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4702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ocx

《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ocx

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摘要: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国内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农民农业和农村将在未来经济中高速增速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当今经济下行压力下,农业农民农村将是刺激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因此在山西省农业农民农村发展有差距的情况下只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完善相关制度及做好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才能增加农民收入,刺进经济发展,实现中国经济新腾飞。

关键词:

新常态农民收入山西

正文:

一绪论:

2014年5月,习近平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第一次提及新常态。

当时,他说:

"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此前中国经济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大量外资涌入,出口竞争力迅速提高,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是自从经济危机后,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变缓,人口红利衰退,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同时我国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政策导向需要改变。

总之,经济新常态的核心是减速度,调结构,上台阶。

具体来说新常态下我们必须大力向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方向发展,重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给传统产业“做手术”,致力于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提升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的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依靠经济结构大调整谋求上台阶,以促进区域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其中在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新常态下农业与农民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经济下行压力使得政府必须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追加农村和农业方面的投资同时现行的农业发展方式必须改变,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十二五”期间,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为“十二五”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那么“十三五”期间,如何让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就成了一个非常有研究意义的内容,“十三五”规划中就曾明确指出了三看点和一朝向。

三看点指土地产权明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互联网+,一朝向指朝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农”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山西历来就是农业和资源大省,农民占比很大,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山西发展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这个伟大目标。

农民收入翻番能够有效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保证结构合理转变和保证农产品安全供给。

总的来说,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环境势在必行,益处颇多。

二山西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

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农民人均收入连续增加,而且其增速也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2014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09元,是201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4倍,实现“十二五”农民收入翻番的目标见表1

(二)农民收入结构日趋合理。

2010年以前经营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很高,但其所占比重却逐年下降,直至2014年营业净收入仅占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8.18%。

2011年以后,随着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比重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加,数据显示2014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51.87%,2014年底,山西农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4570元,其中财产净收入所占比重仅仅1.4%,该指标由2010年的4.52%逐年降到2014年的1.45%,与此相反的是转移净收入由2010年的8.13%逐年增长到2014年的18.55%。

见表2

(三)农民消费能力逐年增加。

2014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达到6992元,消费支出比上年增加16.20%,而同年城镇居民生活支出14637元,增速却仅仅11.17%,增速低于农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增速。

见表3

(四)农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农村家庭用于衣食住行的比重逐渐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用于交通通信,娱乐及医疗保健的开支却逐步增加。

2014年用于衣食住的比例占全年开支的一半多,而用于医疗娱乐交通的比重各占11.02%,13.28%,10.10%。

说明农民的健康意识在提高,教育问题也得到了重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见表4

(五)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近年来山西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很快,但其可支配收入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从收入差距看:

2010年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0911.4元,2014年山西城乡收入差距为15260元,从2010年到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从增长速度看:

2010年城市居民收入15647.7元2014年城市24069元,从2010年到2014年增加了8421.3元,而农村居民收入由4736.3元增加到8809元,5年间增加了4072.7元,很明显农村居民收入增加额少于城市居民;从收入比看,2010年收入比为3.3,2014年收入比为2.73,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缩小,但未来形势依然严峻。

见表5

(六)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相比差距在拉大。

2010年全国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为5919元,2014年全国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为10489元,5年间增加了4570元,而山西省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到2014年仅增加了4072.7元。

(见表5)同时山西农民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及中部6省中排名靠后,从2010年到2012年山西在全国排名仅仅徘徊于17-23名;在中部六省中始终排在4,5,6名;同样与周边五省相比多排在第四名,最靠前的排名仅在2003年排在第二(见表7)。

可见山西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全国收入有一定的差距。

(七)与周围省份相比差距明显。

近年来,山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中部六省中排名靠后,差距不断拉大,2008年之前山西在中部地区排名第四第五,大体处于中间位置,而2008年之后却又掉回第六位,分别低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1495.1元、1083.6元、1472.8元、803.9元、1168.3元。

在周边省份中长期处于第四位,排在河北、内蒙、河南和陕西之后,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见表7)。

表9数据显示:

2012年山西人均GDP、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排在第2位和第1位,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却排在中部6省的倒数第1位。

再次可见前,山西的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和企业得到的份额高,居民尤其是农民得到的份额却很少,收入分配不合理。

三影响山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一)历史因素:

山西一直是扶贫重点省份,贫穷人口众多,贫穷面积大是事实,尽管已经采取了多年的扶贫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很难在短期内缩小差距,迎头赶上。

