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阶段测评4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0023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阶段测评4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阶段测评4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阶段测评4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阶段测评4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阶段测评4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阶段测评4含答案解析.docx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阶段测评4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阶段测评4含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阶段测评4含答案解析.docx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阶段测评4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适用·高考化学

阶段测评(四)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2014·新疆乌鲁木齐诊断)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

乙醇和水互溶,故不能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C选项错误。

答案:

C

2.(2014·云南第一次统一检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3.15gNaCl

B.实验室中可用燃烧法处理CO、H2、H2S等可燃性尾气

C.测定中和热时,环形玻璃搅拌棒可用铜丝代替或直接用温度计搅拌

D.Fe2+与[Fe(CN)6]3-反应生成Fe3[Fe(CN)6]2蓝色沉淀,该反应可用于Fe2+的检验

解析: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A项错误;CO、H2燃烧生成无毒的物质,可用燃烧法处理,但H2S燃烧生成有毒的SO2,故H2S不能用燃烧法处理,B项错误;铜丝是热的良导体,不能作中和热测定的搅拌仪器,温度计属于易碎仪器,不能充当玻璃棒,C项错误。

答案:

D

3.(2013·河北保定调研)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A.用图1装置模拟铁的吸氧腐蚀

B.用图2装置制取并吸收NH3

C.用图3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D.用图4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解析:

图2装置中NH3的收集装置中的导管应该短进长出,且NH3极易溶于水,应选择防倒吸装置吸收尾气,B错误;加热会加速氯化铵的水解,且在蒸干时,氯化铵会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C错误;图4中制取乙酸乙酯时需要用酒精灯加热,D错误。

答案:

A

4.(2014·河北唐山统考)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验证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用图2所示装置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备干燥的氨气

D.用图4所示装置量取15.00mL高锰酸钾溶液

解析:

图1装置是为了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A选项错误;由食盐水制取NaCl固体时,应用蒸发皿,B选项错误;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因为氨气与浓硫酸反应,C选项错误;用酸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D选项正确。

答案:

D

5.(2014·河北石家庄质检)下列实验与所得结论相符的是(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入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能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测定结果偏小,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C.向某溶液中加入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的沉淀,原溶液中含有Fe2+

D.在含有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Cl2后,充分加热蒸干,可得到纯净的FeCl3固体

解析:

乙醇和碘水互溶,故不能用乙醇萃取碘,A项错误;pH试纸湿润后,相当于稀释了原溶液,若测定结果偏小,则说明原溶液呈碱性,B项错误;K3[Fe(CN)6]与Fe2+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项正确;因Fe3+易水解,故FeCl3溶液加热蒸干得不到纯净的FeCl3固体,D项错误。

答案:

C

6.(2013·江苏南京模拟)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该盐也可能是复盐或混盐(碳酸钠与碳酸钾的混合物),错误;C项,出现的浑浊为苯酚,苯酚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弱,错误;D项,Ksp(Ag2S)

答案:

B

7.(2013·北京朝阳区一模)如图集气瓶中用滤纸折成的纸蝴蝶上喷洒了一种溶液,通入某种气体后,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纸蝴蝶颜色变化不一致的是(  )

解析:

A项,NH3与H2O反应生成的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正确;B项,Cl2与H2O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所以颜色变化为先变红后褪色,正确;C项,乙醇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错误;D项,O2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KI氧化为I2,使淀粉变蓝,正确。

答案:

C

8.(2013·安徽省联盟第一次联考)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Ⅰ:

制取并收集氢气

B.实验Ⅱ:

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

C.实验Ⅲ:

实验室制氨气并收集干燥的氨气

D.实验Ⅳ:

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解析:

图Ⅰ收集氢气的试管塞为单孔塞,空气无法被排出,还会产生危险,A项错误;图Ⅱ该实验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B项错误;图Ⅲ碱石灰(U形管和干燥管中填充物)可以起到干燥氨气作用,同时用向下排空气法可以收集到氨气,倒置的漏斗可以防止发生倒吸,C项正确;图Ⅳ是排碱式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而不是检验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D项错误。

答案:

C

9.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存放浓硝酸时,使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

B.酸碱中和滴定时,若未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D.将Mg(OH)2悬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解析:

见光易分解的液体药品要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浓硝酸和橡胶能反应,所以不能用橡胶塞,应该用玻璃塞,A正确;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会造成误差,B正确;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混合时水在下方,苯在上方,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C正确;过滤应该用玻璃棒引流,D错误。

