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和工业污染.docx
《劳动力转移和工业污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力转移和工业污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力转移和工业污染
劳动力转移和工业污染
——在现行户籍制度下的经济分析
李晓春/南京商学院
原载《管理世界》2005年第6期
【内容提要】本文就劳动力转移与工业污染问题,在哈里斯—托塔罗模式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建立一个兼顾现行的农村/城市分离的户籍制度,并能够揭示劳动力转移与工业污染的内在相关性的模型,并用此模型对各种可能实行的经济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为制订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减少环境污染的劳动力转移方面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哈里斯—托塔罗模式/工业污染
一、序
人类的经济活动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劳动力转移也不能例外。
环境遭受污染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也有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等等。
其中,工业部门在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对环境造成的工业污染是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因。
通常在短期内,工业污染的程度与工业部门的生产规模成正比例关系。
另一方面,如果劳动力转移的主流是从农业向工业转移时,由于工业部门接受了转移劳动力增加了雇佣,其自身的生产规模势必扩大,从而导致工业污染量上升,这就是劳动力转移与环境污染存在内在相关性的原因。
在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在处理环境与工业化的问题上,出于急于摆脱贫困的心理,往往优先考虑工业化而不重视环境保护,从而加重了工业污染的程度,使得环境问题愈发严峻。
当前我国的劳动力转移起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
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乡镇企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西部流向东部。
回顾这一历程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我国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环境问题日显突出的过程。
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在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诚然,当前的环境问题并不完全都是因劳动力转移而造成的,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治理、关系到多方面的工程。
但从劳动力转移的角度考虑工业污染的问题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国的劳动力转移今后还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忽视劳动力转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不去研究和治理,即便是在环保的其他领域上有所作为,其后果也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得不到治理的问题必然损害自然环境,这将制约经济福利水平的提升;滞后的环境治理还会给将来的经济发展造成负担。
所以,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从劳动力转移方面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研究和管理中不能忽视的课题。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转移中的工业污染问题逐渐受到了国际上诸多经济学者们的重视。
特别是进入90年代的后半期,在理论经济学的领域中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研究成果,有代表性的研究有:
Dean和Gangopadhyay(1997)、Beladi和Frasca(1999)、Chao,Kerkvliet和Yu(2000)分别在哈里斯—托塔罗模式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研究。
其中,Dean和Gangopadhyay(1997)在中间产品的生产会降低其他产品的生产率的前提下,就限制中间产品的出口给劳动力转移、失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Beladi和Frasca(1999)则提出对排污收取等价的费用,并在限制排污量的前提下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失业等问题;Chao,Kerkvliet和Yu(2000)以效用为着眼点,对劳动力转移中的最佳的自然环保水平进行了分析。
