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749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docx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复习资料.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docx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

绪论

1、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定义

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工作模式,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和维护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能力和生命质量目的的学科群。

2、预防医学的特点

⑴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重点是群体。

3、、医学模式对临床预防的影响:

四个扩大:

①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预防服务

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③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④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其核心是突出社会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强调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从研究疾病到研究健康

5、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在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不方面的完好状态”。

6、健康意识(healthconscious)

是一个人对健康价值的态度,获得健康的信心及保持健康的信念,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7、有益的健康意识表现为:

①舍弃不良嗜好,优化生活方式;②认识健康价值,关注自身健康;

③掌握健康知识,正确理解运用;④努力拥有健康,注意保持健康。

8、“三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9、“五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人早隔离、出现疫情早报告

三级预防的对象——人群;目标——健康;主要内容——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目的——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

表1-4三级预防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预防层次

特点

主要内容

举例

第一级预防

促进健康

非特异性措施

卫生立法、保护环境、健康教育与促进、保健行为,合理营养和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等

(病因预防)

范围广、工作艰巨、投资少、效益高

特异性措施

计划免疫、消除病因、职业预防、高危人群保护、婚前卫生工作、妊娠期和儿童的卫生保健

第二级预防

保护健康

早期发现、

早期报告

定期筛查、自我检查

(临床前预防)

控制疾病发展和恶化,防治疾病的复发

早期诊断、

早期隔离

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体检

 

 

早期治疗

早期合理用药、防止恶化、转移、带菌蔓延、防止合并症

 

表1-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研究方法

研究类型

常用方法

描述性

研究

描述

流行病学

横断面研究(现况研究)

比例死亡研究

生态学研究(聚集或相关研究)

随访研究(纵向研究)

筛检

历史资料回顾(常规资料的分析)

分析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

 前瞻性、回顾性、双向性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观察性

研究

实验性

流行病学

临床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

 

 回顾性、前后、交叉对照试验、序贯试验

现场试验

 

 个体分组实验、社区分组实验

类实验

 

 不设对照组、设立对照组

理论性

研究

理论性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模型研究

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健康

1、食物链(foodchain)

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吞食,这种生物间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通过食物链来实现的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齿轮,也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生态系统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食物链(网)和营养级来实现的。

4、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

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

5、自然环境的构成因素

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④社会心理因素

6、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pollution)*:

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有害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或状态发生改变,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条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群或生物的健康造成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

7、一次污染物如:

汞、SO2、NOx、CO、CO2等。

由一次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一次污染。

8、二次污染物如:

光化学烟雾、酸雨、甲基汞等。

9公害病(publicnuisancedisease)是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地区性疾病。

10、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

痛痛病:

镉污染

水俣病:

汞污染(甲基汞)

11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s)

生物性迁移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会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即为生物放大作用,也称生物富集作用,

12、蓄积(accumulation)

当生物体长期接触外来化学物时,如果化学物在接触期内不能完全排出体外,化学物以相对较高的浓度贮存于某些器官或组织,这一现象称为物质蓄积。

毒物对机体的微小损害逐次累积则称为功能蓄积。

13、化学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主要取决于化学物的接触水平和接触间隔时间,以及化学物的排泄速度。

14、污染物进入人体贮存库:

血浆蛋白(白蛋白为主)、骨、肾、脂肪组织

15、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的影响:

紫外线辐射量的增加首先会降低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危害呼吸器官和眼睛、诱发慢性病、增高皮肤癌发病率

16、温室效应:

由于温室气体致地表长波辐射被气体吸收不能向外散失

温室气体:

CO2、CH4、CFCS、N2O、O3、氯氟烃等

16、酸雨形成的条件

(1)大气中SO2、NOX等酸性污染物增多;

(2)大气中有足够的氧化剂(O3、氧自由基等)和催化剂(锰、铁氧化物);

(3)一定的气候、气象条件和地理条件:

湿度大、静风频率高、地处丘陵地区等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地理条件。

17、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

①受害人群广泛②对健康的影响时间长③污染物来源广,种类多

④污染物对人体的作用复杂

⑤污染物浓度往往较低,慢性作用的因果关系不明显

⑥治理困难

18、逆温的出现容易造成空气污染事件

19、紫外线(ultraviolet)

A段(320~400nm):

色素沉着作用,免疫增强;

B段(275~320nm):

抗佝偻病作用和红斑作用

C段(200~275nm):

杀菌作用

20、紫外线过量的危害:

眼损伤:

A段---白内障;B段---急性结膜角膜炎、雪盲

皮肤损伤:

B段---皮肤癌发生率增高;C段---光照性皮炎、光感性皮炎

21、红外线是热射线

22、可视线:

蓝色:

镇定作用,对备考的青少年降低血压、松弛神经非常有利

红色: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般忌用红色

23空气负离子的生物学作用

(1)调节CNS兴奋和抑制功能,缩短感觉时值和运动时值;

(2)刺激造血功能,使异常血液成分趋于正常;

(3)扩张血管、缓解动脉血管痉挛,降低血压;

(4)促进气管纤毛颤动,改善肺的换气功能;

(5)促进组织、细胞氧化还原过程,促进机体修复功能;

(6)镇静安神、消除疲劳,促进睡眠及增加食欲。

(7)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杀灭细菌;

(8)对听力、性格、情绪、学习、记忆等的正向影响

24、煤烟型烟雾事件:

So2是一次污染物,硫酸是二次污染物。

25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smog)

定义:

由汽车尾气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的混合烟雾。

主要成分:

O3(>80%)、PANs过氧酰基硝酸脂(10%)、醛类(10%)

25、SO2对上呼吸道、眼睛有刺激作用

NOx对深部细支气管、肺泡有刺激作用

26、甲基汞中毒特异体征:

末梢感觉减退、视野向心性缩小、听力障碍、共济运动失调(Hunter-Russel症候群)

27、水俣病(Minamatadisease)

由于长期摄入富含甲基汞的鱼、贝类而累及动物和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公害病28、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①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如水源经常被污染,则病例终年不断;

②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

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29、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1)水体中N、P含量增高,藻类大量繁殖造成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甚至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群健康的现象。

(2)该现象发生在近海水域称为赤潮,发生在内陆湖泊则称为水华。

(3)铜绿微囊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是最强的肝癌促进剂

30、氯化消毒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

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

卤代烃类

31、氯化副产物对人类的危害是:

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神经毒性作用。

32、土壤污染污染方式

(1)气型污染

(2)水型污染(3)固体废弃物型污染

33、痛痛病又称骨痛病:

因长期食用“镉米”,饮用含镉的水所致的慢性镉中毒

34、公害病与地方病的区别

(1)公害病是由环境污染导致的地方性疾病

(2)地方病是水或土壤等自然环境中某些物质过多或过少引起的疾病

35、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endemic)disease

由于地球表面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造成一些地区的水、土壤、空气中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过多或缺乏,形成了生物生态的区域性差别。

若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36、碘缺乏最明显表现形式:

甲状腺肿、克汀病

37、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原因

(1)缺碘—最主要原因

(2)高碘

(3)致甲状腺肿物质:

硫氰酸盐—杏仁、木薯、黄豆、核桃仁

硫葡萄糖苷—芥菜、卷心菜、甘蓝

(4)其他原因:

营养缺乏、水的硬度过高、水氟含量过高、水源受到有机物严重污染及某些药物

38、地方性克汀病:

时间—妊娠头三个月至出生后两年内严重缺碘所致

临床表现—呆,小,聋,哑,瘫,甲状腺功能低下

预防措施—缺碘病区,碘盐首选

39地方性氟中毒临床表现:

①氟斑牙②氟骨症

 

第二章职业因素与健康

(一).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作息制度不合适;

⏹2、过度精神(心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超出生理状况;

⏹4、个别器官和系统紧张;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二)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

1.概念:

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所造成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为职业病。

2.工作有关疾病的特点:

⏹①工作接触的有害因素不是直接的唯一的因素;

