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拖网渔业技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0942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拖网渔业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第七章 拖网渔业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第七章 拖网渔业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第七章 拖网渔业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第七章 拖网渔业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拖网渔业技术.docx

《第七章 拖网渔业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拖网渔业技术.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 拖网渔业技术.docx

第七章拖网渔业技术

第四章拖网渔业技术

第一节拖网作业原理和特点

拖网是一种移动的过滤性渔具。

依靠渔船动力拖曳囊袋形渔具,在其经过的水域将鱼、虾、蟹、贝或软体动物强行拖捕入网,达到捕捞生产的目的。

现代渔业中,在世界各地拖网仍是主要作业方式之一,产量接近世界海洋捕捞总产量的40%。

长期生产实践证明,拖网作业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有较高生产效率。

现代拖网渔具不但可用于捕捞鱼类,也能用于捕捞头足类、贝类和甲壳类;不但可用于捕捞栖息水深只有几米、几十米的捕捞对象,也能用于捕捞栖息水深达到数千米的深海品种。

现代拖网渔具已能有选择地对水域表层、中层、底层对象实施有效捕捞。

正是这种高效率的捕捞给海洋渔业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大程度上由于现代拖网渔业造成了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以至在世界范围内提出了负责任捕捞概念,一致要求限制和减少工业化拖网捕捞。

拖网作业不但对鱼类资源本身造成巨大的损害,而且对鱼类赖于生存的海洋生态环境也造成巨大的破坏,尤其是底拖网。

现代渔具渔法中,拖网作业是一种能耗很高的作业,对能源的高度依赖,使作业成本不断上升,效益下降。

第二节拖网渔具分类

拖网渔具种类很多,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根据中国渔具分类国家标准(GB5147-85),拖网渔具依据渔具结构和作业方式,划分为“型”和“式”两级。

中国拖网按网具结构特征分以下七个“型”:

单片型:

即由带状单片网衣构成的拖网,如山东掖县的带网;

单囊型:

由网身和单一网囊构成的拖网,如通常使用的中层拖网;

多囊型:

由网身和若干网囊构成的拖网,如广东的百袋拖网;

有翼单囊型:

由网翼、网身和一个囊袋构成的拖网,如单拖网多数属此型。

有翼多囊型:

由网翼、网身和几个囊袋构成的拖网。

桁杆型:

由桁杆(或桁架)、网身和网囊构成的拖网,如桁拖网;

框架型:

由网口框架、网身和网囊构成的拖网,如我国山东的桃花虾拖网。

这种“型”的分法仅适用于中国。

此法从结构上给人予直接明了的感官认识。

按作业船只数和作业水层可分为七个“式”。

单船表层拖网:

如捕捞南极磷虾的表层拖网;

单船中层拖网:

如捕捞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拖网;

单船底层拖网:

如普遍使用的捕捞底层鱼拖网;

双船表层拖网:

如我国集体渔业中一度使用过的捕鳀鱼拖网;

双船中层拖网:

如丹麦双船中层拖网;

双船底层拖网:

如中国沿海多数使用的双船拖网;

多船式拖网:

以3艘以上船只同拖一顶拖网的作业,这种情况仅见于中国淡水捕捞。

实际生产中,人们也常常以捕捞对象作为划分拖网渔具的依据,如底杂鱼拖网、狭鳕拖网、智利竹筴鱼拖网、头足类拖网、虾拖网、贝类拖网、磷虾拖网、胸棘鲷拖网等。

第三节拖网渔具的结构和装配

拖网渔具主要由网衣、纲索和属具三部分组成。

现以使用最普遍的底拖网为例,择要介绍拖网的组成及主要装配技术。

一、拖网渔具的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

(一)网衣的种类和结构

拖网渔具的网衣按装配部位可分为网翼、网盖、网身、网囊等。

也有一些拖网还装置网舌(舌网)、分隔网、网囊衬衣等。

1.网翼

也称网袖、袖网。

装在拖网前部,起阻拦、诱导鱼类进入网身,也起扩大拖网扫海面积的作用。

根据设计指导思想,可将网翼分为上、下两片式结构,使拖网曳行中形成拱道,这对有些捕捞对象起较好作用;也有些拖网在上下网翼之间嵌入矩形网片,或利用手工编结成几道“生路”,有利于提高网口高度;也有将网翼做成统一的单片网衣。

