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106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7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三学年九月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

2、以“人”“言”构成的“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出现,到春秋时期才产生。

“信”这个概念也是从记载春秋历史的《左传》一书开始的,该书共有24处记载了诸侯、卿大夫等遵守承诺、盟誓的事例,人言为信在稳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上述史实的背景是

A.重道德的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信字在春秋时期出现D.《左传》作者发明了“信”字

3、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

”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是

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B.“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C.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

”上述西汉时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5、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

“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潜称王而不正名。

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

此类非一,殊不可晓。

”下列选项与上文观点一致的是

A.“天下为主,君为客”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6、元代士人杨维桢认为,元朝是华夏正统,而辽和金不是。

他的理由是,儒家的传承,在朱熹之后一度中断,直到元代大儒许衡才再度延续儒家的“道统”。

因为元朝有许衡这样承前启后的大儒,而辽、金却没有,所以尽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正统而辽、金不是。

对杨维桢的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杨维桢认为“正统”与否取决于文化而不是血统

B.杨维桢把是否传承儒家文化看作政权合法性的标准

C.杨维桢的看法接近于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

D.杨维桢的看法是儒家“夷夏”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7、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8、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A.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B.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C.宗教信仰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9、西方一本描写宋朝的书《中国转向内向》中说:

“理学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后,整个社会走向宇宙统一规范的文化操控。

加剧了中国儒学中对工具技术的攻击反驳,中国学问一向就少逻辑,所以中国古代科学虽然发达,但出不了像《几何原本》那样的体系理论。

”上述材料的中心意思是

A.中国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封闭性

B.以人伦为中心的理学束缚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虽然比较发达但欠缺逻辑性

D.欧洲近代科技伴随实验科学的发展而兴起

10、某版本高中历史课本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第1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2

第2课 宋明理学……7

第3课 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12

第4课 礼制规范……17

第5课 儒家文化的传播……22

A.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B.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             D.宗法对古代观念的影响

11、元代王祯《农书》记载:

“木奴千,无凶年。

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

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

”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生活B.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解决衣食问题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也会更好

12、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项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宋应星撰写了共有世界形响力《农政全书》

C.张仲景编写了中医理论经典《伤寒杂病论》

D.《木草纲目》等科技巨著问世

13、有人认为:

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

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思想淡化

14、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B.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C.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业

15、“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绝对正确和错误的东西——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东西或许对另一个人就是错误的。

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觉察并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

智者学派的上述主张

A.为了适应雅典直接民主的需要B.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C.提供了判断是非的客观标准D.提高了雅典公民的道德修养

16、“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同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指的是

A.反抗权威,崇尚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强调理性,崇尚自由D.反抗权威。

重视法制

17、马丁·路德在一次布道中说:

上帝的天国并不在于可以接触或看得见的外物,乃在于信仰。

他说的“外物”包括①神职人员②苦修行善③阅读《圣经》④购买“赎罪券”

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8、法国大革命之际,他的骨灰迁回巴黎葬入先贤祠。

灵车上写着“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

……引导人们走向自由”。

请问这位启蒙运动的领袖是

A.霍布斯B.狄德罗C.卢梭D.伏尔泰

19、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下列科学技、理论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科学技术突破

社会发展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创立

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

电磁学理论的突破

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C.

铁器、牛耕运用推广

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

D.

凯恩斯经济理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来临

20、19世纪中期,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谎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

该理论是

A.经典力学B.相对论C.进化论D.量子论

21、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22、据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每岁亦需巨资”。

一些总办经常以“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

这从本质上反映近代中国

A.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曲折性B.民族资本主义的弊端

C.洋务企业的腐败情形D.官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不善

23、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

“(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

24、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的学风:

“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降之学新。

”材料中的“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新”在:

A.注重经典考证B.针砭社会时弊C.批判理学旧说D.学习西方文化

25、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材料

结论

A

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变法措施。

C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维新变法进入实施阶段。

D

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6、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进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减弱

27、陈旭麓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

“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批判。

”该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国民革命C.中共一大D.五四运动

28、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们的相同点是

A.主张社会革命B.建立劳工社会

C.实现三民主义D.主张三大政策

29、《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

“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B.1917年C.1920年D.1924年

30、孙中山和毛泽东是20世纪的两位伟人,对中国历史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直接来源于西方启蒙思想B.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C.成为中国民主革命指导思想D.包含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31、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3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共同点有:

①包含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

②实事求是

③与时俱进

④在批判“左”倾错误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

33、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

“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          B.建立职称评定制度

C.实行三级学位制度             D.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34、“感动中国”评委会曾对某位杰出人物有这样的评语: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他”就是

A.袁隆平B.钱三强C.邓稼先D.李四光

35、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36、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

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A.古巴导弹危机B.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

37、“从点光源发射出来的光束的能量在传播中不是连续分布在越来越大的空间之中,而是由个数有限的、局限在空间各点的能量子所组成,这些能量子……只能整个地被吸收或产生出来。

”这一理论的提出

A.科学精准地描述宇宙运行规律B.颠覆了人们对宏观世界的理解

C.是为了解决热辐射问题的疑点D.深化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38、“现代世界是从1919年5月29日开始的。

这一天,人们分别在西非沿海的普林西比岛和巴西的索布拉尔拍下了日食照片。

这些照片证实了关于宇宙的一种新理论。

”“新理论”是指

A.万有引力定律B.相对论C.量子论D.进化论

39、曾有一项关于“如果离开互联网”的调查显示,有35.8%的人认为自己将“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是网民主要的网络活动。

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上述材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

A.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B.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

C.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D.没有任何影响

40、按照史学家麦迪森的估算,公元元年时世界人均GDP大约为445美元(按1990年美元算),到1820年上升到667美元,1800多年里只增长了50%。

同期,西欧国家稍微好一些,但也只是从公元元年的450美元增长到1820年时的1204美元,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国也大致如此。

而从1820年到2001年的180年里,世界人均GDP从原来的667美元增长到6049美元。

请问,关于从1820年到2001年的180年里人均GDP成倍增长的原因是

A.人口的减少B.战争的影响

C.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D.经济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41题12分,42题28分,共40分。

41、(12分)

(1)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

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意大利、德国和英国出现三次变革运动。

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6分)

运动名称

时间(世纪)

发源地

矛头

根本原因

性质

意大利

天主教会的

德国

天主教会的

英国

的思想体系及

(2)下表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6分)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时期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42、(28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10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三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图中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10分)

 

材料四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

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

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

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四的哪种观点?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理由。

(8分。

要求:

逻辑清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高三学年九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D

D

D

C

B

A

B

A

B

A

B

B

A

A

C

D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A

A

D

C

B

A

A

C

A

C

A

D

A

D

D

D

B

C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41题12分,42题28分,共40分。

41

(1)(两空1分,共6分)

运动名称

时间

发源地

矛头

根本原因

性质

文艺复兴

14-16C

意大利

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资本主义萌芽或经济的发展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宗教改革

16C

德国

天主教会教义或教皇权威

启蒙运动

17-18C

英国

天主教会思想体系及

封建专制制度

(2)特点:

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4分)

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维新派革命派等向日本学习,实现制度兴国。

(取两点,各1分,共2分)

42、

(1)趋势:

(10分)

①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

(2分)

②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2分)

③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2分)

④20世纪中叶,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

(2分)

⑤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贸易规则日益健全(2分)。

(2)整理:

材料二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个方面1分,共4分)

探讨因果:

(6分)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西学东渐和社会变革运动(采意得分)的影响。

(取两点,各2分,共4分)

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采意得分,2分)

(3)评分标准:

观点1分;理由每方面取1点2分,3点6分;逻辑1分,答出两个角度即可;共8分。

赞成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

理由:

时代在演变,而中国仍然守旧。

政治方面:

专制主义强化;经济方面:

小农经济占主导;文化方面:

“天朝上国”的保守观念。

(如果答出中国处于封建衰落阶段可以得2分,总分不能超出8分)

赞成②主要是“西方腾飞”。

理由:

西方突飞猛进的发展。

经济方面: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方面: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西方民主政治(或代议制)开始确立;文化方面:

马克思主主义诞生,开创无产资级革命新时代;启蒙思想(或理性与自由平等)发展;自由主义产生;近代科学发展;社会方面:

城市化加快;无产阶级开始显示伟大力量。

跟西方拉大差距的,不仅有中国,还有其它东方国家。

(如果答出西方处于资本主义崛起可以得2分,总分不能超出8分)

赞成③主要是“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理由:

综合上述两种理由。

(理由中西各取两个方面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