⏹②不是导致疾病而使疾病加重或增多;

⏹③切断有害因素的接触,疾病可缓解但不可消除。

(三)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立并获通过修改职业病目录为10大类115种。

(四)职业病特点:

①病因明确,可以预防

②病因多可检测和识别

③群发性

④如能早期诊断、处理,预后一般较好;

⑤许多疾病无特殊的治疗方法,重在预防。

(五)职业病的诊断:

职业病的诊断必须由法定诊断机构三人以上职业卫生医师集体诊断(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1.职业病的诊断--依据:

①职业史:

②生产环境监测和调查:

③症状与实验室检查:

(六)常见职业病及危害

1.铅中毒

(1)吸收:

铅及化合物主要从呼吸道吸收,

(2)驱铅治疗:

首选药物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A)等。

(3)铅对血液系统的影响(重点):

卟啉代谢障碍,晚期出现低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

2.汞中毒

(2)临床表现--慢性中毒:

易兴奋性、震颤(手指、眼睑、舌尖,三颤试验阳性)、口腔炎。

(3)慢性中毒--驱汞疗法:

首选二巯基丙磺酸钠

3.铅中毒

(1)40%代谢--肝脏:

酚(23.5%)对苯二酚(4.8%)邻苯二酚(2.2%)硫酸葡萄糖醛酸结合,随尿排出--酚作为近期接触指标。

(2)慢性中毒--造血系统损害为主

4.矽肺

(1)可吸入性粉尘:

空气动力学直径(AED)<15μm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

(2)呼吸性粉尘:

AED在5μ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

(4)矽肺:

是由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吸入含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和矽结节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

(5)肺结核是矽肺最常见,最主要的并发症。

5.职业病的报告

(3)遇有急性职业中毒有三人死亡或是急性职业炭疽1人以上,采取电话报告方式。

6.常见的职业性肿瘤

(1)联苯胺——膀胱癌

(2)氯乙烯——肝血管肉瘤

(3)石棉——肺癌、间皮瘤(4)苯——白血病

7.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1)听觉系统损伤:

①暂时性听阈位移(TTS)-听觉适应

—听觉疲劳(是听力损伤和职业性耳聋的早期信号)

②永久性听阈位移(PTS)—听力损伤

—噪声聋(法定职业病)

第三章食物与健康

1.营养(Nutrition):

是指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成分,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排除废物的动态过程。

三大产能营养素:

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2.蛋白质的互补作用(supplementary(complementary)action)

由于各种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模式不同,将富含某种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氨基酸的食物相互搭配混合食用,使混合后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计算模式更接近理想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主要用于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例如:

米面中缺乏赖氨酸,富含蛋氨酸;豆类中缺乏蛋氨酸,富含赖氨酸,豆谷混合价值提高

3.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

a.完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

EAA齐全,比例适宜——动物性蛋白质(蛋、奶、肉、鱼等)、豆类蛋白优质蛋白质

b.半完全蛋白质(半优质蛋白质):

有限制氨基酸,维持生命,不促进生长——小麦和大麦中的醇溶蛋白

c.不完全蛋白质(非优质蛋白质):

缺乏数种EAA,不能维持生命——玉米中玉黍醇蛋白

4.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

(2)供能

(3)调节机体生理过程

(4)构成各种重要生理物质如酶、抗体和激素

5.蛋白质摄入占膳食总热能百分比:

成人10-12%,儿童青少年12-14%为宜。

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可供机体4Kcal的能量

6.氮平衡:

摄入氮=排出氮,见于生长发育停止的成年人

7.蛋白质的生物价:

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生物价的值越高,表明其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

8.

