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docx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
第三部分写作
中考作文技巧指导与训练
掌握这些技巧为作文增添亮点为作文加分。
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写作
怎样才能在考场中写出高分作文呢?
很多阅卷老师所说:
“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
”
如果你的作文没有亮点来吸引阅卷老师的视线,刺激他们的神经,就不会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不会引起他们的共鸣,当然就不会得到理想的分数了。
那如何才能让作文具有亮点呢?
下面介绍几种实用的写作技巧,希望同学们经过训练可以掌握这些技巧为作文增添亮点,为作文加分。
另外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写作:
写作顺序:
审题→立意→选材→结构(构思)→开头(结尾)→写出文采
第一讲审题
技法详解
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审题。
考试时,审题定位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如果偏题或离题,作文的得分可想而知。
审题时,先要找准题目中的关键词句,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写什么”。
对应试作文来说,审题时确定“写什么”,远比确定“怎么写”重要得多。
“写什么”包含两点:
一是题目要求写什么;二是根据题目要求,“我”可以写什么。
具体来说,我们审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审导语:
近几年,广东中考作文题在命制过程中为了减小审题难度,常常加上一段提示性的文字,这段提示性的文字给考生或多或少地指出了写作的方向和内容。
因此,在审题时,应注意对提示语的研究揣摩。
示例:
(某市中考作文题)
这是一个爱的世界,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父母对子女拳拳的爱,子女对父母眷眷的爱,老师对学生殷切的爱,学生对老师纯真的爱,朋友之间诚挚的爱,邻里之间融融的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表现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
在很多时候,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手势,一次安静的倾听,一次不经意的回眸……
这才是生活中的大爱啊!
体悟出这样的爱,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理解世界。
请以“大爱无声”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认真阅读作文题前面的导语是非常重要的,认真审题,一要把握“大爱”,二要把握“无声”,三要“于无声处见大爱”。
如果没有审清题目,就会导致考生只写“大爱”,不写“无声”,泛泛写“爱”,忽略了“无声”的审题要求,这就会导致偏题跑题。
所以,对导语部分细加推敲咀嚼,对其隐含的信息充分挖掘,这是审题时至关重要的一点,切记!
二、审题目
1、审清题目的限制:
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的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
2、审清题目的重点:
要学会捕捉、推敲题眼。
如:
《他(她)真美》的题眼是“美”,我们在写作时必须抓住“美”,写出体现“美”的事件或细节,明确“美”在文中的含义,揭示“美”的本质。
3、领会题目的隐含义:
有些题目,语意双关,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而要考虑其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
如审题时能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选材。
例如2014年佛山作文“每座山都有自己的金顶”,题目的中心词是“山”,但命题者的意旨显然不在这里,考生在了解题目的字面内容时,更应该把握这些关键词的引申义、比喻义,审题时要注重虚实结合。
“每座山”可以理解为“一般的山”,不是雄伟壮丽的高山峻岭,考生可以理解为平凡的人生、生活中的小事等;另外,“山”也可以理解为“困难”“挫折”。
关键词是“金顶”,这是本题审题的重点和难点,“金顶”比喻事业成功、生活顺利。
所以,在审题立意的时候,要表达出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写作时能通过考生对生活的感悟,对成长的体验,写出真实的生活感受,从而达到歌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目标。
同类题目还有:
《脚印》、《路》、《穿过乌云的阳光更绚丽》……对于这些题目,首先应研究这个词的本义,再考虑它象征性的含义,从而找到写深写透题目的突破口。
三、审要求
(1)要注意“不要出现真实人名(包括本人、家长、亲属、老师、同学等)、校名”一类词语。
(2)要注意字数要求。
(3)要注意表达方式的选用,有些是要求一定要“记叙文”,而有些题目则并没有限定。
参考提示:
1、注意“有那么一次”,它是在暗示如何选材。
这在暗示考生写好一次经历,写好一件事情,应当在记叙一次经历或者一个事件中阐发自己懂得了应该珍惜什么,而不能去写几次经历;凡写几次的,肯定“吃力不讨好”,因为此类文章不合题意。
2、此“导语”在构思方面这样暗示我们:
一是在取材时应结合自身实际;二是在叙述或议论中要注意将“重新奋起”与“一蹶不振”相对照;三是在议论中可以运用“许多有成就的人”的一些例子;四是文章的主题应是青年人必须学会正确对待错误和挫折。
第二讲立意
技法详解:
广东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条,就是“立意明确,中心突出”,因此历年中考作文评卷,立意一直是阅卷老师关注的焦点。
一篇文章,只要立意偏离要求,就必然低分。
故此,对立意,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
下面,我们来谈谈“立意”的三个原则:
一、立意要正确,思想要健康
立意首先需“正确”。
所谓正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要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等等。
如:
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奉献、诚信、环保等。
文章写出来是要交流的,写出来的文章应该展示作者健康的、积极的、美好的思想情怀,从而给别人以智慧、信心、力量和勇气。
二、立意要简明,中心要集中
立意简明、集中,忌面面俱到。
“简”即思想内容的单一集中,以便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
两个以上的主题,或主题过大,会使主题繁杂空洞,都不能称之为“简约”。
“明”即中心要明确,考场作文不相信含蓄,主旨“直接、明白、外露”是明智之举。
三、立意要深刻,思想要内涵
一篇文章单单立意正确,是远远不够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得分高低与立意深浅是紧密相连的。
想要做到立意深刻,我们可以采用由事及理、由点到面、由物及人、由表及里、以小见大等思路来构思。
典范文章的对比文段来进行讲解:
1、由事及理:
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结尾,甲文是就事论事,并没有从一件事中提炼出一种思想,乙文结尾则在记叙的基础上作了总结提升,使文章的立意即刻深刻起来。
【甲文】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乙文】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2、由点到面:
杨绛的《老王》,如像甲文,直接抒发自己对老王的愧怍之情,则文章的视野只放在了一个人身上。
