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42458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doc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摘要: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然而农村基础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发展中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它是制约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颈瓶之一。

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生流失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促使其在国民教育事业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基础教育;教育观念;三教统

目录

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 3

(一)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3

(二)师生现状分析 3

1.学生现状分析 3

2.教师现状分析 4

二、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4

(一)教育观念陈旧 4

(二)教育资源短缺 5

(三)师资队伍薄弱 5

(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 6

(五)辍学率居高不下 6

三、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7

(一)经费投入与观念支持并重 7

(二)实现“三教统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7

(三)建立城市教师到农村服务、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的机制,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8

(四)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时效性,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8

(五)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 8

参考文献:

9

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

基础教育是指人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中小学校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

本文所研究的农村基础教育主要是农村的中小学教育。

(一)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归根到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取决于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

从国际的大环境看,实现国民经济增长从外延型向效益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战略任务迫在眉睫,必须依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大批的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选择。

为此,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办好教育,特别是办好基础教育。

“基础不牢,高筑不稳”这是古人都明白的道理,只有办好基础教育,科学技术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国家和民族才能长盛不衰,而基础教育的主阵地在农村,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至关重要河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N].光明日报,2006-07-08.

(二)师生现状分析

1.学生现状分析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务工,成为“农民工”。

因此,也出现

了大量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长”。

由于留守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这一群体存在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变得较为孤僻,学习成绩下降王斌泰.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求是,2003,(19).

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社区文化是一直被忽略的。

学生“减负”,给了学生更多的自

主时间。

大量的自主时间,学校无法甚至是不敢科学利用。

有些负责的教师曾利用这些时间给学生补习功课,课外辅导,兴趣培养等,因安全因素,遭到学校,家长的不满,甚至有家长直接批评老师做法不对,这样吃力不讨好,也没人愿意坚持下去。

而农村家长素质太低,根于成绩排名、升学率等的考核。

经常早上7点半到校,一直忙到深夜,疲惫不堪,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要是你负点什么职责,想再强一点,出类拔萃些,那就得苛刻吃饭、睡觉的时间了。

下班之后想尽情享受家庭天伦之乐,无疑是一种奢望郑金洲.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病理现象[J].教育发展研究,2006,(2B).

2.教师现状分析

在“普九”时,几乎是每两个自然村就有一所漂亮的小学,也逐渐配置了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师队伍。

可十几年来,在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下,生源锐减,现在很多村小不足百人,有的只有三四十人,所以学校合并也是目前农村教育的一种现象。

在合校的过程中,年轻的教师大量被中学选调,留下来的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偏大。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父辈93%是农民,74%的男教师属于半边户,他们承担着巨大的经济负担,然而,农村教师的地位待遇实在低得可怜,所谓“教师至贫”不无道理。

在生活必需品的物价飞速增长的同时,老师工资还在原地踏步,等到两年一调,也只加20元到90元不等。

年迈的父母,读书的子女,他们的工资能承担几何?

高昂的房价,使宽敞舒适的住房成为他们遥远的梦。

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也在情理之中农村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管理学生、家访、培训、进修外,还要承受关于成绩排名、升学率等的考核。

经常早上7点半到校,一直忙到深夜,疲惫不堪,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要是你负点什么职责,想再强一点,出类拔萃些,那就得苛刻吃饭、睡觉的时间了。

下班之后想尽情享受家庭天伦之乐,无疑是一种奢望陈强.信阳让留守孩子享受良好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05-16.

