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复习题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4910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复习题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二复习题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二复习题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二复习题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二复习题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复习题复习题.docx

《初二复习题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复习题复习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复习题复习题.docx

初二复习题复习题

2015年八年级复习考试1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祈祷(qí)针灸(jiǔ)入场券(quàn)翘首以待(qiáo)

B.蓦然(mò)尽管(jìn)文绉绉(zhōu)引颈受戮(jǐng)

C.顷刻(qīng)绯红(fēi)刽子手(guì)恃才放旷(shì)

D.包扎(zā)血脉(xuě)芝麻糊(hú)退避三舍(s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急躁岔路口首屈一指九宵云外

B.字贴化妆品一愁莫展唯利是图

C.奥秘竟技场遮天蔽日一如既往

D.排泄摄像机不假思索再接再厉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B.山东籍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C.他成为“学习标兵”后,表现更加积极,几乎每节课都肆无忌惮地举手发言。

D.汪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B.有没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衡量一个优秀班级体的标准之一。

C.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

D.很多人在长期使用新的输入方法后,出现了提笔忘字和书写不够规范。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简·爱》是法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B.《三国演义》中的赵云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长坂坡大战”中,他七进七出曹军阵营,救出幼主刘禅,逃至长坂桥处,他冲追击至此的曹军大喝一声,竟将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其忠义和勇猛可见一斑。

C.《老人与海》通过对圣地亚哥这一人物的塑造,表现了他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草房子》中的杜小康是油麻地典型的“富二代”,他不仅成绩好,品质也很优秀,他会为了集体从家里拿来十几把镰刀,和桑桑烧红薯造成火灾后大胆承认错误,并且帮助细马找柳树须子给邱二爷治病。

二、(共25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9~11题。

(每小题2分,共6分)

炊饭成糜①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②,饭落釜中。

太丘问:

“炊何不馏③?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

”太丘曰:

“尔颇有所识④不?

”对曰:

“仿佛识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⑤,言无遗失。

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糜:

粥。

②著箄(bì):

放置蒸饭用的竹制盛器。

③馏:

指先将米下水煮,再捞出来蒸熟。

④识(zhì):

记住。

⑤易夺:

订正补充。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宾客诣陈太丘宿

(2)俱委而窃听

1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画两处)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

11.陈太丘如何看待“炊饭成糜”这件事?

请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

(每小题3分,共6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受降城:

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

②回乐峰:

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

③芦管:

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1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前两句。

13.请分析诗句“一夜征人尽望乡”中“尽”字的表达作用。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

(每空1分,共7分)

A.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B.,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C.,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D.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E.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F.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三、(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共12分)

(一)古代人如何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既环保又节能的资源,它走进我们的生活是近几年的事情,但事实上对它的利用我们的先人早已有之。

周代,我国人民即能利用凹面镜的聚光焦点向日取火,这是我国和世界上对太阳能的最早利用。

《周礼·秋官司寇》说:

“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

”《淮南子·天文训》说:

“故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

”《论衡》说:

“验日阳燧,火从天来。

”“燧”即“阳燧”,《古今注》说:

“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

”阳燧就是我们古代的太阳灶。

  

古代阳燧取火的具体方法有两说:

一说是用金属制成的尖底杯,放在日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尖处,杯底置艾绒(把艾叶晒干捣碎而成的绒状物,易燃)之类,遇光即能燃火;另一说是用铜制的凹面镜向着日光取火。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今收藏着一件汉代阳燧,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阳燧。

它直径8.3厘米,厚0.3厘米,用青铜铸造而成,很像一面小铜镜。

这件阳燧有一个非常光滑的凹球面,可以将太阳射来的光线反射聚成一个焦点。

据考证,早在公元前770—前221年间,咱们的祖先就知道用凹面镜取火,对凹面镜成像原理的分析,在战国时期《墨经》中已经相当详尽了。

古代用太阳能取火,还有冰透镜和火珠。

据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万毕术》记载: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水火不相容,制成冰透镜后却能用以取火,这不能不说是古人巧夺天工的创造。

