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解说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278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园解说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留园解说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留园解说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留园解说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留园解说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留园解说词.docx

《留园解说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园解说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留园解说词.docx

留园解说词

【站在门后留园全景图前】各位,现在我们就来到了位于苏州市阊门外的留园。

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代表了清代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同时,更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四处园林,其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而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则是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那么,这座园林因何得名?

其实,留园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她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相当于外国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

他的第一个主人叫徐泰时,曾经当过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过十三陵中的定陵。

范仲淹的后代范允临是他的女婿。

徐泰时为人耿直,得罪了权贵,遭人弹劾罢官回家以后,修建了东、西两园,东园就是今天的留园,西园后来被他的儿子捐做寺庙,也就是今天的西园寺。

徐泰时去世以后,这个园子也就逐渐荒废了。

到了清代的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

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

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家花园”。

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到了同治年间,常州人盛康,即盛旭人因用偏方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皮炎,得到朝廷赏赐的钓鱼岛等三个台湾海峡中的小岛用以种植草药。

盛氏从此发迹,于是购得此园,并重新修建一新。

盛康袭“刘园”其音易其字,将园名改成了留园。

尔后,经过盛康之子盛宣怀的用心经营,留园声名大振,成了吴中著名的私家园林。

从留园的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园主修建花园时花费了不少心血,留园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小品,每一幅对联,每一处题额,都别有一番用意。

因此,我们在游览园林时,必须把握住园主的用意,留园是最适合人居休闲的园林之一,这样,您才能真正领会到园林的魅力所在。

咫尺山林,书写人生文章,苏州园林大多数以“隐逸”为主题,那么,留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呢?

接下来,我将结合具体的景观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瞧,留园的门很小,高不过2米,宽不过1.5米,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

其实不然,我们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

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难得返自然”的心情,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

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近普通民居,但小中见大,成为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之一。

我们走进园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厅正中上方悬挂着“吴下名园”匾额,似乎要告诉我们留园曾经拥有的辉煌,门厅正中屏门上嵌的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

大型漆雕屏风上绘有留园的全景图,它是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的。

每块玉石代表了苏州一年的历史。

通过这幅全景图,我们可以看到留园分为四个部分:

中部是精华所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北部依稀可见乡村田园风光;西部林木高耸,尽得山林野趣,整个园林占地30多亩。

【门厅与桥厅间的东侧长廊】各位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遗产”标识。

他是留园于1997年12月被批准作为苏州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后,于1998年立的。

从留园的门厅到中部花园入口处的腰门,是一条50多米长的“S”形过道,这条过道是园林建筑中空间处理极为成功的例子,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大家跟我一边走,一边看,一边体会。

【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这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苏州人称之为天井。

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

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的。

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的景观内容。

【“长留天地间”南院】来到这里,请大家看这个长方形的小院。

由于庭院面积有限,不能大范围的造景,所以造园者就充分利用南面这堵高高的粉墙,来为游人设计了一幅立体的“国画”。

这里布置了湖石,种上了金桂和玉兰。

除了寓意“金玉满堂”外,正是一幅以粉墙为纸,花石为绘的立体国画的画境。

【“长留天地间”东侧大空窗旁】各位请看这扇窗。

这是一扇没有任何图案设计的单纯的长方形漏窗,这种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

此处如果没有这扇空窗的话,那么这里的采光就不足,就会显得昏暗。

所以说,这扇空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光。

和前面讲过的蟹眼天井同样道理。

园林建筑哪怕是一扇门一扇窗在建筑设计时,一定得考虑其造景功能。

所以为了避免空窗的单调,就利用了植物盆栽来映衬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时,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立体的画面,此可谓一举两得。

大家抬头看一下,门楣上有砖刻的“长留天地间”几个篆刻字,落款是“伯温”,据说是刘伯温写的,盛康发现此碑额时非常高兴,他很崇拜刘伯温,认为有先贤的保佑,一定能使此园传于后世。

