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ICT终端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460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7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设备ICT终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通信设备ICT终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通信设备ICT终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通信设备ICT终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通信设备ICT终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设备ICT终端行业分析报告.docx

《通信设备ICT终端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设备ICT终端行业分析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设备ICT终端行业分析报告.docx

通信设备ICT终端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通信设备ICT终端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8月

一、迎接信息终端的黄金发展期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的兴起,信息终端从人人通信向物物通信领域扩张和蔓延。

智慧地球旨在让每个物体或机器都成为网络的一部分,彼此之间实现互连互通,网络无所不连,终端无处不在。

无论从种类看还是从数量看,未来信息终端都呈现出数十倍于当前市场的规模。

短期内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是亮点;中期内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等智能家电将带来家庭智能终端的浪潮;长期M2M通信将是一个数十倍于人人通信的市场,各种形式的M2M终端将带来波澜壮阔的机会。

全球智能终端产业链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产业分工也较为明确,终端厂商必须借助产业链的力量逐渐壮大自己。

优秀的终端厂商在发展路径上有完整的规划和强有力的执行力,能够恰当地借助运营商等产业中其他参与者的力量,并在出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找到向价值高地渗透的方法。

同时,能否提供强大的后台云服务,是终端厂商能否扩展到不同的终端并形成协同效应的关键。

国内M2M产业链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传感器/传感网厂商、M2M终端/设备厂商、行业应用厂商、通信设备商、家电制造商以及各类信息设备提供商都有可能通过现有产品的相关性、市场资源、行业应用能力延伸到M2M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中,并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但是具备端到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的厂商才是产业链的中长期受益者。

二、个人、家庭和M2M的信息终端产业链分析

1、ICT终端的分类

ICT终端可以分为消费品终端和工业品终端。

消费品终端主要是指个人和家庭使用的终端以及移动宽带产品终端,主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移动数据卡等。

工业品终端主要是指在工业生产领域的通信终端,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交通管理、企业安防、金融支付等领域。

消费品终端目前呈现出加速智能化的趋势。

个人移动终端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处理能力,正在从简单的通话工具变为简易的个人计算机。

工业品M2M终端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设备商、集成商、电信运营商以及各类行业应用的厂商等投资主体均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战略性投入。

从中长期发展空间看,无论信息消费能力还是信息终端数量,物物通信的空间要远大于人人通信的空间,因此M2M市场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领域。

2、智能终端产业链

我们将智能终端产业链分为制造链和服务链两部分。

制造链主要包括芯片设计、工业设计、UI设计、操作系统、终端设计和生产制造等环节。

其中,芯片设计的主流公司有ARM、高通、德州仪器、联发科等,操作系统以谷歌、苹果、微软为主导,终端设备主流厂商主要有苹果、三星、诺基亚、HTC、华为和中兴通讯等。

服务链包含网络接入、内容提供、平台销售等环节。

网络接入服务主要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如AT&T、Verizon、Vodafone、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

应用和内容提供商主要包含各类互联网公司、各类增值服务提供商等。

平台销售主要以系统平台商如苹果、谷歌为龙头。

从产业链的中长期发展趋势看,信息制造与信息服务将呈融合趋势。

终端厂商向互联网服务延伸,互联网平台公司向终端制造领域渗透,参与智能终端竞争的厂商常常不止在产业链中充当一种角色。

这一趋势的极端情况是苹果公司。

它几乎全程参与了从芯片设计、终端设计与生产、操作系统与软件开发、市场营销和内容应用平台建设等生态链的各个环节,并在终端销售渠道上逐步从依赖以运营商渠道为主向多元化渠道销售和自主门店销售转移。

通常而言,一个厂商在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越多,整合能力越强,其产业链话语权就越大。

智能终端产业链的竞争焦点是如何满足用户体验价值最大化的需求。

3、智能电视(家庭终端)产业链

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产业由传统电视产业演化而来。

目前产品形式以互联网电视为主,搭载操作系统、能够扩展应用的智能电视刚刚起步。

从长期趋势看,智能电视将会成为取代传统电视机的主流方向。

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制造链包含以下环节(和厂商):

芯片厂商(如Intel、AMD、ARM、高通)、面板厂商(如三星、LG、夏普、友达、奇美、TCL、京东方)、操作系统(如iOS、WindowsMobile、Andriod)厂商、机顶盒或整机厂商(如苹果、谷歌、三星、索尼、LG、TCL、海信、中兴通讯、华为等)。

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服务链包含:

机顶盒或整机厂商、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电信网络运营商、广播电视台、电视内容制作、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应用等。

在与ICT产业融合以前,电视产业链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内容、网络、机顶盒、终端均在体系内专用。