山西共有119个县(地级市/区),贫困人口众多、贫困程度深。

2013年山西省119个县(市、区)中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5个、省定贫困县22个,这57个贫困县共有贫困人437万,这些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大都集中分布在西部吕梁山黄土残垣沟壑区、东部太行山干石山区和北部高寒冷凉区。

对此山西省扶贫办发布了2017年我省扶贫工作要点,要点指出2017年,我省将努力实现14个贫困县摘帽、2270个贫困村退出、66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

同时也要预防因病返贫,因学返贫的出现,保证精准扶贫的工作质量。

为此山西省省政府将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定点扶贫和驻晋部门参与脱贫攻坚。

并且也要引导有能力的省内组织和单位开展“富省帮穷省”的活动。

(二)农业因素:

1.山西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恶劣。

众所周知,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自然条件不足,土壤贫瘠,据不完全统计山西耕地资源中有70%不具备灌溉条件(旱田);50%的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耕地分布在丘陵盆地的占比超过40%;有效灌溉面积占比约为30%,大大低于全国水平。

另外由于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每年因降水导致土壤氮肥,有机质等营养成分流失严重,加之历代农民在耕田过程中不合理利用化肥,没有做到科学耕田而使得山西省耕地质量下降。

山西省紧邻黄河,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山西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降雨总量少,这使得省内地区降雨差异大,灌溉不均匀。

同时山西光热资源不足,地区间热量差异大,因而省内耕作习惯不同,如临汾晋城一年两熟,大同一年一熟。

2.山西省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且土地质量不高。

改革开放后,山西大力发展工业及煤炭产业,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在退耕还林后留下的后备土地资源质量中下,开发难度大,据统计2000年至2004年的四年间,山西省耕地面积减少76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平均每年下降0.11亩。

2003年省保有耕地为6258.45万亩,人均耕地首次跌破2亩,降至1.93亩。

近年来城镇化,工业化以及乱采乱挖侵占了大量土地,加剧了土地资源矛盾,另外生活污染,工业污染使得现有土地质量下降;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落后使得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大大影响了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3.山西省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竞争力不强。

山西省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不仅实现了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向小杂粮为特色,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经营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且农业结构日趋合理,种植业比重下降,畜牧业比重上升。

但是农林牧渔各产业投入与产出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

因此相关专家建议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产品竞争力为取向,同时加强政府的信息指导和财政技术支持力度。

农产品特别粮食类需求价格弹性小,农民很难把握价格在市场中的波动,很难从市场上获利。

长期以来政府靠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从当前情况看,农产品价格上扬的余地几乎没有了。

近年来,全国农业生产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供小于求到供给平衡再到如今的供过于求并且需求和供给完全不对称,百姓需要的优质农产品市场上却稀少。

另外由于山西农业集约化,现代化经营发展滞后,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缓慢,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中间环节过多使得农民手中的农产品在质量,销路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农产品竞争力不强,进而农民获益很少,影响了农民收入持续增收。

(三)结构及制度因素

1.二元经济结构

刘易斯提出了二元经济理论,即农村经济和工业经济并存,其基本特征是农业经济生产率低,存在很多剩余劳动力,其原因是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于其他国家,基于当时的经济情况,必须支持工业发展忽视农业发展,即工业优先战略。

该战略大致经历了农业支持工业,工农均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三个时期,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认为农村人口达到农业发展需求时,剩余劳动力会选择工资较高的工业部门,这样工业部门就可以支付较少的报酬,而把较多的资金投入到再生产中,这样工业经济得到了发展,相应的农业经济却逐步落后。

长此以往农村与城市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因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2.社会福利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

(1)社会福利制度。

早年间,户籍制度形成后,相应的也出现了两套社会福利制度,与城市居民社会福利制度相比,农村居民在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首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管在覆盖率上还是在参保人数及发放金额上都落后于城镇居民,2010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为8%,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为5.67%,虽然近年来农村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但依然与城镇居民存在一定的差距。

其次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在2008年山西部分地区试行的,资金来源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部分组成,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进行自己缴费,另外由政府补助相应金额,由于政府财政有限,仅仅能够维持每个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额不大,相反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退休后可以拿到较多的退休金。

最后农民居民医疗保险同样有个人和国家承担医疗费用,农民可到不同级别的医院就医,只不过不同级别的医院报销比例不同,对于一些大病慢性病的补偿有所不同,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相比,农民在报销比例及内容上有所区别,但差别减小,2017年已经提出了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并轨的想法及意见。