其实据分析,这几个字是元朝参知政事(相当于富宰相)周琦周伯温所书,此“伯温” 彼“伯温”,究竟是谁写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研究一下。

现在我们已走完了这段被园林专家评定定为“留园三大名廊”之首的长廊, 穿过了“长留天地间”门洞,便来到了留园的中部,园中有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型特征。

【六扇花窗处】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

我们说漏窗好,好就好在“隐隐可见”上。

用《红楼梦》中贾政的话说:

“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

”这六扇花窗,图案各异,大家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就叫“移步换景”或“一步一景”。

并且,这几个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

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

此处以粉墙为底,翠柏山茶,上有砖额点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

  我们现在请大家看南面的这堵白墙。

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

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花开之时,红点缀缀,生机勃勃。

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

花坛上原有古柏、女贞两棵古树,枝接交错,苍劲虬曲,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

“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贞交柯连理之意。

【到绿荫轩】这是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名“绿荫轩”,轩名取自明代诗人高启的“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诗句。

原来,在绿荫轩旁曾种有一棵老榉树,一棵老枫树,树枝像两把大伞遮在屋顶上,所以叫“绿荫轩”。

在留园的中部,可以观赏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这儿便是我们观赏春景的地方。

春天,前面曲桥上紫藤开花,树木发芽,似乎凸显出一幅立体的春色图。

来到后边,墙上有“花步小筑”四个字,为什么要写上这几个字呢?

留园一带旧名“花步里”,“步”通“船埠”的“埠”,“花步”即装卸花木的码头;“里”是指方形的街坊,即我们常说的“里弄”“邻里”,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所以,二十五户人家称为一里;“小筑”就是小的建筑,比如“网师小筑”,主人很谦虚地说,我这个花园只是花步里边上的一处小建筑而已。

此处园主以墙为纸,墙角散置湖石,花坛中堆石笋,植天竺、爬山虎冲宵而上,又垂下几缕绿叶,整幅图画给人以运笔凝练洒脱之感。

【继续向前】前面就是“明瑟楼”出绿荫轩向北,各位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体量高大的两层楼建筑,这就是取自《水经注》中有“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的说法,意思是看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让人感到山青水秀,环境幽雅;楼下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起名为“恰航”;楼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将登楼的踏道藏于其中,边上刻有“一梯云”,取自“上楼僧踏一梯云”,将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腾的云朵,使人有一种飘浮于仙境之中的感觉,暗含“月中折桂”的意思。

大家再看看地面上的铺地,用卵石、缸爿、瓷片拼成各式各样的图案,俗称“花街”,这一片铺地上的图案有“金鱼”、“莲藕”、“仙鹤”……,象征“年年有余”“百年好合”“健康长寿”……,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寄托了主人的美好愿望。

【寒碧山房北露台】

  绕过明瑟楼,我们来到了留园中部宽敞的露台上。

这儿是园主人观赏夏景的地方。

池子里种植了很多荷花,夏天荷花竞相绽放,美景尽收眼底,因为露台靠近水面,所以叫做荷花台。

此处,还可以观赏到前面的假山。

园林建筑中的假山按材料可分为湖石假山、黄石假山和土丘假山。

留园这儿的假山比较特殊,下面黄石填底,给人一种稳健的感觉,上面湖石为顶,非常秀丽,因而兼有阳刚、阴柔之美,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风,远近高低各不同”。

回过头来,大家所看到的这座建筑是留园中部的主体建筑“涵碧山房”,取自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诗句。

“涵”指水多,“碧”指水碧如玉,所以叫“涵碧山房”。

中国有句老话叫“心定自然凉”,在这个地方,你是否有一种“闻名心底凉”的感觉呢?