此外,尚有无网翼结构的拖网,如中国的乌贼拖网、贝类拖网和桁拖网。

拖网网翼的长度、宽度、结构形式以及网材料的选用等对网具性能和操作有一定的影响,设计中可根据情况慎重选择。

2.网盖

也称盖网或天井网,多数底拖网都具备这种结构。

网盖多呈正梯形,装置在背网前缘。

网盖的作用是拦截受下纲惊扰的鱼类向上逃逸,但同时也具有提升网口高度的功效。

底拖网装置网盖往往使上下纲长度形成一定的长度差,因而改变了曳行中上下纲的受力状态,也影响了拖网的作业性能。

中层拖网一般没有网盖,表层拖网则将网盖装置在腹网前缘,可称之谓“底网”。

3.网身

亦称身网,是网体的主要部分。

其作用是将导入网口的鱼引入网囊。

渔获物多,网囊充满时,网身后段也起积聚渔获物的作用。

网身总是前大后小,使整个拖网在曳行中形成锥状。

网身的收缩率可称之谓“线型”,决定着网具的导鱼性能。

网身的结构、尺度、材料、网目大小及缝边线型在设计中均应慎重选择,以使拖网作业中保证各种性能如扩张、快速、滤水、导鱼、稳定、贴底处于良好状态。

4.网囊

亦称囊网、囊袋,是拖网渔具最后部分,起积聚渔获物的作用。

这部分网衣往往是网线最粗、网目最小、结构特别牢固的部分。

网囊的尺度并不单纯取决于积聚渔获物的多少。

从拖网力学原理上讲,网囊是整个拖网曳行中的“平衡器”,对整个网具保持良好运行起重要作用。

网囊网目尺寸对捕捞对象的杀伤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世界各国均以立法形式作出强制规定,是必须遵守的。

少数拖网渔具还有装置在网体以内用于防止渔获物从网内倒退出网口的舌网装置,或呈单片状,或呈漏斗形;有装在网囊底部的防擦网,也称“护网”或“衬网”;还有用于分隔鱼虾的分隔网片等。