可贵的是,杨绛并没有停留在此,而是如乙文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每一个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使文章的视野由对一人的关怀拓展到所有类似人群的关怀,立意深刻不少。
【甲文】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我对老王的愧怍。
【乙文】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3、由物及人:
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结尾(乙文),从花的经历联想到了人的命运,思想亦深刻不少。
4、由表及里:
例如,鲁迅的《故乡》,甲文的结尾重现过去美好故乡的景色,与现实中萧索的故乡相比照,徒增悲凉;乙文则由故乡的景色思考到故乡的出路,立意更深刻,思想更富有内涵。
【甲文】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乙文】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以小见大:
例如,莫怀戚的《散步》,叙写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如像甲文结尾,则主旨停留在一家人,而如乙文结尾,内涵则要丰富得多,能体现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甲文】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庭。
【乙文】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范文借鉴
我和父亲一起走泥路
泥泞留痕,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
——题记
人生正是在不断面对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在人生路上,只有留下一步步坚实的脚印,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这是我和父亲一起走泥路时得到的启示。
当竞赛成绩出来后,我得知自己名落孙山,心情就犹如当时的天气,阴阴沉沉,被一层阴霾笼罩着,久久不能平静。
回到家后,吃过晚饭,父亲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便说带我到家后的田野走走。
我无精打采地答应了。
由于刚刚下完雨,空气十分清新,周围的稻穗和山峦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显得生机勃发。
我望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这时,父亲说:
“你能找到我们走来时的脚印吗?
”我低下头望着地,很快就找到了,并指着给父亲看。
父亲又问:
“在平时天气晴朗的时候,你能找到这些脚印吗?
”我马上回答不能,父亲问我为什么。
我说道:
“因为下了雨,土地变得泥泞,所以留下了痕迹。
”父亲边走边说:
“这不正像是人生吗!
”“人生?
”我猛地醒悟过来,是啊,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能在人生之路留下痕迹,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我望着父亲踏下的一个个坚定的脚步,仔细地思考着这过程中收获的智慧。
挫折是人生路上的风雨,只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我们才能留下生命的痕迹,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才能书写生命的意义。
我振作了,我充满斗志了,我永远不会忘记与父亲走泥路时收获的智慧,我将踏出一个个展示自己价值的脚印,用我的行动为自己书写一条成功之路。
【点评】本文是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运用的典型范例,类似文中“走泥路”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可贵的是作者能从中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我们平时要多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那些常见的、普通的人和事),写作时“以小见大”,从中写出自己的感悟,可以使文章的立意变得深刻;在构思时从不同的方面思考,换一个视角来写,或许会平中见奇,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第三讲选材
技法详解: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为承载灵魂服务;选材,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选材得当,就犹如作文打好了坚实的地基,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
考试时,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作文主题与中心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且能吸引读者、打动老师的材料,是考场高分作文的重要保证。
一、选材的要求
1、紧扣主题。
密切联系主题,并能有力地表现主题是选材的第一要义。
如果不看材料是否对路,不分主次,拣到篮里便是菜,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做的后果,轻则内容杂乱,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重则“跑题”,劳而无功。
如写《我和我的老师》,可写这位老师对我全方位的关心与帮助。
但如写老师和其他同学或老师之间的事,则切题不紧;如写老师在家里所做的事,尽管这些事也能表现出这位老师的优秀品质,但这些事却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则属于“材”不对题。
这样的文章,必败无疑。
所以,选材必须“有的放矢”,紧扣主题。
2、真实性。
合乎逻辑,或客观存在,就是真实,这是写一切记叙文的基础。
事真,才能情真。
编造的故事,虚假的人物,无论怎样写,总不自然,总会露出破绽,而且难动真情。
好的文章,无不是人们传情表意、激情慷慨之作。
所以,我们应多写见闻感受,选材时一定要在“真事”“小事”上下功夫,以提升文章的真实性。
3、新颖性。
选材要新颖而生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在我们周围,新生事物不断涌现。
对此,准确辨别,迅速地判断和表现,需慧眼独具,勇做也能做伯乐,这是选材新颖的首要一点;能从众多的表现角度中选择一个新奇的,赋予那本来并不新鲜的材料以新的生命,是选材新颖的第二要点;另外,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鲜活材料也是很好的途径,这等于复制了成千上万双眼睛去感受世界。
4、典型性。
选材不求多而在精。
典型、有代表性的材料,才最有力,才能用较少的材料反映相对丰富的内容,才能用个别事例说明较为普遍的问题,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使阅读过程倍感轻松。
1.从熟悉处寻真。
每位同学头脑中一定都储存了大量的资料,这些素材应作为首选材料入文。
因为只有自己熟悉的材料,才有可能写得真切感人,也才有可能产生深刻的领悟,发掘其价值意义,从而深刻立意,下笔才能得心应手。
真实是文章的根本,好文章的材料对作者来说应该是最真切,最熟悉,最个性化的。
2.从自身出发寻找。
选材贵独特。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我们的经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发现都是独特的。
多从自身出发,挖掘宝藏,将会发现许多别人没有的珍宝。
怎样从自身出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素材呢?
