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940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docx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docx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

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二、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

如:

钾K铜银等;

  b.固态非金属。

如:

碳C硫S磷P等

  c.稀有气体。

如:

氦(气)氖(气)氩(气)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

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

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

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2(氯气)、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

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

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读成某化某,如:

(氧化镁)、(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读成某酸某,如:

4(高锰酸钾)、K24(锰酸钾)

  4(硫酸镁)、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核外电子排布:

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

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

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值

  说明:

(1)值=7,溶液呈中性值;7,溶液呈酸性值;7,溶液呈碱性。

  

(2)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

(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

C⑵水银、汞:

(3)生石灰、氧化钙: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

2(5)盐酸、氢氯酸:

(6)亚硫酸:

H23(7)氢硫酸:

H2S(8)熟石灰、消石灰:

()2(9)苛性钠、火碱、烧碱:

(10)纯碱:

2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

23;10H2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

3(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

4;5H2O(13)铜绿、孔雀石:

2()2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

3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

C2H5(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3(3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

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

3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

2(工业用盐、有毒)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

、P2O5、、、()2、3、、23、、无水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

石墨、炭粉、铁粉、、2、3O4▲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

、2O3、、红磷▲硫:

淡黄色▲2()2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

凡含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

白色;:

3、3(溶于酸)、4(也不溶于稀3)等②碱:

蓝色;:

()2红褐色;:

()3白色;。

  6、

(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3、2、(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

O2、H2、N2、2、4、(剧毒)

  ▲注意:

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

液体:

3固体:

2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五、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的化合物只有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42-的化合物只有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32-的物质只有K23、23、(4)2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

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难溶性碱中()3是红褐色沉淀,()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包括()2)注意:

沉淀物中和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

如:

()2332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

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六、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

  16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

山西省;17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

  18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19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七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

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

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

2、、3O4、C、(硫化亚铁)

  蓝色:

4;5H2O、()2、3、含2+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

(亮红色)、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

硫磺(单质S)、含3+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

4;7H2O、含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2()23]

  无色气体:

N2、2、、O2、H2、4

  有色气体:

2(黄绿色)、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此气体可使湿润试纸变蓝色)、2

  有臭鸡蛋气味:

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

4、(就这两种物质)

  ②蓝色沉淀:

()2、3

  ③红褐色沉淀:

()3

  ()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

(2)放出的:

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

不溶的碱

  4、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223+H2O(H23+223+2H2O)

  2+2K23+H2O

  H23+2K23+2H2O

  3+224+H2O

  H24+224+2H2O

  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2+H20H232+H2OH23

  3+H2OH24N205+H2O2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试纸变红色)

  5、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22+H2O

  ()2+22+2H2O

  +22+H2O

  ()2+22+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H2O22O2O2

  +H2O()2+H2O()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2+H2O()2+H2O

  2()32O3+3H2O2()32O3+3H2O

  二、解实验题:

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

浓流酸、2固体、碱石灰、无水4(并且可以检验杂

  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2可用:

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2)、溶液、

  溶液、碱石灰等

  ③除气体可用:

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石灰水、

  溶液、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

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

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4)或用、H2还原、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

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

、2、2)的性质实验时,在

  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

点燃烧掉;

  2、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

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5%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

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

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2要除的杂质:

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

  除水蒸气的试剂:

浓流酸、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和)、生石灰、无水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气体的试剂:

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澄清石灰水、溶液(或固体)、溶液(或固体)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的验证方法:

(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再将经过灼热的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

黑色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

(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再将经过灼热的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4中。

现象:

黑色变成红色,且无水4变蓝色。

  3、有2的验证方法:

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自设计实验

  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如图),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2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证明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七)、解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

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100%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100%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100%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100%

  或:

某元素质量分数=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五)、解题技巧

  1、审题:

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

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八、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

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

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

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1)金属元素、

(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1)、

(2)2O3、(3)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

(1)均一性;

(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

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

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2O3);

(2)磁铁矿(3O4);(3)菱铁矿(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

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

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

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

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

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

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

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九、、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2是液态的)注意:

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4+、);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

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

(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

(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对不同溶质而言)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13、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

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注意: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15、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6、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

如4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7、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

如、4+。

  19、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43、3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

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20、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如23溶液显碱性。

  21、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不一定小于7),如3溶液显碱性。

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4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2、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

H24、4溶液都显酸性,而4属盐。

(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的溶液)

  23、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如:

、23、3溶液都显碱性,而23、3为盐。

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的溶液)

  2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4);记住:

碱性氧化物中只K2O、2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2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

★常见的酸性氧化物:

2、2、3、P2O5、2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记住二氧化硅

(2)不溶于水。

  2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7、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

①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28、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9、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30、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31、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

  如加入到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

22H2O=22;;24()224。

  现象:

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2322+3O2;

  20、加热高锰酸钾:

24△K24+2+O2;

  2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2H2O222H2O2;

  现象:

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2、加热氧化汞:

22+O2;

  23、锻烧石灰石:

32;(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24、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3H2O+2;

  现象:

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25、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4;5H2O加热4+5H2O

  3、置换反应:

(1)定义:

一换一

(2)基本形式:

  酸与金属反应:

2442; 2442; 222;

  盐与金属反应:

2342(4)3+344

  三、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反应:

+H244+H2;

  27、镁和稀硫酸反应:

+H244+H2;

  28、铝和稀硫酸反应:

2+3H242(4)3+3H2;

  29、锌和稀盐酸反应:

+22+H2;

  30、镁和稀盐酸反应:

22+H2;

  31、铝和稀盐酸反应:

2+623+3H2;

  26-31的现象:

有气泡产生。

  32、铁和稀盐酸反应:

+22+H2;

  33、铁和稀硫酸反应:

+H244+H2;

  32-33的现象: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6、铁与硫酸铜反应:

44

  现象:

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40、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44

  现象:

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4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23(3)2+2

  现象:

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金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