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下 表内除法1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272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下 表内除法1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二下 表内除法1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二下 表内除法1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二下 表内除法1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二下 表内除法1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下 表内除法1教案.docx

《人教版二下 表内除法1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下 表内除法1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下 表内除法1教案.docx

人教版二下表内除法1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

(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例题、做一做和练习中都有大量的操作活动和丰富的情境素材,凸显了在活动中、在情境中理解意义。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4.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平均分意义的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1.平均分

第一课时:

平均分的认识

(一)

一、教学内容:

教材7-8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教具:

教科书第7页情境放大图、糖果。

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小朋友们,瞧,春天来了,花红了,草绿了,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唱着歌。

让我们唱着歌一起去郊游吧!

(课件出示风景画,放伴奏音乐)

师:

“小朋友们,我们郊游的目的地到了,请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坐好。

聪聪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食品,让我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好吃的?

谁来说一说?

生:

有牛肉干,香蕉,糖果,香肠。

师:

谁还有补充的?

生:

还有酸奶,面包,桔子!

师:

小朋友们观察真仔细!

聪聪帮你们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食品,你们高兴吗?

生:

高兴

师:

你们高兴了,可聪聪不高兴了,因为这么多东西它不知道怎么去分。

你们能帮帮它吗?

(多媒体出示糖果图片)

生: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平均分”

师:

同学们,你们会分糖果吗?

(分组规定:

前后6个同学一组)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必须把糖果分完。

(每组糖果数量不等。

(1)学生动手分糖果,教师巡回指导,辅导个别学生

预设:

有的学生会6个人轮流一个一个的分糖

有的学生会大概分成6组,再数个数,再多拿少补

有的学生会2个2个拿。

(2)汇报与交流,各组派代表说明分配结果。

(在讲述分配结果的过程中,适当引导,让学生组织语言,解释怎么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请大家说说听了各小组分的结果,你想说什么?

(4)讨论公平的分配方案,得出“应该每份同样多。

”(反复强调每份同样多)

(5)请学生重新分配,得出“每份同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课题:

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师:

聪聪拿来了10个面包,可是要平均分成5份,每份分()个。

谁能帮帮它。

师:

谁能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生:

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一共分成5分。

(2)学生可以用10张面包图片代替面包分一分,也可以用书的面包图画一车,然后交流自己的思考和填写的结果。

3、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聪聪准备了一些桔子。

(出示课件,15个桔子)要求是平均分成5份。

(1)请各组用实物图片分一分。

(2)分完后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学生汇报结果可能有:

(先每个盘子里分1个桔子,再放1个桔子,直到分完。

每个盘子里分3桔子。

先每个盘子里分2个桔子,再放1个桔子,每个盘子里分3个桔子。

每个盘子里分3个桔子,正好分完。

(3)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4)师生共同小结:

一个一个的分仔细准确,多个多个的分节省时间。

同学们真聪明,想了很多种分法,但不管怎样分,最后得出的结果都是每个盘子里3个桔子。

得出结论:

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平均分时,可以是一个一个的分,还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等,直到分完。

但必须每份同样多。

4、强化平均分的方法

[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动手摆一摆。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积极发言,充分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1、教师:

今天同学收获特别多,学会了平均分东西,那我们就来试一试。

(课件显示:

12枝花)每个花瓶里可以插几枝?

(1)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

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瓶里。

(四)、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判断是不是平均分。

2.练习二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

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

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互相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五)全课总结

小结:

今天的郊游,老师觉得真高兴,即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又在你们的帮助下解决了问题,那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2.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板书设计: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平均分的认识

(二)

一、教学内容:

巩固“平均分”。

(教科书第9-10页的例题2、例3。

二、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教具准备: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出示: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师:

这两句话一样吗?

不同点是什么?

生:

平均分

二、新授课

1.你有办法把18个苹果平均分成6分吗?

每份几个?

请拿出图片分一分。

说说分的过程。

汇报结果。

预设:

(1)我1个1个的分,分了3次分完,每份3个。

(2)3个3个的分,分了6分。

(3)先2个2个的分,再1个1个的分

小结:

不管怎样分,只要结果是6份,每份的个数同样多就符合要求。

(板书:

同样多)

请同学们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几盒?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

(课件出示教材9页做一做)

学生交流分法,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5盒。

2.例题3。

把8个果冻每两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分一分。

教师:

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

学生用图片分一分,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

把8个果冻每两个人一份,可以分成4分;

教师:

每份同样多吗?