【走进曲廊(爬山廊)】留园曲廊是苏州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长约700米,另外两廊是拙政园的水廊和沧浪亭的复廊,各有特色。

廊按位置可分为沿墙走廊、爬山廊、水廊、回廊、楼廊等;按形式又可分为曲廊、波形廊、复廊。

廊是园林建筑中独立的有顶的通道,就像文章中的“虚”字,有连贯的作用。

留园的这一段爬山廊(曲廊)高低逶迤,墙直廊曲,明暗相间,有的地方贴近墙面,有的地方又有间隙,还种了一些花草,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廊显得更加活泼。

廊在这里有这么个几个功能:

一是夏天可遮阳,冬天可挡雨;二是景点之间的联系纽带,天然的游览线路;三是作为平缓地过渡,巧妙地将客人引到山上的“闻木樨香轩”,观赏秋景。

爬山廊的旁边墙壁上有明代董汉策镌刻的“二王”法帖,二王指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与众不同的是,此处的法帖只收“二王”书法,点评全放在释文的后面,可以让游人,特别是书法爱好者自己欣赏评点。

法帖是指汇刻名家书法墨迹在石、木版上并拓印成可供人们学习的墨本,留园墙上保存了379方法帖(另有4方因破损残缺放在仓库没有上墙,文庙碑刻博物馆现存6方,苏州图书馆有10方仅存拓片,根据推算留园原有法帖应在400方以上),留园墙上的这些书条石不仅收录了历代书家名帖,还记载了很多留园珍贵的史料,是当之无愧的“书法长廊、艺术长廊、园史档案”,堪称园林一绝。

【闻木樨香轩】循着爬山廊,我们来到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

“木樨”就是桂花,这儿四周遍种桂花,每年仲秋,丹桂飘香,晚上可以看到明月高悬,倒映水中,随波荡漾。

因此,这儿是观赏秋景的地方。

我们说,苏州园林建筑的命名很讲究,此处的“闻木樨香轩”也包含有深刻的禅理,佛教的禅宗讲究悟道,佛理就像桂花香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踪。

【中部假山上】出闻木樨香轩东行,跨过山涧上的小石桥言石径曲折前行,可看到几棵有着一、两百年龄的古银杏沧然挺拔于奇峰异石之间。

银杏又称白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之一。

因从种植到结果的时间很长,所以又被称为“公孙树”。

银杏树是雌雄异株的落叶乔木,果仁,即白果可以食用,也可入药,木材致密,可供雕刻之用。

在古银杏之间,可见一六角飞檐攒尖顶的小亭,这就是可亭。

【进入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

我们仔细品味一下这个“可”字,就会发现这个字用的非常巧妙,“可”还有“好,漂亮,美丽”的意思,如我们常说这个姑娘很漂亮叫“可人”、这个菜很好吃叫“可口”、“可口可乐”有又好吃又好玩的意思,这个亭子也就包含了漂亮的亭子的意思。

观赏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

如果说走廊是我们动观园林的地方,那么亭子就是我们静观的场所。

可亭的周围有一些图案,有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吕洞宾的宝剑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暗八仙”图案。

亭中这个桌子是用灵璧石做成的。

灵璧石产于安徽灵璧县,是虞姬的故乡,所以又有美人石的说法。

灵壁石是石中上品,“石本磐材,叩之有声”,这在苏州园林中是比较少见的。

刚才,我们已经分别看过了观赏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对方,此处的可亭就是观赏冬景的场所,它的四面种有梅花,坐在亭中可以看到园林远方山顶的积雪,冬日的夕阳……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对面的涵碧山房、明瑟楼与可亭形成了一个对景。

所谓对景,就是从甲观赏点可以观赏到乙,从乙观赏点可以观赏到甲。

从这儿望去,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神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就像在水中缓缓航行一般。

那么,为什么苏州园林中有很多的船形建筑呢?