应该注意到的是:
上述的研究成果并不是针对我国实情而展开的,比如,这些研究中都没有考虑到农村/城市分离的户口制度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等等,所以,他们的结论不能直接用于我国的实际中。
我国的农村/城市分离的户口制度,已经实行了约50年。
它与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形势已经不相适应,一些地区正在考虑或已经宣布以单一的居民户口代替它。
但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还不能立刻全面废除这项制度。
考虑到这样的基本国情,本文就劳动力转移与工业污染问题,在哈里斯—托塔罗模式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建立一个兼顾农村/城市分离的户口制度、并能够揭示劳动力转移与工业污染的内在相关性的数理模型,并用此模型对各种可能实行的经济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
二、哈里斯—托塔罗模式
哈里斯—托塔罗在1970年发表的开创性论文中,将二元经济中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流动的焦点放在工业部门的失业上。
即在一个由工业部门(或称为城市部门)和农业部门组成的二元结构的经济中,由于某种原因(如在政策上设定最低工资线等),使工业部门的工资下方具有刚性,故经济存在失业,农民即使流入城里也未必能找到工作。
所以,哈里斯—托塔罗(1970)认为,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为了谋求高收入欲向工业部门流动时,考虑的是工业部门的期待工资与农村实际工资的大小比较。
如果用 j表示工业部门的工资,L[,1]和L[,uu]分别表示工业部门的在职人数和失业人数,那么,工业部门的期待工资就可以表示成[L[,1]/(L[,1]+L[,uu])]
,这是在工业部门找到工作的概率与工业部门工资的乘积。
哈里斯—托塔罗模式的机制是:
只要期待工资高于农村部门的工资,农村劳动力就会向工业部门转移;随着劳动迁移的人数增多,工业部门的失业人数上升,期待工资就会下降;当工业部门的期待工资与农村部门的工资相等时,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便会停止。
三、模型
本文考虑的经济由城市工业部门和农村农业部门两个部门组成。
为了突出分析研究的重点和讨论问题的方便,对其前提进行以下的设定:
工业部门生产可以进口的产品,农业部门生产可以出口的产品,两个部门都以劳动力和资本作为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经济为小国经济。
居民的户口分为城市口和农村户口,工业部门不仅雇佣城市户口的劳动力,也雇佣农村户口的农民工;而农业部门仅使用农村户口的劳动力;为了着重考察劳动力流动对经济的影响,本文设定资本在各部门之间是非流动的;设定工业部门的工资高于农业部门的工资并且是固定的,因而存在失业(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本文只考虑城市户口劳动力的失业(注:
《对于不考虑农村户口的劳动力的失业的问题》,请参考:
李晓春等:
《我国户籍制度下的劳动力转移》,《管理世界》,2004年第11期。
));农业部门的工资是弹性的,根据哈里斯—托塔罗模式在均衡点它等于城市的期待工资。
对于环境的工业污问题,本文以Copeland和taylor(1999)在1999年所建立的、两种产品经济的利卡德(D.Ricardo)型的模式为依据进行设定,即工业部门在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废渣、废水等有害物质,通过大气、河流等媒介污染自然环境,使农业用水和土壤受到污染,造成农业部门的生产效率下降、产量降低。
有了上述的前提设定,下面建立研究模型。
各部门的生产函数为:
M=F[1](L[,1],
[,1])
(1)
A=E[ε]F[2](L[,2],
[,2]),0<ε<1
(2)
其中,M和A分别是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产量,L[,1]和L[,2],
[,1]和
[,2]分别是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生产所用的劳动力和资本。
E表示自然环境的状态,F[1]和F[2]为1次同次的强准凹函数。
设定生产一个单位的工业产品,发生λ单位的污染,则产生的污染量D可以表示为:
D=λM,λ>0 (3)
产生污染的量越多,自然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就越严重,这种关系可以表示成:
E=
-D
这里,E为自然环境的遭受污染的状况,
表示的是没有发生污染,环境处于最良好状态。
考虑到
(1)、(3)式,上式可以写成:
E=
-λF[1](L[,1],
[,1]) (4)
经济的劳动力L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分别以L[,u]和L[,R]表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劳动力人数,它们之间有以下的关系:
L=L[,u]+L[,R]
L[,u]和L[,R]及这两个量的和L都是外部给定的。
以L[,RR]表示从农村流动到城市里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中的失业不考虑农村户口的劳动力,如果用L[,uu]表示城市户口失业的人数,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条件就为:
