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
《《守株待兔》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守株待兔》的教学设计模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守株待兔》的教学设计模板
《守株待兔》的教学设计_模板
《守株待兔》的教学设计
一、自主识字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则寓言,看看这则寓言能令我们明白什么,好吗?
2、(板书:
守株待兔)谁能读准这个题目(提示:
株是翘舌音)
3、读了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就题目质疑)除了这些疑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就内容质疑)(老师相机板书:
谁?
为什么?
结果?
)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内容
为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
注意首先,我们要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自由朗读,老师贴三个生字“窜、撞、锄”)
二、合作交流
谁能读准这三个生字?
你读得真准,请你告诉我们,要读好这三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齐读)
读准了字的发音,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板书:
读)(请三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听他们读得对不对)(读后评议)
为了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疑问,我们在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板书:
想),找找问题的答案。
(自学课文)
把读懂的问题告诉小组的同学,还可以说说通过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小组学习)
(小组汇报)通过小组学习,你们小组知道了什么?
说给大家听听(板书:
说)(老师相机贴出种田人`树桩和兔子,让学生明白树桩是什么,以及寓言的大概内容)
(教师小结学生汇报)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原来这则寓言说的是一位种田人为了等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而每天守在树桩旁边。
现在,你们还有疑问吗?
三、品读领悟
1、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在想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他在想:
兔子啊!
赶快来吧!
”
2、种田人的梦想能实现吗?
“不能”为什么不能实现?
(学生回答:
因为兔子不会再来撞死在树桩上了)
那么,上次兔子撞死的事是一次——(学生回答:
意外,偶然)
3、你从课文哪些句子看出那次是一次意外?
(自由读课文,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你从哪个词看出这是一次意外?
(学生汇报,老师点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指导朗读)这是一件多么奇怪,又令人感到意外的事呀!
你能读好这两句话吗?
(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范读,齐读)
4、种田人知道野兔是偶然撞死的吗?
从哪看出他不知道?
(自由读二、三段课文`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你从哪个词看出种田人不知道那是一次偶然的事?
(指导朗读)这个种田人拾到一只还不够,还要“每天”“整天”坐在树桩等待,看来他的确认为兔子还会再来撞死在树桩上,真是个又愚蠢、又贪心的人啊!
你们认为他的行为可笑吗?
你能读好这两句话,让我们觉得他又愚蠢、又贪心、又可笑吗?
5、你能上来劝劝他吗?
(请一位同学当种田人,请个别同学上来劝他)
(学生表演)“嗨,朋友,你不用再等了,野兔不会再来了。
”
“……”(老师点拨)看来大家都认为野兔是不会常常撞死在树桩的。
上次野兔自己撞死的事是一次(引说,意外、偶然、特殊情况)
6、同学们,我们可不能像种田人那样,将偶然的事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总在梦想着不劳而获。
四、巩固延伸
同学们,让我们把这则寓言背下来,记在脑子里,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不要作傻事,好吗?
检阅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说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在国庆旅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
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课文的思路很清晰:
先是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描述了两个场景:
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
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
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
又想使自己的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
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
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
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二、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商定、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方便、羡慕、情不自禁、盛大、隆重、街道、人山人海、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议论”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三、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总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
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
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华沙、检阅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观看)谁能告诉大家这是在做什么吗?
(学生回答——国庆阅兵)。
对,这是我们国家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的图片。
在这一天呢,许多的游行队伍都要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
大家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回答——祖国真伟大、我很自豪……)对,确实非常壮观,我们都要为祖国感到骄傲。
2、那这幅图呢?
(出示图片)这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
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
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体会“检阅”一词的意思。
(检是检验,阅是观看。
检阅一般是指一支队伍的最高首长对他的队伍举行隆重的检验仪式。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生字词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要多读几遍。
标出本课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课文,再读课文的过程中纠正错误的读音。
(2)识记生字
师:
同学们看看这些生字朋友,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来吗?
”
a、出示生字
俱、博、鸦、截、伍、默、局、棒、羡、慕、禁、席、众、纠
(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起来读)
b、识记字形
大家都这么棒,已经会读这些生字了,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呢?
