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615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句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言句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言句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言句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言句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句式.docx

《文言句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句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句式.docx

文言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和用法补充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均有活用现象,请按要求归类。

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齐桓晋文之事》)

⑶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

(《中山狼传》)

⑷是故君子之观于铭也,既美其所称,又美其所为。

(《礼记•祭统》)

名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均有使动用法,请按要求归类。

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论语•季氏》)

②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韩信拜将》)

③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左传•隐公元年))

④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李斯《谏逐客书》)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

⑥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孟子•尽心上》)

⑦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贾谊《过秦论》)

⑧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史记•项羽本纪》)

动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有的是意动用法,请按要求归类。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王安石《伤仲永》)

②孟尝君客我。

(《冯谖客孟尝君》)

③时(赵)充国年七十,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传》)

④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诗经•小雅•斯干》)

⑤(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其他用法

4.下列加点词语翻译错误的是(多项选择):

()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没有用来……的办法”.

②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书博鸡者事》)“有用来……的办法”

③取吾城,不予我壁,奈何?

(《廉颇蔺相如列传》)“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④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把……怎么办.”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用来……的”

⑥此世所以不传也。

“用来……的原因”

⑦夫子何命焉为?

“有什么……呢”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什么呢”"

⑨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难道……吗”

⑩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难道……吗”

⑾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恐怕不……吧”

⑿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哪里比得上”

5.根据各句括号处省略成分,按要求给下面的省略句分类。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②沛公谓张良曰:

“……(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

③(刿)问:

“(你)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我)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刽论战》)

④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苏轼《石钟山记》)

⑤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⑥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樊哙)斗卮酒。

(司马迁《鸿门宴》)

⑦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赤壁之战》)

⑧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左传·曹刽论战》)

省主语的有省介词的有

省谓语的有省宾语的有

6.对下列句子按句式归类,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③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⑥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

⑦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⑨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欧阳修《伶官传序》)

⑩竖子不足与谋。

((司马迁《鸿门宴》)

判断句倒装句

被动句省略句

7.按要求,给下列宾语前置句分类。

①何陋之有?

②唯公马首是瞻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④大王来何操?

⑤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⑥王问:

“何以知之?

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⑧古之人不余欺也。

⑨沛公安在?

“宾语+之(是)+动词”形式

“宾语+介词+动词”形式

“疑问代词+动词”形式

“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的形式

8.下列各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的句子是(多项选择题):

()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③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④子何恃而往?

(侍何)(彭端淑《为学》)

⑤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

⑥得双石于潭上。

(苏轼《石钟山记》)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⑧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⑨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⑩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列子·愚公移山》)

9.请找出下列句子的主谓倒装句(多项选择):

()

①非我也,兵也!

②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③求!

无乃尔是过欤?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⑦快哉此风!

(宋玉《风赋》)

⑧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10.翻译文段中加线的句子。

韩信曰:

“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衣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11.翻译文段中加线的句子。

御孙曰: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

‘侈,恶之大也’。

①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②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③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12.翻译文段中加线的句子。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疾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焉。

此惟师心自用耳。

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危害人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八九。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②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③此惟师心自用耳

13.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时大雪,积地丈余。

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

问:

“何以不出?

”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②一一《后汉书·袁安传》

1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两个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人从而求食。

庄子曰:

“吾已不食三日矣。

”饿者吁曰: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刘基《郁离子》)

(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人从而求食。

(2)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15.阅读下列文字,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楚绝齐,齐举兵代楚。

陈轸谓楚王日:

“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

”楚王使陈轸之秦。

秦王谓陈轸日:

“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

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

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于子主计,以甚余为寡人乎?

①”陈轸日:

“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

楚王甚爱之。

病,故使人问之日:

'诚病乎?

意亦思乎?

'”左右日:

“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②,今轸将为王吴吟。

①                                                                   

②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两个句子。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

“必私积聚。

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

”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智其益富。

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韩非子·说林〉)

(1)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

(2)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智其益富。

1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

“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

“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1)诚然,卿不朕欺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8.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

所以贵虚无(注)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说苑》)

(注)虚无:

虚心、谦虚的意思。

①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

②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③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

④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19.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2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必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学记》

2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光(司马光)曰: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1)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

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2)

(1)

(2)

文言特殊句式和用法补充练习答案

1.名词活用为动词①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②④。

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③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④⑥⑦,名词的使动用法②⑧

3.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把……当作宾客对待”、②“把……当作客人对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③“认为……年老”⑤“认为……奇特”⑥“认为……美(漂亮)”;其他用法:

④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

4.⑤应为“用来……的”⑾应为“恐怕……吧”

5.省主语的有②③、省介词的有④⑦、省谓语的有①⑧、省宾语的有⑤⑥

6.判断句①②⑥、倒装句④⑤⑧、被动句③⑨⑦、省略句⑩⑦

7.“宾语+之(是)+动词”形式①②⑦;“宾语+介词+动词”形式⑥③;“疑问代词+动词”形式④⑨;“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形式⑤⑧。

8.③④⑨;9、②⑦。

10.①将自己的衣裳给我穿2吃人的粮食的人(就应该)为人之事而出力效死。

11.①君子清心寡欲就不会被身外事物所役使②小心谨慎节攒用度,远离罪恶使家室丰裕③因此做官一定贪赃受贿,在乡间一定盗窃他人财货。

12.①以已为是而以人为非,这是世俗的通病②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接近而不敬重又不甘于向人家讨教③这完全是因为自以为是啊。

13.译文①:

袁安答道:

“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

”译文②,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14.

(1)庄子到齐国去,看见一个饥饿的人就同情他,那个饥饿的人就跟着他,向他讨取食物。

(2)假使先生不是几天没有吃东西,怎么会可怜我呢?

15.①先生难道不能以您的忠心,在为楚王谋划之余,也为我谋划吗?

②我不知道他是否思念吴国,果真思念吴国就将发出吴地乡土音。

16.

(1)他的女儿被遣送回娘家的原因,是她违背了出嫁的道理。

(2)她的父亲不归罪于自己教导女儿不正确,反而自以为他增加财富的办法很聪明。

17.

(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

(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

(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

(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

18.①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

(或“士人不会因为私利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②所以说奸诈虚伪不如笨拙诚实。

③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的。

④(士人)崇尚谦虚的原因,是这样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

19.

(1)好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颜色那样(出自至诚),这就是说的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

(慊:

满足,大意对即可。

重点词:

“恶”、“好”。

(2)(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显出遮遮掩掩的神态,隐藏他们所做的坏事,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

(厌:

(yā)通“压”,这里有“隐蔽”之类的意思。

关键字:

厌,掩,著)(3)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思想一定会表露到外面来。

20.

(1)人们学习,或贪多务得,或知识面过窄,或惧怕艰苦,或浅尝辄止。

(2)(教师)了解这些心态,然后才能矫正这些缺点。

21.臣司马光说:

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

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

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

从前齐桓公不背弃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婪讨伐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与虞人的约定,秦孝公不废除徙木的奖赏。

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簿,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侯的执政者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