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docx
《河南省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专题1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本资料收集整理了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许昌市、平顶山市、新乡市、开封市、驻马店市、周口市、焦作市、信阳市、南阳市等市和部分重点名校2015年10月份以来期中、期末、适应性考试、模拟考试等各类考试的历史试题,按照专题分类汇编而成。
一、选择题
1.(2016·河南六市一模·29)下表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三个不同的年份中国茶叶销售情况的变化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茶叶发展仍然非常缓慢 B.中国茶叶生产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C.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D.中国茶叶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2.(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31)延安电影团的代表作品有《延安与八路军》(1939)、《白求恩大夫》(1939)、《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1942)延安纪录电影学派所形成的纪实风格,对中国电影产生的重要影响,在1949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发挥。
由此可见,延安纪录电影学派( )
A.是抗战时期电影的主力 B.记录了全民族抗战的图景
C.深刻影响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D.是抗日根据地自主研发的产物
3.(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29)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驻外使臣发回的上奏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从1903年开始,驻外领事与商务委员会陆续从海外寄回了大量的商务报告。
这种变化表明( )
A.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B.传统经济政策变化
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实业救国已成共识
4.(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30)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规定全国所有公私款项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
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规定自1935年1月4日起,停止使用银元,改用法币(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这在当时( )
A.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 B.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C.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5.(2016·河南焦作一模·27)清末某大臣认为:
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
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此方案不可行,因为当时中国民间无力经营现代工业
B.此人是洋务派代表,认为学习西方技术便可架乎西制
C.此人看到官办企业的重重弊端,鼓励发展民营企业
D.说明清政府内部发生分化,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6.(2016·河南周口期末·20)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
这表明当时的北京( )
A.粮食供应紧张 B.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C.农业发展缓慢 D.居民工资低无钱购买粮食
7.(2016·河南周口期末·14)下面是我国1913年—1916年关税收入(单位:
关平两)
年份 总额
1913年 44668744.479
1914年 41051658.349
1915年 39710384.686
1916年 40672421.438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列强迫使北洋政府降低关税 B.袁世凯为换取列强支持主动降低关税
C.战争导致中外贸易形势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设备
8.(2016·河南周口期末·11)据统计,从1840年至1894年,我国粮食商品率由10%增长到16%。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B.引进西方技术农业发展迅速
C.经济作物大量销售到世界市场 D.列强大量收购粮食出口激增
9.(2016·河南驻马店期末·11)1933年,《申报》登载了这样一段评论:
“在内外层层叠叠高压状态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 B.民族工业在大危机机遇下迅速发展
C.中国经济建设深受苏联思潮的影响 D.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严重
10.(2016·河南驻马店期末·8)下表是1866—1868年国外棉布在中国的售价变化情况。
据此表格信息可推出( )
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强化 B.中国小农经济模式加速解体
C.中国民间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D.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激烈
11.(2016·河南洛阳期末·15)下表是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这表明( )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 B.时代发展影响择偶标准
C.西方文化影响婚姻习俗 D.家庭社会因素不断下降
12.(2016·河南南阳期末·28)下面是清政府经营的部分近代企业简表,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厂址在通商口岸 B.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C.都由汉族官僚兴办 D.都引进了外来人才
13.(2016·河南郑州一模·22)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现,我们觉得这个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
”对此认识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构建战时体制 B.有利于外国资本的发展
C.埋下了官僚资本猖獗的隐因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4.(2016·河南郑州一模·18)“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杂,大都不甚齐全,……以致所出之械一经逐件拆卸,厚薄宽窄互有参差,彼此不能调换。
而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并不详加验视”,“但造成后即盛箱发用。
”“该厂所造之械整件零件逐细考察,疵累甚多。
以如此钜厂岁糜经费一百四十万金,而各械无一完善者,殊为可惜。
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又复不一而足。
”材料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管理腐败 B.洋务运动军事企业技术落后
C.洋务运动民用企业技术落后 D.洋务运动军事企业经营管理腐败
15.(2016·河南洛阳一模·17)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
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 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
C.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 D.“左”倾思潮死灰复燃
16.(2016·河南洛阳一模·10)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这说明( )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人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17.(2016·河南洛阳一模·8)鸦片战争期间,一些外来新词语如政治、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在东南沿海官民中逐渐流传开来。
这表明( )
A.殖民侵略推动西方文明的传播 B.“体用”观的分歧已初露端倪
C.东南沿海的文明开化程度最高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8.(2016·河南信阳一模·2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表l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与抗战时期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