二、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陈旧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先进教育思想的引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必须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只有在正确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才能有正确的教育实践庞守兴.农村教育到底为了谁[J].教育发展研究,2006,(2B).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观念从整体上来说比较落后,许多人认为:

“农村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农村教育是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的教育。

”在学校发展、教师教学、家长教育层面的观念上也比较落后。

在学校发展层面上,没有把农村基础教育看作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奠基性工程,学校的发展没有先进教育思想的引领,没有考虑农村的实际和农村儿童发展的特点,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而是走应试化的道路,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强调分数,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关注、价值的提升,把农村基础教育仅仅看作是升学的工具。

在教师教学层面上,由于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功能、定位缺乏理性的思考,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农村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缺乏智慧的引领,缺乏对情感的关注和心灵的呵护,忽视科学方法的指导,过分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综合的科学评价,久而久之,教师落后的教学方式、枯燥的教学内容、片面的评价机制就会扼杀学生对知识的向往,对智慧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过早走上了人生的迷途。

在家长教育层面上,由于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再加上农村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等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普遍重视不够,即使有些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由于缺乏先进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或由于经济条件差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家长的教育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都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更谈不上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家庭教育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由于教育观念陈旧,大大削弱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周洪宇.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

(二)教育资源短缺

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城乡间的差异正在呈日益加大的趋势,尤其是中西部落后的农村与东部一些发达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为例。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2.6~2.8倍;20世纪90年代中期,差距扩大到3.3~3.4倍;到了21世纪初期,两者的差距扩大到了3.5倍。

城市与农村收入的巨大差异,再加上由于“很多地方把农村教育工作看成是软的、虚的,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袁振国.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和谐发展[J].教育研究,2005,(7).

而物质资本投资效果的外显性常常博得决策者的青睐,从而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农业结构调整、粮食、企业的经常性补贴甚至是政绩工程上,导致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事业落后,职业技术教育‘发育不良’,农民得不到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农村人力资源远远落后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差异十分明显,城市居民与农村农民子女在获得教育资源、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上严重不平衡。

尽管我国对此采取了积极措施,对农村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了“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弥补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盛连喜.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08,(3)

(三)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工作、生活条件差,工资水平低,致使农村师资队伍薄弱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扭转,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师资队伍水平是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关键问题。

正如成长教育论坛上的网友所言:

“农村教育最需要人才却没有人才。

”即使培养出一些农村优秀教师也很难留住,教师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农村流向城镇,中小城镇流向城市,市县流向省会城市,边远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在一些地方,县城的教师流失了,便从乡一级学校的教师中选调,这样层层“扒皮”,而又严重缺乏补充,结果造成农村基础教育因教师短缺或素质不高而长期处于滑坡状态。

由于缺乏师资,许多地方又不得不被迫使用代课教师,教师队伍长期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Benavot,Aaron.EducationandPoliticalDemocratization:

Cross-nationalandLongitudinalFindings,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Vol.40,No.4,1995.

(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

为了改变生活的窘迫状况,有些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走上了异乡打工的道路,如地处豫南的信阳地区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86万人,农民工留守子女(没有随家长迁移到城市的孩子)达20余万人。

这就造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家庭经济条件虽然改善了,但子女的教育条件却下降了。

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正常的家庭教育,导致他们在性格、态度、认知、社会交往、习惯等方面常常表现出一些异常现象,如许多留守儿童心理抑郁,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这对于生活在教育条件本来就比较差的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些研究表明,“与过去相比,中国社会分层机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先赋性(家庭出身等政治因素)变为获得性(经济、教育等因素),教育对于个人的职业选择、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具有显著的影响”。

这些既缺乏父母关心、照顾、约束、激励,又未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们,其前途是可想而知的。

这也会使这些孩子过早地输在走向成功的起跑线上Jones,PhillipW.GlobalizationandInternationalism:

DemocraticProspectsforWorldEducation.ComparativeEducation.Vol.34,Issue2,1998.

(五)辍学率居高不下

辍学儿童的增多不仅是学校的失败,也是教育的悲哀,更是社会的灾难。

我国非常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问题,并且于2006年修订了《义务教育法》,出台了“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大大缓解了农民在基础教育阶段沉重的子女教育费用负担,但由于“基础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将来能跳出龙门,当学生自己认为升学无望的时候往往选择离开学校”

再加上部分农村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即使一些家长认识到了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近几年高校的大幅度“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在给农村子女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