(9)式所表达的劳动分配机制可以通过图1来表示。
图1 劳动分配机制
在图1的劳动分配机制中,O[,1]O[,2]表示经济的劳动力禀赋量L,其中O[,1]O为城市户口劳动力禀赋量L[,u],O[,2]O为农村户口劳动力禀赋量L[,R];左纵轴表示工业部门的工资,右纵轴表示农业部门的工资;aa与bb分别表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曲线。
工业部门的工资
高于农业部门并且是被固定的,过
引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交aa于A,A在横轴上的投影为B,则O[,1]B就表示了工业部门的劳动雇佣量L[,1]。
过A引一条正双曲线qq,qq与bb的焦点C决定了农业部门的工资和雇佣量O[,2]D(=L[,2]),这条正双曲线就是(9)式所表达的劳动分配机制。
再进一步分析图1可以知道:
由于农村户口的劳动力不是务农就是转移到工业部门,所以OD=L[,RR]为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数量;正是由于农村户口劳动力的转移,故O[,1]B并不是全为城市户口的劳动力,它还包含了OD。
在O[,1]B上取一点E,使EB=OD,再将两者的位置平移置换,便可以得到城市户口的失业者数量BD(=L[,uu])。
以上的
(1)、
(2)、(4)、(5)、(6)、(7)、(8)、(9)共8个方程可以决定M、A、E、L[,1]、L[,2]、L[,RR]、L[,uu]、w共8个内生变量,在建立模型中出现的其他的变量均是外生变量。
至此,完成分析模型的构建。
四、理论分析
在本节中,我们用上节建立的模型,就提升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各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的增长、环保技术进步及对进口工业产品课以关税所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
(一)分析的准备
将(4)~(9)全微分,整理后得到:
为了分析经济福利水平的变化,我们设经济的社会效用函数为U=U(D[,U],D[,R]),U为强准凹函数,D[,U]和D[,R]分别为经济对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需求。
经济的收支均衡的条件为:
e(p,U)=A+pM (11)
(11)式中的e(p,U)为支出函数。
有了上述准备,下面进入分析阶段。
(二)提升工业部门工资的效果
根据(10)式,使用Gramer法则就可以得到:
根据(15)式的结果不能判断提升工业部门的工资对社会福利产生的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但此举势必提高该部门的劳动积极性,同时根据(12)和(13)式的结果,它还有减少该部门劳动雇佣量、改善环境的效果。
综上所述,得到如下命题1:
命题1:
在所设的经济中,提升工业部门的工资使工业污染量减少、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并有减少工业部门雇佣量的效果。
这个命题告诉我们,提升工业部门的工资将减少工业部门的雇佣量。
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失业人数的上升。
但以上面的计算分析,不能判断提升工业部门的工资对农业部门的劳动力雇佣量、劳动力转移的人数及城市户口失业人数有何影响。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影响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例如,本文对“失业”的设定仅局限于针对城市户口的劳动力,没有包括农村户口的转移劳动力的失业,所以,工业部门的劳动雇佣量减少的结果,也不仅仅表现在城市户口的失业人数的变化方面,还有劳动力转移规模的变化的可能等等。
另一方面,由于提升工业部门的工资导致工业部门的雇佣量减少,而工业部门的资本是不变的,故其结果是工业部门的生产规模减小,这就是自然环境得到改善的原因所在。
(三)劳动力增长的效果
1.城市户口劳动力增长的效果
本小节中,分析城市户口劳动力的禀赋量变化时对经济的影响。
从(10)式可以得到:
最后,通过(8)和(17)式,可以简单地得到:
dw/dL[,u]<0,这是因为根据(17)式的结果分析,城市户口劳动力的增长导致了农业部门增加对劳动力的雇佣,降低了农业部门的工资。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的命题:
命题2:
在所设的经济中,城市户口的劳动力禀赋量的增长对自然环境没有影响,但有以下的经济效果:
(1)使经济的福利水平上升;
(2)减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3)增加农业部门的劳动力雇佣,而农业部门因雇佣量增加而使该部门的工资水平下降;(4)增加经济的失业。
2.农村户口劳动力禀赋量增长的效果
本小节中,分析农村户口劳动力的禀赋量变化时对经济的影响。
从(10)式可以得到:
根据(8)和(23)式,有dw/dL[,R]<0。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的命题3:
命题3:
在所设的经济中,农村户口的劳动力禀赋量的增长不影响自然环境,但有以下的经济效果:
(1)使经济的福利水平得到提升;
(2)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3)增加农业部门劳动力的雇佣,而农业部门因雇佣量增加而使该部门的工资下降;(4)增加经济的失业。
