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教案.docx
《《哦香雪》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哦香雪》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学设计
铁凝
【学习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赏析作品纯朴、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散文体小说”的特点。
3.启迪学生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培养对时代精神的追求。
【学习重点】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学习难点】
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正确理解作品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教学方法:
小组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
一分钟能做什么?
(学生众说纷纭)
2.教师:
一分钟,我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我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钟,也许我什么都不干,就楞了一会儿神……
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1.作家剪影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作者铁凝,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通过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去了解作者,不做过多讲解。
2.了解写作背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哦,香雪》写的是一列火车经过小山村台儿沟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在小说中,作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突现了作品的抒情风格。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丽的小说和一群美丽的姑娘。
三、合作讨论,共同探究
(一)检查预习及生字词汇
1.读准字音
皱褶(zhě) 嘟囔(dūnang) 吮吸(shǔn) 捂(wǔ) 瞥(piē)
怂恿 (sǒngyǒng) 娇嗔(chēn) 碾轧(niǎnyà) 搡(sǎng)
窸窸窣窣(xīsū)隧(suì)道
2.积累词语
刻意:
用尽心思。
惆怅:
伤感,失意。
悸动:
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通常是不好的事)
蠕动:
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荆棘:
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撼天动地:
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
斟酌: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二)再读课文,文章给你感觉是什么?
学生活动:
请谈一谈你读完这篇小说后的感受。
小结: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散文体短篇小说,其特点就在于纯净的诗情与隽永的意境。
散文体小说不重点在情节上下功夫,而是写人,写人内心世界,写人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美好。
这篇小说把农村女孩的善良之心和温暖情怀转化为一种抒情诗的意境,情景交融,如诗如画,意境优美,韵味萦回。
“生发以情,贯穿以情,旨在谈情,意在动情”
1.名人眼中的《哦,香雪》:
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
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如一的。
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
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我想:
过去,读过什么作品以后,有这种纯净的感觉呢,我第一个想到的,竟是苏东坡的《赤壁赋》。
(老作家孙犁给铁凝的一封信)
2.铁凝眼中的《哦,香雪》:
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
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
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三)整体感知,把握小说三要素。
1.小说以什么为背景?
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点拨:
背景——一个位于北方大山深处的偏僻小山村台儿沟;人物——一群纯朴、善良但性格各异的山村少女;主要情节——文中通过对以香雪为代表的这些山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写,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并由此抒发了优美而丰富的情感。
2.“大山”、“火车”在小说中并不仅仅是实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它们象征了什么?
点拨: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四、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一)再读作品,理清情节
引子——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开端——姑娘们欢乐的时刻向往文明
发展——香雪渴望有铅笔盒渴望知识
高潮——香雪换回铅笔盒自尊自爱
结局——香雪深夜归
小结:
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
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的选择、排列和叙述,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
(二)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明确: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
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三)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
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
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四)香雪与其他女孩关注的事物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1.不同的是,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
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
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而香雪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如车厢里的学生书包、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铅笔盒。
2.点拨:
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比别人的追求更高,也正是这样,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原本胆小的她才能成为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
(五)香雪为什么一定要换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1.点拨:
因为她的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
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
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在镇上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
2.点拨:
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
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
(六)把握小说主旨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五、情感升华
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
你认为正确吗?
香雪拥有了向往已久的铅笔盒,请你想像一下十年后的香雪和台儿沟是什么样子?
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
六、巩固提高,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与思考一、三题。
2.圈画出小说中对主人公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相关景物描写的语句,以供下节课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作者铁凝的简况。
2.请一位同学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展示目标
【课时目标】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课时难点】
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正确理解作品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
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点拨:
小说第五段末尾便提到了两位主要人物:
香雪和凤娇。
她们俩都是对“火车”带来的那个不同的“世界”十分渴盼,带有一种迫不及待的热情。
而“总是”一词又使读者在此感到香雪比凤娇显得更积极主动。
2.朗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
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点拨:
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
凤娇说话大胆直率:
“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
”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
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
“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三、合作讨论共同探究
(一)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中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
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点拨:
作者在刻画香雪这个人物时,采用了直接描写心理的方法。
小说主要重点描写了香雪这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其中有丰富的心理活动,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她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她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的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作者对这个过程的描写表达了香雪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以及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怕—不怕—犹豫—坚定。
这些心理活动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二)环境描写:
月夜山景
“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怕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
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不怕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犹豫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坚定
点拨:
以上几处景物描写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怕——不怕——犹豫——坚定
自卑、封闭、落后——自信、开放、进步
四、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一)你喜欢香雪吗?