火珠也是利用凸透镜聚焦原理向太阳取火。

古代人不仅利用太阳能取火,还将太阳能运用于其他方面。

太阳能在医疗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记载着我们祖先公元前3—5世纪就掌握的日光疗法。

另外,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以用来检验骨伤。

《洗冤集录》说:

“验尸骨伤损处,用糟醋泼罨(yǎn,敷)尸首,于露天以新油伞覆,欲见处迎日隔伞看,痕印见。

”让光线通过油伞,使有利观察的射线充分集中,这与现代医学上用紫外线检查伤痕的道理相同。

 

太阳能曾用于军事。

如太阳能盾牌,公元前3世纪,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利用许多磨亮的金属盾牌,汇聚阳光烧毁了攻击西西里岛东部西拉修斯港的一支罗马舰队,为保卫自己的家园立下了赫赫战功。

古代人还用太阳能贮存粮食。

《种树说》中介绍,收藏麦子“宜烈日中乘热而收,用苍耳叶或麻叶碎杂其中,则免化蛾。

以上种种都是古人对太阳能的利用。

今天,当我们大力发展太阳能的时候,不要忘记,“阳燧”是中华发明之光。

15.请简要概述古代人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

(3分)

16.文章第

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表达作用是(4分)

17.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分)

水火不相容,制成冰透镜后却能用以取火,这不能不说是古人巧夺天工的创造。

18.请结合上下文,以冰透镜为第一人称,采用自述形式介绍冰透镜取火的方法。

(60字左右)(3分)

6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共18分)

(二)黏嘴的苹果

倪萍

坐出租车去三里屯,车很干净,师傅很健谈。

“一听声音就知道你是倪大姐。

”师傅头也没回,说得很肯定。

“闻着车里的香味了吧?

 “嗯,闻着了。

”我嘴里应着,心里想着别的事。

  一个苹果被师傅反手递到我眼前:

“正宗的‘金元帅’!

我们平谷就出两样好东西,5月份的大桃,10月份的‘金元帅’。

送你这个礼物,别看你是名人,你绝对没吃过。

  我笑着接过来:

“谢谢了,师傅。

  师傅又说开了:

“倪大姐,你吃吧,绝对的好苹果,甜得能把你嘴黏住。

那果汁顺着嗓子流下去,比喝蜂蜜美!

  我笑出了声儿:

“这么好的苹果,你们平谷怎么不拿到北京来卖呀?

  “还卖?

开花那会儿就叫明白人包走了。

我们吃的这都是有点小毛病的,就这还六块一斤!

今儿不买明儿就不见了的好东西,就这么十几棵树。

我们家买了一筐,我媳妇每天让我带俩上车。

今儿早上我吃了一个,这个碰上你了,倪大姐有口福!

  妈呀,吃个苹果,算有口福。

  我举着“圣果”回了家,进门把苹果切成四瓣。

“儿子,有什么话快说啊,一会儿嘴巴黏住了!

  儿子问:

“黏嘴干吗?

 “这个苹果吃了之后想张嘴都张不开了。

 “那你先吃,省得你再问作业的事。

  妈、顺子、儿子、我,我们四个小心翼翼地吃着这四瓣黏嘴的苹果。

只有我妈捧场:

“真是黏嘴!

 “姥姥,黏嘴你还说话?

  心里被甜黏住了,一个苹果甜了全家。

  吃完了,儿子还要,当然没有了。

姥姥说:

“明天买去。

  上哪儿买?

有些东西你多有钱也买不到啊,可买不到的东西就值钱吗?

  什么值钱?

什么不值钱?

本来都是些小道理,可一说出来就成大道理了;而有些大道理,说着说着就变小了。

  第二天蹭小刘的车回家,说起黏嘴的苹果,小刘吃惊地看着我:

“倪老师,你真够幼稚的,胆儿也太大了!

你也不认识人家,给你吃的你真敢吃啊?

现在什么人都有,你不怕……天哪!