相对滞后的福利制度使得农村居民不得不把大量收入用于储存而不是投资。

这对农业与农村发展发展起到了消极作用。

(2)土地流转制度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那么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势必会进行改革,土地流转也就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石。

2016年我省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推进集体产权制度、国有林场、水权制度、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业水价改革,健全农业保险制度。

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而且与土地流转相伴而行的是农业合作社,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进开展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大棚蔬菜,设施农业等得建设,据统计2010年省级示范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6056元,比当年全省人均纯收入高出了30%左右,到2015年,省级示范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12000元,比当年全省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500多元。

2017年山西省将继续完善和实施土地流转政策,搞活农业与农村经济。

三山西省农民收入问题对策

(一)改善耕地质量,保护耕地资源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没有了土地就没办法进行农业生产,那么我们的衣食住行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山西农民增收主要得靠土地生产收入,因此保护耕地资源,改善土地质量成了保障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措施。

在此措施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针对水资源问题:

政府应当出台完善相关技术条款,推广现代农业灌溉技术,做到合理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使得所有农田都能得到有效灌溉。

(2)针对中缓坡地,水土流失土地的问题:

从整地改土入手,以提高降水利用率为目标,推广抗旱品种及相关配套技术,生物覆盖技术,少耕免耕休耕技术来达到蓄水抗旱,保持水土,稳产高产的目的。

同时,在河滩地、沟坝地、缓坡地等较好条件的地区开发新耕地及建立有拦沙、淤地、灌溉、滞洪功效的淤地坝。

(3)针对耕地减少的问题:

国家应严厉打击圈地占地的行为,尤其是土壤肥力较好的耕地,积极恢复增加耕地面积,合理规划耕地数量及范围。

做到既不影响经济发展需要又要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保护农民收入不受侵害。

(4)针对乱用化肥,破坏土地质量的问题:

近些年来,由于化肥等的不合理利用使得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相关单位及科研院校应当帮助农民量土施肥,科学种田,同时严厉打击假化肥的生产。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到先导作用,这是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优质化需求的必然结果。

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业收入。

近年来山西省推进了雁门关生态畜牧区建设,东西两山小杂粮干果和中南部果菜两大农业生产经济区的建设,集中优势主导产业发展。

另外,为了进一步促进山西农业的发展,山西省规划了农业区域布局,继续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形成产业规模和经济优势。

同时又适时调整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追求产量最大化向提高质量追求效益方向调整。

同时,农业生产要根据现有的基础和条件,利用自己可用的资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集中生产最佳的农副产品,尽快建成有特色的集中度高的,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基地,以形成基地规模优势和区域比较效益,从而树立自己的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当然,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为了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政府必须给予合作社及相关组织以财政税收优惠,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及时将市场动向,科研动向告知相关组织单位,给予他们资金,技术,信息上的帮助。

(三)完善农业生产合作社,树立农业品牌

2016年12月26号,山西省公布了《“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到了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了实施该项改革,专门提出了一组组合拳,为农业现代化布局,该组组合拳简单的讲就是,打造农业品牌,优化区域布局,实现集群示范,推进产业提升。

为了实现区域布局和集群示范,我们可以通过生产合作社的方式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农业生产合作社当中,2016年山西经济日报曾报道:

武乡县一个2007年注册的种植黑花生,黑玉米,黑谷子,黑豆的合作社,叫做三里湾种植生产合作社,并且注册了“翻得高”品牌,其成员由50户增加到108户,带动农户由206户变为2830户,种植土地多达6000多亩,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达到了17500元,高于全省农民人均收入。

针对十三五农业农村规划,除了生产合作社之外,还可以通过扶持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十五期间,山西省曾实施过“百龙工程”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7年我们依然可以继续实施“扶优,扶强,扶大”的战略,借助古城乳业,水塔陈醋,屯玉种业这样的龙头企业扩大我们的产业规模,树立自己的农业品牌,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让农民更多的参与其中,并且从中获利。

(四)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生产

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吕薇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以产业化组织为载体,在市场机制与政府的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精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1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

在新形势下,必须用崭新的农业现代化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

特别是把握中央提出的“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面,把农业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中通盘考虑,跳出农业抓农业,切实发挥城市对农村的支持作用,促进城乡要素互流,产业联动,市场对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机制。

将先进的工业技术运用到农业发展中,推进农业的工业化。

2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现代农业客观上需要现代设施和装备的配套。

要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争取国家财政更多的向三农倾斜,切实增加投资,调动全社会的投资热情,广泛采用工业化成果,加快农田基础改造和设施配套,以机械替代人力,以设施武装农业,创造优良的物质条件。