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 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发展壮大
C.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 D.企业内迁影响近代中国工业布局
19.(2016·河南信阳一模·23)有中国近代竹枝词云:
“寿头最怕请西餐,箸换刀叉顶不欢。
”意即:
寿宴上最忌讳使用西餐刀叉,影响寿宴喜庆的氛围。
从文明史观看,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
A.东西方文明的冲突 B.远代中国人对西方饮食的抵制
C.西餐已经普遍盛行 D.近代中国饮食受传统思想影响
20.(2016·河南信阳一模·22)买办亦称“康白度”(葡compra Dor),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
其性质既是外商的雇员,也是独立商人。
下列关于买办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买办是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产生的特殊阶层
B.买办是西方国家在军事和经济上侵略和控制中国的工具
C.买办因其身份特殊,在政治、经济和法律上都是独立的
D.买办阶层倡导和推动了洋务运动,催生了民族资本主义
21.(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中·19)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
”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 B.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
C.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 D.交通的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
22.(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中·18)20世纪20—30年代,面对土地问题,孙中山提倡“耕者有其田”;中共则进行了土地革命。
二者都( )
A.满足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 B.要求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C.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D.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23.(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中·17)据统计:
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
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压制的程度不同 B.社会自然条件的制约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同 D.民众接受西方思想程度的差异
24.(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中·16)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这种现象的出现( )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说明了政府对外资政策的改变 D.改变了民族工业的结构
25.(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中·15)有学者研究发现,1895—1911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一战”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
其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推动
C.清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 D.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
26.(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中·14)《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
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
这说明晚清时期( )
A.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B.形成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
C.地方政府搜自截取中央财政 D.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受到冲击
27.(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中·13)以下是1872年—1894年中国各类近代工业所占份额示意图,此图反映了( )
A.外国资本掌握中国经济命脉 B.洋务企业规模最大
C.中国的民族企业规模比较小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8.(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中·12)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
“摒除官场陋习,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
”这主要反映了洋务派( )
A.意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
C.摒除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 D.重视民间资本的大量引人
29.(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中·11)19世纪下半期,棉布、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大宗商品,比重约占中国进口商品的30%。
其中消费产品占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
材料反映了( )
A.西方的商品输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西方的商品输出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
C.中国近代工业化进展缓慢
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不合理
30.(2016·河南八市重点高中9月质量监测·14)下表所示白色柱状、黑色柱状分别代表我国改革开放后( )
A.工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 B.城市人口数、农村人口数
C.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 D.固定电话用户数、移动电话用户数
31.(2016·河南八市重点高中9月质量监测·7)下图所示为中国近代前期先后出现的两种工厂组织结构简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近代工厂( )
A.生产分工更加细密 B.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C.未能摆脱封建性质 D.管理体制趋于科学
二、非选择题
1.(2016·河南六市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
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
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
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近年来史学界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地一概贬斥否定到对其中的某些方面给予适当肯定的发展过程。
他们认为尽管这一时期是军阀混战、政治混乱的黑暗时期,然而另一方面社会出现了新因素,历史仍在向前发展,是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现代化正是在这种新旧交替和冲突中向前发展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2016·河南郑州一模·32)(15分)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
这种新陈代谢表现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中国社会从中世纪翻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
……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病人心之肆落,吾不能忍也。
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魔败,吾不能思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见法律之蹂躏,吾不能忍也;睹政党之争乱,吾不能忍也;慨国粹之丧失,吾不能忍也;惧国命之分亡,吾不能忍也。
”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言论(1912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洋务运动如何“异于传统”又“难于挣脱传统”?
并结合史实说明它如何促透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康有为发表此言论的原因。
“政治之魔败”“法律之蹂躏”刺激着先进知识分子又进行了什么探索?
