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172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100分钟卷面满分:

 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分)

1.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

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即位,是为周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

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

2.董仲舒强调人君必须拥有“禁制”的权力,保持“能制”之势;并且君主要引导人们有所好恶,“然后可得而劝”,“然后可得而畏”,这样就“可得而制”。

由此可知,董仲舒

A.汲取法家思想的精华B.告诚统治者必须要实施仁政

C.宣扬“君权神授”观念D.强调建立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3.汉初曾规定,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意留在关中为民的,免徭役十二年,回关东的免徭役六年。

原先因逃避战乱流亡的民众回到原籍,重新成为编籍内的民户,恢复他们的爵位、田地、住宅,以从事农业生产,不准官吏虐待。

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土地兼并B.巩固统治秩序C.增加赋税收益D.开发关中地区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在中国,破布制成的优质纸约从公元100年就有了,并很快取代了书写用的笨重的木片和竹条。

但是由于纸不像木片那样经久耐用,而且它早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就有了,所以不能不有悖常理地认为,某些书的散失应归咎于纸。

”材料反映了造纸术的发明

A.领先于欧美国家而且简洁实用B.对后世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C.造成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外流D.一度使部分中国文化典籍散失

5.唐宋时期,原本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端午节逐渐向中原传播,在唐代成为被国家认可的一个重要节日,到宋代成为全国性的传统节日。

这直接说明唐宋时期

A.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B.南方对北方的文化反哺加强

C.南北方文化差异已经消失D.南北文化在交融中不断创新

6.程朱理学认为:

 “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超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B.根本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7.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州部、贤良、铁业官营、《吊屈原赋》

密折、理藩院、粉彩瓷器、皮黄

直道、左右丞相、治粟内史、小篆

门下省、高转筒车、蒙药箭、《玄秘塔碑》

A.②③④① B.③①④②C.④②①③ D.④②①③

8.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指出:

 “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宋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李约瑟高度评价朱熹主要是侧重于

A.理学集大成的历史地位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促成海外朱子学派建立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9.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靴挞维级,若待拘四”,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

在此,王阳明

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D.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

10.下表为乾隆元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那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占有土地及比例

1亩以下

69

27.43亩,2.4%

1--10亩

122

494.62亩,43.6%

10--20亩

36

469.36亩,41.4%

20亩以上

6

142.86亩,12.6%

合计

233

1134.27亩,100%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自耕农经济较盛行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11.下表为顺治朝、康熙朝、乾隆朝八旗子弟科举取中人数统计情况表(录取总名额基本稳定)。

据此可知

朝代

科数

八旗举人人数

顺治朝

2

112

康熙朝

16

635

乾隆朝

27

1090

A.满洲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儒学影响得以扩展

C.政府崇尚以文抑武政策D .选官注意地域平衡

12.明朝后期,皇室贵族大量掠夺民田,以致明末农民战争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清初推行“更名田”,承认了农民夺占明朝藩王庄田的事实。

这表明

A.“更名田”消除了满汉民族矛盾问题B.农民战争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C.清初统治者接受了“均田免粮”思想D.人民群众的斗争推动社会发展

13.表1通过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中国劳工数据(单位:

人)

年份

1849

1850

1852

1854

输出人数

323

447

18434

25063

据此推知

A.导致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B.解决了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的问题

C.美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快D.通商口岸开放直接导致劳工输出激增

14.清朝立国之初,中央设有礼部和理藩院,负贵接待藩邦、属国或外国的贡使,处理一切“夷务”。

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管各种。

“洋务”。

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士。

这反映了

A.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B.天朝上国观念逐步瓦解

C.近代外交的理念渐趋成熟D.学习西方逐渐成为共识

15.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

该图实质上反映了

A.满族贵族的特权削弱B.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

C.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D.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

16.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

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

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B.历史事实的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

C.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D.史料解读应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

17.1912年,清廷倾覆,民国初创,临时政府随即发布“改历改元通电”,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日,用中华民国纪元。

其原因是

①反清复明,与清王朝彻底决裂②接轨国际,遵循国际惯例

③破旧立新,减少专制思想束缚④呼应民心,彰显民族诉求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②④