同桌相互说说。
全班交流。
交流难记的字。
“俱”右半部分中间是三横,不是两横。
“博”书写时左小右大,和“搏”组词区分。
”
“截”注意正确的书写笔顺,和“载、栽”对比识记。
“慕”书写时上小下大,重点指导下面的部件,下面是心的变体,不是小。
“席”里面不是草字头。
“纠”和收一起记,自主观察,提出疑问,相互提醒。
a、换一换:
博—搏默—墨棒—捧羡—羔慕—幕席—度
b、减一减:
俱——具伍——五
c、拆合识字法:
鸦默棒禁众
d、归类识字:
截、载、栽
(3)检查认字情况
a、出示生字词语(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检阅、俱乐部、商定、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方便、羡慕、情不自禁、盛大、隆重、街道、人山人海、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议论
重点指导:
翘舌音:
拄众后鼻音:
洪队伍:
“伍”读轻声。
(4)理解新词的意思
师: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会读这些词语了。
那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鸦雀无声:
连乌鸦和麻雀都停止鸣叫,形容很静。
羡慕:
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情不自禁:
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淹没:
盖过。
三、再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1、师:
同学们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
指名回答,教师表扬回答的学生。
(文章讲述了在波兰国庆检阅式上,一队儿童队员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检阅时,他们的队伍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喝彩的故事。
)
2、文章的题目是检阅,那么围绕检阅讲了那两件事情呢?
引导学生回答:
准备检阅、检阅时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词语,了解了大意大意,那么我们这节课来深入学习文章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大家了解到什么信息呢?
”(学生回答)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段告诉了我们地点(波兰首都华沙)在干什么?
(正在准备欢度国庆节。
)那在国庆节上发生什么事了呢?
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2、学习第二到第九自然段(检阅前)
(1)请大家自由朗读2-9自然段,看看主要讲了什么事?
(点名回答。
少先队员准备检阅,但遇到了棘手的事,最终完美解决,大家都很高兴。
)
(2)在准备检阅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棘手的事?
(“棘手的事”是指大家不知道怎么安排截肢拄拐的博莱克。
)
a、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
第四自然段:
“终于有一名队员说话了”说明了什么?
(当时他很犹豫,矛盾,“终于”说明他很有勇气)
第五自然段:
“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
(本意是指很安静,本文指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很为难,没有一个说话的。
)“确实”“非常”说明(这件事很难办)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就是——棘手。
那“棘手”的意思就是(难办)
b、第六自然段:
(展示课件)
从这段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连用五个问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写出了少先队员的心理活动:
大家都心存顾虑,不知道该怎么安排。
)指导朗读,读出为难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评价读、齐读)
(3)过渡:
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队员的顾虑,那这件到底是怎么解决的呢?
a、办法:
队长想出好主意,把博莱克放在第一排,大家都表示赞同。
b、从哪里体会出大家都赞同队长的想法?
第八自然段:
“太棒了”,“羡慕”
第九自然段:
“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
(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就是不由自主的意思)你能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c、大家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d、第7-9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家对博莱克的尊重与关心。
)
e、指导朗读,读出赞同、高兴的心情。
3、学习第十到第十六自然段(检阅中)
师:
国庆节到了,那博莱克在游行的时候,表现的怎么样呢?
让我们一起去检阅现场看看吧!
请同学们默读10-16自然段,找出博莱克表现的语句。
(1)国庆节那天热闹吗?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第10自然段)
a、联系上下文体现“隆重”的意思。
(人山人海、彩旗飘扬、站满)
b、在这隆重的节日里,波兰人民的心情是怎样的?
(高兴、兴奋)
c、指导朗读,读出热闹、高兴的心情。
(2)在如此盛大的节日里,如此隆重的检阅中,博莱克表现怎样?
(他走得非常自信,非常棒,神情很专注。
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3)如果你就是博莱克,你当时的心情会如何?
(高兴、激动、兴奋、自信、骄傲、自豪……)相机朗读:
就带上你的感受读一读!
(4)是啊,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也博得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大家是怎样表扬他们的呢?
”(大家齐读,展示课件)
出示:
“这个小伙子真棒!
”
“这些小伙子真棒!
”
a.“这个小伙子”指的是谁?
大家为什么这么夸博莱克?
(联系上文第12段)
b.“这些小伙子”又指的是谁?