要注意以下几点:
(1)着眼“我”所亲历的事情。
(2)着眼“我”所目睹的事情。
(3)着眼“我”所听过的事情。
(4)着眼“我”所想过的人和事。
3.从感悟点引发。
作文前,审题后,往往会有所感悟,这些感悟点很宝贵,要紧紧抓住,然后在记忆的仓库中搜寻。
以这一点为契机,向四周辐射,就会打开思路,找到理想的材料。
在搜寻的过程中,不仅要正向思维,而且要学会逆向思维,这样选择材料的路径就会拓宽若干倍。
如在清明节这天,一位学生去扫墓,他被围绕在花圈旁欢蹦乱跳的孩子所吸引,并且感受到这些孩子正生活在幸福中。
从这一点出发,他联想到这正是先烈的心愿,于是,他由此取材构思,写出了新颖别致的好文章。
4.从感情的触发点着手。
真挚的情感最动人。
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
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容易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
这样的文章,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财富,值得珍藏。
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围绕“父亲为我过铁道买橘子,使我感动得流泪”这一情感点,组织材料,构思成文的典范。
5.从联想点开掘。
选材时,有些材料特别能够引起我们的想象和联想。
抓住这类材料,将它与联想点进行巧妙组接,很容易写出内容丰富,思路开阔的好文章。
我们学过的许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如《荔枝蜜》,作者就是从蜜蜂的勤劳、无私,创造甜美的生活联想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幸福生活,农民的辛勤劳动……抓住联想点,深入开掘,这是选材的一大技巧。
范文借鉴
最好的奖赏
广东一考生
每个人在成功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受到他人的奖赏。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曾得到过的奖赏并不是贵重而美丽的物品,也不是丰盛的一顿饭,而是一条简单而平凡的鞭子,它时刻激励、鞭策着我前进。
一天,考试的成绩单发下来了,心情极紧张的我打开成绩单一看:
成绩有了极大的进步!
一种快乐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
放学后,我的心乐滋滋的,仿佛觉得天空格外晴朗,花儿格外美丽,鸟儿的叫声格外和谐动听。
回到家,兴奋已久的我把成绩单递向妈妈说:
“妈妈,您看,我得了极好的成绩,没有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妈妈仔细地把成绩单看了一遍,欣慰的笑容立刻在她的脸上表现出来,她笑着说:
“这次考得不错,但决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要记住,骄兵必败。
为了鼓励你,明天我和你的父亲将会送你一份最有意义的礼物。
”我听了以后,高兴极了,第二天在学校乐了一整天。
终于到了放学的时间,我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准备收爸爸妈妈给我的奖赏。
“妈妈,我回来了。
”进门后我说道。
这时,妈妈向我递来了包装得极美的礼物,我的心乐极了,在猜测着是我最喜爱的零食,还是最可爱的小玩意。
我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出乎我意料之外,里面只是一条简简单单的鞭子,仔细一看,鞭子上刻着几个字:
人生的教鞭。
妈妈笑着说:
“这份奖赏是我和你父亲苦思冥想后觉得最有意义的,你别看它外貌平凡,它所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惊人的,你要用这鞭子时刻鞭策自己前进,不能因为小小成功就骄傲自满啊!
”我想了想,对妈妈说了一声发自内心的“谢谢”。
现在,在我的书桌上一直摆放着这根刻着“人生的教鞭”的鞭子,它是我获得成功后得到的最好的奖赏。
因为,它时刻鞭策着我在人生路上勇敢前进,毫不松懈。
【点评】这是一篇满分作文,文章语言,结构都不算出众,但小作者的选材——视“人生的教鞭”为最好的奖赏,这是满分的决定性因素。
“奖赏”联系“教鞭”,恐怕阅卷老师毕生少见;“最好的奖赏”联系“人生的教鞭”,这更是发散思维的典型代表。
小作者善于推陈出新,掘取最佳材料表现中心;而赋予极简单物以极深刻意,使得立意和选材完美融合,显出了小作者的深厚思想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