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荷文言文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5606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之荷文言文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夏之荷文言文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夏之荷文言文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夏之荷文言文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夏之荷文言文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夏之荷文言文答案.docx

《夏之荷文言文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之荷文言文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夏之荷文言文答案.docx

夏之荷文言文答案

夏之荷文言文答案

【篇一:

2016届高二年级第二次考试-语文必修5试卷】

ss=txt>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直接在答题卡上答题。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即可,试卷自己带回及时自习。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考号、考场号、座位号等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填写清楚。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本卷共12小题。

其中,1~6题为选择题,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各题的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卡Ⅰ中;7~12题为填空、问答题(其中11、12选做一题),在答题卡Ⅱ中的相应位置完成。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坚守转型社会的“底线伦理”

关于道德,我们遭遇过这样的现实——官员有腐败,学术会造假,地沟油在泛滥,毒奶粉在蔓延。

然而,也正是关于它,我们又听过这样的故事——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士兵。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场暴雨洗礼了北京的城市精神。

无数北京人以令人动容的行动,在61年不遇的暴雨突袭下,耸立起一方“道德高地”。

特殊时期的特殊考验,给了我们医治道德伤口的信心,但也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非常时刻展现“道德高地”的中国,如何在平常日子里填平“道德洼地”?

在危急之时张扬“路人之德”的社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坚守“底线伦理”?

烟草公司竟获“生态贡献奖”,“凉民证”堂而皇之成为旅游广告,为“辛苦费”玩起了“假结婚”……近期的这些新闻之所以引起舆论激烈反应,正因为触碰了道德的“底线”。

如果燃烧公众健康的香烟可以领受“生态”奖,那么评奖的底线何在?

如果打擦边球的噱头可以挑战受众认知,那么“创意”的底线何在?

如果对经济利益的追逐能以失信欺诈为本钱,那么做人的底线何在?

你的底线在哪里?

近年来,从反思三聚氰胺奶粉背后的商业诚信失守,到忧心遗弃双亲折射出来的人性基点迷失,再到剖析干部贪腐、医院红包、虚假新闻等不良现象暴露的职业准则失效,人们越来越痛切地感到,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行,需要坚守最低标准,捍卫基本规则,用底线伦理构筑最后也是最坚固的文明屏障。

道德的钟摆,倘若屡屡冲破底线,便是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肆意颠覆。

如果坐视底线失守,失范的行为将无拘无束,“破窗效应”的负能量会四处传播,这种“恶的蔓延”,会侵蚀社会运行的基础,带来普遍的伤害。

正因为如此,有学者痛陈,比之制度的缺漏,一些社会赖以维系的基础秩序的溃败才是更可怕的。

雨果曾经说过,做一个圣人,这是偶然的现象;做一个好人,却是为人的常规。

过度强调道德的超越性,会让人们陷入说一套做一套的道德虚伪主义;听任唯利是图的行为极端化,则会催生不择手段的道德功利主义。

道德世界不是成色均匀的美玉,而是由低到高的阶梯。

从高蹈到平实,从理想到现实,面对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我们应摆脱“不为圣贤,即为禽兽”的单项选择,跳出“要么全部、要么全不”的绝对思维,崇仰最高限度的道德,也需守住最低限度的道德;崇尚“八荣”的境界,也需远离“八耻”的困扰。

也许我们很难有机会经历特殊关口的考验,也未必有力量做出舍己救人的壮举,但起码要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好干部从不贪做起,好会计从不做假账做起,好记者从不说假话做起,好企业从不卖假货做起。

如果每个公民、行行业业都坚守底线、为善去恶,我们的社会就一定能构筑起更为坚实的道德底座,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

1.下列对于“道德高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高地”是一种由低到高的阶梯式的最高限度的道德,即在非常时刻,将维护公共利益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b.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士兵和61年不遇的暴雨突袭下的无数北京人的表现,就是在非常时刻展现出的“道德高地”的典范。

c.只要每个人、每个行业都守住伦理底线,为善去恶,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社会就能达到最高限度的道德。

d.道德高地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达到的,过度强调道德的超越性不切实际。

但守住最低限度的道德,做一个好人,却是为人的常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填平‘道德洼地’”,是指危急之时张扬“路人之德”,平常生活中坚守“底线伦理”,起码要做好应该做的事情。

b.官员腐败,烟草公司获“生态贡献奖”,“凉民证”成旅游广告等颠覆社会主流价值的行为是我们要填平的“道德洼地”。

c.“底线伦理”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它应成为最坚固的文明屏障,需要全社会来共同构筑,社会才会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