(1)饱和脂肪酸:

(富含)肥肉、奶油、棕榈油、椰子油等。

(2)单不饱和脂肪酸,。

富含:

橄榄油。

(3)多不饱和脂肪酸:

亚麻酸、亚油酸。

9.必需脂肪酸(EFA)--功能:

①组织细胞成分:

细胞膜、细胞器磷脂。

②参与脂质代谢:

胆固醇代谢。

③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④精子形成(缺乏可致不孕症,泌乳障碍)。

⑤对X射线引起的皮肤损害有保护作用。

⑥与视力、脑、发育有关

10.中国营养学会在2000年10月新DRI标准中推荐中国国民成人膳食脂肪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一般认为必需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不少于总能量的2%。

每g脂肪可产生37.656KJ(9kcal)能量

11.胆固醇的日摄入量≤300mg

12.碳水化物生理功能

(1)供给热能

(2)参与构成重要的生命物质

(3)节约蛋白质和抗生酮作用(4)增强肝脏的解毒作用---肝糖原;

13.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①刺激肠道和消化液的分泌,调节肠道功能,减少肠道疾病;

②减少致癌物与肠壁的接触时间,预防癌症;

③吸水、保水、通便,改善肠道内微环境,预防和治疗肥胖症。

④降低血浆胆固醇,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

⑤调节血糖代谢,降低血糖,有助于防制糖尿病。

14.维生素A:

狭义-视黄醇.广义-(具有视黄醇生理活性的物质)

主要功能

(1)保护上皮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2)具有抗感染、抗肿瘤作用

(3)维持正常暗适应能力;

(4)促进骨骼生长、促进胚胎和胎儿发育。

(5)捕捉自由基,淬灭单线态氧,提高抗氧化能力

缺乏可患疾病:

⏹1)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症、干眼病;

⏹2)毛囊角化症:

皮肤粗糙、干燥、角质化;

⏹3)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易感染。

⏹4)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道、生殖道粘膜易感染,儿童支气管肺炎反复发作,角膜、结膜上皮组织、泪腺等退行性变,在球结合膜出现泡沫样斑点—毕脱氏斑,角膜损伤严重可致失明。

15.维生素C(抗坏血酸)

生理功能:

⏹1)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2)维持牙齿、骨骼、血压的正常功能;

⏹3)增加机体抵抗力;

⏹4)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

⏹5)阻断亚硝胺在体内合成降低胃癌以及其它癌症的危险性。

缺乏可患疾病:

(1)坏血病

(2)VitC缺乏所致齿龈炎

(3)VitC缺乏所致毛囊出血

(4)VitC缺乏所致指甲床出血

(5)VitC缺乏所致皮肤点状出血

16.维生素D

缺乏可患疾病:

⏹佝偻病、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手足痉挛症

17.维生素B1

缺乏可患疾病:

⏹多发性神经炎和脚气病。

⏹干性脚气病:

多发性神经炎症状

⏹湿性脚气病:

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水肿

⏹混合型脚气病

⏹婴儿脚气病:

18.维生素B2(核黄素)

生理功能:

•1)作为黄素酶类的辅酶参与组织呼吸、氧化还原等作用;

•2)参与体内三大产热营养素的代谢过程,与热能代谢直接相关;

•3)生长发育。

•4)视网膜的感光作用

缺乏可患疾病:

⏹1)口角炎、唇炎、舌炎、眼部症状、皮炎。

⏹2)长期缺乏还可导致儿童生长迟缓,轻中度缺铁性贫血。

⏹3)一般来说,核黄素不会引起过量中毒。

19.叶酸

缺乏可患疾病:

⏹1)巨幼红细胞贫血;

⏹2)胎儿神经管畸形;

⏹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4)孕妇先兆子痫、胎盘早剥、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

⏹5)衰弱、健忘、失眠等。

20.维生素PP(烟酸、尼克酸、维生素B5、抗癞皮病因子)

缺乏可患疾病:

⏹癞皮病:

⏹皮炎(dermatitis)

⏹腹泻(diarrhea)

⏹痴呆(dementia),又称“三D”症状。

21.小结:

维生素缺乏症

⏹缺乏维生素A:

夜盲、角膜炎。

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

牛奶、鸡蛋、胡萝卜、蔬菜叶、肝脏、鱼油等。

缺乏维生素E:

不育、肌肉营养不良;

富含维生素E的食品:

植物油、牛奶、鸡蛋和肉类。

⏹缺乏维生素K:

血友病;

