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8713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2章第2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群落的优势种、群落结构和类型等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多样性作铺垫。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阐明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2.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演替的关系,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群落演替的过程。

教学难点

1、群落演替的过程

四、教学策略

环节一:

展示喀啦喀托火山爆发的图片,通过课本38页问题探讨导入新课,引出群落演替的概念。

环节二:

群落演替的类型:

实例1裸岩上的演替,以小剧本的形式展示给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归纳概括群落演替的实质。

实例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然后通过比较两种演替实例的不同,归纳总结两种不同类型的演替。

环节三:

通过课本42页的资料1和资料2的分析和讨论,归纳概括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环节四:

通过了解我国现存的环境问题、采取措施、主要目的,使同学们认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学案制作、新闻收集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图片,提出问题

1.生物是如何一步一步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的群落吗?

1.了解群落演替的大致过程

2.学生回答:

归纳概括出群落演替的概念

利用图片展示,视觉的刺激可激发学生兴趣。

群落演替的类型

环节一:

实例1:

教师展示问题,并指导学生思考讨论。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为什么苔藓能取代地衣?

3.苔藓阶段为什么依次被草本植物、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取代

4.从裸岩到森林,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是怎么变化的?

5.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吗?

这说明群落的演替是什么的代替?

环节二:

实例2展示问题

1.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依次经过的阶段?

2.群落的演替的顶极群落都能发展为森林群落吗?

3.为什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没有地衣阶段、苔藓阶段

环节三群落演替的类型

1.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群落演替类型

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辨析

习题练习和高考链接

3.表格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学生以小剧场的形式展示裸岩上演替的过程,突破难点。

2.小组合作完成思考讨论中的问题。

 

3.学生自主学习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并小组合作完成思考问题2和3

 

4.学会辨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5.完成练习题和高考题

6.完成表格

 

以更直观的形式展示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批判性思维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环节一: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环节二:

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实例——实例1和实例2

(1).如果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又会向什么方向演替?

(2).上述资料中,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向什么方向进行?

(3).人类活动对上述群落的演替速度有什么影响?

2.引导学生归纳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思考并回答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2.小组讨论完成P42讨论问题123

3.归纳概括人类活动的影响

4.深刻认识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两方面的。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学习、归纳概括的能力。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提出问题

1.我国目前存在环境问题

2.采取的措施

3.目的是

1.学生阅读课本43页回答问题1.2.3

2.了解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并切身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小结巩固及当堂检

利用概念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主要内容。

典例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回顾知识本节主要内容,完成当堂检测的题目。

利用概念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同时完成当堂检测加深知识理解。

七、板书设计

群落的演替

一、

群落演替的概念初生演替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起点不同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次生演替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进行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预习,预习的好,能为课堂教学节省很多时间,多媒体展示才能充分,才能从死记硬背中走出来,图文并茂,形象思维,把枯燥的知识点变为乐趣。

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理论联系为实际。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裸岩上的演替采用小剧场的形式,使枯燥乏味的知识生动形象直观,激发了学生兴趣,突破本堂课的难点;本节课以问题串的形式将各部分内容联系为一个整体,整堂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不足之处为,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由于课堂PPT照片不能展示,知识描述,不够直观形象。

 

济阳高二生物组

《群落的演替》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和第二章前两节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基础知识,对种群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像之间的联系。

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的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导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群落的演替》效果分析

1.教学目标:

是否明确而恰当?

 教学三维目标明确,且能够达到。

 

2.核心知识:

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分层次教育,针对学生的相关问题有效教育。

预习----上课学习---巩固练习----复习,这样学生学习更系统。

 

3.内在联系:

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能理论练习实际,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4.学科特点:

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生物学科注重生命现象,看重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能体现学科的特点与本质。

 

5.详略得当:

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能做到详略得当,学生一看就会的不讲,容易得到答案的不讲。

将隐形化为显性的要详细介绍。

 

6.教学资源:

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课本的图形和文字,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新闻视频等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

 

7.学法指导:

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让学生网络搜索胚胎移植技术的视频与本节内容相结合。

 

8是否寓德育于教学内容之中  

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增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 

教学改进建议:

 

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调查,探究,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群落的演替》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2章第2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群落的优势种、群落结构和类型等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多样性作铺垫。

2.3群落的演替课后案

一、单向选择

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取代的过程

B.从裸岩阶段发展成森林阶段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D.人类的活动往往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荒漠中沙丘→草地→灌木→树林”过程为我国某地的荒漠经多年治理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演替过程为群落的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变

C.演替过程草本植物被灌木完全取代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3.某农田弃耕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杂草、灌木及小型动物。

不列有关叙述正确的的是()

A.由于灌木丛较高,灌木遮挡草本植物,导致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减少

B.经过漫长的演替过程,该地必然能形成森林群落

C.群落演替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化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

D.为加速群落演替,可构建人工林以缩短演替时间,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4.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5.下列有关自然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初生演替的速度慢,趋向形成新的群落,次生演替的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

B.无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

C.生物的迁入、迁出和群落内部种群的相互关系均是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后群落结构不再变化

6.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人类活动能决定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为演替的必经过程

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改变

7.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乱石窑裸地与人工砍伐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种类相同

B.相同群落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成的群落类型不一定相同

C.杂木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

D.演替的最终平衡取决于人类的活

8.如图a-f表示10万年前某水体演替的过程示意图,但近5万年以来,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尤其是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a-f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

B.在f阶段将树木砍伐,重新演替到f阶段所需的时间较图过程短

C.近50年来,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

D.近50年来,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演替的速度

9.“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工程。

下表是某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变化,请据表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A.退耕之后的农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由于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演替速度上快于冰川泥上的演替

B.在确定群落的丰富度时,需要调查物种的种群密度,最常用方法是样方法

C.退耕农田先后经历了草本、灌木和木本阶段,垂直方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D.“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有保持水土、蓄洪防旱、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

10.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B.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

C.群落外部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也常常引发群落演替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小于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11.被弃耕的农田多年后将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上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甲、乙、丙最先定居的物种可能是甲

B.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甲、乙、丙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12.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D.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到达顶极群落时均是森林群落

13.河水携带泥沙流人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

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

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

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

二、不定向选择

14.如图所示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群落的演替顺序就是生物的进化顺序

B.b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

C.从演替的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植物的演替

D.b阶段为c阶段生物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15.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16.群落演替一般耗时较长,初生演替甚至要用地质年代来进行衡量。

但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次生演替还是很明显的,如一个无人管理的小水塘可能会慢慢变小、变浅,成为一个小沼泽地,然后慢慢变成一小片灌木丛。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

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一般是先增多后减少

C.人类行为能在演替方向和速度方面干扰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使各种群的K值上升

17.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

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三、填空题

18.“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

下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树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

(1)上图是采用___________法调查三类植物的物种数而构建的_____________模型。

(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__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提前”“推后”),这说明人类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_____________,其中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的演替》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裸岩上的演替采用小剧场的形式,使枯燥乏味的知识生动形象直观,激发了学生兴趣,突破本堂课的难点;本节课以问题串的形式将各部分内容联系为一个整体,整堂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不足之处为,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由于课堂PPT照片不能展示,只是简单描述,不够直观形象。

 

《群落的演替》课标分析

在课程标准中,本节教学相对应的要求是:

阐明群落演替的概念。

一、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

②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③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牧还草的政策。

(2)能力目标:

①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②从生活中大家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从以前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湖,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2、教学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