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9581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方案.docx

《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才培养方案.docx

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

中医骨伤科学本科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2020版)

【专业简介】

学校中医骨伤科学专业教育始于1978年招收中医医史文献(骨伤方向)硕士研究生,1988年起招收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五年制本科生,1996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生,2019年独立招收中医骨伤科学博士研究生。

目前已培养本科生997人,专科生191人,博士6人,海内外研究生214人,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为92.15%。

学校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专注脊柱损伤性疾病与骨伤手法治疗、脊柱生物力学、四肢骨关节创伤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骨病、脊柱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学科特色鲜明。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学校中医骨伤科教师队伍技术力量雄厚,已经形成老中青相承接、传统现代相融合,人员结构合理,科学完整的学术梯队。

队伍中有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名中医、广西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层次人才组合;有三家直属附属教学医院和多家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整脊疗法重点研究室,是广西卫生厅重点建设学科,广西区教委重点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是广西区内唯一培养中医骨伤科学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基地,学校在遵循高等教育和中医学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尊重中医骨伤科人才成长规律,突出中医骨伤科学的办学特色,着力培养适应区域医药卫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中医骨伤科学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有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知识;有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并且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和一定的地方特色医疗技术手段,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中医骨伤科学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及实现路径】

(一)培养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⑴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⑵热爱中医事业,能够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⑶重视患者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差异。

尊重患者及家属,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医生、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⑷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

在医疗服务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⑸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自我完善意识与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⑹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⑺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⑻具备依法行医的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维护患者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⑼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能够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并发挥中医药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⑽具有科学的态度,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2.专业知识目标

⑴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尤其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内容,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⑵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基本知识,中医正骨与急救基本知识。

⑶熟悉中医经典理论,尤其熟悉中医骨伤典籍和骨伤经典理论,了解中医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

⑷掌握中医药治疗各种常见、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基本知识。

⑸掌握中医骨伤科学保健、康复等基本知识。

⑹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西医临床骨科医学基本知识。

⑺掌握必要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⑻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了解减缓病痛、改善病情和残障、心身康复及生命关怀的有关知识。

⑼熟悉预防医学,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以及中医骨伤科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

⑽熟悉卫生法规,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3.技能目标

⑴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⑵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骨伤科急救、复位、固定,运用韦氏整脊特色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针灸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

⑶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

⑷具有合理选择现代临床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治疗的能力。

⑸具有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判断以及初步处理的能力。

⑹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等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⑺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

⑻具有信息管理能力,能够利用图书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

⑼具有阅读中医药古典医籍以及搜集、整理、分析临床医案和医学相关文献的能力。

⑽具有运用一门外语查阅医学文献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目标实现路径

培养要求

实现路径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开设军事理论与技能、形势与政策、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增加所有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育,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1.2热爱中医事业,能够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开设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传统基础课程与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循证医学课程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1.3重视患者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差异。

尊重患者及家属,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医生、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开设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医学心理学等课程,增加所有专业课程中的人文关怀和临床沟通教育,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1.4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

在医疗服务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开设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等课程,开展暑期实践、专题讲座、学习研究社团等第2课堂,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1.5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自我完善意识与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1.6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开设医学统计学和科研方法、医学信息检索、网上课程学习,开展读书笔记、综合实训、暑期专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1.7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1.8具备依法行医的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维护患者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开展综合实训、暑期专业实践活动、劳动课、毕业实习等实践,开设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学、循证医学等课程,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1.9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能够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并发挥中医药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开设卫生法学课程,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1.10具有科学的态度,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开设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和科研方法/科学技术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内容,鼓励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2.知识目标

2.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尤其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内容,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人体系统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专题讲座、学习研究社团等第2课堂;教师提供的和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2.2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基本知识,中医正骨与急救基本知识。

开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正骨学、急诊与灾难医学等课程,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第2课堂,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2.3熟悉中医经典理论,尤其熟悉中医骨伤典籍和骨伤经典理论,了解中医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

开设中医骨伤科基础、骨伤医籍选、中国医学史等课程,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第2课堂,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2.4掌握中医药治疗各种常见、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基本知识。

开设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外科学、骨伤内伤学、中医筋伤学等课程,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2.5掌握中医骨伤科学保健、康复等基本知识。

开设中医骨病学、骨伤内伤学、中医筋伤学、韦氏整脊手法、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预防医学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学习研究社团等第2课堂,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2.6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西医临床骨科医学基本知识。

