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TP及酶 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716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TP及酶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题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TP及酶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题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TP及酶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专题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TP及酶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专题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TP及酶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TP及酶 2.docx

《专题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TP及酶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TP及酶 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TP及酶 2.docx

专题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TP及酶2

专题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TP及酶

一、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一)渗透吸水原理及应用

(1)渗透作用:

渗透作用专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是自由扩散的一种

(2)渗透系统①组成:

②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3)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条件

浓度

外液>细胞液

外液<细胞液

现象

动物

失水皱缩

吸水膨胀甚至涨破

植物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原理

外因

水分的渗透作用

内因

原生质层好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造成收缩幅度不同

结论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4)渗透原理的应用

①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

②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

③测定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④食品防腐处理:

⑤田间水肥管理:

(5)植物的质壁分离:

针对训练1:

 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无细胞壁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B.无叶绿体的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无大液泡的细胞不能进行渗透吸水 D.无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需氧呼吸 

1. 如右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下部封有半透膜的长颈漏斗内装有淀粉和食盐溶液,漏斗内的液面与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相平。

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水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验蒸馏水中的物质。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漏斗内液面下降 ②漏斗内液面上升  ④烧杯内液体遇碘水变蓝

③烧杯内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C.当溶液浓度甲>乙时,成熟植物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但仍有水分子由甲→乙 

4. .右图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其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  ) 

       

5. 下列各项不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证明的是(  )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D.细胞液浓度大小的测定

(二)生物膜对小分子的转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1)能进行自由扩散的物质有三类:

水、气体分子、脂溶性物质如甘油、乙醇、苯等

(2)进行协助扩散的例子高中阶段主要记住葡糖糖、氨基酸、核苷酸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

(3)主动运输的物质为两类:

细胞需要的小分子物质如葡糖糖、氨基酸等;无机盐离子

(三)生物膜对大分子的转运

(1)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等,胞吞、胞吐与主动运输一样都需要能量供应

(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不是通过胞吞、胞吐作用,而是直接通过核膜上的核孔进出

针对训练2:

1.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

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氧、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2.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该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

A.固醇,自由扩散B.性激素,协助扩散C.蛋白质,主动运输D.蛋白质,胞吞

3.有一位科学家分离到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他将膜放在特制的仪器中,分隔两边装蒸馏水的槽。

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

于是他将动物细胞匀浆磨碎,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加到加过乙酸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pH下降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质子通过主动运输跨膜运输B.质子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输

C.质子通过协助扩散跨膜运输D.细胞滤液能溶解膜中的脂

4、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

A.CO2B.O2C.K+D.Na+

(四)物质运输曲线分析

(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物质吸收速率曲线

A图所示物质进入细胞速率完全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表示自由扩散曲线;

B图所示当浓度差达到一定范围后,运输速率不再增加,这是受膜上载体数量限制的缘故,同时也没有表示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这一主动运输的显著特点,可以表示协助扩散

C图显示一段时间后,细胞内溶液浓度可以超过细胞外溶液浓度,提示该物质可逆浓度梯度进行运输,故应该为主动运输。

(2)影响主动运输的曲线分析: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内部和外部因素两种。

生物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影响主动运输的内部因素。

由于主动运输消耗呼吸作用的因素都影响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如氧气、温度和pH等

(3)影响被动运输的因素分析: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

自由扩散的速度快慢取决于半透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差值越大,扩散越快,协助扩散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有关,但外界溶液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由于载体数量的限制,物质转运的速度不再增加,适当提高温度会提高物质通过半透膜的速率。

针对训练3:

下列曲线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情况,曲线a表示细胞内物质的浓度,b表示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据图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C.物质进入细胞的动力是浓度差D.物质运输的速率与膜上载体的数量无关

(五)易混知识点

1.混淆扩散作用和渗透作用

渗透作用多指容剂分子(主要是水分子)移动渗透作用必须要通过半透膜;

扩散作用多指溶质分子(如甘油)或气体分子(氧气、二氧化碳等)的移动,也可以是溶剂分子(如水、酒精等)的移动;,扩散作用可以不通过半透膜。

如肺泡中的氧气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毛细血管是扩散,而水通过细胞膜既可认为是扩散作用,也可以认为是渗透作用。

例:

下列现象利用渗透作用原理的是()

A气体分子通过细胞膜B氨基酸分子通过细胞壁

C钾离子通过原生质层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2.混淆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例:

关于选择透过性和半透膜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1具有半透性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

具有选择透过性一定具有半透性

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④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半透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忽视大分子物质的进出细胞的特殊性,机械照搬跨膜运输的特点

例:

分泌蛋百在内质网腔中折叠、处加工后,被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组装,最后释放到细胞外。

这一过程中分泌蛋白出细胞穿越的生物膜层数至少为()

A4B3C1D0

真题训练: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真题: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2.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A.吸收的葡萄糖:

细胞膜一细胞质基质一线粒体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

高尔基体一核糖体一细胞膜

C.转录的mRNA:

细胞核一细胞质基质一高尔基体

D.合成的DNA聚合酶:

核糖体一细胞质基质一细胞核

3.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部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5、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矿物质离子示意图。

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

6、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7、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2011年全国各地高中生物真题:

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2、撕去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里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3、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

4、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5.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6、题5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

1.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A.线粒体的内膜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 内质网的膜     D.篮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2、科学家为了研究蛋白A的功能,选用细胞膜中缺乏此蛋白的非洲爪蟾卵母

细胞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1)将I组卵母细胞放入低渗溶液后,水分子经自由扩散(渗透)穿过膜的__进入卵母细胞。

 

(2)将蛋白A的mRNA注入卵母细胞一定时间后,该mRNA____________的蛋白质进入细胞膜,使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体积____________。

 

(3)与II组细胞相比,III组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____,说明HgC12对蛋白A的功能有____________作用。

比较III、IV组的结果,表明试剂M能够使蛋白A的功能______。

推测HgC12没有改变蛋白A的氨基酸序列,而是破坏了蛋白A的____________。

 

(4)已知抗利尿激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_____结合,可促进蛋白A插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中,从而加快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原尿中水分子的____________。

 

2013年全国各地高中生物试题:

1、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2.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

NaCl

茉莉酸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注:

“+”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3、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VLDL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

B.VLDL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

C.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

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4、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5、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

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6、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

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接受到瘦素信号后,机体能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摄食行为。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

(2)组成瘦素的基本单位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瘦素蛋白,必须通过进行加工和运输才能分泌到细胞外,随运送到全身各处。

下丘脑中的靶细胞通过来识别瘦素。

(3)现有两类患肥胖症的小鼠,A类小鼠肥胖是瘦素受体基因缺陷所致,B类小鼠肥胖原因未知。

分析以下实验:

组别

处理措施

正常饲喂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

1

正常小鼠与A小鼠连体共生

正常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A小鼠无变化

2

正常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

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略微减少

3

A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

A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

(注:

连体共生即通过手术使两只小鼠的血液循环贯通)

①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连体前A小鼠体内瘦素的含量比正常小鼠,B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

②为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一组处理措施为的对照实验。

二、酶和ATP

考点一:

酶的本质,特性考点二ATP与ADP的转化

针对训练1:

下列有关ATP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活细胞都含有ATP和酶

B.所有分解者都可通过线粒体产生的ATP供能

C.1分子ATP由1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需要酶,且所需的酶相同B

针对训练2:

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

B.图②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C.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D.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考点三:

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的研究方法

(1)自变量:

要研究的因素。

(2)因变量:

酶的催化效率。

(常见表观方法: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量或生成物增加量)

(3)无关变量:

除自变量外其他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都为无关变量

(4)操作步骤

考点四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分析

1.温度和pH

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量,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若酶充足时,曲线应为: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3)底物浓度或酶浓度没有改变酶分子的活性。

考点五:

探究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设计思路

方法一:

酶相同,底物不同(检验试剂)方法二:

底物相同,酶不同(检验试剂)

针对训练3:

1、下列A、B、C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___,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将酶与反应物混合后,装入甲、乙两试管并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min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的反应分别为:

甲________,乙_________。

(3)图C表示了________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B.胃蛋白酶C.胰蛋白酶D.植物淀粉酶

2、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1)从ATP的分子结构式可知,去掉两个磷酸基后的剩余部分是_______________。

(2)人体骨骼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仅够剧烈运动时三秒钟内的能量供给。

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参加100m跑过程中,其肌细胞中ATP相对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由A到B的变化过程中,说明ATP被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__________。

②由整个曲线来看,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进行一项实验,目的是观察ATP可使离体的、刚刚丧失收缩功能的新鲜骨骼肌产生收缩现象,说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①必须待离体肌肉自身的    消耗之后,才能进行实验。

②在程序上,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先滴加__________(“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观察    与否以后,再滴加        (填“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

真题训练: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

1、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2、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古有l29个氨基酸和l29个羧基  

B.该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利用透析法纯化该蛋白酶时,应以蒸馏水作为透析液 

D.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粉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 

3、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     B.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C.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 

4、右图表示细胞中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E1~E5代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化合物。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加快

B.若E5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B积累到较高水平 

C.若E3的催化速度比E4快,则D的产量比E多

D.着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则B的产量比A多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

1、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B. 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 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D. DNA连接酶可连接DNA双链的氢键,使双链延伸

3、同学从温度为55~65"C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

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

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______。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

1、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 

A. 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      B. 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 

C. 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D. 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真题:

1、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画画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2、下列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D.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

3、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

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度

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总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4. 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   ) 

A. 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      B. 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 

C. 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D. 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 

5、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  ) 

A.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   B.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 

C.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  D.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