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3985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docx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docx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2101004

适用专业

政教

总学时数

54

实验学时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教研室

政管

课程学分

3

上机学时

课程性质

必修课

编写人

周瑞华

讲授学时

54

课外学时

开课学期

3

编写时间

2006.8

周学时数

3

见习学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外交关系发展演变的重大特征、趋势及其基本规律,提高对中国生存、发展国际机遇与挑战的认识。

2、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分析、判断重大国际现象、国际热点的方法、技能。

3、理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增强热爱中国、振兴中国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基于教材,但据课程目标适当增补国际时事与重要理论成果内容。

2、讲授为主,但重用问题式、交流式、图示式、讨论式等方法。

3、要求学生勤阅读,勤思考,勤练习,勤作笔记。

四、本课程的先导课程

当代世界史,当代国际关系史,政治学原理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运用电子课件与多媒体课件讲授课程。

2、辅助放映有关录像资料。

3、批阅3次学生作业,组织一次课堂专题讨论。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占总成绩的70%,平时自学讨论作业为辅,占总成绩的30%。

七、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周敏凯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参考书目】

1、俞正梁《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肖月朱立群《简明国际关系史》〈1945—2002〉,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3、顾关福《战后国际关系》〈1945—2003〉,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

4、蔡拓《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美〕詹姆斯·多尔蒂等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6、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八、课程结构和学时分配

章节

章节名称

讲授学时

辅导学时

课外学时

作业(数量)

备注

绪论

3

第一章

国际关系的形成

3

第二章

国际格局

3

第三章

国际行为体

6

1次

批阅作业

第四章

时代主题与国际安全

6

1次

专题讨论

第五章

国际行为准则与国际秩序

6

第六章

当代世界经济

6

1次

批阅作业

第七章

美国的实力与霸权战略

6

1次

批阅作业

第八章

欧洲

3

第九章

日本

3

第十章

俄罗斯

3

第十一章

发展中国家

2

第十二章

中国外交

4

共计

54

九、教学内容

绪论(3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本课性质特点、地位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掌握本课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学习意义与学习方法,理解本课及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难点】

重点是本课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难点是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国际关系三大范畴的内涵及其关联。

【教学内容】

一、本课研究对象。

(一)一般对象是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现状、趋势及其内在规律

(二)本课具体研究对象:

以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三大范畴为重点,研究当代世界。

1、三大范畴内涵:

世界经济:

指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及国际经济关系。

世界政治:

指世界各国的政治状况及国际政治关系。

国际关系:

指国家与国际组织相互之间的各种对抗与依存关系。

2、三大范畴关联——相互交叉,互为因果。

3、本课重点内容。

①世界经济政治的总体概况,尤其是其重要趋势与国际格局特征

②世界经济、政治的突出重大问题,国际安全特征,国际准则与国际秩序问题等。

③世界经济、政治的主要力量,国际行为体类型及其地位作用。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外交战略及外交关系。

4、本课主要特点

①现实性②客观性③基础性④综合性⑤中国性

二、本课学习意义。

1、了解国际环境,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与前提

2、吸收借鉴别国经验教训,作为振兴中国的前车之鉴。

3、分析判断国际机遇与挑战,作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预警措施。

三、本科学习方法要求

1、掌握教材基本方法:

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中国政府的理论观点与立场,理论联系实践。

2、教学方法:

依据教材,联系热点,讲授重点,讨论难点。

3、学习方法

第一章国际关系的形成(3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早期国际关系的表现及特点,掌握国际关系体系形成演变的历史阶段,主要特点及表现,理解国际关系演变的基本动因及历史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是国际关系诞生及演变的主要阶段、主要特征表现及其历史条件与动因,难点是国际关系演变的条件与动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关系形成的前提与基础

——早期国家与国际关系

一、古代的国际关系

1、中国的外交关系、外交思想原则及外交行为;2、古埃及的外交;3、古印度外交;

4、古希腊外交;5、古罗马外交;

二、中世纪的国际关系

在亚洲,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了以册封与朝贡为特征的松散关系,形成了东亚封贡体系,它以敬服为特点。

在欧洲建立了以教皇、神圣罗马帝国为中心的松散宗教政治关系。

三、早期国际关系的特点

偶然性地区性有限性幼稚性

第二节国际关系的诞生与动因

一、开端标志:

威期特伐利亚体系出现

产生背景;

重要内容及意义;

二、体系标志:

殖民统治体系出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世界被殖民统治连成一体。

三、诞生动因

1、生产力与科技的发展进步2、主权国家的诞生3、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第三节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

一、演变过程

㈠维也纳体系

产生背景;重要内容及意义;

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产生背景;重要内容及意义;

㈢、雅尔塔体系

产生背景;重要内容及意义;