开设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人体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外科学、急诊与灾难医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课程,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2.7掌握必要的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开设药理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中药炮制学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2.8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了解减缓病痛、改善病情和残障、心身康复及生命关怀的有关知识。

开设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学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2.9熟悉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以及中医骨伤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

预防医学、传染病学、第2课堂性教育与艾滋病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学术报告、社区宣教实践等第2课堂;毕业实习、课程见习等实践。

相关网络课程;专题讲座、社区宣传等第2课堂;毕业实习、课程见习等实践。

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2.10熟悉卫生法规,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形势与政策、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内容,开设专题讲座、学生社团活动等第二课程和教师提供的和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3.技能目标

3.1运用中医理论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3.2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3.3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开设诊断学、临床思维与技能、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中医儿科学、神经病学、中医眼耳鼻喉口腔科学、综合实训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学习研究社团等第2课堂;毕业实习、暑期见习等实践;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

3.4具有合理选择现代临床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治疗的能力。

开设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等课程;专题讲座、技能竞赛等第2课堂,毕业实习、暑期见习等实践和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3.5具有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判断以及初步处理的能力。

开设急诊与灾难医学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第2课堂;毕业实习、课程见习、暑期专业实践、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3.6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等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3.7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

开设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志愿者服务等第2课堂;毕业实习、课程见习、暑期专业实践、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3.8具有信息管理能力,能够利用图书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

开设医学统计学和科研方法、循证医学、医学信息检索、预防医学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学科竞赛、学术报告等第2课堂;毕业实习、课程见习等实践;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3.9具有阅读中医药古典医籍以及搜集、整理、分析临床医案和医学相关文献的能力。

开设内经选读、难经选读、易学基础等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医学信息检索、中医经典临床应用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3.10具有运用一门外语查阅医学文献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开设医学信息检索、大学英语等课程,相关网络课程,教师提供的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的学习资源

【修业年限】

学制5年,按照学年学分制管理。

【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1.主干学科:

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临床医学

2.核心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基础、中医筋伤学、中医骨病学、中医正骨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一、军事理论与技能:

2周

二、课程实验:

含有课内实验的课程共16门,课内实验学时共268学时。

三、课内见习:

含有课内见习的课程共23门,课内见习学时共480学时。

四、暑期见习:

第2、4、6学期暑假进行暑期临床见习,每次2周,共6周。

一年级开展以“初入杏林”为主题的医学志愿者服务,要求学生通过在医院做导诊或义工的形式,体会医患关系、熟悉医院环境,使学生了解国情、民情、社情,早期参与基层医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年级以“感知医学”为主题,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进行社区医疗机构实习,使学生熟悉临床医疗工作流程、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完成生源地疾病谱调查,增进职业意识。

三年级以“模拟上岗”为主题,深入县乡基层医疗单位,了解基层单位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业务情况。

安排门诊跟诊,学习医患沟通、医疗程序,初步了解医学临床思维和基本技能服务。

完成后才可以获得学位证书。

五、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4周,具体内容和要求为:

第7、8学期各进行综合实训,每学期安排80学时。

每阶段实训结束须均设临床能力过关考核,综合考核合格才可进入实习。

六、劳动课:

课程设4学分64学时,每学期每周开课0.5学时。

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七、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48+4周,具体内容和要求为:

第8学期结束后即进入临床毕业实习,其中必修实习时间为48周,机动周4周,共安排52周,具体要求参照实习大纲。

实习轮科基本要求为:

骨科12周;内科16周(必轮科室为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各3周,急诊内科1周,选轮科室为内分泌科、肿瘤科、肝病科、风湿免疫科、肾内科、老年病科等科室当中的1个科室,轮科时间3周);外科11周(必轮科室为肝胆外科、胃肠外科、手术麻醉科2周,急诊外科各2周,选轮科室为泌尿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乳腺外科等科室当中的1个科室,轮科时间3周);妇、产各科2周;儿科(含新生儿科)3周;医学影像科2周;共48周。

七、第2课堂:

课外教育指学生参加的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计划、各类专业知识及能力大赛等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个性,培养特长,鼓励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科学研究:

学生参与协助教师科研项目与实验、发表的科技论文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2.学科知识竞赛:

学生课外参加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竞赛、数学建模比赛、英语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和科技作品大赛等创新创业项目竞赛。

3.校园文化活动:

学生课外参加体育、演讲、辩论、书法、绘画、文艺演出等各类文娱活动竞赛。

4.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学习讲座:

学生课外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学习讲座。

【教学实施】

一、本专业学生毕业应完成的课程计算学时学分,详细数据见表1。

表1课程结构分析表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

学分占比%

理论

实践(实验+见习)

网络*

合计

必修课

通识课

41

496

88

72*

584

14.91

学科基础课

74

874

188

122*

1062

26.91

专业课

79.5

912

312

24*

1224

28.91

实践技能

军事理论与技能

4

80*

80*

1.45

综合实训

4

160

160

1.45

劳动课

4*

160*

毕业实习

48

1920*

1920*

17.46

第2课堂*

6*△

必修合计

250.5

2282

748

96*

3030

91.10

选修课

公共任选课

6*△

限制性选修课

24.5

392

392

8.90

选修合计

24.5

392

总计

275

2690

748

96*

3438

100

必修与选修学分比

9.5:

1

备注:

1.见习、实习1周计40学时。

2.打“△”号学分为免学费修读。

打*号的内容不计入合计,不计算占比。

3.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级中医骨伤科学本科专业教学进程表)

二、每学年教学周次分配见表2。

表2教学周次安排表单位:

入学、毕业教育

教学(含实验、见习)

实习

教学地点

1

2

31

4

14

52

学校本部

34

4

14

52

学校本部

34

4

14

52

骨伤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医院

34

4

4

10

52

骨伤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骨伤医院

48

2

2

52

各实习医院

总计

1

2

133

52

18

54

260

 

【考核评价】

一、评价方式

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由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

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按照《广西中医药大学形成性评价实施细则》执行。

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可根据课程要求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文献综述等不同方式完成。

二、评价要求

1.课程(含综合实训)考核:

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前测试、实验报告、实验技能考核、课堂讨论和考勤等,考核结果作为形成性评价的组成部分,终结性评价为期末考试,二者的综合结果得出总评成绩。

2.分阶段考试(含中医经典过级考试):

在4、7、8学期末对已经完成授课的课程进行分阶段综合考核。

第4学期末进行基础知识水平考试,第7学期末进行临床知识水平考试,考试不及格可申请补考一次;单数学期开设中医经典过级考试,中医经典过级考试不设补考,学生报名考试次数不限,各阶段考试范围及基本内容见表3,具体考核方法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第8学期末参加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考核。

以上所有考试均纳入毕业审核范围。

表3分阶段考试安排表

学期

考试

学分*

内容

3

中医经典过级考试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三级(内经、伤寒、金匮、温病)

4

基础知识水平考试

1*

中基、中诊、中药、方剂、基础医学综合

5

中医经典过级考试

1*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三级(内经、伤寒、金匮、温病)

7

临床知识水平考试

1*

中内、中外、中妇、中儿、临床医学综合

中医经典过级考试

1*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四级(内经、伤寒、金匮、温病)

8

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

第一阶段考核

3.暑期见习考核:

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见习作业、导师鉴定意见、单位鉴定意见等环节,终结性评价为见习报告,二者综合结果得出总评成绩。

4.实习考核:

形成性评价包括病种量化考核、临床技能评价、出科考核、实习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含理论、技能操作,各环节成绩总和的平均分得出最终总评成绩。

5.公共选修课考核:

公共选修课中,面授课程由任课老师设定考核方式,可采用课程论文、考试、报告等形式取得考核结果。

网络通识课必须通过网上课程测试的形式取得考核结果。

6.第2课堂考核:

按第2课堂管理相关规定完成。

7.毕业综合考核:

除以上所有教学环节以外,独立设置的终结性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综述和专业文献口头介绍等。

8.所有考核结果折算为学分,按《广西中医药大学学分制管理规定》执行。

【毕业与学位授予】

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合格,取得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的学分和限选课程的规定学分(本专业毕业总学分共为275分),通过分阶段考试(含中医经典过级考试)并合格,完成暑期见习6周,毕业实习48周,完成公共选修课和第2课堂要求学分,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经审查符合《广西中医药大学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教学进程表】

见附表

(一)、

(二)。

【必要说明】

1.教学进程表中,课程名称所规定的学分附有“*”标注的,表明要求学生应完成修读,但不收取相应的学分学费。

2.课程序号前附有“★”标注的,该门课程为考试科目,无此标识的为考查科目。

3.大学英语必修学分、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第2课堂、选修学分纳入绩点计算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