大家为什么称赞他们?
前后桌讨论:
观众为什么这么说,难道仅仅是因为队伍走的整齐吗,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
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让每个人都想有自己应有的权利。
)
c、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称赞的语气。
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自信的博莱克,人们是这样称赞: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齐读)
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想着博莱克的艰辛付出,人们是这样称赞: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齐读)
三、走出文本,升华认识。
1、博莱克成功了!
儿童队成功了!
看着他们越走越远的身影,你想对博莱克说什么?
请同学们把你想对博莱克说的说一说。
2、出示一些图片:
残疾人(如失明、聋哑人、断手、腿残)
此时此刻,你们想对这些残疾人说些什么?
3、总结:
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是有爱心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伸出彼此的双手,去尊重、关爱身边的残疾人,用我们的爱心去营造这美丽的世界,让世界充满爱!
四、布置作业
1、把你想对博莱克说的写下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让更多的人去尊重爱护残疾人。
五、板书设计
14检阅
这个小伙子自信自强
真棒!
这些小伙子关心尊重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
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
(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
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
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
它跟地球一样吗?
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
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
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
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
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
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
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
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
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
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
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
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
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e.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
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
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
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f.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h.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 二 课 时
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
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
(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兴”、“几”,能给多音字“兴”、“几”据词定音;理解“来历、勤奋、默默”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
4、能理解“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的意思。
5、能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一个地方。
教学重点:
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
围绕“早”学,让学生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第3自然段中第3、6、7三句话。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课前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参观三味书屋。
3、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和三味书屋。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三味书屋,揭题
1、简介鲁迅
在已经过去了的十月,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在古城绍兴,共同追忆和颂扬着一位伟大的先生,一位让所有绍兴人乃至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伟大的先生。
他是谁?
作为鲁迅故乡的后代谁能将自己对先生的了解简要告诉大家?
2、简介三味书屋
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介绍中,自然地了解私塾,初步知道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先生叫寿镜吾。
“三味书屋”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家祖传的书屋,原来叫“三余书屋”。
要想弄清“三味”的含义,先得看三味书屋的一副楹联:
至乐无声唯孝悌,
最美有味是诗书。
由此可知:
“味”是从“诗书”中来的。
“诗书”是儒家经典的代称。
而儒家经典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经”,第二类为“史”,第三类为“子”。
古人以“味”取譬,认为“经”是谷物,“史”为菜肴,“子”则是点心。
“经”“史”“子”,三“味”一体,配置出一道营养丰富的别致的中华文化大餐。
这就是”三味”之所指,故寿镜吾之子寿洙邻说“三味”为:
“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aǐ)。
”
不久前,寿镜吾先生的孙子寿宇提出了通俗浅显的新解释:
“三味就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它表达了读书人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一心向学的高尚志向。
二、朗读课文、说说大意
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
三、反馈,字词预习情况。
●认读15生字。
(1)重点正音:
绍、侧、墨、勤、奋
(2)学习多音字:
兴、几 根据不同读音扩词。
(3)读读带读字:
料、之、寿
●校对生字的音序、部首、结构、字典页码,重点说说查字典时自己对生字的新发现。
●说说15个生字中你认为易错、难写的字,提醒大家。
这几个重点抄写3遍。
●校对《词语手册》上的作业,说说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
笔墨纸砚、来历、料理、几手、当铺、勤奋好学
●当堂听写生字、反馈,写错的字在完成《生字抄写本》作业时重点提醒自己。
四、作业
1、完成《生字抄写本》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1、2、3题。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反馈在生字抄写和扩词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段。
2、谁去过三味书屋?
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三、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
同学们对三味书屋的了解还真不少,但老师细细一听,你们在介绍三味书屋时没按一定的顺序说。
1、复习:
通过第19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物品。
我们可以按什么顺序来说?
课文第几段就是这样介绍三味书屋的?
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什么?
2、带着这个方法朗读第2段。
用“——”划出写了哪几个方位,用“△”标出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反馈,.课件出示了三味书屋摆设图帮助理解。
1、读第2段,哪几句话写三味书屋同一方位的摆设?
(第1-2句:
书屋东面的布置和摆设。
第3—6句:
书屋两侧的摆设。
)
2、结合自制.课件,弄清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3、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