  她那惊恐的眼神也把我的心黏住了。

  怕,怕的是没有了信任,怕的是……人与人之间现在仅剩下怕了,天哪,多可怕呀!

平谷大哥,谢谢你,这个“金元帅”,是我今生吃到的最好的苹果!

这不是大话,是小话,我的嘴被黏住了。

19.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4分)

情节:

→分享苹果→谈论苹果→②

情感:

不以为意→③→④→感激不已

20.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6分)

(1)谈谈你对下列三句话中“黏”字的理解。

(4分)

倪大姐,你吃吧,绝对的好苹果,甜得能把你嘴黏住。

心里被甜黏住了,一个苹果甜了全家。

她那惊恐的眼神也把我的心黏住了。

(2)请从写作方法和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2分)

小刘吃惊地看着我:

“倪老师,你真够幼稚的,胆儿也太大了!

你也不认识人家,给你吃的你真敢吃啊?

现在什么人都有,你不怕……天哪!

21.文章结尾写到“平谷大哥,谢谢你,这个‘金元帅’,是我今生吃到的最好的苹果”,请谈谈你对“最好的苹果”的理解。

(4分)

22.这篇文章在语言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

(4分)

 

语文模拟试题2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攒(zuǎn)动称(chèn)职咀嚼(jué)随声附和(hè)

B、惬意(qiè)骊(lí)歌瘠薄(jí)病入膏肓(huāng)

C、恻(cè)隐躯壳(qiào)狼藉(jí)风雪载途(zǎì)

D、晒(shěn)笑荣膺(yīng)干涸(gù)踉踉跄(qiàng)跄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汹涌追溯文绉绉重峦叠瘴

B干瘪嶙峋煞风景颠沛流离

C惟幕簇新颐和园鞠躬尽瘁

D淤滩脊椎金峦殿穷困潦倒

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相片,这些照片背后往往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B他最喜欢在花灯初上之时,与一帮朋友坐在董子巷的街边茶室举杯小酌,同享天伦之乐

C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D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到伤害的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我和小娟走进教室时,看到李刚的滑稽相,都忍不住笑了。

 

B.市民能否节约用水,是趵突泉正常喷涌的关键。

C.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D.请大家游泳时注意安全,避免不要发生意外。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简·爱》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作品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B.“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这段话是描写的《草房子》中的杜小康。

C.《三国演义》中,关羽由于自负,忘记了刘备“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计策,与孙吴结仇,被装作穿白衣商人的鲁肃入了城,破了荆州,导致“大意失荆州”。

D.《老人与海》美国作家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描述了老渔夫圣地亚哥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的故事。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二、(25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孙叔敖疾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寝之丘:

含有陵墓之意。

②荆:

楚国的别称。

③禨(jī):

迷信鬼神和灾祥。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孙叔敖疾  

(2)王数封我矣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11、“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分)

(三)诗歌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6分)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

(每空1分,共7分)

①1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

(赵翼《论诗》)

③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⑤共看明月应垂泪,____________。

(白居易《望月有感》)

⑥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⑦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____________。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问候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保护海洋(12分)

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它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

广阔的水面,巨大的水体和永不停息的流动着的海流调节了全球的气温和降水。

因而可以说,海洋保护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当然也包括人类的繁衍。

海洋还敞开宽阔的胸怀,让人们来发掘它丰富的宝藏。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食品基地。

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20倍。

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30亿吨的鱼。

据计算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

海洋还是一座巨大的油库。

海底石油可采储量约3000亿吨,是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0%。

海底锰结核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

海水中还含有铀、氢的同位素等多种核原料,还有大量无机盐类等资源。

海洋还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

据估计,世界潮汐资源约有10多亿千瓦。

如果把波浪能和海流能计算进去,就更可观了。

海洋慷慨地倾己所有为人类服务,然而人类对它怎样呢?