工业部门的工资是固定的,所以,不论哪一种户口的劳动力禀赋量增长,都不会影响工业部门的雇佣量;另一方面,工业部门的资本量又是固定的,所以,在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不变的短期前提下,工业部门的生产量是一定的,故而对自然环境也没有影响。
此外,命题3与命题2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
农村户口劳动力的增长将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
所以,这个命题就意味着在所设的经济条件下,虽然因农村户口劳动力的增长而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但并不影响自然环境,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结论。
农业部门的生产量随农村户口劳动力禀赋量的增长而增加,但命题3又告诉我们:
农业部门的雇佣量也要增加,农业部门的工资却因此而降低,这会导致工农两部门工资差距的加大,扩大经济的城乡差距。
还要指出的是,虽然不论是哪一种户籍劳动力的增长都有提升经济的福利水平的效果,但也都成为增加城市户口劳动力失业的因素。
(四)资本量增长的效果
1.工业部门资本量增长的效果
本小节研究工业部门资本量增加的效果。
根据(10)式,有: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的命题4:
命题4:
在所设的经济中,工业部门的资本量的增长导致工业污染增加、环境恶化;并有以下的经济效果:
(1)增加工业部门劳动力的雇佣量;
(2)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3)减少农业部门的劳动力雇佣。
工业部门的资本量的增长,使该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曲线(图1中的aa)向上移动,由于该部门的工资是固定的,所以使得该部门雇佣量增加,从而使工业部门的生产量增加。
这样的结果,导致自然环境受到的污染增加。
另一方面,在农业部门的资本量固定的情况下,由于农业部门的劳动雇佣量减少、必然的结果是该部门的生产量减少,而恶化的自然环境也会降低农业部门的生产量。
这个命题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工业部门的资本量有较大增长时,应该特别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
2.农业部门资本量增长的效果
以下分析农业部门资本量增长的效果。
从(10)式可以得到:
dL[,1]/d
[,2]=0 (34)
综合上面的分析,得到以下的命题5:
命题5:
在所设的经济中,农业部门的资本量的增长对自然环境没有影响,但有以下的经济效果:
(1)使经济的福利水平上升;
(2)增加农业部门劳动力的雇佣量;(3)减小劳动力的转移规模;(4)减少经济的失业。
农业部门资本量的增长,使该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曲线(图1中的bb)向上移动,由于农业部门工资的弹性和该部门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所以,这并不能保证农业部门的工资会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工业部门的工资和资本量是固定的,故农业部门的资本量的增长不会影响工业部门的雇佣量和生产量,从而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
(五)环境保护技术进步的经济效果
本文考虑的环境保护技术进步,是指通过提高环境保护的技术水平,在不影响工业部门的产量和雇佣量的同时,使工业部门对自然环境污染的程度降低,从而改善自然环境。
在第2节建立的模型中,这样的思考方式则体现在外生变数λ的减小上,这是因为由于环境保护技术的进步,使得工业部门的单位产出所发生的污染减少的缘故。
从(10)式可以得到:
dL[,1]/dλ=0 (40)
dL[,2]/dλ=pεE[ε-1]F[1]F[,L][2]F[1]L[,LL]△/<0 (41)
由(6)式和(41)式可以得到:
dL[,RR]/dλ=-dL[,2]/dλ>0 (42)
根据(6)、(41)、(42)式可以得到:
dL[,uu]/dλ>0 (43)
对(4)式全微分,并利用(40)式便可以得到:
dE/dλ=-F[1]-λF[,L][1]dL[,1]/dλ<0 (44)
考察经济福利的变化,则将(40)、(41)用于(14)式便可以得到:
e[,U]dU/dλ=εE[ε-1]F[2]dE/dλ+E[ε]F[,L][2]dL[,2]/dλ
+pF[,L][1]dL[,1]/dλ<0 (45)
最后,在环境保护技术进步的前提下考察农业部门的工资的变化情况。
可以对(8)式全微分,并利用(41)和(44)式,则有:
dw/dλ=εE[ε-1]F[,L][2]dE/dλ+E[ε]F[,LL][2]dL[,2]/dλ<0 (46)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的命题6:
命题6:
在所设的经济中,环境保护技术的进步将改善自然环境,并有以下的经济效果:
(1)提升经济福利水平;
(2)减小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3)减少经济的失业;(4)增加农业部门的雇佣量;(5)农业部门的工资上升。
农业部门的资本是一定的,故在一般情况下,增加雇佣量可以提高农业部门的产量;但农业部门的工资又是弹性的,增加雇佣量就会降低农业部门工资,往往不能两全。
命题6却告诉我们:
环境保护技术的进步又能增加农业部门的雇佣量,又能提高农业部门的工资,有两全其美之效。
足以见提高环境保护技术的水平之重要。
(六)对进口工业产品课以关税的效果
本小节考察对进口工业产品课以关税的效果。
将关税率设为100t%时,p与国际价格p[*]之间有以下关系式:
p=(1+t)p[*] (47)