请选择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
小结:
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香雪又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
香雪是小山村台儿沟的一个十七岁女孩子,“美得叫人心疼”,像大山里面的精灵。
她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科学文化,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
她是纯净无瑕的、明净秀丽的、不掺杂质的、看人看生活的眼光一直是透明的、纯净的。
这篇小说以人物为中心,以情节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
在塑造人物时,主要抓住语言、动作、细节、肖像和直接心理描写,而且还使用了衬托手法和对比法,充分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二)赏读佳句
1.“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
点拨:
“皱褶”一词突显出台儿沟是大山中的大山,其闭塞落后的程度不可想象。
2.“台儿沟,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点拨:
“挽留”一词,将台儿沟拟人化,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
3.“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
点拨: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4.“ 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
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
点拨: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
这里凤娇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
“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5.“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
点拨: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
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6.“香雪没有住,更不打算去找‘北京话’的什么亲戚,他的话倒更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
”
点拨:
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地得到幸福。
7.“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
点拨: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含义丰富。
(三)难点探究
1.香雪是否有必要花40个鸡蛋,夜里走30多里山路换取一个小小的铅笔盒?
这样做值得吗?
这是否是虚荣心的体现?
(讨论交流)
2.“哦”字到底读什么音?
为什么题目上要加上这个字?
去掉行不行?
点拨:
标题中的“哦”有两种读法
(1)读四声表示领会、醒悟,包含有赞叹:
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女孩子!
(2)读二声是叹词,表示惊奇:
哦,香雪,真是个执著的女孩子啊!
“哦,香雪”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标题体会到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倾注了赞叹、喜爱之情。
(四)小说的艺术特点
1.语言清新灵动,用词精练传神;
2.富有诗意的抒情化描写;
3.精巧的构思与细腻的心理描写。
(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留多久?
(思考讨论)
《哦,香雪》是新文学史上深具历史文化意识的乡土文学作品,作者坚守着诗意化的美学理想,使得她对笔下的乡土中国的某些区域一方面深情地眷恋和咏唱,歌唱闭塞、贫瘠、落后的环境中的诗意,尤其是洋溢在其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另一方面又对乡土人生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呈现出二重矛盾心态。
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竿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
“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
”(当代评论家陈思和)80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与迷信的时代,产生了一种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但敏锐的作家铁凝却从现代化(火车的象征)进入以前的人性淳朴的民间社会作出美轮美奂的赞美,这种深远的意蕴,将会超越时空而发生永恒的魅力。
台儿沟的发展有两面性。
香雪踏上火车的一刹那,暗示着台儿沟的觉醒,但山里太纯朴,她们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有多复杂。
假如她们走出了大山,我们又会少了那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又会少了一杯纯净的水,但更少了的是那纯朴的风土人情。
五、情感升华
课堂活动:
香雪带着泥土的馨香从大山里款款走来,走进我们身边,身为90后,你们是如何理解香雪这个人物形象的?
请以“哦,香雪,我想对你说……”开头,续写一段话,当堂交流。
六、巩固提高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与思考第二、五题。
2.完成练习册。
七、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情节不是重点,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久久回味。
当知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大门的时候,我们是否有香雪她们那样的机遇意识,香雪她们的那种期盼追求?
让青春冲动和生命激情,引发我们对远方生活的憧憬,在骨子里永远保持那份对文明和进步的执着追求。
香雪生活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香雪的热情和追求却永远离我们很近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