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docx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主要研究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各方面,探索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发展路径,从而明确可借鉴的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主要分为:
各国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各国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研究、
各国或地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各国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
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具体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运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分析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运用阶级分析法。
(二)具体的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法。
三、在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诸多环境因素中,起着更为广泛而具体的作用因素
社会因素,指宏观方面的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
家庭教育因素,是首要的、最基本的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包括学校直接的教学、课程和教材的种族中
心论和学校的日常行为。
同辈群体因素,是一个独特的、及其重要的政治社会化因素。
大众媒体因素,
迅速地向人们提供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直接或间接的政治内容潜移默化地给予青少年影响。
四、中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强化班主任与辅导员工作,是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推进“第二课堂”,是中国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
组成部分。
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
强化班级与党团队组织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
径。
五、韩国、新加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儒家文化的熏陶。
制定层级分明、循序渐进的日常道德教育体系;在中小学日常教育中普遍开展五项辅导活动等。
强化日常行为准则与礼仪教育。
制定校园管理规则和学生行为守则、班级规则,设置“道德教室”,对学生进行礼仪行为规范训练等。
开展课外活动。
包括班级活动、校园文艺与体育活动,以及国庆、校庆等全校性活动;规定学生必须选择参加课外活动等。
推进社会服务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和服务。
引导
学生在社会服务中锻炼自己;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清洁活动、植树运动、国家意识周等活动。
六、推动服务学习的策略
创立支持服务学习的机构。
在英美两国,服务学习得到社会机构和学校服务学习机构的推动
如圣母玛利亚大学的社会关注中心和社区自愿服务组织(SUV)等。
做好服务学习计划。
有效的服务学习有赖于良好的社区服务计划。
培养服务学习的骨干。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愿服务的习惯,另一方面要为他
们提供利用服务经验去领导和推动其他同学参与社区服务的机会。
提高学生群体工作的技能。
要帮助学生学会互相合作,掌握处理各种冲突的技能。
建立学校与社区的伙伴关系。
只有建立了学校与社区的伙伴关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与当选官员的联系能力、表达意见的能力和参与当地事务的能力,使学生熟悉地方事务、了解地方政府的服务和法律。
七、美国教育改革服务学习联合会提出服务学习
由五个部分组成:
预备,学生发现社区问题,并制定满足社区需
要的发展计划;合作,学生
和当地社区结成伙伴关系,共同解决社区问题;服务,学生实施有助于社区的服务计划;课
程统和,为解决社区问题,学生综合运用在学习所学的知识;反思,学生对所从事的社区服
务工作进行反思、讨论和写作。
八、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政治教育。
以德国宪法为价值核心,民主、自由、平等、法制、
和平统一是德国思想政治教
育的主要内容。
民主教育。
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社会科成为德国公民教育的主要课程。
宗教教育。
主要内容涉及伦理道德方面,德国宪法规定宗教教育为核心课程,教会管理宗教课事宜。
民族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
九、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国民伦理教育。
主要包括:
国民伦理教育、现代生活理论、经济
生活理论和国家安全和国际
关系。
民主与人权教育。
韩国课程改革增加了民主与人权的教育内容。
民族意识教育。
注重从乡土教育入手,逐步达到其民族意识教
育目标。
世界公民教育。
即具有世界公民精神,以平等开放的姿态对待外国人和外来文化,承认世界的多向性。
十、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国家意识教育。
灌输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
东方价值观教育。
大力弘扬东方传统价值观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儒
家传统文化。
提出
“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德,并将其作为“治国之纲”。
民主教育。
最终目的在于具备献身国家建设的精神。
法纪教育。
制定和逐步完善了一系列约束公民社会行为的条例和法规,并在公民中进行宣传教育。
宗教教育。
中学普遍开设宗教课程,内容涉及多种主要宗教的起源和教义。
十一、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政治观教育。
从以自由主义的个人利益上升为美国式的国家利
益,宣传以强权政治为核心的
扩张主义。
价值观教育。
目的是促进青年的个性自由发展、自我完善,以
个人为中心,以个人前途为动力,促进学生自觉接受价值观教育。
社会规范教育。
集中体现了美国的主体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
爱国主义教育。
主要通过历史教育实现,以历史作为维系整个国家人民的纽带。
健全人格教育。
健全人格的主要内容是:
自由的意识、乐观进取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公民宗教教育。
公民宗教体现了美国人的民族精神——“美国精神”,即爱国的民族精神;
乐观进取、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崇尚个人奋斗的民族精神。
十二、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的目标:
从“和魂洋才”到“皇国良民”。
战后目标:
具有完美人格的人。
十三、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新加坡力求培养出人民的国家意识,塑造拥有“敬业爱群、勤劳进取、廉洁奉公、
讲求实效”的新加坡精神的“新加坡人”。
这一培养目标分为三层:
一是对自己民族及文化传统的认同。
二是树立亚洲人的挂念,以保护新加坡在引进西方技术的过程中保有自己的独立性。
三是培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新加坡人”。
十四、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政治教育。
让学生理解民主、政权、政权组织形式等基本政治
生活要素,弄清“政治觉悟”、“政治行动”诸概念的逻辑关系,要求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并
能正确观察、评判社会政治现象。
经济教育。
不仅要求受教育者掌握知识、能力和技巧,更要求提高其劳动素养、经济素养和道德素养。
法制教育。
形成青年一代的法律意识,使其严格服从法律。
其
主要内容涉及宪法、经济法、
民法和刑法等。
道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不仅要了解基本的道德准则,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
而且要认同国家和全人类的价值。
生态教育。
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对待自然正确态度和生态价值,培养探究自然的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教育。
主要包括社会基本结构、社会发展史、个人的社会作用、人际关系、生活道路的
选择及基本的社会心理知识等,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变化。
“俄罗斯新思想”教育。
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国家作用”、“强国意识”、“社会团结”四个相辅相成的部分。
十五、英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特色
开展宗教活动。
宗教势力以上帝的名义向国民灌输符合现代资
本主义需要的宗教信条,并渗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它是英国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
强化品行养成。
学校注重从小培养学生注重礼仪、仪表、个人品
行,处处把培养绅士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并与英国社会、家庭传统密切相关。
注重课外活动。
学习广泛组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以增加学生的道德实践机会,拓宽教育时空。
十六、日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特色
开设“特别活动”。
利用特别活动进行德育,类似于我国的第二课堂,各学校把它视为衡量
学校工作好坏的标准之一。
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课外学习室活动。
二、学生会活动。
三、俱乐部活动。
四、全校性活动。
特别活动被誉为日本德育改革的典范。
开展劳动教育。
是通过树立劳动观念来培养劳动意识,通过劳动体验来养成热爱劳动、珍爱劳动成果、与他人合作的好品质。
是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在日本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学生指导。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
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是日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灵活性的重要体现。
十七、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一、综合考虑,突出校园环境的整体美。
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净胜文明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
二、细节入手,突出校园文化的育人理念。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立意要高,不能就环境论环境,要注意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来研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一、紧扣校训内容,塑造独特的校园精神。
校训是校园精神文化的表征和灵魂,是一所学校历史形成的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的高度概括。
二、优化育人目标,确立健康的价值取向。
育人目标是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为学生指引学习成才的方向,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有显著的宗旨意义。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一、以人为本。
要关注“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好校
园制度文化。
因为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关系
的规范的总和,是构成现代学校的重要元素,是学校管理的杠杆。
二、以校为本。
立足学校实际来建设学校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很重要,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习惯和传统,所以要立足本校,发扬特色。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一、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动态因
素,是一种能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颐养身心、提高修养的活动。
包含:
思想政治教育类活动、体育活动、学术活动和娱乐活动。
二、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区团体。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重要渠道。
十八、法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人权教育。
