的人口回流城市原中心区的过程。
根本原因:
逆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政府加大对城市化过程的调控力度。
好处:
逆城市化所释放出的空间得到开发和利用
再城市化不是逆城市化的简单替代,在这个过程中,逆城市化和郊区化仍然进行。
29、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一定空间、一定时间范围内非定居性的移动。
人口流动的含义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一定时间内不会改变常住地
2、跨越一定的地域空间
3、在流入地的居住是暂时性的
4、在移动过程中有往返的意愿或行为
30、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过程,具体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的过程。
31、老年人口比重
又称老年系数,指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32、老化系数
又称人口老年化系数或者老年儿童比率,是指老年人口(65岁以上人口)占少年儿童人口(0-14岁人口)的比重,以百分比表示。
33、老年人口抚养比
是老年人口(65岁以上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人口)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社会供养比:
65岁以上人口与20岁到64岁人口之比。
父母供养比:
80岁以上人口与50岁到64岁人口之比。
34、可再生资源
是指具有可再生、可复得和重复使用性质的资源
35、不可再生资源:
又称一次性资源,是指一次性使用,用毕即丧失原来的价值的资源。
36、社会资源
是指人类社会中一切有价值的物质及其转化形式,包括人力、信息、技术、文化及管理等资源。
37、可持续发展
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方式。
二、人口学重要模型
1、列克西斯图
列克西斯图(Lexisdiagram)是进行队列分析的工具图,它因德国统计学与人口学家列克西斯(W.Lexis)最先使用而得名。
列克西斯图是一种把人口事件的时间与年龄联系起来考察的直观明了的工具图,因此也叫时间年龄方格图。
列克西斯图借用了数学里的直角坐标系,它以日历时间为横轴,年龄或离队列起始事件的期间为纵轴。
从横轴上每一点引出的与横轴成45度的直线表示队列成员的生命线(如图)。
如下图所示,O点表示2000年1月1日零时出生的人,存活到2001年1月1日零时(E点)的确切年龄为1岁,到2002年1月1日零时(F点)的确切年龄为2岁,如此等等。
则2000年1月1日零时出生的人的生命线可表示为OEN。
同理,2000年12月31日24时整出生的人的生命线可表示为ABM。
以直线OEN和ABM为边界,右上方不封闭的区域则包括了所有在2000年出生的人的生命线;2000年出生队列成员在其后的生命历程中发生的所有人口事件均在该区域内,对其所做的队列分析也在该区域内分析。
▲生存总体
在列克西斯图中,生命线的延续表示活着(或保持原始状态);生命线的中断表示死亡(或发生我们所研究的人口事件)。
在图中画出一定的横线与竖线,其与生命线的交点构成生存总体;死亡者死亡的时间与年龄所形成的坐标点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内,该一定的区域就构成死亡总体。
在列克西斯图中通常以线段直观地表示生存总体。
在这里有两种生存总体:
同岁人生存总体、同时人生存总体。
同岁人生存总体(以横线表示),表示确切年龄相同的人。
如OA表示2000年出生的人;EB表示2000年出生且存活到l周岁的人,或2001年满l周岁的人;如此类推FC、GD等。
同时人生存总体(以竖线表示),表示在某时点上存活的人。
如AE表示2000年出生且存活到2000年年底的人,或2000年底(2001年初)0岁组的人;FB表示2000年出生且存活到2001年年底的人,或2001年底(2002年初)l岁组的人;AL表示2000年底0一ω-1岁组人口或总人口;PQ表示2001年底总人口。
同岁人生存总体和同时人生存总体是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对同年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考察的结果。
从列克西斯图可以清楚看出,对于同年出生的一批人来说,存活到某一确切年龄的人数与存活到某一时点的人数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作队列分析时,必须区别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R
▲死亡总体
在列克西斯图中通常以几条线段围成的区域直观地表示死亡总体。
在这里有三种死亡总体:
第一种死亡总体:
是由同一年度出生同一年度死亡的人组成。
该死亡总体有两个限制条件:
出生年度相同,如2000年;死亡年度相同,如2003年。
例如2000年出生且在2003年度死亡的人,可用平行四边形CDHG所围成的区域表示。
该死亡总体的特征为:
同年出生,同年死亡,可能死不同岁。
第二种死亡总体:
是由同一年度出生同一年龄组死亡的人组成。
该死亡总体有两个限制条件:
出生年度相同,如2000年;死亡时所处在的年龄组相同,如。
岁组。
例如2000年出生且在0岁组死亡的人,可用平行四边形OABE所围成的区域表示。
该死亡总体的特征为:
同年出生,同岁死亡,可能死不同年。
第三种死亡总体:
是由同一年度里同一年龄组死亡的人组成。
该死亡总体有两个限制条件:
死亡的年度相同,如2001年;死亡时所处在的年龄组相同,如l岁组。
例如2001年l岁组死亡的人,可用平行四边形BRCF所围成的区域表示。
该死亡总体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该死亡总体包含两个不同的队列,而前两种死亡总体均只有一个队列。
该死亡总体的特征为:
同年死亡,同岁死亡,可能生不同年。
以上三种死亡总体均由四边形围成的区域表示,其实,在列克西斯图中,任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封闭的区域均可表示死亡总体。
例如:
三角形△OAE表示2000年出生且在2000年死亡的婴儿;梯形OABF表示2000出生的一批人在2001年年底前死亡的人;梯形BDGF表示2002年年初2岁组的人在满3周岁前死亡的人数。
▲列克西斯图的应用
生存总体与死亡总体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数量关系,在研究人口在生产过程时,可利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一系列的人口统计指标。
例如:
OA一△OAE=AE表示2000年出生人数减去2000年当年出生当年死亡人数,得到2000年底0岁组人数。
又如:
OA一□OABE=BE表示2000年出生人数减去其满周岁前死亡的人数,得到2001年满周岁的人数。
再如:
□OABE/OA表示2000年出生队列婴儿死亡率。
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列克西斯图上的点、线段及线段所围成的图形完全没有几何学意义。
在队列分析中,只不过是借用其图形符号来直观地表示一定的含义,为分析有关统计指标之间的关系服务。
2、生命表函数(见ppt)
(1)生命表中各个变量的定义及计算
(2)生命表的编制步骤
3、生育率决定理论
3.1边际孩子合理选择模型
3.2孩子效用最大化模型及数量质量替代理论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在《生育率的经济分析》论文中,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需求理论分析家庭规模的经济决策。
他的主要观点是:
1、理性的消费者在有限收入范围内满足多种消费欲望时,总是以总效用最大化为原则;
2、孩子可以看作是耐用消费品,父母决定生育孩子是打算从孩子身上享受长期效用;
3、家庭在有限的收入范围内,通过选择孩子数量和其他消费品数量的最佳组合实现效用最大化;