比如,拙政园有香洲,狮子林有石舫等等。

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这与苏州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旧时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园中修建船舫,可以增加园林的生活气息;二是船舫集中了多种建筑形式,有厅、有台、有楼、有阁……,是苏州建筑艺术的集萃,并可增加园林建筑的层次感,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三是船形建筑介于似像非像之间,符合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要求;四是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思想,《庄子·列御寇》中说: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不系之舟”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成为他们来去自由、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标志;五是包含了一些政治理想,尽管他们希望隐逸,但文人士大夫骨子里的那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抛弃不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希望君主对老百姓好,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可亭的东北侧有一两层小楼叫“远翠阁”,唐诗有“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而命名,楼下是“自在处”,佛教有“大自在”的说法,陆游有“密密疏疏自在花”的诗句。

【小蓬莱】往下走,池中有一小岛名“小蓬莱”。

《史记》中讲,瀛洲、方丈和蓬莱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据说山上有仙人和长生不老之药。

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去寻药,并在宫苑中叠造了三神山,此后三神山也就成为造园时常用的题材。

【濠濮亭】前面这个方亭叫“濠濮亭”,相传濠、濮均为水名,《庄子·秋水》里面有这么两个故事: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观鱼,庄子说:

“鱼自由自在的多么快乐啊!

”惠子答道: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之快乐呢?

”庄子问: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理解鱼的快乐呢?

”另一个故事讲,楚王派人去请庄子出来做丞相帮他治理国家,庄子说:

“我听说有一只大龟,已经死了3000年了,楚王用盒子把它装起来,用手巾盖在上面,珍藏在庙堂之中。

那么,这只龟是死了被人供奉着好呢?

还是活着在污泥中摇头摆尾的好?

”那两个人讲,“好死不如赖活,当然是活着的好。

”庄子说:

“那么你们回去吧,我呢,宁愿做一只自由自在的活龟。

”庄子的这种思想与文人士大夫们所追求的隐逸淡泊的愿望相符合。

所以,一进园时,我就跟大家讲,我们观赏园林必须把握一个主题,后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曲西楼—西楼—清风池馆】大家抬头看,这便是曲溪楼,书圣王羲之曲水流觞,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从这个名称也可以看出园主对书圣的景仰。

曲溪楼向右就可以进入了西楼,它位于五峰仙馆之西,所以叫“西楼”。

因为处于五峰仙馆和曲溪楼之间,为取得统一,东边采用木菱花装饰,在尺度和比例上与五峰仙馆相呼应,而西边做成粉墙漏窗和飞檐翼角与曲溪楼相呼应,起到了一个承接的作用。

一过西楼,地平临水,清风吹来,这里便是清风池馆,它以水榭的形式向西敞开,与濠濮亭、小蓬莱构成一个景区,不种荷花,池水明净,楼台倒影,环境十分幽雅。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留园的东部,东部是高低错落、曲折深邃的建筑群,这里是旧时园主生活起居和宴饮活动的场所,通过粉墙、走廊等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形成了重院叠户、庭院幽深的景致。

【进入五峰仙馆】出清风池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便是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的五峰仙馆,以前厅内梁柱均为楠木,所以又有楠木厅之称。

为什么叫“五峰仙馆”呢?

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前面的假山,这座假山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山,从中可以找到十二生肖模样,游客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肖石峰。

留园的主人非常喜欢石头,他搜罗了大量的石头在馆南堆叠了五座小山峰,取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意而命名。