d.“要么全部、要么全不”是一种绝对思维,它过度强调道德的超越性,会催生不择手段的道德功利主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业欺诈、不讲职业道德突破了社会的底线伦理,阻碍了社会的良性运行,坚守底线伦理很重要。

b.坐视底线失守,会导致行为失范,从而侵蚀社会运行的基础,社会赖以为系的基础秩序会因此而溃败。

c.我们需要崇仰最高限度的道德,更需要守住最低限度的道德,我们的社会才能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

d.我们没有机会经历特殊的考验,也没有力量做出舍己救人的壮举,但要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坚守底线,为善去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4~6题各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柴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

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

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迭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4.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舛:

乖违,不顺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等:

等到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猖狂:

狂放、不拘礼法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彩:

日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b.访风景于崇阿/望长安于日下c.宾主尽东南之美/谁悲失路之人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王子安集》。

作者王勃,字子安,才华横溢,能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b.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李元英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一所楼阁。

李元英后封为滕王,所以此楼命名为“滕王阁”。

唐高宗时阎某任洪州都督又重新修缮,王勃在赴交趾探父途中,正遇当地在此大宴宾客,于是被邀参加宴会,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序文。

c.这篇序文,实际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

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d.文中用典贴切,简练含蓄。

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7.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

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

【注释】①家:

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8.这首词上阙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写景?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9.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准确默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①悟已往之不谏,。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②州司临门,。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庄周《逍遥游》)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药剂师

明前茶

每年年初,这所著名中医院的医生,都要去竞争“巴菲特的午餐”——争取跟国宝级中医邹老先生抄方学习的机会,上到副院长和博导们,下到来实习的研究生,人人可以提交申请,一旦被邹老选中,只需跟着邹老执弟子礼,邹老开方,你记录,至于能对博大精深的中医悟到多少,全凭天赋和用功。

因为病人实在太多了,网上挂号要提前半个月,不会上网的人抱着花棉被,凌晨三点就来排队,邹老上午的门诊,要看到午后两点才结束,基本没有机会跟抄方的助手说话。

饶是如此,连博导们都说,这个学生当得值,跟着邹老抄方,如入宝山,每天都有豁然开朗之处。

这样的机会,本不属于药剂师,但高明偏要去试一试,他在这所举目都是博士的三甲中医院,学历算低的,但他很有心地收集了邹老的三服冷僻方,用小楷恭录,夹在申请材料里。

邹老一看,就说请他来做一两月的抄方助手:

“这笔字,有沉潜气,一看就是个做中医的好料子。

高明就去抄了两个月的方子,抄完,回药剂房上班。

他回来的那天,照例7:

20就去更衣室换上一脚蹬的黑布鞋,所有的伙伴都对他一声不响回来了表示惊诧:

被国宝级专家收为弟子,是个在中医院内调动的好机会啊,为什么还要回来配药呢?

高明笑笑说:

“刚当药剂师那会儿,一天走下来腿抽筋;如今是一天不走腿抽筋,我都两个月坐着没走了,做梦都想着回来闻草药味。

果然,两个月没在药柜间像狸猫一样快速、轻悄地走动,重复数百上千次开抽屉称药的动作,高明配药配到上午11点就两腿胀麻,并如灌了铅一样沉重。

而这个时候正是配药的病患最着急的时候,有人急着要去小学门口接孙子,有人惦记着要招待客户吃工作午餐,有人担心病人今天的药就要续不上……种种焦躁情绪一触即发,取药人焦灼的眼神鞭子一样抽打着高明他们,每个人脚下都越走越快,更年轻的药剂师走过高明身边时说:

“师兄你行不行,要是吃不消就说话,要不,你手上那几服药我们替你配了。

高明额上已走出了密密的汗珠,他疲累地笑:

“禄口机场还没有走到呢。

”这是药剂师们的一句玩笑话,意思是要做一个合格的药剂师要有一双铁打的腿,因为一天在数百个药材抽屉间兜兜转转,走过的路都够从市区走到机场了吧。

饶是忙碌,高明也没忘检视药方,十几味中药材的颜色、气味、药性和配伍,一一撞入眼帘。

忽然,高明的眼睛被某味药“硌”着了,“这味药不对,你去找你的医生,就说药房高医生说的,请他再斟酌一下。

”病患是个老实的死心眼儿,为他的医生争得脸红脖子粗:

“哪儿不对了呢?

怎么可能不对?