(二)纲索的种类和作用

拖网上有很多的纲索,它们是网具的“骨架”和“框架”,其作用主要是加固网体强度。

同时也具有保证和改善网具力学性能的作用。

1.浮子纲

也称上纲,是装置在网翼和网盖上边缘的纲索。

作业时上面系缚浮子,以提高网口垂直扩张,使网具维持良好状态和一定的形状。

浮子纲一般用软钢丝绳外绕网线组成,也有用钢丝绳和其他合成纤维制成混合纲。

中小型渔船浮子纲直接系结网衣,功率稍大的渔船其浮子纲只结缚浮子,浮子纲与网衣之间再傍结一条缘纲。

通过缘纲再结缚网口边缘的网衣。

缘纲一般用聚乙烯绳制作,长度通过网衣尺度计算确定。

钢丝绳浮子纲长度应略短于缘纲,最多等长,这样有利于保护网衣。

浮子纲可分段制作,也可以制成一根。

使用上一定要使左右两边对称,防止网衣变形。

2.沉子纲

也称下纲,是装置在腹网口及网翼下边缘的纲索。

作业时配置一定重量和保证适当粗度,使网口下部沉降并维持一定形状。

拖网沉子纲可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结构,但设计上需要保证合适的长度和重量。

现有底拖网常用的下纲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缠绕式沉子纲

这种结构是在钢丝绳外缠绕绳股,层层紧密叠加以达到预定的粗度和重量,如图4-1。

图4-1缠绕式沉子纲结构

1.铁链吊纲2.缘纲3.钢丝绳4.夹子5.旧网衣绳股6.外包旧网衣7.沉子纲

这种结构常见于中国沿海底拖网,其优点是柔软、轻便,即使在很软的淤泥底也不易陷泥。

但比较笨拙,不便于起放网操作。

在泥沙海底拖曳时,容易夹带泥沙,重量加重,耐磨性能也差。

(2)滚轮式沉子纲

在钢丝绳上穿上橡胶或木质滚轮,滚轮的大小和材料决定了下纲的重量。

这种结构穿制方便,比较耐磨,适用于较粗糙的海底,但作业中柔性较差,重量不便调节,如图4-2。

图4-2滚轮式沉子纲结构

1.缘纲2.眼环3.钢丝绳4.铁环5.中型滚轮6.小型滚轮7.夹子

(3)橡胶片与铁球沉子纲

是用橡胶片和铁球以一定间隔穿制成的下纲。

沉子纲与下纲、缘纲之间用铁挂链连接。

下纲主要靠铁球保证水中重量,以橡胶片适应下纲长度要求。

这种结构也比较柔软,更适用于粗糙海底使用,但穿制工艺稍微麻烦。

在远洋渔船捕浅海头足类渔业中使用比较广泛,如图4-3。

图4-3橡胶片式沉子纲结构

1.网衣2.缘纲3.穿纲4.钢丝绳5.橡胶片6.铁挂链7.铁球

(4)滚球式沉子纲

主要以铁滚球和圆柱形橡胶滚轮穿刺而成。

这种结构比较沉重,在大型渔船从事远洋深海或礁石海底捕捞生产中广泛使用。

由于铁滚球和橡胶滚轮直径较大,沉子纲与缘纲之间的吊链长度应大于铁滚球的半径。

缘纲也用钢丝绳制作。

少数渔船在底质很差的岩石海底生产中,甚至使用大直径的汽车轮胎,以保证下纲能逾越海底礁石或山峰,如图4-4。

图4-4滚轮式沉子纲结构

(5)链式沉子纲

将铁链按一定要求结缚于下纲及缘纲上。

这种结构制作方便,适于较松软底质,广泛应用于捕虾拖网。

其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捕底层虾类效果良好,但长期拖磨容易失重,需要拆换,如图4-5。

图4-5链式沉子纲结构

3.空纲

网翼前方与曳纲(双拖网)或手纲(单拖网)相连接的钢索。

与上纲相连的称上空纲,与下纲相连的称下空纲。

空纲是上下纲的延伸,在网具的演变中,早先的上下空纲之间是配置网衣的,以后将网衣去除便形成了空纲。

空纲对拦集和诱导鱼类起积极作用。

上空纲在曳行中的抖动和引起的水花,下空纲在海底刮起的泥幕形成鱼类向两空纲间逃窜的屏障。

所以许多拖网趋向于使用短网翼和长空纲,有利于操作。

一般上空纲直接用钢丝绳制作,下空纲则较多地使用粗度稍大的混合纲。

力学原理表明,空纲长度与网口的垂直扩张呈正比例关系,而上、下空纲的长度差,不但对网口高度,也对下纲的贴底性能有明显影响。

4.力纲

力纲是拖网网体的纵向骨架,主要起保护网衣的作用。

不同结构的拖网使用不同的力纲安装方法。

中国沿海的两片式拖网多使用两根力纲且均装置在腹网上。

力纲的长度与网衣纵向伸直长度相同,这样网具在曳行中力纲实际上是不受力的,起贴底、稳定和保护作用。

在渔获多和起网时才真正受力。

从理论上讲,由于和网衣纵向伸直长度等长,力纲将牵制局部网衣,使网目不能充分扩张。

四片、六片式结构的底拖网一般装置4根力纲,安置部位总选择在背腹与侧网的缝边。

力纲与网衣纵向长度之间保持缩结,但仔细核算能发现,其纵向缩结系数与网具其他部位横向缩结系数并不保持平面网片几何学的关系,表明这种力纲长度的确定对网目扩张仍有少量的牵制作用。