小院中是用青石铺成的冰裂纹地面,厅前的台阶也很独特,是用朵云石垒成,取脚踩祥云,人在云上,人上人的意思。

在小院的东侧是鹤所,松鹤延年,是吉祥长寿的象征。

  这里是园主以前用于举行重大宴饮以及婚丧寿喜的活动的场所。

由于封建时代讲究男女授受不清,因此在大厅的中后部以一排屏门、纱隔和飞罩将大厅隔成了南北两个部分。

南面,宽敞明亮,座椅严格按规制摆放,是主人宴请男宾之处。

而北面则相对局促,是专为女眷而辟。

二十四扇纱隔下方的群板上刻有花篮、葫芦、竹笛等“暗八仙”图案。

纱隔的上半部装裱着张辛稼先生的绢本花鸟画。

  另外在大厅北侧一角,还有一块圆形大理石座屏,直径达1.4米,属全国罕见。

石面纹理色彩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画。

尤为另人称奇的是石面左上方有一天然的“朦胧月”,给人以“雨后静观山”的意境。

这块大理石和太湖石精品冠云峰以及冠云楼中的鱼化石通常被俗称为“留园三宝”。

抬头我们看到的这副对联非常有名气,是苏州状元陆润庠所写,“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上下联各取五句,都用五字或韵,与“五峰”之数相合,读起来让人感觉清香徐来,琳琅在目,上联用“正、变、幽、达、坚”五字概括这五部古代文人士大夫必读书的精髓,意思说潜心读书,其乐无穷,说的很有道理,不然古人就不会讲“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所以中国人向来重视教育,读书考大学几乎是所有为人父母的理想;下联用“野、疏、洁、芳、韵”五字概括了五种花的独特风格,与人的品格道德一一对应,花品即人品,自喻为花中神仙,借物言志,这是古代的文人士大夫的典型表达方式,我们中国人比较含蓄,说话做事比较委婉,园林建筑中的很多东西都体现了这一点。

【石林小院旁】从五峰仙馆边上往北,穿过小门,有一个小院子,这里就是“还我读书斋”,古人读书总要找一个幽静的地方,陶渊明讲,“既耕亦已种,时还我读书”,这儿是主人的书房。

书斋为楼房,非常安静,现在这里陈列了一些工艺品。

退出书斋,或者直接从五峰仙馆往东,我们来到的这座院子叫石林小院。

我们说大院要“动中观”,小院要“静中观”。

大家看这边有几个字“静中观”。

这个院子南北长29米,东西宽15米。

园主别有用心地将院子隔出六个小院子,互相沟通,给人的感觉不是越隔越小,而是越隔越大,层次非常丰富,院外有院,景外有景。

现在,大家站在这个角度看一看,上面的这块石头像不像俯冲下来的老鹰,下面的石头像不像昂头向上的猎犬?

所以叫“鹰犬斗”或“鹰斗猎狗峰”。

前面的墙上好像还有一面镜子,镜子里边有这只老鹰的背影。

其实,它是石林小院南面小亭的漏窗,里面的背影是另一块石头,这种用隐蔽的手法构成对景、漏景、框景,匠心别具,恰到好处,让人感到院子很大,层次很深。

院中的这座建筑叫“揖峰轩”,朱熹说:

“前揖庐山,一峰独秀”。

轩名是来自古人文章,但是园主对石头的恭敬之情却不难发现,刘蓉峰爱石成癖,有“石痴”米芾遗风,他曾经搜罗了很多湖石名峰,在此地“筑书馆宠异之”,认为湖石不仅能给人以美感,还能得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德修养。

揖峰轩环境幽雅,不妨作为三四个好友论诗作画,操琴对弈的好地方,大家看里边有琴、有棋。

尤其是两桌,一边是围棋棋盘,一边是象棋棋盘,拿掉棋盘,桌子形同七巧盘,可以拆开来随意放置,小方桌可以看到院内用来拜月,也可取一墙角放花盆、茶具等。

红木菱花门窗上的蝙蝠、双钱、万字图案等都是吉祥的符号。

【站在鸳鸯厅前】揖峰轩东边的这座大型的厅堂,就是留园著名的鸳鸯厅,“鸳鸯厅”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建筑形式。

鸳鸯本是水鸟名,因为它们雌雄偶居不分离,所以中国民俗中常把配对的事物用“鸳鸯”称之,大家请随我一起来看看鸳鸯厅有哪些特点。

第一,我们从外边看只有一个屋顶,但里面却是两个屋面;第二,外边看是一间房,里边是两个厅;第三,两边的功能也不一样,有男厅、女厅之分,和冬厅、夏厅之别。

大家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女厅,北边是男厅。

那么,有人就会问了,男厅、女厅怎么区分呢?