在法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
民主生活教育。
是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
为民主生活准备知识、为民主生活
准备技能和为民主生活准备经验。
政治合法性教育。
即要教育公民能对政治制度和管理人员的道德
感和正义性作出评价,并且认识法国的政治制度是合权威的、能过让人服从的,而且是最好的、良善的和正义的。
爱国主义教育。
侧重对历史文化的珍惜和爱护,又突出地体现在名目繁多的博物馆中。
伦理道德教育。
强调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重视系统的公民教育和道德知识传授,同时,不完全否认和排斥宗教教育。
除以上几种主要教育内容外,还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等。
十九、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特色
重视理性。
强化理性,培养理性公民成为美国公民教育的一个显
明特征。
理性主义意识着重视知识、尊重科学与经验,强调思维的批判性和自主判断力,要求具备合作、宽容和客观等
品质。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呈现出重视理性的特征是因为美
国存在促进理性的内在因
素。
突出个人权利。
强调个人权利的自由主义对美国宪政民主的发
展有重大影响。
虽然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个人权利,但并不排斥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的教育。
高扬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成为美国结合的最重要的情感力量。
爱国主义不仅不能被侵犯,而且意味着对他国的支配。
强调服务学习。
做公民就是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因而公民资格的实践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杜威是这种公民教育方式的最主要倡导者。
树立核心价值。
公民美德是作为共和国的美国的永恒教育主题。
二十、英法德思想政治教育特色
注重政府的指导。
政府都把公民教育作为重要职责,紧紧把握教育的主动权,多由政府直接
或间接管理和指导公民教育,中央权力得以加强,都力图通过公民教育来教育下一代使他
们能够遵循各自社会的政治秩序,维护和实现各自国家的阶级利
益和政治目的,充分体现国
家意志。
强调责权公民的培养。
公民教育就是为了保证学生有效地参与民主的政治、经济、道德生活,在知识、技能与价值提样等方面做好准备,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增强人民的公民意识,其最终目的在于推进社会政治进步,建设高度文明的政治制度。
强化宗教的影响。
多数欧洲国家都有悠久的宗教历史,并且宗教思想本身就凝聚着一定道德
思想,宗教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社会发展和稳定
的重要因素,各国政府都注重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其为实现公民教育目标服务。
强调教育的渗透性。
实施公民教育时反对强制和灌输,提倡陶冶和启发,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注重
营造公民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保持教育的渗透性、隐蔽性和持久性,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十一、日本、韩国、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
倡导共同的价值观念,增强认同感。
民族精神作为源于民族存在、民族生活的社会意识,是
一个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动力,是每一个民族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
珍视和继承传统,突出民族性。
学校、家庭和社会全面协作。
兼收并蓄,东西融合。
实行全面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主义的学校德育的涵义是以道德课为主要途径,其他课程和活动也挖掘道德教育因素,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出道德教育的功能。
二十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异同及启示
共性:
一、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教育。
二、道德规范的养成、三、社会规范的传递、维护国家利益。
国际竞争精神的培养和阶段性与层次性。
差异:
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二、无产阶级性和资产阶级性。
三、一体性和多样性。
四、外输性和本土性。
五、抽象性和具体性。
六、无神论和有神论。
原因分析:
一、理论基础不同。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各异。
三、国内外政策需要不同。
启示:
一、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
二、弘扬传统美德,不断丰富政治教育内容。
三、根据形势
发
展完善内容结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应。
四、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
二十三、各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异同及启示
共性: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国家目标、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和统一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注重对健全人格和群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全球性。
五、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将青年
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个性: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体现的政治性不同。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体现的实质内容不同。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反映的民族传统不同。
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体现的特征不同。
启示:
一、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
三、注重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
二十四、美国校园文化建设及启示