将(47)式全微分,得到dt=dp/p[*],将它用于(10)式的计算便可以得到:
由(4)、(48)式可以得到:
dE/dt=-λF[,L][1]dL[,1]/dt<0 (52)
最后分析经济的福利水平的变化。
与上述的各种情况相比,经济中增加了关税收入。
对于这一收入,为了研究方便,假定国家将全部的关税收入全部转发给国民,而国民则用它来购买进口工业品。
此时的经济的收支均衡就成为:
e(p,U)=A+pM+tp[*][e[,p](p,U)-M] (53)
这里,e[,p](p,U)=
e/
p,表示的是经济对工业产品的需求量。
将(53)式进行全微分,注意到dp=p[*]dt,并在课以关税之初t=0时进行整理,便得到与(14)式完全相同的方程式。
利用(48)、(49)、(52)式就可以得到:
e[,U]dU/dt=εE[ε-1]F[2]dE/dt+E[ε]F[,L][2]dL[,2]/dt
+pF[,L][1]dL[,1]/dt(<,=,>)0 (54)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的命题7:
命题7:
在所设的经济中,对进口工业产品课以关税会增加工业污染的程度,并有以下的经济效果:
(1)增加工业部门的雇佣量;
(2)增加劳动力转移的规模;(3)减少农业部门的雇佣量。
对进口工业产品课以关税,国内的工业品价格会上扬。
另外,因为各部门的资本是非流通的,工业部门增加雇佣劳动力,将使该部门的生产量增加,从而导致自然环境恶化。
农业部门则不仅因为劳动力减少而减少产量,还会因为自然环境恶化又使其产量降低。
故对工业品课以关税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负面的效应。
五、结束语及政策启示
为了减少工业污染、最大程度地发挥劳动力转移的效益,笔者主张政府通过制订经济政策来积极、有效地介入劳动力市场,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采用相适宜的政策引导劳动力转移,尽可能地减少因劳动力转移而引起的工业污染等负面影响。
通过上一节分析得到的7个命题,可以供有关部门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参考使用,并建议特别注意到以下的几个方面:
(1)发展经济不能片面追求GDP的增长。
单纯地重视GDP容易造成重工轻农的现象,尤其是工业部门成长较快、资本积累有较大增长时,会加大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会造成不利影响,这一点可以从命题4得到证实。
协调好工业、农业和环境保护的工作并做到共同发展,对当前的我国经济具有现实而又积极的意义。
(2)加强对环境保护技术开发的投入,促进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
命题6从理论上证实了促进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的重要性,使我们能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到促进环境保护技术进步的意义。
该命题告诉我们,环境保护技术的进步在给经济福利和诸多方面带来正面效益的同时,对农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所以,促进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减少工业污染,不仅仅是工业部门的事业,也是促进农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举,还有利于缓解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对城市部门造成的压力,其正面的社会效应不能低估。
(3)需要指出的是7个命题的运用并不是独立的,可以综合使用。
以上述
(1)和
(2)的情况为例,在工业部门的资本增长较快时,为了减轻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不利影响,政府可以考虑以较大的幅度对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上调整(或开征)环境保护费(税)率,并将征得的款项用于环境保护技术开发的投入,这样的结果势必促进该项技术的进步,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春、马轶群:
《我国户籍制度下的劳动力转移》,《管理世界》,2004年第11期。
[2]Beladi,H.andFrasca,R.,1999,"PollutionControlUnderanUrbanBindingMinimumWage",TheAnnalsofRegionalScience,33,pp.523~533.
[3]Chao,KerkvlietandYu,2000,"EnvironmentalPreservation,SectoralUnemploymentandTradeinResources",ReviewofDevelopmentEconomics,4,pp.39~50
[4]Copeland,B.andS.Taylor.,1999,"Trade,SpatialSeparationandtheEnvironment",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47,pp.137~168.
[5]Dean,J.M.andGangopadhyay,S.,1997,"ExportBan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Unemployment",ReviewofDevelopmentEconomics,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