或许,这种牵制作用正是设计指导思想的一部分。

5.翼端纲

安置在网翼端部的纲索。

翼端平头的拖网和做成燕尾状的拖网均应按预定的缩结要求配置和装上纲索。

现在较多的拖网在使用燕尾状结构,对此,应注意燕尾开叉的长度、使用的剪裁斜率、缩结系数等均可能对拖网性能,特别是翼端产生一定的影响。

6.网囊束纲及束纲引纲

为起网方便,网囊的中后段总是装置一条围绕网囊可以抽紧的细钢丝,这便是网囊束纲,也称卡包纲。

卡包纲两端连接在一根引纲上,引纲另一端临时连接在网身侧边的方便部位,牵动引纲便能抽紧束纲,牵引有渔获的囊袋,便可顺利起网。

在一次起网不能将渔获全部卸完时,可将束纲放松,再将网囊放入水中,稍作拖曳,留存在网囊束纲前或网身后段的渔获便进入网囊,再次起吊,如此重复,直至渔获全部起上甲板。

网囊束纲长度应大于网囊拉紧周长,引纲应长于其结缚的网衣纵向长度,防止拖曳时影响网囊的顺利伸展和扩张。

7.手纲和游纲

是单拖网特有的纲索。

手纲是连接翼端空纲和网板叉纲之间的一段纲索,旨在扩大网板的水平扩张距离。

根据需要可以做成单手纲,也可以做成双手纲。

手纲的长度可通过实践经验确定。

在底拖网作业中下手纲总是贴着海底(底拖),因此一般用混合纲制作,既保护纲索,也能更好地刮起海底泥幕。

游纲是连接手纲与网板支链或支架的一根细纲索,主要作用是起网时当网板挂上网板架后,通过绞收手纲、游纲将网具绞上甲板。

放网时,网板经手纲将力传至空纲,而游纲处于这一受力体系之外,完全不受力。

所以游纲长度应大于连接部位的空间长度。

由于游纲仅仅在绞收网具时受力,其余时间不受力,所以一般用细钢丝绳制作。

根据单手纲或双手纲连接方式,决定使用单游纲或双游纲,如图4-6。

8.曳纲

曳纲是船舶与网具连接的主要纽带,拖网时承受巨大张力。

一般用钢丝绳或部分使用混合纲制作。

中国沿海双船底拖网两船合用三根曳纲,每根曳纲近网端习惯使用数百米长的混合纲,意在用于刮起海底泥幕。

近船端则用钢丝绳制作。

曳纲使用长度通常选为水深的11~13倍。

单拖曳纲为两根,使用长度为水深的4~6倍。

在浅水区,曳纲使用长度对水深的倍数应较大;而深水区,曳纲长度对水深的倍数要小些。

但底拖网在深海作业时除了靠加重网具外,曳纲长度起码应达到水深的2~3倍(单拖),否则网具不能触及海底。

(三)拖网的主要属具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属具:

即单拖网的网板(另作介绍)、浮子及相关的升浮装置、下纲制作零件及相关的沉降装置、各类纲索连接件及某些拖网的特殊装置,如防海龟装置、幼鱼释放装置、鱼虾分隔装置等。

图4-6手纲在拖网上的位置

下纲连接件包括卸克、转环、纲索套环(亦称反唇圈)、“8”字环、“G”形钩和扁环等。

下纲制作零件包括铁滚球、滚轮、钢丝夹、铁挂链、下纲吊环、袖端牵引三角板、橡胶片等。

这方面的内容可参阅渔具材料的参考书。

二、拖网渔具装配

(一)网图的核算和剪裁

拖网渔具必须准确装配以达到设计要求,保证良好的渔获性能。

装配的第一道工序是备料和进行网片剪裁或编织。

中国拖网普遍采用对称剪裁,省时省力,在一般情况下应推广和熟练使用。

这方面的内容已经在“渔具材料与工艺学”中作过详细介绍。

中国对称剪裁方法虽然很巧妙,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在网目尺寸很大(如目大几米以上)、网片纵向目数很少的情况下,该方法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参考国外对网片剪裁方面的使用经验。

这里简单地介绍国外的几种剪裁和网图识别。

1.韩国

韩国渔船在西非使用的六片式软体鱼拖网,常常不标志剪裁斜率,而直接标志剪裁循环。

其网片纵向目数可能带0.5目,也可能是整目数。

韩国拖网网片剪裁工艺的主要特点是,一条剪裁边可能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的剪裁斜率,因此网图上不标志剪裁斜率,只标志剪裁循环。