无节制的污染、掠夺性的开发严重破坏了人类共有的海洋环境,引起了世界有识之士的巨大焦虑和不安。

人类对海洋的污染有六种,其中石油污染是最普遍的。

人类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在200万~2000万吨之间。

如果把油船沉没和战争破坏所造成的漏油计算进去,那么这个数字将成倍地增加。

石油污染会使成千上万只海鸟丧命,油膜使浮游生物及鱼类无法生存。

全球工业的发展,每年使大量含汞、镉、铜、铅等重金属的化学废料进入海洋。

据计算,全世界每年排入海洋的汞有1万多吨,镉就更多。

各种农药污染也不亚于工业污染,特别是杀虫剂滴滴涕,每年约有100万吨进入海洋,抑制了海藻的光合作用,产生了严重后果。

工业、民用和农业污水,船民的生活和生产废弃物污染,核武器实验污染和海洋热污染等也使海洋环境日益恶化。

据调查,每年从河流注入海洋的41000立方千米的淡水中,有200亿吨悬浮物和溶解盐类,包括金属和污染物、城市垃圾和污水。

可见人类活动对海洋污染的严重性。

除了严重的污染外,人类掠夺性的捕捞也使海洋渔业资源严重受损,有的品种已濒临灭绝。

地中海沿岸,现在连长80毫米以上的鱼也不见了。

新英格兰沿海鳕鱼、比目鱼减少了65%。

我国渤海、黄海渔场的鱼类资源也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摘自《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

15、选文从哪两个方面说明了人类应该保护好海洋?

(2分)

16.指出第三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分)

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20倍。

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30亿吨的鱼。

据计算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

 

17.分析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分)

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它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

 

18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写几句话,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3分)

 

(二)父亲的节日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

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

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

我逗他,“给我吧。

”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

”“为什么要给爸爸呢?

”我问。

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 

    ②哦,是父亲节。

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

“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

”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

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

”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

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

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

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

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

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

”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

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

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

“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 

   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

父亲嘀咕了一句:

“父亲节?

”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

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

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

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

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

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

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

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

留他吃饭,他说:

“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

”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

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

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

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

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19.本文围绕“父亲的节日”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

根据文章内天,慨括情节。

(4 分) 

  

20、结合第⑦段划线句子的,简析人物描写的作用。

( 4 分) 

21.第⑨段中画线句“父亲很开心”,父亲开心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2、文章最后写道:

“我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沓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请说说“我”在沉默中想到了什么。

(6分)

 

八年级语文复习测试3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炽痛(zhì)刹那(shà)提防(dī) 如法炮制(páo)

B.遒劲(jìng)殷红(yān)脑髓(suǐ)锋芒毕露(lù)

C.藩篱(fān)媲美(bì)按捺(nài)叱咤风云(chà)

D.衣冠(guān)确凿(záo)伎俩(liǎ)锲而不舍(q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狼藉葱笼    张皇失措    铤而走险

  B.山巅  斑谰    眼花瞭乱    戒骄戒燥

  C.讴歌  臆测   销声匿迹     好高骛远

  D.静谧   取谛   含首低眉    相辅相乘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与书为友能够让我们获益匪浅,既能增长阅历,又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B.央视蛇年春晚上,蔡明将一个退休老人的形象演得绘声绘色,博得大家一致好评。

C.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傅莹面对日本记者的提问,义正辞严地回应道:

很多中国人希望政府面对挑衅时态度更强硬些。

D.面对这让人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向灾区捐款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B.邵逸夫对国内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让他的名字不仅镌刻在千万的学子心里,更镌刻在一座又一座的教学楼上。

C.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感动,它再次提醒人们:

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

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八个字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一次给刘备出谋划策取得胜利的战争是:

火烧博望坡。

B.《草房子》中的纸月是一个勤奋刻苦、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孩子,她曾参加《红菱船》的排练。

C.《老人与海》中的男孩子曼诺林不再是一个配角,小说的后半部分孩子已经继承了老人那种坚忍不拔的沧桑硬汉精神。

D.简·爱摆脱舅妈的虐待后,在寄宿学校读书,经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

她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呆了10年。

(二)课外文言文(6分)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②,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

“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

”外方人曰:

“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笑者曰:

“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秦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