18.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19.下表为建国初期粮食产量增长率(1950-1957)统计表(据《中国统计年签》1983年)。

年度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粮食产量增长率

14.34% 

8.05%

12.34% 

1.74%

 1.59%

7.84%

4.57%

1.2%

据此可知,当时

A.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B.工业化推动了农业迅速发展

C.个体经营方式阻碍农业发展D.国家的政策影响着农业发展

20.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杂志和出版社都被纳人国家体制之中。

大众传媒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传播人民群众欣赏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

大众传媒的这种变化

A.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B.使报刊的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C.造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文化调零的局面 D.有助于新的意识形态的构建

21.1956年9月,刘少奇说:

“我们的经济部门的领导机关必须认真把该管的事管好,而不要去管那些可以不管或者不该管的事。

”这段材料体现出刘少奇的经济管理工作思想是

A.政企一定程度上分开B.实行经济工作的集中领导

C.实行生产责任制管理D.经济体制改革要适度加快

22.1986年4月到6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齐日报》和很多地方报纸,都集中报道了不少在企业改革中有良好表现的先锋人物被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打击诬告的事件。

这些报道旨在

A.宣传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打破教条主义的长期束缚

C.纠正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D.营造推进改革的社会氛围

23.在雅典城邦政治中,它剥夺了仅为嫌疑犯的公民的辩护权,使其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感,甚至失去公民资格。

纯粹的主观意识行为可能使真正拥有先进思想而不为人们所接受的先驱惨遭不幸。

材料反映了

A.陶片放逐法的弊端B.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C.建立公民陪审法庭D.以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

24.《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七款规定,精神病人因无保佐人时,对其身体和财产由族亲保护之;无族亲时由宗亲保护之。

浪费人(不善于保管和喜欢随意挥霍财物的人) 不得管理其财产,应由其族亲为他的保佐人。

这主要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保留了习惯法的残余理念B.有利于保护贵族的私有财产

C.渗透早期的人文主义理想D.以处置经济财产为核心内容

25.1841-1846年,英国取消了608种商品的逃口税,降低了1035种商品的进口税。

英国此举

A.增加了土地贵族的收益B.导致了工业品进口大量增加

C.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D.有利于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26.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政治》中写道:

“美国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作用必须被看作它在具有潜在爆炸性的多种多样形态的社会里保证最低限度一致性的任务。

”为此,1787年宪法

A.确立了共和体制B.遵循了分权制衡原则

C.明确了两党政治D.赋予了总统行政大权

27.1917年9月初,身在芬兰的列宁相继写了《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等文章,指出不能教条地把社会主义革命看成是遥远的未来,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客观条件都已经成然。

这表明列宁

A.在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B.主张革命分两个阶段进行

C.决定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彻底决裂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28.1945-1971年间,美国政府的科研拨款主要用于国防部、原子能委员会和国家宇航局三个部门,其他部门只占总数的7.4%~15%,这直接是受到了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B.美苏“冷战”思维的影响

C.激烈而广泛的国际竞争D.垄断资本对超额利润的追求

29.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指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趁火打劫,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殖民主义”。

据此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A.主要对欧洲国家贷欽B.贷款的条件过于苛刻

C.拒绝救助发展中国家D.被经济发达因家控制

30.以一定时期内的一大强因为基轴,以绝对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优势为基础的霸权国际体制,成为了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史的普遍规律(如下:

 中心一边缘等级格局图),这种国际体制

A.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B.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C.一直以欧洲为核心国D.保持着动态中的平衡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太平洋贸易圈又可以称为东亚贸易圈,是古代世界的另一个贸易圈,它始终是以中国为中心。

这个贸易圈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南洋地区和印度支那地区。

西太平洋贸易圈的贸易量比起地中海贸易圈来说娶逊色得多,但是在人类历史上却起到了地中海贸易圈无法起到的作用。

地中海贸易圈在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基本形成了南岸与北岸的对峙局面,最终形成了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隔地中海对峙的局面,即使再大的贸易量也不能减少这种对峙。