看这类网图应特别注意网口的上下边,举例说明如下:

这是韩国拖网的天井下袖网,不难看出每边网片的实际剪裁为:

装纲边:

1:

2=7表示1个边旁,2个单脚,循环7次,其相应的剪裁斜率为2-1;1:

1=20,表示1个边旁,1个单脚,循环20次。

缝合边:

1:

1=11表示1个边旁,1个单脚,循环11次,其相应的剪裁斜率为3-1;2:

1=11,表示2个边旁,1个单脚,循环11次,其相应的剪裁斜率为5-1。

这样核算是正确的,因为两剪裁边的纵向目数均为44目,而宽边目数在26目时,窄边的目数是20目。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两种不同的剪裁循环排列在同一剪裁边上时,实际剪裁的次序是不能随意调换的,既具有方向性,又有先后排列次序。

忽略了会影响到纲边网衣的线型;同时还要注意,不同剪裁循环段的配纲是分别计算的,不能混在一起。

我们注意到韩国拖网的网身部分有时只算横向、纵向目数,而剪裁斜率、剪裁循环都没有标明。

这并不表示可以随意剪裁,相反,网片纵、横向目数只有在符合一定规律的条件下才能正确剪出来。

所采用的剪裁斜率从网体的总收缩来看,保持了良好的线型。

相比较而言,韩国拖网的工艺技术并不十分计较个别目数误差,也不计较网片纵向目数是否带有半目数,而是讲究总体的合理性,也更有广泛的适用性。

在没有标明剪裁斜率和剪裁循环的网片计算中,可以用普通剪裁的计算原理,以确保纵向目数的前提下,改变剪裁循环,直至横向目数符合图纸要求,以下即为一例:

该网片前宽边90目,窄边52目,纵向高度50目,两边如何剪裁?

高度50目,底边(90-52)÷2=19目,具体剪裁斜率应接近50÷192,即2:

1或2-1,即一个边旁2个单脚,剪完19个循环后,纵目尚余

目,由于只能剪19个循环,即保持三角形底边为19目,则纵向尚余目数应全剪边旁,以确保横向目数要求。

将此12个边旁作调整,为:

1N2B(19),12N

1N2B(12),12N,1N2B(7)

2N2B(12),1N2B(7)。

最终为1N1B(24),1N2B(7)。

即从前往后顺次剪1N2B(7)次,再剪1N1B(24)次。

这样能保证上下横边目数符合要求。

2.日本

在西非,原日本大洋渔业公司所属塞内贝斯卡公司的8片式拖网,网片剪裁使用另一种特殊而巧妙的办法。

其剪裁斜率一般标志为:

“A~,M~n,B~”。

上述符号的意义为:

A~表示开剪时所剪边旁数;

M~n表示中间正循环一律为M-1,循环n次;

B~表示收剪时的边旁数。

其原理同一般网片剪裁,特点是正循环均为M-1。

兹举例说明如下:

18-4:

表示正循环为18-1,循环4次;

5-12:

表示正循环为5-1,循环12次;

3.5-12:

表示正循环为3.5-1,循环12次,也即7-2,循环6次;

6-7,3~:

表示正循环6-1,循环7次,收尾剪3个边旁;

1~,2-31:

表示起剪1个边旁,正循环2-1,循环31次;

2~,3.5-12:

表示起剪2个边旁,正循环3.5-1,循环12次,即7-2,循环6次;

3.5~8,4~:

表示正循环7-2,循环4次,收剪4个边旁;

1-20,2-8:

表示由两个剪裁斜率,先剪1-1,循环20次,再剪2-1,循环8次。

我们很少发现既有开剪边旁,又有落剪边旁的处理方法,表明在剪裁的处理上,为保证网片横向目数的要求,要么在开首,要么在结尾作必要的调整。

八片式拖网大部分剪裁边的斜率都很大,为采用“M-1”统一方式提供了条件。

此外,即便是在网口的上下纲装配边,也没有使用宕眼剪法的情况。

3.西班牙

在加那利群岛的网具制造厂,我们见到了更简单而特殊的剪裁标志方法。

他们对网片纵向目数和剪裁斜率的标志方法与中国标志位置正好换位。

剪裁斜率使用极其简单的分数表示法。

如:

4:

表示剪裁斜率为4:

1或4-1,即剪裁循环为3N2B或2N1B,1N1B;

1

表示剪裁斜率为3:

2或3-2,剪裁循环为1N4B;

2:

表示剪裁斜率为2:

1或2-1,即剪裁循环为1N2B;

表示剪裁斜率为1:

1或1-1,剪裁循环为全单脚。

其余可类推。

由此,我们可以十分简单地将中国常用的剪裁斜率迅速换算成西班牙相应表示法,反之亦然。

1-2=

;1-3=

;2-3=

;5-7=

;1-1=1,有时表示为“AllBar”;2-1=2;3-1=3;4-1=4;3-2=

;4-3=

;5-2=

;10-3=

;11-3=

4.俄罗斯

俄罗斯变水层绳索拖网网图标志使用着一些特殊方法,如网目尺寸习惯使用半目的表示方法。

在工艺方面,普通网目的剪裁以分数表示剪裁循环,如:

即表示1N2B,即2:

1或2-1;

即表示1N3B,即5:

3或5-3;

表示1N1B,即3:

1或3-1;

表示2N1B,即5:

1或5-1。

余类推。

(二)网衣部分的装配

拖网网衣的装配包括网片的编缝,网口装纲边网衣的补强和网片之间纵向的绕缝。

1.编缝

剪裁网片之间的编缝使用缝合比,将前后两片目数不同的网片均匀缝缩连接起来。

缝合比的计算式在第二章中已有介绍。

在很多情况下,前后两片横向目数之比就是网目尺寸的反比。

这样利用网目尺寸的反比即能直接计算其缝合比,情况变得十分简单。

在以往很长的时间里,相接网片之间网目的变化都是比较缓慢的,前面的网目尺寸都小于后面的网目尺寸的2倍,用上述办法计算和编缝都不会遇到困难。

但随着拖网的演变,网目趋向大型化,而拖网后部的网目尺寸却不能放得过大,造成网目尺寸变化大,则前面的网目就可能达到或大大超过后接网目尺寸的2倍以上,并且相接网衣之间已经不再保持拉紧或缩结周长相等的原则。

这种情况在过去中国广东蛇口的拖网上见过,后来又在俄罗斯的大型中层拖网上见到。

在拖网设计中,用这种方法处理拖网各段网衣的收缩在广东地区被称之谓“收棋收目”法,即同时改小网目又减少横向目数,以获得较快得收缩率。

这种处理方法在拖网的实际运行中,常常会使前部的网衣横向不能充分扩张,而后部的网衣则可以充分扩张。

这显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为使用大网口拖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

在这种“收棋收目”的情况下,前后网片横向目数的“吃扣”(即缝编)办法取决于工艺习惯。

2.绕边

指装纲边网衣单片的绕缝,旨在加强网衣边缘强度。

按中国的习惯,对由边傍、单脚配合而成的剪裁边采用顺目绕边的方法(见图4-7);对宕眼、单脚配合而成的剪裁边采用倒目绕边的方法(见图4-8);对上、下中纲的全宕眼则绕成双线即可(见图4-9)。