4、孩子数量和质量可以看成是两种商品,具有相互替代关系。
从消费偏好来分析,对于一般的耐用消费品,当收入水平提高时,消费者愿意选择更多的优质品。
同理,当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时,人们宁愿选择数量较少而质量较高的孩子。
贝克尔据此来解释现实中出现的随着收入水平提高生育率下降的现象。
4、人口迁移的推力拉力模型(见ppt)
(1)迁移的影响因素
(2)迁移者的特征
5、诺瑟姆城市化发展进程的“S型曲线”
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发现,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具有阶段性规律,全过程呈“S”形曲线轨迹,经历发生、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城市化初期,城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当城市人口超过10%以后,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当城市人口比重超过20%到30%时进入第二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趋势,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城市人口超过70%以后才能减缓;
第三阶段,城市化进程停滞或略有下降的趋势。
这三个阶段的基本变化规律是:
发生阶段变化速度加快,成熟阶段变化速度减慢。
三、人口学的重要命题
1、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教材221-224页)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影响,所以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从宏观角度看,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种种作用和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比如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消费市场、储蓄及投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实质上就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关系。
从微观角度看,人口老龄化影响的焦点是老年人个人或者老年人家庭。
具体地讲,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主要涉及老年人退休后的收入、养老金、储蓄和消费、医疗、保健、护理等问题。
通常所谓老龄问题或者人口老龄化问题,实际上就是老年人或者老年人家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由于老龄化问题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得到解决,所以这些问题同时又是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因为,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各种影响,在此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是社会支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社会支出将会越来越大。
这一问题正在成为各发达国家的最大社会问题。
在发达国家,政府的社会支出占GDP的比率持续上升,随着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医疗费和养老金在政府社会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其次是抚养负担。
人口老龄化将不可避免地加重抚养负担。
向老年人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国家财政负担增加。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各种老年人福利政策,都需要国家财政增加这方面的支出。
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抚养负担的加重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老年抚养人口的增多都将成为严峻的社会经济问题。
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医疗、养老金等政府社会支出不断膨胀,给国家财政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并加重国民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所有的国家都将面临抚养负担加重的现实问题。
第三是储蓄、消费和投资。
人口老龄化将会影响个人储蓄,减少资本形成。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收入较少,其储蓄的愿望也不高。
而且,老年人还要将过去的储蓄取出来用于维持日常生活。
所以,人口老龄化有可能导致储蓄率下降,并对资本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个人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将随着年龄发生变化。
一个人在一生中是个消费者,随着个人和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其消费行为也发生变化。
从需求角度考虑,人口老龄化有可能带来消费需求的缩小。
在消费、储蓄和老龄化之间,现在还很难找出明确的因果关系。
储蓄是资本形成的源泉和经济增长的动因,所以研究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的影响非常必要。
储蓄是收入和消费的函数。
所以,研究年龄结构和储蓄的关系,也应研究年龄结构的变化与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第四是劳动力。
持续的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力人口绝对数量的减少。
劳动力的减少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西欧各国从几十年前开始积极引进了外国劳动力。
同时,人口老龄化也将导致劳动力人口的老龄化。
少年儿童人口是劳动力人口的预备军,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的下降对劳动年龄人口产生直接影响。
劳动年龄人口是劳动力的源泉,所以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规模。
劳动力人口的老龄化,将有可能影响产业效率和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
这种情况在高科技以及信息技术领域将会表现得更为突出。
劳动力的老龄化是否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往往提到其负面影响的较多。
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和未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影响,采取积极的对策,尽可能消除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