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养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5576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如何养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秋季如何养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秋季如何养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秋季如何养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秋季如何养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如何养生.docx

《秋季如何养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如何养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如何养生.docx

秋季如何养生

四时养生之——秋季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落叶纷飞、万木凋零的季节,更是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的季节。

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会导致疾病,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秋三月的养生方法。

一、秋季气候特点

秋季,是指立秋至立冬之间的一段时间,即农历7、8、9月,包括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是天气从炎热转向寒冷的过渡。

入秋季以后,自然界的阳热进一步减少,阴凉渐生,植物生长减缓,多种果实成熟,是收获的季节。

气候特点是初秋湿热较甚;白露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昼热夜凉;寒露后天气很快变冷,民间有多种称呼形容秋季的特点,如“秋燥”、“秋老虎”等,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秋季的气候特点。

如果一些人不能适应秋季气候的变化,就会导致疾病纷至沓来。

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就有记载: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说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秋季气候多变,如果能注意养生,防病于未然,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

二、秋季对机体的影响

1、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2、秋季是一切植物生长平定、收成的季节,自然界因万物成熟而呈现出一派平静安定之象。

此时气候天高气爽,地气清肃,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藏,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代谢出现变化的时期,立秋是秋季的开始,立秋在末伏前后,气温虽然开始下降,但在江南地区还有“秋老虎”,有句老话---立秋后有24个秋老虎,即有24天连续干燥气候,其特点“温燥”,有夏季的热及秋季的燥,而且在下半夜可转凉,因此早晚注意加衣,以免受凉。

3、燥邪易致病

秋季燥邪当令,经历夏天的炎热酷暑,终于迎来秋天的清凉干爽,随着气候逐渐地由热转凉,空气中水分日趋减少,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也难以摆脱时令主气“燥”对身体的侵袭。

于是,人体很容易产生诸多由于津亏液少引起的生理变化,比如说颜面干燥紧绷、口唇干皲裂口、皮肤干涩脱屑、毛发干枯无光泽以及咽痛干咳、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干燥症状。

燥邪还会伤及肺,表现为呼吸道的症状,如干咳,但这种咳嗽与冬季的咳嗽不一样,其痰比较黏腻,不易咳出,有的甚至还痰中带血;此外,手足心热、流鼻血、睡眠不好……都是秋燥的表现。

三、秋季养生的理论与原则

1、防暑降温、补充水分迎初秋

初秋时期,盛夏的余热未消,故有“秋老虎”之说。

加之阴雨绵绵,湿度较高,天气湿热并重。

这个时期的养生需重视防暑降温、补充水分,特别注意防止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机体。

不可在阴寒潮湿之地长时间休息、乘凉或露宿,避免涉水、淋雨或冷水浇头冲身,晚间睡眠腹部要注意盖毛巾被等,以防头面、四肢、腹部引发麻痹、肌肉

沉重疼痛、腹痛等。

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多进温食,常吃些赤小豆、白扁豆、山药等健脾除湿药食两用品。

节制冷食冷饮,不吃不洁瓜果,以免湿热、寒湿内蕴,诱发肠炎、痢疾。

2、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过中秋

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

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邪。

燥邪致病特点有:

  ⑴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外感燥邪易造成阴津亏损的病变,出现各种干燥、涩滞不利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口渴欲饮,皮肤干燥、毛发不荣、易脱落、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

  ⑵燥邪易伤肺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外合皮毛,鼻为肺之窍,而燥邪多从口鼻、皮毛而入,故最易伤肺,耗伤肺津。

肺失宣降,因此多见干咳少痰,痰粘不易咳出,咽喉干痛,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袭肺,则影响到大肠,出现便秘。

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这个时期人的汗液蒸发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

所以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食疗养阴最为妥当。

只要适当调理饮食即可,不必刻意服用药物。

下面推荐几种常用的粥羹。

  ⑴百合藕粥

  百合100克,藕200克,蜂蜜100克,先将百合、藕片放锅中煎熬半小时,滤出煎液,如此三次,滤去渣,将三次的煎液,放入锅中,加入蜂蜜,再用武火烧沸后,转文火煎熬成羹,每日早晚一小勺(约5毫升),可润肺,止咳。