(8分)
3.(2016·河南开封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4.(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中·34)(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研究表明,明清时期的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相当巨大的份额。
如果我们接受巴雷特提供的数据,即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最终都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曾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
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被被迫推行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对危机。
但所发官票、宝钞流通塑塞,信用日衰,至成丰三十一年,官票绝迹,宝钞形同康纸。
因而,自同治帝以后的四十年间,清政府一直未再发行纸币,直至清末。
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颁布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令,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洋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
在此背景下,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妙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国;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
国民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达成全国统一。
法币改革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
——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造成中国白银在鸦片战争前后流入与流出的主要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近代的两次白银外流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后果。
(6分)
5.(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中·3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
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时产生的。
在这以前,像在自然和社会史中许多事物一样,它会有一些偶发的、先现的现象,但不能因此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史,只能从明代后期写起。
然而,总的说来,明后期,尤其是入清以来,我国工业的生产技术已是日益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了。
尤其是当时具有主导作用的棉纺织业部门,落后愈甚,它一直停留在农家副业上。
整个明清时代,棉纺织业中未发砚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中,也无明显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的证据。
材料二
近年来,学界“中断论”者认为,明清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后来中断了;近代工业的建立是另起炉灶,并不是萌芽的继承和发展。
但据我们考察,这种破坏,主要是在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农民家庭手工业方面,尤其是手工棉纺业,而不是在独立手工业方面。
有人考察了32个传统手工行业,鸡片战争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1个。
我们考察在清代前期已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十几个手工行业,它们在鸡片战争后,只有瑞布(不会编水起坡的布)和刨烟两业被外国商品所代替了,其他都继续维持下来,并有9个向机器生产过渡,它们代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流。
因此说,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具有延续性和导向性,除非有不可抗力量,它不会夭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承明《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发展特点。
(10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有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关系的观点。
(8分。
要求:
赞同或反对,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BCC 6-10BCCCB 11-15BCBDC 16-20CABAA 21-25 BBCBC 26-30DCBCD 31C
二、非选择题
1.示例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黑暗反动时期。
(2分)
政治上:
北洋军阀推行专制独裁统治,摧毁资产阶级民主制,如袁世凯复辟帝制,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等,是对历史的极大反动;为争权夺利展开混战,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无限灾难。
(3分)
经济上:
连年不息的军阀混战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浩劫;北洋军阀的横征暴敛,吞没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严重地破坏了工农业的再生产;北洋军阀凭借反动政权竭力维护封建买办的生产关系,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分)
外交上:
北洋军阀推行媚外政策,如袁世凯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疯狂出卖国家权益,极大地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2分)
思想上: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复古尊孔逆流,竭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分)
示例二:
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2分)
政治上:
北洋军阀时期尽管推行专制独裁统治,但形式上一直维持着中华民国的民主体制,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3分)
经济上:
初步建立现代经济法制体系,发布许多经济法规,解除对工商业者的种种束缚,对工矿企业采取保护和优惠政策,还鼓励利用外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
(3分)
军事上:
训练、装备一支新式军队,有利于推动军事近代化,增强国防实力。
外交上:
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
后来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
总的来说,北洋政府在外交上表现出了妥协与抗争的两面性,挽回了一些国家主权,为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奠定了一定基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思想上: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社会生活上:
“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政治经济必答,其它答出两点即可)
示例三:
综合前两种观点即可。
(评分标准:
①紧扣论证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从多角度进行论证。
)
2.
(1)“异于传统”: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开办近代一批新式学堂。
“难于挣脱传统”: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只学西方先进技术,不学西方先进制度、文化)。
说明: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观点:
感叹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丧失,指责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政治的腐败,民族危机的加深。
原因:
康有为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君主立宪、厌恶共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探索:
新文化运动。
3.答案示例:
_A(明清时期):
关系:
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
(2分)
阐释:
明末清初,统治者为防范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禁海”。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
(4分)
B(近代前期):
关系: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分)
阐释: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同时大量从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把中国变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分)
C(新中国成立初期):
关系:
被孤立、被_封锁。
(2分)
阐释:
新中国成立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严重对立。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使新中国隔绝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
(4分)
D(改革开放以来):
关系:
对外开放、积极参与。
(2分)
阐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积极与各国发展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促使中国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对内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接轨。
(4分)
4.
(1)流入原因:
①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用对美洲早期殖民扩张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产品;②19世纪初的中国处于贸易的顺差地位。
(4分)
流出原因:
①对外战争失败,巨额的战争赔款;②洋务运动(引进技术、设备,加强国防,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花费大量白银③日益猖獗的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商品倾销等)。
(任意三点得6分)
(2)举措:
发行纸币,进行币制改革。
(2分)
后果:
清政府改革失败,重新回到银本位,未能挽救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命运;国民政府的改革成效显著,促使中国彻底放弃银本位,实现了经济和金融的全国统一。
(4分)
5.
(1)条件:
①社会生产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