医生还会没有你一个配药的能干?

高明不理病患的讥诮,他知道病患急于拿药走人,但方子里的这味药很明显是用过了,是一着险棋,高明耐心说服患者,甚至不惜抬出邹老的旗号:

“我是我们院最厉害的国宝中医邹老先生的弟子,刚跟他进修回来,这消息你的医生也知道;快去,迟一会儿医生就下班了;如果你的医生吃不准,就让他找他的科主任。

病患将信将疑地去了,旁边的药剂师说:

“师兄,你又要得罪人了。

高明只是笑笑,他记起邹老的叮嘱:

“回药剂房去,那里才是对病人用药的最后把关。

12点半,12点三刻,13点,高明去换了一双布鞋,原来那双鞋,都被脚汗泡得走了形;他把袜口向下卷了一道,发现肿胀的小腿上,已被袜口勒出一道深印。

高明洗手消毒,再次回到配药台上,就这么一小会功夫,窗口的大浆糊瓶下,排队的病人又压上了三张方子。

(2013年3月《扬子晚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中医院的医生无论是副院长或博士生导师们,还是来实习的研究生,人人都争着申请去跟邹老中医抄写处方来学习,从侧面说明邹老中医医术的确高明。

b.邹老中医选中的人,只能凭天赋和个人努力去学习,因为邹老中医只开处方,不教给抄方人,因此抄方人得不到邹老中医的教诲。

c.高明被选中后,去跟邹老中医抄方两个月而后又回到了药剂房上班,作者有意在此设置了悬念,与后文邹老中医对高明的叮嘱形成呼应,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解决。

d.高明在中午在抓药时发现一处方中的某一味药用量存在问题,耐心说服了患者再找医生重开处方,也是对邹老中医的侧面描写,凸显了邹老中医处处为患者考虑的医德。

e.小说结尾写高明换鞋、消毒后回到药剂房时,排队的病人又压上了三张处方,是作者提示人们要关注身体健康,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健康现状的关注。

(2)试结合小说的情节分别概括出高明的性格特征。

(6分)

答:

(3)请结合小说情节来分析第五段中“而这个时候正是配药的病患最着急的时候,有人急着要去小学门口接孙子,有人惦记着要招待客户吃工作午餐,有人担心病人今天的药就要续不上?

?

”这句话的艺术效果。

(6分)

答:

(4)请结合情节来评价高明的工作环境,再请你评价他抄方后的选择。

(8分)

答: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钱穆:

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

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一代国学大师。

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

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曾说:

“他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个子不高,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

”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

这种思想在历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得到政府支持。

但是钱穆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做贯通的历史。

他在北京

大学争取到一人把一门通史课讲完,其目的就是要说明历史应该是能融会贯通的,而不仅仅是考证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说明中国历史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模式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它并对它保持信念。

通过多次备课和讲授,钱穆终于将上自太古,下至清末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钱穆的民族情怀也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进燕京大学讲课时,就对校方用英文字母给教学楼命名表示不满,在他的提议下,燕京大学把外国名字均改为中国名字,也有了以钱穆名字命名的穆楼。

据说,今天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也是钱穆命名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钱穆随学校南迁。

学校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

生活一度非常艰苦,钱穆曾和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一屋。

在西南联合大学,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局面更胜以前。

著名历史学家、后来曾师从钱穆的严耕望讲述当时盛况:

“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

”也是在这里,钱穆开始手不停挥地编写《国史大纲》,因为正值抗战期间,钱穆笔间感情更加充沛。

《国史大纲》跨越了几千年的风雨,记录了不断重演的外族人入侵与被同化的历史、中国人在面对外来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气节与智能……在一个西方世界占据优势,中国正在跌落自信的谷底时,钱穆希望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保持着“温情与敬意”,该书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至今。

抗战胜利,北大复校,傅斯年主持校务,钱穆没有得到聘书,于是闭门著书立说。

1949年,钱穆经由广州去了香港,离开大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归故土。

当时的香港成了一个大的流亡场,各色人物从大陆逃亡香港,其中也有无数流亡学生。

这些流亡学生,就像在大海上四处飘泊,前途渺茫,失去了精神依托。

在这种情况下,钱穆放弃了较为闲适的教书生活,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创建新亚书院。

意义之一在于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让他们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华传统的存亡续绝。