答案:

D

10.(2013·江西南昌调研)标准状况下,将aL由SO2和Cl2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200mL0.1mol·L-1Fe2(SO4)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棕黄色变浅。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3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其质量为22.3g。

则下列关于该过程的推断错误的是(  )

A.所得沉淀为0.1mol的BaSO4

B.混合气体中SO2的体积为0.896L

C.a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8mol

D.a的取值范围为1.344

解析:

由最终生成的沉淀为22.3g,可知n(BaSO4)=0.1mol;由S原子守恒可得n(SO2)+3n[Fe2(SO4)3]=0.1mol,而n[Fe2(SO4)3]=0.02mol,故n(SO2)=0.04mol,即为0.896L;若a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8mol,则SO2与Cl2恰好完全反应,不能使Fe2(SO4)3溶液的棕黄色变浅,选项C错误。

要使“溶液的棕黄色变浅”,SO2必须有剩余,即n(Cl2)<0.04mol,故a<1.792;要使“溶液的棕黄色变浅”,则剩余的SO2不能与Fe3+完全反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n(Fe3+)=2n(SO2)余,故n(SO2)余不能超过0.02mol,则n(Cl2)>0.02mol,可知a>1.344。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兴趣小组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E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装置制取氢化钙时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3)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4)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要制CaH2,需要用纯净的H2来与图中所给的Ca反应。

用Zn与盐酸反应制得的H2中含有杂质HCl气体、水蒸气,这要用NaOH溶液除去HCl气体,用浓硫酸干燥水,之后再把H2与Ca反应。

另外为防止Ca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应在Ca后再连接干燥装置。

(3)Ca与H2反应后,要先冷却,最后停止通H2。

答案:

(1)方法一:

关闭i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从分液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若蒸馏水不能流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方法二: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导管连接i口,并将导管另一端放入水中,微热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e f d c j(k) k(j)

(3)BADC

(4)CaH2+2H2O===Ca(OH)2+2H2↑ 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

12.(2014·贵州贵阳监测考试)生活中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

原因是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刺激皮肤。

蚁酸化学式为HCOOH,化学名称为甲酸,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为探究甲酸的部分化学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盛有1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HCOOH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HCOOH饱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振荡,发现混合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说明甲酸具有________________(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

(3)用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一氧化碳:

HCOOH

H2O+CO↑,实验的部分装置如图甲所示。

制备时先加热浓硫酸至80~90℃,再逐滴滴入甲酸。

①欲组装成图甲制取CO气体的发生装置,从图乙挑选所需仪器:

________(填序号)。

②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分析甲酸的结构式发现,甲酸中除有羧基外还有醛基,推测甲酸还应具有醛的性质。

请帮助该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其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酸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甲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HCOOH+HCO

===HCOO-+CO2↑+H2O。

(2)酸性KMnO4溶液具有氧化性,能与具有还原性的甲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3)①由题目信息可知该反应需要在80~90℃的条件下进行,且甲酸是逐滴加入的,故发生装置需要用的仪器为蒸馏烧瓶、分液漏斗和温度计。

②装置Ⅱ为安全装置,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因倒吸流入蒸馏烧瓶中。

(4)可用银镜反应检验醛基。

取少量甲酸于洁净的小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如果产生了光亮银镜,可证明甲酸中含有醛基。

答案:

(1)HCOOH+HCO

===HCOO-+CO2↑+H2O 

(2)还原性 (3)①ace ②防止水槽中的水因倒吸流入蒸馏烧瓶中

(4)取少量甲酸于洁净的小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中和至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如果产生了光亮银镜,可证明甲酸中含有醛基(合理答案即可)

13.(2014·江西南昌调研)小明同学欲测定一定质量的NaCl晶体的体积,设计了如下步骤:

①精确称量agNaCl晶体;

②把agNaCl晶体放入仪器X中(容积为100mL);

③在滴定管中装入CCl4,记录读数:

V1mL;

④缓缓将CCl4滴入仪器X中,至准确刻度,记录滴定管液体体积读数:

V2mL。

经计算,小明就测得了比较精确的agNaCl晶体的体积。

请回答: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滴定管应选用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3)测得晶体体积为________mL(用相应代数式表示)。