过去,中国社会很讲究男尊女卑。

大家不妨来比较一下,男厅一般建筑华丽,梁架扁方,且精雕细刻;而女厅则比较简朴,梁架用圆木,没有什么雕饰,就连地面上的方砖男厅的都比女厅的大。

如果还分不清的话,大家不妨看一看,哪边的风景漂亮那边就是男厅,这儿当然是朝冠云峰这边风景好了。

除了“鸳鸯厅”名字外,它还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林泉耆硕之馆”,“林泉”指山林泉石,比喻隐居休息游玩的地方;“耆”指年老的意思;“硕”指有名望的人;“馆”是四通八达的地方。

连起来讲就是:

这里是德高望重的社会名流聚会的地方。

银杏屏门上的这篇《冠云峰赞》是清末著名的朴学大师俞樾写的,还有全景图后的《留园记》也是俞樾写的,俞樾与盛康交情非常好,俞樾非常喜欢留园的山水景色,这些文章使得留园更加迷人。

【站在林泉耆硕之馆门前】我们站在鸳鸯馆门前,面前的这个小院可以用 “一个中心,两个层面”来概括。

“一个中心”就是这座亭亭玉立的湖石名峰,“二个层面”就是围绕冠云峰的几座石峰、池子和几组建筑。

现在大家看到的前面院子中央立着一块高大的太湖石,这就是冠云峰。

我们先来看看这“一个中心”,如果说留园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随着画轴的缓缓展开,我们眼前的冠云峰就是这幅山水画的画龙点睛之笔,这个中心就是我们面前的冠云峰。

冠云峰重5吨,高6、5米,造形奇特,峰顶似乎像一只雄鹰兀立其上,鹰头在西,向下盯着一只向上趴的老龟,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独峰观赏湖石名峰假山。

冠云峰与留园的大理石座屏、鱼化石并列为“三宝”,同苏州十中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西湖的皱云峰并称为“江南四大奇石”。

那么,为什么叫冠云峰呢?

因为“石巅高耸,四展如冠”,所以取名“冠云”,而且在《水经注》中有“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云岭”之句,“冠云峰”之名由此而来。

还有人讲从西北方向看这座湖石假山就象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点象观音菩萨,怀抱婴儿,脚踩鳌鱼,取其谐音叫“冠云峰”。

这么精致的一块湖石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它是宋朝花石纲的遗物。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晁盖带了一帮英雄好汉智劫“生辰纲”,而“花石纲”就是跟“生辰纲”类似。

“纲”是唐宋时一种运输编制,在运送大批量货物时,每批编立字号并分为若干组,一组称一纲,运盐的称为“盐纲”,运茶的称为“茶纲”,运马者称为“马纲”,运米的称“米饷纲”,运送奇花异石来满足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叫“花石纲”。

马以五十匹为一“纲”,米以一万石为一“纲”,船运的以10艘船为一“纲”。

《水浒传》中的“生辰纲”,顾名思义就是为生日准备的货物,晁盖、吴用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就是一个打劫生日礼品运输队的故事。

冠云峰应该也是徐氏东园的遗物,刘恕在修寒碧庄时此峰在东部围墙外,“久废为踹坊,皆布商所佣踏布者居之。

”,刘恕一直有个心愿想买下冠云峰,但是刘氏修园时花了大量的钱财,所以没有钱再征地扩园了,这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经过太平天国战乱,冠云峰周围“数百家亦化为荒烟蔓草,惟此峰岿然独存。

” 盛康也非常喜欢石头,也有石痴遗风,几经周折,花了重金,才买到这些花石纲的湖石名峰,特地在周围修建亭台楼馆,也成为留园的一个标志性景区,说是“留园名片”应不为过吧。

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什么是美,美是主观情趣与客观意蕴的统一。

”通俗地讲,美就是当客体的某些特征与人的主观感受相一致的时候就产生了美。

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喜欢造型奇特的石头,孙悟空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贾宝玉则是女娲补天所剩的顽石,其中太湖石最受推崇。

宋代书画家米芾被人称为“石痴”,他曾让人给石头穿上衣服,摆上香案,与石头称兄道弟,他将太湖石特点归纳为“瘦、皱、漏、透”。

冠云峰的美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瘦、皱、漏、透” 。

为什么说“瘦”反而美了?

早在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在《诗经》中写道“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历史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