 ⑵百合粥

  百合3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熬粥,可具有润肺止咳,安神养心之功。

 ⑶梨藕汁

  生梨100克、藕50克,洗净去皮,用擦子擦成泥状,用洁净纱布挤滤其汁,即可食用。

可润肺养胃。

秋天的梨生食能清六腑热,熟食能滋五脏阴,因此在多食果蔬尤其要注意多食梨,其次,秋天的藕可润肺开胃敛阴,茡荠亦是甘寒生津润燥之佳品,还可以利咽清肺化痰,白木耳被称为“穷人燕窝”,可适当吃些银耳百合冰糖饮,但如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可服用。

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3、重视锻炼、防邪损伤送晚秋

中秋节过后,天气渐凉,气温突降,寒潮来临,秋风肃杀,这个时期最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故养生的重点除预防燥邪损伤外,还须防止寒邪伤人,重视参加冷水浴等耐寒锻炼,以利提高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

老年人和平素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应该注意加衣服防寒保暖,防止

冻出病来。

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危险疾病的突然发作。

4、情绪调节

进入秋季,秋高气爽,气候干燥,温度降低,冷暖交替,气温变化不定,易导致口干咽燥、便秘、感冒、发烧、哮喘等疾病。

此外,人们的情绪通常不大稳定,极易诱发烦躁心情和消沉情绪,使人沉闷抑郁、无精打采、意志消沉。

为此要特别注意调整情志,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平和心态,培养乐观情绪,促进身体健康。

5、少食辛辣戒烟酒

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食辛辣、烧烤之品,少抽烟,少喝酒,以免加重燥气;多食豆类、新鲜蔬菜、酸性食物,多饮水,适量吃些苹果、柿子、柑橘、梨、葡萄和龙眼,以利于生津止渴,强化肝脏功能。

6、适当运动活气血

秋天空气质量较佳,是户外锻炼和旅游的黄金季节。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青年人可打球、爬山、游泳等。

年老体弱者易受寒,需调整运动方式,选择一此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打拳、慢跑、散步、做操、气功、钓鱼、郊游等户外活动。

多多运动、伸展运化、收敛心神、接近自然、吸收天地精华。

用呼吸带动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以适应气温变化,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7、秋季养胃

秋天患胃肠疾病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立秋以后,天气虽然清凉,但是苍蝇的活力并不比夏天弱,若吃了被苍蝇污染过的食物,就会因胃肠道感染而发生腹泻;秋天,人们的食欲增加,又有大量瓜果上市,一些人因暴食暴饮加重了胃肠负担,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另外,秋天昼夜温差大,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腹部着凉,发生腹泻。

而且,如果胃没有养好,导致一些有胃病的人胃病加重。

养胃的方法

①保暖是首要。

秋凉之后,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夜晚睡觉应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另外,胃病患者“秋凉”一定要适度,不要勉强挨冻而冻出病来。

②饮食要合理。

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③静养是关键。

要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结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影响了胃病的康复。

④运动要适度。

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四、秋季养生常用药膳

㈠、常用的秋季养生食物

1、花生

花生是“十大长寿食品”之一,富含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核黄素、不饱和脂肪酸和钙、磷等,《本草纲目》中记载:

“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

”《药性考》中也说:

“食用花生养胃醒脾,清肠润燥。

”可见其对脾胃失调、咳嗽气喘、贫血、便秘、肠燥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品。

花生在食用时要连着外皮一起吃,这样既能补虚又能止血,尤其适合妇女孕期和手术病人恢复期和病后体虚的人食用。

2、红薯

红薯被人们称为“土人参”,是一种味美价廉的长寿食品。

其味甘性平微凉,能够生津止渴、润肺滑肠、补脾益胃、通利大便,还具有抗癌作用。

红薯是低热量、低脂肪的食品,还能阻止碳水化合物变成脂肪,在秋季食用能够起到减肥的作用。

但是红薯不可一次食用过多,否则会出现烧心、肚胀排气等症状,糖尿病人、胃溃疡和胃酸过多的人也不宜食用。

3、芝麻

《神农本草经》中说,芝麻能够“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

芝麻中的维生素E能防止过氧化脂质对皮肤的危害,治疗各种皮肤的癌症,使皮肤更加白皙光泽,其养血的功效对皮肤粗糙、干燥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秋季气候比较干燥,此时多食用一些芝麻会使皮肤变得细腻光滑、红润光泽,并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会发胖。

4、梨

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

《本草纲目》记载,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

它药用能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梨确有润肺清燥、止咳化痰、养血生肌的作用。

因此对急性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出现咽喉干、痒、痛、音哑、痰稠、便秘、尿赤均有良效。