是平均分吗?

2.练习:

教科书第10页的做一做。

独立解答,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比较练习

(1)18只小熊做游戏。

每小组6只,可以分几组?

(2)18只小熊做游戏,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几只?

师:

平均分成6组和每组有6只一样吗?

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2.完成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4题。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四.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平均分的2种情况了吗?

板书设计:

平均分平均分成()份,每份有()个,

每()个一份,分成()份。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平均分的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2页练习二的第5-9题。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平均分”的含义,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多样性。

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表象,获得试商的体验。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课件;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准备

关于平均分,你知道了什么?

二、新课

一个具体的数平均分是不是只有一种结果?

请把18个圆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平均分,同桌交流分法。

说明: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练习

1.练习二的第5题。

(1)读题,看图。

(2)交流。

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集体评价。

2.练习二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练习二的第7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2)自己动手操作,请学生说一说。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4.8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学反思:

2.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四课时: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内容:

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科书第13-14页的例题4。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

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读法、写法和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

除法算式写法和读法。

难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

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国宝动物是谁吗?

生:

大熊猫

师:

你知道大熊猫喜欢吃什么吗?

生:

竹笋

师:

把12个竹笋分到4个盘子里,你们会分吗?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师:

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

每盘要放同样多

师:

请试一试。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1)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2)想口诀,三四十二,每盘放3个,正好放4个盘子。

(3)画图圈一圈就知道了,3个一圈,正好4圈。

小结:

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

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

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教师: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

(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

(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

(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

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

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

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

⑥同桌互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并读一读算式。

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

15÷3=5

教师: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提问:

一共有多少条鱼?

平均分给几个盘子?

每个盘子分几条?

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分的鱼是15块,除号前面写15;平均分给5个盘子,除号后面写5;每个盘子分3条,等号后面写3)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5除以5等于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3)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做一做2题。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制作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

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

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

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

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

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

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除法表示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二、教学目标:

1.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读法、写法和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教具;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的图片;8个圆片

学具:

20个竹笋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分小圆片:

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

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观察出:

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

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

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教师:

在上一节课,我们帮熊猫宝宝解决了分竹笋的问题,熊猫妈妈看见了,也要我们帮他解决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啊吗?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师:

仔细观察,你获取了那些信息?

熊猫妈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回答,并板书。

(1)教师: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

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是怎样?

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解决?

小结:

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

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

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

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熊猫妈妈还要我们继续帮他解决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啊吗?

练习;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

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

每堆几个小圆片?

可以分成几堆?

(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

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要分的灯泡有几个?

那被除数应该写几?

每个灯座2个灯泡,表示什么?

(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

可以分几个小朋友?

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四.总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教材16-17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立式计算。

难点:

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用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1、问题情境

在最近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

(平均分每分一样多除法的读写算式名称)

老师有4只小动物出的考题,看谁能算得快。

2、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14除以7等于2。

14÷7=2(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8,除数是2,商是4。

8÷2=4(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18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2。

18÷9=2(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例:

24个苹果,每6个一份,分成了4份。

24÷6=4(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3、完成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

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4、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第9、10题。

看图说图意,动手圈一圈,分一分。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

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5、找朋友:

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第11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

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也可交换着玩。

6、智力关:

实践活动剪绳子

(1)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再对折,每段长()米

(2)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再对折,从中间剪开,这样把绳子剪成()段,其中最长的一段长()米,最短的一段长()米,

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一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

一、教学内容:

教材18例1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体现除法与生活联系的密切性。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3.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的区别与联系,会用乘法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

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4×3=2×5=3×3=

2.填空。

2×()=43×()=64×()=8

()×3=12()×4=20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师总结:

同学们用乘法口诀又快又对求出积,那求商又用什么方法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求商的方法。

(板书:

求商)

(二)、新课

1.教学例1.

师:

从图中可以找到哪些信息?

要求什么问题?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

(1)个问题: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汇报。

预设:

1、实物操作。

用o代替,2个圈一圈,正好4圈。

2、想减法。

画12个O,每次画掉3个,直到减完,减了4次就是可分4只猴子。

列出除法算式:

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

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

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

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并且,突出强调:

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习题:

12个桃,每只猴子分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

商几?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

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习

1.教材18页的做一做。

交流做法。

2.练习四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