1、定义2、主要内容3、历史地位

二、演变特征

大国力量由欧洲列强转为美苏两极

国际行为体由少数国家转为两类并存

国际准则由少到多

时代主题由战争革命转为和平发展

强权外交由普遍盛行转为削弱下降

三、演变动因

㈠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归根揭底是历史的合力。

其中有多种力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㈡依据有关学者观点就是

1、生产力发展因素2、战争因素3、各种进步运动4、宗教文化因素

㈢依据理论流派观点主要有

1、经济决定论2、文化决定论3、制度决定论民主决定论4、地理决定论地缘政治学

5、历史决定论英雄决定论6、过程决定论

第二章国际格局(3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国际格局与国际体系的异同,掌握国际格局及冷战格局概念、两极格局的演变过程、主要表现内容、终结方式,掌握多极化格局的概念、主要表现及其重要意义,理解两极格局终结与多极化格局发展的基本动因。

【重点难点】

重点是国际格局、冷战格局、多极化格局概念,两极格局的演变阶段、主要表现内容、终结方式,多极化格局的表现及意义。

难点是两极格局与多极化格局演变的基本动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格局与国际体系概念

一、国际体系含义二、国际格局含义三、二者的异同

第二节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演变的前提与基础

1、欧洲中心格局的终结是历史基础

2、雅尔塔体制是现实基础

美苏“冷战”是本质基础

“冷战”标志:

“冷战”根源:

二、演变的过程

㈠战后至50年代末为两大阵营形成与对峙阶段

1、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3、两大阵营的对峙

㈡60年代两大阵营的分化瓦解

1、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2、社会主义阵营瓦解3、第三世界崛起

㈢70至80年代两极与多元并存。

一方面:

美苏两极激烈争霸,由70年代苏攻美守到80年代美攻苏守,其具体表现是:

1、70年代的美苏缓和2、80年代前期美苏僵持对抗3、80年代后期美苏合作

另一方面:

多元力量迅速崛起

1、西欧联合自强不断深化。

2、日本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

3、中国全面登上国际舞台4、第三世界成为反帝、反霸、反殖主力军。

三、演变的结果:

和平终结

(一)标志

(二)影响

1、世界格局由两极转向多极化2、世界主要矛盾由东西转向单极与多极

3、世界竞争重点由军事转向综合国力4、世界安全重点由传统转向非传统

5、大国关系由冷战转向竞争共处

(三)启示:

1、军事手段首次对大国胜负丧失作用2、和平竞争首次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关键手段

3、国内社会矛盾首次导致一个大国的土崩瓦解

四、演变的动因

1、战略力量对比变化是直接原因,决定格局核心结构

2、国家利益竞争是根本原因,决定国家冲突合作

3、意识形态对立是主观原因,决定国家的战略判断与选择

4、苏联竞争战略失误是关键原因,直接导致一极的消失

5、时代主题转换是客观原因,直接决定国家战略的正误与成败

第三节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一、概念

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六大力量竟相发展,各有千秋2、欧、亚地区多极化不断加强

3、大国关系竞争共处,相互制约4、美国实力趋于下降,难以主宰世界事务。

三、多极化趋势的动因

1、经济全球化是其经济基础2、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是其政治基础

3、多样性文明是其社会基础。

四、意义

1、有利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削弱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2、有利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第三章国际行为体(6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国际行为体的体的含义、分类及其历史演变,掌握国家行为体、国际组织行为体的行为特征与地位作用,理解国家利益、国家主权、综合国力等概念及其特点与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是国际行为体概念,国家行为体、国际组织行为体的行为特征与地位作用,国家利益、国家主权、综合国力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点是国家行为体、国际组织行为体地位作用的异同关系,国际利益、国际主权、综合国力的内涵、特征及对国际关系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行为体概念

一、国际行为体定义及特征二、国际行为体类型三、国际行为体历史演变

第二节国家行为体及其行为特征

一、国家行为体概念

1、国家行为体定义2、国家行为体的诞生与发展

二、国家行为体的历史地位作用

1、国际关系的基本行为体,对非国家行为体有支配主导作用。

2、直接决定国际关系的对抗与合作、战争与和平,尤其是大国关系直接主导国际风云变幻。

3、其历史命运呈衰落趋势:

国家主权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国家权力受国际组织分割,国家能力受国际组织制约,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家仍是基本行为体。

三、国家行为的基本特征

㈠以国家主权为根本行为准则。

1、国家主权涵义2、国家主权特点:

3、国家主权作用:

4、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

5、国家主权的前景:

变与不变相结合

㈡以国家利益为根本行为宗旨。

1、国家利益涵义:

2、国家利益分类:

3、国家利益的特性4、地位与作用

㈢以综合国力为根本行为手段。

1、综合国力概念2、综合国力构成:

3、综合国力计算:

4、综合国力作用:

㈣国家类型

第三节国际组织行为体

一、国际组织行为体的产生发展及其数量、类型。

1、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