图4-7顺目绕边方式图4-8倒目绕边方式

图4-9宕眼补强方式

3.绕缝

指两片网片纵向的绕缝,由于不出现宕眼剪裁,几乎清一色是边旁、单脚的剪裁边。

绕缝一般用双线进行。

每片网衣横向被缝进的目脚为2或3个,则缝边内实际网线应有4或6根目脚,由此形成一条类似的网筋。

在两片相同网目尺寸的缝合中,应将边旁、单脚一一对齐;在网目不同时,应按纵向拉紧等长原则绕缝;如网片原来的纵向也不等长,则较长的网衣应均匀缝缩在较短的网衣内。

(三)网衣与纲索的装配

1.浮子纲的装配

浮子纲与绕边后的上网袖采用均匀缝缩的办法装配,先将边纲均分若干段,再将网袖边均分同样段数,逐段对应缝上。

中纲将与全宕眼边网衣缝合,也采取分段均匀缝合的办法。

在中纲、边纲交接处,可留出几目备作连接卸克的余地,防止应力集中而破损。

2.沉子纲的装配

沉子纲根据不同结构形式使用不同装配方法。

缠绕式沉子纲首先用钢丝绳、绳股、旧网衣制作下纲,然后再将绕过边的网衣均匀缝缩在缘纲上,如图4-10。

图4-10缠绕式沉子纲与网衣装配的方式

1.下缘纲2.下网袖3.沉边纲

滚轮式沉子纲装配法类同,唯沉子纲制作与缠绕式下纲有别。

滚轮的数量、尺寸、重量在设计中应与下纲长度、水中重量和海底底质相匹配,严格保持设计要求。

橡胶片与铁球沉子纲装配要求的关键也在下纲本身的制作。

由于橡胶片是用旧汽车轮胎冲出来的,每片的厚度不匀且有一定的弯度,常使装好的下纲松紧程度有差异。

好在橡胶片本身重量不大,水中重量更轻,因此在施工中可以对使用胶片数量略作增减。

滚球式沉子纲在装配上兼有上述两种下纲结构的特点,装配和制作中有类似值得注意的地方。

链式沉子纲装配比较简单,不再赘述。

3.其它纲索的装配

包括力纲、网囊辅助力纲、网囊束纲及束纲引纲、囊底纲,还有袖端纲、空纲、手纲、曳纲等等均在纲索种类和作用一节提到,不再重复。

4.网板的连接

单拖渔具网板的连接大致有三种方式:

单手纲连接、双手纲连接和外吊式,其中以单手纲使用最普遍。

如图4-11。

单手纲连接在网具曳行中的受力体系是,渔船的拖力经曳纲、网板中心钩伸出的连接短索、网板叉纲、手纲传递到空纲和上、下纲。

此时,连接曳纲末端和手纲末端之间的游纲则游离于这个受力体系之外,呈自由飘曳状。

但起网时,在网板挂上网板架以后,继续收绞曳纲使之牵引游纲,并继续收绞手纲,此时网板、网板连接短索和网板叉纲不再受力。

放网时,网具一下水,手纲、网板叉纲及网板即处于受力状态,此时将网板连接短索与曳纲末端的扁环连上,绞收曳纲,网板从网板架上升起,脱去网板挂钩,网板受力体系便恢复到曳网状态,可以顺利放网。

在曳纲末端、连接短索和游纲三根纲索的连接处应有活络脱卸结构。

一般在游纲与曳纲之间连接扁环,连接短索端部连接“G”形钩。

“G”形钩开口处稍大于扁环中段凹槽的厚度,以使之可自由装卸,曳行时不致脱落。

在叉纲的合拢处,应有“8”字环,游纲的另一端装制铁,曳行时制铁卡在“8”字圈的大环内不能通过,来自手纲的力便经叉纲、网板、连接短索到达曳纲。

手纲、曳纲还必须装有能自由退捻的转环以及连接用的卸克。

双手纲的连接方式与单手纲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是配备两根手纲、两根游纲。

外吊式的网板不采用串接的办法,而是在曳纲、手纲连接处,另外用一根纲索吊置于外侧,这种连接意在扩大网板的水平张距,但应有与之相适应的起放网操作程序。

中国渔船没有使用这种连接方式的。

图4-11网板的连接图

1.曳纲2.“G”形钩扁环3.“G”形钩4.网板引链5.网板6.网板叉纲

7.“G”形钩扁环8.“G”形钩9.游纲10.网板叉纲引纲11.“G”形钩

12.“8”字环13.“G”形钩扁环14.手纲15.手纲16.上空纲17.下空纲

 

第四节网板的种类和使用

一、沿革

在风帆渔船时期,拖网的拖速取决于潮流和风力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