而西太平洋贸易圈则含有很大一部分朝贡贸易。

在西太平洋地区,中国是文明和实力的核心,贸易都是围绕中国展开的。

中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商业贸易和朝贡贸易,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促进了东亚各国的友好交流,最终为东亚朝贡体系和汉字文化圈(东亚文化圈)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英] 罗杰·E·巴克豪《西方经济学史》

材料二20世纪后半期,随着太平洋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1989年官方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诞生。

199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通过了《汉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

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由于APEC成员多元化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差异,以灵活、自愿和协商的方式逐步推进和深化经济合作,是APEC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重要特征。

各成员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承受力,对开放进程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单边协商机制下,APEC任何一个合作事项均实行成员主动倡议、共同协商、共同达成一致的方式。

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的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5%,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55%,贸易额占46%,合作集中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经济领域。

——摘编自马瑞霞《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西太平洋贸易圈与地中海贸易圈的主要不同。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亚太经合组织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8分)

3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荀子从认识论方面发展了“和而不同”。

他说: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同“暗”)于大理”。

在学术争鸣中,最忌“私其所积,为空间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各家学派都不可持门户之见,守一曲,走极端,“观于道之一隅而来之能识也”。

他提出“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即多方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中县衡焉”即依据对“道”的全面把握来确定文化思想的“和”的内核。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要求:

 论题明确,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做到史论结合)

33.(1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

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两北欧与美洲殖民地。

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1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

18世纪后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从1815年起,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

——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

1835年,英国人罗伯特·福瑞首沈将中国茶盗取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

……1872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877年,维尔·大卫发明了墙炒机;19世纪来,印度实现制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

……另外,美国规定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而进口中国茶需缴纳35%的关税。

1889年。

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

材料三表5

年份

1953

1976

1985

2002

茶叶产量(吨)

1287

1786

3600

16178

茶叶产值(万元)

123.55

285.76

1029.7

27955

种植面积(万亩)

12.54

14

21.48

40

——摘编自章红《新中国成立后湖北恩施州茶叶经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茶叶在18 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恩施茶叶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产生的背景。

(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0:

BABDBCBBDB11-20:

BDCBCDBBDD21-30:

ADACDBABB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1)不同:

 前者以中国为中心,以东亚、东南亚为主要范围;后者以地中海为中心,贸易量巨大,以地中海地区为主要范围。

前者围绕中国展开,实行朝贡贸易,形成东亚文化圈,友好交流是主流;后者围绕地中海国家展开,形成南岸、北岸两种宗教文明对峙。

(6分)

(2) 特点:

 成员国多元、差异大;松散性的经济论坛;开放性、灵活性和渐进性;自愿性和协商性;对成员国约束力小;多层次性(多边性)。

(5分,任答出5点即给5分)

原因:

 亚洲经济实力的增强;各成员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差异较大;国际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分)

32.示例:

论题:

 兼收并蓄的儒家(或海纳百川的儒家等)(2分)

阐述:

 荀子吸收法家思想,提出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的主张,学生韩非、李斯均成为法家代表人物;西汉董仲舒以孔孟儒学为核心,吸收阴阳家、法家等思想,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宋明儒生吸收老子、佛教思想,确立了儒学的宇宙本体论、道统论,提出了“格物致知”、“本心体悟”等主张。

(8分)

综上所述,儒学博采众长、开放包容,在吸收融合其他思想过程中不断发展、开创新局面。

(2分)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论题言之有理亦可)

33.

(1)作用:

 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茶叶成为中西贸易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

(3分)

(2)变化:

 由中国茶叶独占世界市场到输入英国的印度茶超过中国茶。

(2分)

原因:

 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业兴起,印度茶逐渐打破中国茶在贸易中的垄断地位;19世纪英国制茶业中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享受关税优惠;工业革命使交通通讯工具发生巨大变化,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4分)

(3)趋势:

 总体不断发展(1953~2002),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茶叶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有所增加但变化不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均快速增长。

(2分)

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开拓了国际因内市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经济的现代化。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