严耕望后来感叹,钱穆此时正是学养成熟而精力未衰的阶段,正值学术研究的最佳年龄,却因时局动荡,被迫到香港办学,十余年间耗尽心力,对于学术界是一项不可弥补的损失。

钱穆回忆新亚书院初创办时,“彼辈皆不能交学费,更有在学校天台上露宿,及蜷卧三、四楼之楼梯上者。

予于晚间八九点返校,楼梯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脚踏铺被而过”。

创立新亚书院的另一个意义是在这时代巨变的无可奈何中,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递文化薪火的人,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新亚书院是当时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学校,许多老师来此授课,纯粹都是尽义务。

学校还在每周末设公开学术讲座,吸引校外人士来听讲。

新亚书院位于香港著名的贫民区,条件十分艰苦。

钱穆只有两间小屋,一间居住,一间办公。

办公室给余英时的印象是“一张长桌子已占满了全部空间”。

支撑着他的,是中国传统精神。

余英时回忆,在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天,他发现钱穆正躺在地板上,病了。

钱穆叫余英时去买二十四史给他读,仿佛这足以驱逐其所有的痛苦。

钱穆亲自给新亚书院写了校歌:

“……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

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

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

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校歌的目的在于更有助于唤起青年人在艰苦时期经世救国的远大人生抱负,即“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的不屈精神。

这也是新亚书院创办的重要意义所在,使之最终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

而钱穆从香港到了台北,他再未回到大陆。

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寓所辞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

1992年,家人将钱穆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其魂兮归来。

2009年8月8日,国学大师钱穆、傅斯年墨宝在香港拍卖。

其中钱穆的信札,用行书写就,字体飘逸、秀雅。

信中钱穆写道,“今日之国运,吾侪从事学术教育工作者皆不得辞其咎”。

短短一句话,可见一代国学大师“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

(摘编自任士英主编《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严耕望看来,钱穆创建新亚书院时正是学养成熟阶段,如果把精力用在学术上,会收效更大,但终因创业耗尽心力而十余年毫无学术成果,并认为他这样做很不值得。

b.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有着非比寻常的治学精神和民族情怀,他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

子经世救国的抱负,一生为国学复兴鞠躬尽瘁。

c.北大复校后,在傅斯年主持校务的情况下,钱穆没有得到聘书,所以他在1949年含恨离开大陆由广州去香港,这也是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同时也反映了傅斯年为人心胸狭窄,容不下不同意见的人。

d.在20世纪三十年代,钱穆著书立说,主张国人要对国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就是希望国人能够对自己祖先的历史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

e.文章引用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的话“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说明钱穆先生是一位善于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的好老师。

(2)第二段中,作者引用严耕望对钱穆在西南联大讲课盛况的描述,具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钱穆在香港创建新亚书院,新亚书院的创立具有怎样的意义?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4)文章题目为“一生为故国招魂”,钱穆先生心怀祖国,勇于担当,传扬民族精神的故国情怀给了你什么启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第Ⅱ卷表达(共80分)

本卷共6小题。

其中,13~15题为选择题,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各题的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卡Ⅰ中;16~18题为问答、写作题,在答题卡Ⅱ中的相应位置完成。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15题各3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37岁的八一男篮老将王治郅老当益壮....

,宝刀未老,砍下37分,外加7个篮板4次助攻,帮助助八一主场战胜山西。

b.王大爷和王奶奶的独生子早年死于车祸,前几天相濡以沫的王大爷又去世了,王奶奶一个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真可怜。

c.语文教师应钻研业务,拓宽知识视野,即便不能学富五车....也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感兴趣。

d.时下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

一个大家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内行的人贻笑大方....。

14.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通过重温党的历史,提高了对党的认识,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更好地将党建工作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b.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c.炎炎夏日,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不适当地补充水分,将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每天补充适量的水分,掌握补水的技巧,就能使身体的水分达到平衡。

d.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_________________,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______________,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_______________,所以又称之为“中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②“中”,恰当之谓也

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②①b.③⑤①②④c.④⑤③②①d.④①②③⑤16.著名作家麦家近日在微博上谈论“矛盾的中国人”,列举了中国很多俗语是自相矛盾的。

俗话说:

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

有仇不报非君子。

如俗话说:

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

近水楼台先得月。

其实,这样的俗语例子还有很多。

请你对举出一例。

要求表达准确、得体。

(5分)

俗话说:

;可俗话又说:

答:

17.根据所给的语段,仿写出两句话,使语段表意完整。

(6分)

故乡对作家的浸润像是一块文化的胎记。

萧红热爱的呼兰河富有着北方乡村的真挚和清冷,汪曾祺叙述的苏北小城闪烁着人物的丰姿与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