梨又有降低血压和养阴清热的效果,所以高血压、肝炎、肝硬化病人常吃梨有好处。

梨可以生吃,也可以蒸,还可以做成汤和羹。

进入秋季,人们的身体需要滋润,特别是有气管不好的人,更应该早些进行防治,避免加重的可能。

梨是一种非常好的水果,它能健胃润肺,而入秋食梨正是时候。

5、山药

山药性味平和,功能润肺、健脾、益肾,既能补阳以强健脏腑功能,又能补阴以充养物质基础。

山药补阴而有清虚热的作用,黄官绣在《本草求真》中说,山药本属食物,古人用入汤剂,谓其补脾益气除热。

其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气虽温而却平,为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

山药含有能大量供给人体多种糖蛋白质的混合物黏液蛋白,能增加黏膜与皮肤的润滑度,减少皮下脂肪蓄积,是很好的美容食品,可以单味服用,也可在复方中应用,山药粥、山药酒、六味地黄饮、滋肾生肝饮等,均有强壮筋骨,养颜健身的作用。

山药味甘,性凉润,入肺、脾、肾经,《得配本草》说它具有补虚益损的功能,清代医家陈修园曾解释山药的功能,说它气平入肺,味甘入脾,而脾统血,主四肢,脾血足则不饥,四肢轻捷;肺主气,肺气充则轻身,气为之倍增;又因其质地稠黏,能补肾填精,精足则强阴,延年益寿。

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山药含有的皂甙、糖蛋白、鞣质、止权素、山药碱、胆碱、淀粉及钙、磷、铁等,具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有一定的抗衰老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山药确能补虚疗损,延年益寿。

6、藕

莲藕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一定量的蛋白质、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以及钙、铁等无机盐,还含有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中医认为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经。

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补脾、开胃、止泻的功效。

民间早有“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的说法。

秋令时节,正是鲜藕应市之时。

此时天气干燥,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

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补肺养血。

因此,莲藕在秋季养生食谱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介绍两个藕的食谱:

①鲜藕汁:

鲜藕适量,洗净去皮,榨汁,每次服2匙,日服3次。

可根据个人口味调入冰糖,适合面部痤疮者食用。

②甘麦枣藕汤:

莲藕250克,小麦75克,甘草12克,红枣5颗,盐1小匙。

小麦洗净,泡水1小时,然后将小麦、甘草、红枣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水煮开,加入莲藕以小火煮软,再加盐调味即可。

此汤具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的作用,特别适合失眠、心烦、气色不佳的人食用。

㈡秋季饮食调养宜多食酸少食辛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

葱、姜、蒜、韭菜、辣椒等。

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

苹果、石榴、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㈢秋季常用药膳

1、杏梨饮:

杏仁10g,鸭梨l只,冰糖少许。

将杏仁用水泡后去皮,鸭梨去皮核,洗净切成片,与冰糖共同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30min,即可食饮,以润肺止咳。

2、五汁饮:

鸭梨1个,鲜麦冬60g或甘蔗l根,荸荠20个,鲜藕1节或萝卜1个,鲜芦根60g。

将上述蔬果切成块和段后,用纱布绞汁;加热煮沸3min,酌加少量白糖,放冰箱中,随时饮用,具滋阴、清热、生津功效,适合发热口渴、咽干口燥等证。

3、醋制梨:

白梨和米醋适量。

把梨放入米醋中浸泡1周后食用,每次半个。

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证,并有解酒作用。

4、梨粥:

鸭梨2只,粳米100g。

将梨洗净去核切碎,水煎半小时后取汁,与粳米煮粥食用。

对秋燥症有独特疗效,能生津止渴、润燥化痰、润肠通便。

用于治疗小儿风热、肺热咳嗽、食欲不振、头昏、发热等证。

5、川贝冰糖梨:

川贝粉5g,大雪梨1个,冰糖适量。

将梨去核切片,同川贝、冰糖同入锅中,蒸熟食用,每日1次,适用于痰热咳嗽。

6、川贝糖梨:

雪梨6个,糯米100g,川贝粉10g,冬瓜条100g,冰糖100g。

将梨挖心,糯米蒸成饭,同川贝粉、冬瓜条、冰糖搅碎拌匀,分别装入梨中,蒸50min后食用。

每日早、晚各1次,有润肺化痰、降火止咳作用,适用于肺痨咳嗽、干咳、咯血等症。

7、百合蒸梨:

白梨7个,百合3个,冰糖适量。

将白梨去核切片,与百合、冰糖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烂熟后食用。

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结核病食养。

8、白梨葡萄饮:

白梨、葡萄、蜂蜜各适量。

将白梨、葡萄榨汁,加蜂蜜适量,混匀饮服。

每日2-3次。

生津止渴除烦,适用于热病烦渴、声嘶、咽干等证。

9、芝麻粥:

黑芝麻6g,粳米50g,蜂蜜少许。

将黑芝麻放铁锅内炒熟至发散香味,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至八成热,放入黑芝麻、蜂蜜拌匀,继续煮成粥。

作早晚餐或点心食用。

有润肠通便,益五脏,强筋骨功用。

10、银贝百合汤:

白木耳25g,杏仁10g,川贝母10g,百合15g。

将白木耳用水浸透、发开、洗净,杏仁去衣,川贝母、百合用水洗净,放入沸水中中火煮1h;放入白木耳继续煮沸1h,即可饮用。

有润肺止咳、养阴生津、清热除痰的功效。

五、秋季养生防病保健

1、顺应自然,加强御寒锻炼:

自“立秋”节气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

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如果到了深秋时节,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阴雨霏霏,仍是薄衣单裤,极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等病,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一旦受凉感冒,极易导致旧病复发。

寒冷刺激可致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周围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引起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

寒冷刺激还能使血液纤维蛋白浓度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和健康。

因此,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地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方为明智之举。

2、天人相应,调摄精神情志:

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

要注意肺的变化,秋天燥火,肺朝百脉,需要水的滋养,而外界火旺干燥蒸发了很多水汽,所以要多补水。

时至秋令,碧空如洗,地气清肃,金风送爽,万物成熟,正是收获的季节。

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

“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

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3、秋在志为忧,注重调摄情绪: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

忧愁是属于非良性刺激的情志活动,尤其是在过度忧伤的情况下,往往会损伤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忧愁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损耗人体之气。

因肺主气,所以忧愁过度易于伤肺,所谓“悲则气消”。

志是意志,指的是忧伤的意志会影响肺的宣泄。

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

正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的: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因此,对中老年人来说,应有“心无其心,百病不生”健心哲理,养成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方可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

4、秋燥耗伤津液饮食调和,润肺防燥:

秋季是肺金当令之时,过了“秋分”之后,由于雨水逐渐少,空气中的湿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

稍有疏忽保健,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

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

如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木耳、广柑、白果、梨、红枣、莲子、甘蔗等清补柔润之品,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对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

明代李梴在《医学入门》中指出:

“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鲜生地汁粥凉血润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茶粥化痰消食,燕窝粥养肺止嗽,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粥食用,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达到滋补身体之目的。

秋气应养肺。

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

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

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饴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

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药膳,如:

参麦团鱼、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

秋季养生五谷的饮食搭配:

五谷杂粮是人体补充能量必需的基础饮食,是维持生理活动最重要的营养来源。

但现在很多人却觉得一碗米饭没什么营养,营养都在菜里,甚至有些人干脆把米饭等主食给省了,完全用蔬菜和水果来代替。

这样下去势必导致体内营养的失衡,危害到健康。

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每天应该摄取300~500克的谷类食物,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一年之中,任何一个季节的饮食都离不开五谷杂粮,尤其是秋季干燥渐冷的气候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更需要这些五谷杂粮来抵御干燥,达到抗秋燥和养生保健的目的。

5、健身动静和谐,持之以恒:

“生命在于运动”,每逢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全民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

面对诸多的锻炼项目,应因人而异来选择,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健身操、八段锦、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

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和谐,动则强身,静则养神,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需注意的是,喜爱耐寒锻炼的人,从秋天开始,与天气变化相应相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增强机体对多变气候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6、多事之秋预防为主,安度金秋:

秋天是各种传染病流行季节,例如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病的复发。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在晚秋季节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而祸及生命。

因此,人人都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一是注重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细菌污染的食物。

老胃病患者更要注重膳食调摄,和中养胃,做到饮食有节,温软淡素;禁食生冷,不暴饮暴食,戒除烟酒。

二是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蚊虫孳生地,并采取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对儿童要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对接触乙脑的人员和易感人群,也要及时注射乙脑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三是天气骤变时要防伤风感冒,对老慢支、哮喘患者可起到防复发的作用,四是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人进行干预治疗,将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保持和谐平衡,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安度金秋。

7、起居养生:

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

秋季,天凉风劲,万物变色,人们宜早睡早起,使意志安逸宁静,这样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

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这样对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帮助,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脑血管中血流速度越来越慢,血栓容易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