同时也要开发农业的功能,实施“沃土工程”等工程,构建现代农业生态保障,促进农业朝现代化发展。

3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术成果层出不穷。

针对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率普及率偏低的现状,必须把科技放在突出位置,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基础,以农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为核心,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真正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

4用坚强的执法手段保障农业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下的农业需要法制的有效保障。

要稳定并完善家庭承包经营,抓紧完成二轮土地承包完善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仲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经营权。

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力度,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继续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全面推行财务公开,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扩大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

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有效遏制重点领域的乱收费、乱摊费、乱罚款,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使农民利益不受损。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应急处理体系,尽快编制农业生产灾害与事故应急预案。

(四)互联网+农业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此后各行业开始了互联网+的探索,在今天经济大变革的形势下农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也必须依托互联网进行生产变革。

互联网+农业这个新概念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服务问题。

农民也可以通过电商购买所需的农资、农机,并获得防治病虫害、施肥用药等农业技术指导,科学种田。

借助互联网形成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实现精准化生产、智慧型生产。

同时“互联网+农业”可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带动农村经济集约化发展。

而且有助于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让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了解该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链条信息。

为此相关单位应该积极促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更多的农村电商人才及推进互联网和农业的深度融合。

(五)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农户状况实施精准帮扶,精准管理。

其方式有很多:

电商扶贫,绿色生态扶贫,特色产业扶贫。

总之,精准扶贫就是让贫困人群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的主体,并且可以在市场中获利生存。

2016年,9月针对阳曲县,娄烦县贫困问题,太原市扶贫办专门开出了一张富有针对性的脱贫处方,娄烦县实施“一县一品”马铃薯现代农业种植,积极推进汾河生态农业经济带;而阳曲县则发展泥屯河流域观光农业经济带和杨兴移民搬迁循环农业经济带建设,继续发展“4+1”产业,发展像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百万羊业工程、旱地菜及设施蔬菜建设、育苗及经济林建设、农家乐旅游这样的地区特色产业。

山西省贫困县分布不均,只有针对不同地区的特色安排适当的发展规划,让专家,技术骨干进驻贫困县,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科技示范项目,才能最终实现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

(六)制度创新

1社会保障制度

2017年山西将继续整合城镇医疗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建立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统一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承担管理,并且要将新农合和原城镇居民医保信息系统整合成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系统,同时该信息系统将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承办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建成一个集中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管理信息系统。

上述系统建立后,将实现医保信息系统与医保定点机构信息系统联网,参保人员在统筹地区内就医购药将持社保卡直接结算。

另外山西省按照“六统一”(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的要求,将除已参与职工医疗保险的其他人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覆盖范围,这样城乡居民将不再受身份限制,同意参保,按照统一政策参与缴费和享受待遇。

据了解新制度建立后居民缴费人均不低于150元,新生儿也将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同时居民在政策范围内住院费报销75%左右,居民大病保险支付比例55%以上,如果去异地就医的话,市内统一,省内各市间便捷操作,如果在基层就医,那么你的报销比例将会更高。

2017年将在原有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继续改革完善。

2017年该政策将加大对残疾人员及独生子女或双女户的补助,而其他参保人员可自愿参照缴费档次进行参保,对已经达到60周岁的人群可享受养老保险及相关补助。

2土地流转制度

2017年伊始,农业部发表文章称:

2017年赚钱从土地开始,国家鼓励各地整合涉农资金,引导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农户流转土地,推进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具体内容:

1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制,降低土地流转成本,让农民在保底收益+流转分红的基础上增加收入;2推进三权分置,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将农业和互联网深度结合,打造现代新农业模式;3进行土地确权登记,扩大两权试点范围,已达到解决资金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的目的。

(七)合理安排农民工外出打工及回乡就业

1培训农民就业技能,及时通告就业信息。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模式,打造新经济发展动力的挑战,中国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同时积极发展一带一路消耗国内过剩产能,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国内制造业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那么他们需要的是懂技术,有专长的从业者。

而我省农民工普遍缺乏专业技能,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外打工时保护措施不及时。

因此我省免费向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免费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

完善工资制度,劳动合同制度,解决农民工工伤、大病等社会保障问题,从制度和法律上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地理优势,发展农家乐生态游,DIY自主农业园,农业采摘园等新型农业园区,总结清徐,右玉,太谷等地经验,推广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