(4)若滴定管读数V1准确,而V2读数时仰视,则测得NaCl晶体体积________(填“偏大”、“无影响”或“偏小”)。

解析:

(1)最后比较精确测得了agNaCl的体积,说明仪器X为可以精确量取的仪器,中学阶段涉及的能精确量取液体、又可盛放固体的仪器为容量瓶,故X为容量瓶。

(2)CCl4对橡胶管有腐蚀作用,故选取酸式滴定管。

(3)滴定至容量瓶刻度线时,CCl4与NaCl晶体的体积之和为100mL,而CCl4的体积为(V2-V1)mL,故NaCl晶体的体积为[100-(V2-V1)]mL。

(4)仰视读取的体积比平视读取的体积大,导致计算时CCl4体积偏高,从而使测得的NaCl晶体体积偏小。

答案:

(1)100mL容量瓶 

(2)酸式 (3)100-(V2-V1) (4)偏小

14.(2014·东北三校一模)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实验室合成环己酮的反应如下:

环己醇和环己酮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现以20mL环己醇与足量Na2Cr2O7和硫酸的混合液充分反应,制得主要含环己酮和水的粗产品,然后进行分离提纯。

分离提纯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步骤有(未排序):

a.蒸馏,除去乙醚后,收集151℃~156℃馏分;

b.水层用乙醚(乙醚沸点34.6℃,易燃烧)萃取,萃取液并入有机层;

c.过滤;

d.往液体中加入NaCl固体至饱和,静置,分液;

e.加入无水MgSO4固体,除去有机物中少量水。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分离提纯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2)b中水层用乙醚萃取的目的是________。

(3)以下关于萃取分液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如图用力振荡

B.振荡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荡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分液时,需先将上口玻璃塞打开或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再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4)在上述操作d中,加入NaCl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蒸馏除乙醚的操作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_。

(5)蒸馏操作时,一段时间后发现未通冷凝水,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6)恢复至室温时,分离得到纯产品体积为12mL,则环己酮的产率约是________。

解析:

(1)提纯环己酮时首先应加入NaCl固体,使水溶液的密度增大,使水层与有机层更容易分离开;然后水层用乙醚进行萃取,使水层中少量的有机物进一步被提取,提高环己酮的产量,将萃取液并入有机层;再向有机层中加入无水MgSO4,以除去有机物中少量的水,然后过滤,除去MgSO4固体,最后再进行蒸馏即可得到环己酮。

(2)b中水层用乙醚萃取的目的是使水层中少量的有机物进一步被提取,提高环己酮的产量。

(3)分液漏斗振荡时应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A项错误;振荡时,分液漏斗中某些物质挥发变成气体,会使分液漏斗中压强增大,所以要适时旋开旋塞放气,B项错误;经振荡放气后,应将分液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C项错误。

(4)提纯环己酮时加入NaCl固体,可降低环己酮的溶解度,使水溶液的密度增大,水层与有机层更容易分离开。

由于乙醚的沸点为34.6℃,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来控制加热温度。

(5)蒸馏操作时未通冷凝水,要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再通冷凝水,以防冷凝管炸裂。

(6)由反应方程式可计算出理论上生成环己酮的体积为

mL=19.90mL,最后可计算出环己酮的产率为

×100%=60.3%。

答案:

(1)dbeca 

(2)使水层中少量的有机物进一步被提取,提高产品的产量 (3)ABC (4)降低环己酮的溶解度;增加水层的密度,有利于分层 水浴加热 (5)停止加热,冷却后通冷凝水 (6)60%(或60.3%)

15.(2014·贵阳普通高中期末监测)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可以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过程中得到一些认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等已省略),其实验操作:

先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a、b、c,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然后打开a、b、c,通过控制a和b,有节奏(间歇性)地通入气体,即可在M处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C中热水的作用:

__________。

(2)M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撤掉酒精灯,反应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

(1)A是H2O2在MnO2催化条件下制取O2的装置,B是干燥装置,C是乙醇汽化的装置,E是乙醇催化氧化的装置,F是吸收催化氧化产物的装置。

(3)红色的铜丝先被氧气氧化为黑色的CuO,后又被乙醇还原为红色的铜。

答案:

(1)2H2O2

2H2O+O2↑ 干燥O2 使C中无水乙醇变为蒸气进入M参加反应

(2)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受热部分的铜丝由于间歇性地通入氧气而交替出现变黑、变红的现象

(4)能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能维持反应继续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