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及解析共28套 1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230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及解析共28套 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选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及解析共28套 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选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及解析共28套 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选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及解析共28套 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选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及解析共28套 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及解析共28套 13.docx

《精选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及解析共28套 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及解析共28套 13.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及解析共28套 13.docx

精选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及解析共28套13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孟子在《孟子·尽心上》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认为,人的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所引起,这一理论又被称为ABC理论。

A、沃尔普

B、斯金纳

C、弗洛伊德

D、艾利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艾利斯认为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也称为情绪困扰的ABC理论.

3.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奉献的是()。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亚里士多德

D、洛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裴斯泰洛齐首次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4.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和系统信息的方法是()。

A、实践法

B、谈话法

C、参观法

D、讲授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系统的信息。

5.看电影《西游记》后,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孙悟空形象是()。

A、知觉形象

B、记忆表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通常讲的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

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

记忆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感知的形象.具有直观形象性特点。

6.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依法治教新时期的是()的颁布实施。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人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7.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A、王国维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梁启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1917年,蔡元培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进一步阐述他的美育思想。

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上。

A、个体价值

B、主体价值

C、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D、创造价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师劳动本身具有创造性,但因教师的劳动成果不是一般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而是符合一定社会需求的人,所以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上。

9.我国道德规范的层次依次是()。

A、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C、集体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

D、社会公德、集体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我国道德规范的层次依次是社会公德、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10.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下列不属于我国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

B、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C、师生在学校生活中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我国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①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②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③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11.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A、实践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谈话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

1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规定,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的条件是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记录没有记满()。

A、3分

B、6分

C、9分

D、12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13.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的主要形式是()。

A、听觉

B、视觉

C、语义

D、图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长时记忆以意义编码为主,有两种方式,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即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其中语义编码是主要的编码形式。

1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来处罚。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5.地理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教学地图时,铁路用白色,公路用红色,河流用蓝色,学生便可清晰地将它们区别开来。

该教学所体现的心理效应是感觉()。

A、后像

B、对比

C、适应

D、相互作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白色、红色和蓝色是三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能够让学生对这些刺激物进行区分,是感觉对比的现象。

16.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制定的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17.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C、发展智力和提高创新能力

D、锻炼体魄和增强身体素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18.下列说法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最接近的是()。

A、温故而知新

B、拾级登梯.循阶而上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苏格拉底“产婆术”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都强调启发性。

“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是复习的重要性,“拾级登梯,循阶而上”说明应该循序渐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是知行统一原则。

19.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提倡的“平行教育”,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20.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信服教师的教导胜过父母的话.年龄越小越是如此,此现象说明学生具有()心理特点。

A、发展性

B、依赖性

C、独立性

D、向师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

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信服教师的教导胜过父母的话,年龄越小越是如此,体现了向师性这一心理特点。

21.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22.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先进事迹来教育影响学生,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方法被称为()。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境体验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应坚持的原则是()。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C、正面引导.表扬为主

D、榜样示范,环境陶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4.根据历史记载。

中国最早的教育形态始于4000多年前的()。

A、夏代

B、西周

C、春秋战国

D、汉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出现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

西周以后,确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

25.夸美纽斯最先提出了量力性原则,主张“一切事情安排全部适合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自然是会和学习、年龄同时增长的”。

在我国,与之类似的教育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知识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进行,与夸美纽斯的主张类似。

26.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27.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

A、教育是传递生活经验的活动

B、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C、教育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活动

D、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8.按照是否能够意识到可以把记忆分为()。

A、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B、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C、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D、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按照是否能够意识到可以把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B项是按记忆内容的性质分类:

C项按记忆保持时间长短分类;按记忆内容的主题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又叫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29.“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如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各种教育.还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等。

在内容上,它既包括基础教育,也包括职业教育和专业性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教育。

它是将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

30.20世纪初,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出版了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廖世承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1.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为培养合格工人发展资本主义,开创了义务教育制度。

德国于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2.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教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分组教学

C、道尔顿制

D、个别教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1920年,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道尔顿制。

按照道尔顿制。

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

3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夸美纽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赫尔巴特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其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规范的学科。

34.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社会

B、自然

C、实践

D、现实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

35.能鉴别考生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很高。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36.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五条全新的教学原则:

高难度原则:

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以及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37.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8.下列属于再造想象的是()。

A、通过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头脑中出现北国风光的情景

B、人们看到天上的浮云.想象出各种动物的形象

C、毛泽东创作诗词《沁园春.雪》

D、我们想象未来世界的样子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想象。

创造想象是指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A项属于再造想象,B、C、D都属于创造想象。

39.提出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孟禄

C、夸美纽斯

D、董仲舒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

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0.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A、发展学生个性

B、巩固学生的知识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在当今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常见。

课外活动的活动形式不局限于某一种,而是生动活泼、多种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情况等自主选择,因此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多选题

1.以下属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的是()。

A、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B、备课

C、试卷分析

D、课外辅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2.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

A、教育方针

B、国家的教育目的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D

【解析】: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3.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特殊性表现在()。

A、教育以培养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指向

B、教育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态

C、教育以传递知识经验为载体

D、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特殊性表现在:

(1)在活动目的上以培养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指向;

(2)在活动形式上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态;(3)在活动内容上以传递知识经验为载体。

4.年轻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教师角色形成的过程是()。

A、角色认知阶段。

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知和与社会其他角色关系的认知

B、角色认同阶段。

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C、角色信念阶段。

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心理需要

D、角色成熟阶段。

角色承担者会承担多个角色.并提出角色行为要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教师角色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1)角色认知阶段:

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

(2)角色认同阶段:

教师角色的认同指个体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

(3)角色信念阶段:

信念是个体确信并愿意以之作为自己行为指南的认识。

信念在教师职业中的表现就是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三结合分别是()。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社区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三结合”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的结合。

6.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

A、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B、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

C、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和补充

D、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7.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包括()。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D

【解析】: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包括:

再认、回忆。

A选项是大脑得到知识的过程.B选项是大脑巩固知识的过程。

8.下列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的是()。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出自《礼记.学记》。

9.根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A、没有按时按量完成任务

B、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与其他同事不能融洽相处.关系恶劣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

【解析】:

《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

影响恶劣的。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10.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阶段划分为()。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1.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实验法

B、实习作业法

C、发现法

D、练习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特征,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把技能转为技巧。

发现法不属于此类教学方法。

1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主要表现为()。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学生道德修养的指导者

C、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决定者

D、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教师不能决定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有决定作用。

13.备好课要具体落实写出()。

A、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B、课题(或单元)计划

C、课时计划

D、参考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

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

14.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有()。

A、学习目的和任务

B、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C、每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