富含维生素K的食品:

鲜蔬菜。

缺乏维生素D:

佝偻病、软骨病;

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

鱼油等

⏹缺乏维生素B1:

脚气、神经失调;

富含维生素B1的食品:

肉类、酵母、带荚的果实、谷类。

缺乏维生素B2:

皮肤病、神经失调;

富含维生素B2的食品:

肉类、牛奶。

缺乏维生素B5:

易怒、痉挛;

富含维生素B5的食品:

肝、酵母、谷类

⏹缺乏维生素B12:

恶性贫血;

富含维生素B12食品:

肝、肉类、鸡蛋、牛奶。

缺乏维生素C:

坏血病;

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柠檬、水果、青椒、白菜、土豆。

缺乏泛酸:

胃肠炎、皮肤病;

富含泛酸的食品:

肝、酵母、鸡蛋。

缺乏叶酸:

贫血;

富含叶酸的食品:

蔬菜叶

22.钙(Ca)

生理功能:

•1)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2)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

•3)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

•4)参与凝血过程、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以及细胞内胶质稳定性及毛细血管渗透压等。

影响钙的吸收因素

•抑制因素—植酸、草酸、磷酸、脂肪酸、膳食纤维;

•促进因素—蛋白质、维生素D、乳糖。

缺乏可患疾病:

1)儿童佝偻病

2)成人骨质软化症

3)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4)其他如手足痉挛症、骨质增生、抽搐等。

23.铁(Fe)

生理功能:

•1)构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等;

•2)参与O2、CO2转运、交换和细胞呼吸过程;

•3)铁与红细胞形成和成熟有关;

•4)参与抗体的生成,增加抵抗力。

影响铁的吸收因素

⏹抑制因素:

植酸、草酸、胃酸缺乏、抗酸药物等。

⏹促进因素:

维生素C、巯基化合物、单糖、蛋白质等。

缺乏可患疾病:

缺铁性贫血(低血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24.锌(Zn)

1)儿少生长发育迟缓青春期性发育延迟

2)性功能减退,精子产生过少

3)味觉嗅觉功能下降甚至丧失或有异食癖

4)创伤愈合不良抵抗力下降易感染

5)孕妇缺锌可致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

6)智力下降

25.硒(Se)

缺乏时患克山病

26、人体的热能消耗:

基础代谢、食物热效应、体力活动、生长发育。

27.食物热效应:

混合食物的热效应是基础代谢的10%。

28.强酸性食物:

蛋黄、乳酪、白糖做的面点或者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强碱性食物:

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等。

29.合理营养(rationalnutrition):

指通过平衡膳食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并使之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平衡膳食基本要求是:

①膳食应供给足量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

②各种营养素之间要保持数量上的平衡。

③食物的储存、加工、烹调手段合理。

④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⑤食物应对人体无毒无害,不含致病性微生物和有毒化学物质等。

30.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类:

恶性营养不良(水肿型PEM)、营养消瘦型(消瘦型PEM).

31.膳食调查方法主要有:

称量法、记账法、询问法、化学分析法。

32.膳食宝塔分五层:

第五层:

第五层塔顶烹调油、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

第四层:

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大豆类及坚果30g-50g

第三层:

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摄入125g-225g

(鱼虾类:

50g-100g,畜、禽肉:

50g-75g,蛋类:

25g-50g)

第二层:

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蔬菜300g-500g和水果200g-400g;

底层: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250g-400g;水1200ml

33.老年人营养需要

(1)热能:

随年龄增加,供给量下降

(2)蛋白质:

占热量12%-15%,优质蛋白50%

(3)脂肪:

控制胆固醇的摄入

(4)糖类:

少蔗糖,多果糖(不宜转化为Fat),多膳食纤维↓便秘

(5)矿物质与维生素:

Ca、VitD、Fe、(VitC、VitE、硒具有抗氧化作用)

34.食物中毒的特征

⏹1、潜伏期短,发病突然;

⏹2、病人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症状;

⏹3、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

⏹4、病人对健康人无传染性。

35.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中最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