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观。
一、强化公民责任与服务意识。
二、追求个人在道德和公民方
面品质的完美。
三、树立共同体意识。
四、发展领导能力。
五、强调全球性。
六、多样性。
构造学校仪式。
体现学校精神价值的仪式活动,即可成就学校的
伟大,也可培养学生的高尚
美德。
创立荣誉体系。
荣誉制度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态度,使人们生活在一种彼此信任的氛围里。
传递校园故事。
故事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载体之一。
校园故事主要体现该校创办者道德品质的传奇故事。
塑造学校物质文化。
良好的文化环境,会把不同的社会心理因素注入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心理
结构中,使其积淀为深层的心理基础。
这种心理积淀将有效地引
导、规范、激励受教育者的
行为。
启示:
(一)积极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国际交流。
(二)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共青团工作紧密结合。
(三)借鉴海外经验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重。
二十五、日本校园文化建设及启示
凸显校园文化的文化意识。
坚持以人为中心,适应人的精神需求,提高人的修养,
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传统文脉的延续,塑造一个优美、宁静而富有文化和时代气息的校园,
这是日本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
强化精神文化的熏陶。
日本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对学生进
行传统文化价值和爱国主义
教育。
注重特别活动的文化。
利用特别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日本校园文化建设很具有特色的教育途径。
启示:
二十六、服务学习
服务学习是当前英美两国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和课程。
服务学习又称经验学
习、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或社区参与等,其内容是学校通过提供
参与社区服务的机会,将社区服务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合作、尊重差异等社会技能以及独立性、自尊、自我价
值感、思维的批判性等个性品质,增强学生的社区意识、归属感,
使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
的公民。
服务学习是杜威的思想和科尔伯格等人的道德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自20世纪90
反映了社群主义的政治观。
除以上理论,学习理论的发展也为服务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发展心理学、认知科学的研究和理论阐明了学习的本质。
服务学习正是社区服务将知识、技能与价值进行了结合,完成了有意义的学校或社区目标,
因而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学校教学的社区状况的改善。
服务学习的目标是使学生对某些价值的认同和对社区的归属
感,最终使学生成为具有民主技能、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公民。
其实施步骤为(见第七题)
推动服务学习的策略:
创立支持服务学习的机构。
二、做好服务学习计划。
三、培养服务学习的骨干。
四、提高学生群体工作的技能。
五、建立学校和社区的伙伴关系。
从英美两国学校的服务学习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以参与意识和技能为重点,培养学生民主参与的技能和对社
区的责任感。
二、以服务项目为内容,即针对社区的需要和问题提出并实施服务方案,从而培养群体合作的技能和社区意识。
三、不断提升参与水平,保证学生成为独立行为的公民。
四、提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理性的公民。
五、强化社会实践的支持性系统,树立学生持久的社会服务意识。
二十七、美国的校园文化建设
(见第二十四题)
二十八、自由至上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政治上保持消极态度,坚持低水平的参与政治。
基本政治任务是选举组成政府的代表;每个
人只在私人空间享受自己的权利,与志同道合的合作以追求利
益,遵守法律,不侵害他人的
权利。
经济上追求成功,具备市场所需的品质。
把人理解为竞争的个
体,是计算并促进自己利益的人,因而把自由的追求和私人的生活的满足置于优先的位置,并放弃参与国家管理的自由。
二十九、罗尔斯的原初状态
“原初状态”是罗尔斯用来导向两个正义原则的程序设计,合乎原初状态就可能达成正义观念。
即:
一、有达成共识的意愿。
二、处于相互对等的地位。
三、理性而互相冷淡。
四、反思性平衡。
“原初状态”实际上是保证正义观念得以产生的对话环境,即正义观念的树立和公民美德的形成有赖于平等、自由的对话环境,
因而必须塑造呵护正义的教育环境。
但其未解释好社会和好公民谁先谁后。
三十、共和主义的理想公民特征
以公共利益为重。
公民美德的实践是保持他们自身的自由的条件,因为公民美德是指向公共
利益的,公民只有为公共利益尽义务,才能拥有公民权利。
以国家认同为基础的多元认同。
共和主义的国家是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形成的共同体,因而共和国与公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理性商议的能力。
公民及其代表通过公共讨论、公开演说。
达
成分享的理解,接受不同的可能性和妥协性的合法性,形成自愿联合的共同体。
三十一、社群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公民教育的过程必然是发现的过程,是通过发现自己作为国家公民的意义和目的,即发现与
民族和其他成员的纽带关系及其要求,发现共同价值的价值追求,从而把自己培养成忠于国
家利益的公民。
这种过程包括两个方面,即:
一、通过历史和文化探索发现公民角色的意义。
二、通过社区服务发现公民角色的意义。
三十二、多元文化主义的特征批判主流文化的支配性。
批判自由主义的中立性。
职责普遍的平等公民观,否定群体认同的差异性。
批判自由主义宽容的狭隘性。
三十三、青少年思想政治的发展
中外青少年儿童对政治国家的认知和情感:
一、青少年对于国家施政的看法随着年龄增长由关注个人转变为关注制度。
二、青少年对于辨别政府和非政府飞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提升。
三、青少年对政治的结构或者国家的权利阶层的理解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四、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及其具体信息方面的理解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的。
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发展的因素:
(见第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