通信网、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网融合后,各类融合终端(如机顶盒、智能电视)成为厂商的争夺热点。

网络选择也由原来单一的广播电视网络扩展到电信网络。

内容上,互联网应用和电视台内容同时成为内容源。

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类似,智能电视产业也会产生平台级的服务商。

苹果、谷歌等系统平台提供商、各类视频网站、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大型广播媒体和以腾讯、XX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等,均有可能成为智能电视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大型终端厂商也有搭建自有平台的可能性。

4、M2M产业链

M2M是现阶段物联网最普遍的应用方式。

M可以是人(man),也可以是机器(machine),所以M2M泛指人、机器之间建立连接的所有技术和手段。

可以说,M2M是物联网的现阶段表现形式。

物联网M2M的拓扑结构为:

传感网—M2M通信网关—网络运营商—M2M服务平台—行业应用。

在通信用户到应用系统之间,各种不同的组网技术都可能被采用,因此M2M终端不仅包含与电信运营商有关的移动通信终端,还包含传感网、PLC网络、WiFi网络等各种形式网络中的终端。

从产业链的角度考察,M2M产业链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

目前,M2M通信通常是特定应用场景的封闭式应用,所以各层次之间的耦合度和定制性都较高,整体系统集成商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ICT终端市场的前景与空间

1、智能终端市场的推动力

无线宽带接入、用户认知、日趋丰富的内容反向推动、性价比提升等因素是个人智能终端市场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在以上因素中网络是基础。

3G、4G、WiFi等移动互联网接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终端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其次,用户对终端观念的变化。

随着ICT技术对社会各产业和社会生活的渗透,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趋势。

随着数字化需求的深化,人们从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交互模式地使用计算机逐渐演化到移动化、上网时间碎片化、交互方式自然化地使用各种计算终端。

这就要求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从一部通信工具演进为一部功能强大、应用丰富的简易计算机。

因此,智能手机不是一部具有扩展功能的电话,而是一部具有通信功能的微型计算机。

再次,应用的繁荣对终端的繁荣产生反向推动作用。

随着SNS应用的火爆,智能终端成为社交网络终端节点。

随着微博的流行,智能终端成为移动的媒体终端。

随着LBS的广泛应用,智能终端成为GPS、POI和消费口碑的终端。

随着手机游戏的丰富,智能终端成为掌上游戏机。

随着比价应用的普及,智能终端成为购物的向导、消费品价格的数据库。

最后,智能终端性能价格比的提升也是推动终端繁荣的必要条件。

这个过程正在迅速地发生,WiFi、GPS、AppStore、HSPA、MicroSD和500MHz以上的CPU已逐渐成为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而价格却在快速下降。

2、智能终端市场的空间

结合Ovum、Gartner、IDC、易观智库等机构的历史统计资料,并根据我们对行业未来增长趋势的综合判断,我们预计到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2.88亿部,2010—2015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34.94%,如下图所示。

同时,预计单价将由2010年的285美元逐渐下降至接近164美元。

按此计算,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928亿美元。

如下图表所示,预计2015年国内智能手机的销量将达到4.72亿部,2010—2015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68.24%。

预计国内智能手机单价将由2010年的2600元降至2015年的1293元。

按此计算,2015年我国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将超过6100亿元。

平板电脑是除智能手机外的另一个亮点。

如下图表所示,我们预计2015年全球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达到2.65亿部,2010—2015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68.13%。

平均单价将由2010年的543美元降至2015年的277美元,2015年全球平板电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33亿美元。

如下图表所示,预计2015年国内平板电脑的销量约为2916万台,2010—2015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75.94%。

平均单价将由2010年的3500元下降至2015年的1770元,2015年国内平板电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16亿元。

3、智能电视的发展前景

长期以来,电视网络和电视机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与ICT网络和终端技术交叉较少,发展速度也远远落后于互联网和个人终端的发展。

随着全球固网和无线网络的宽带化发展,视频服务成为互联网数据流量中占比最大的应用。

互联网中视频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正在逐渐追赶电视,将来甚至要超过电视网络。

因此,传统上与互联网隔绝的电视将逐渐被用户放弃,取而代之的是具备互联网访问能力的互联网电视。

另一方面,传统的电视机仅仅是一个单向接收视频信号的终端,人机之间的交互仅限于换台、调音量、调色彩等功能。

作为起居室的主要设备,这样的现状显然与越来越数字化的生活潮流不符。

因此,拥有更多的娱乐功能、更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开放的应用扩展能力的智能电视应运而生。

从长期看,电视网络、互联网、通信网络都将融合成为下一代网络,而电视机也将纳入ICT终端的领域。

智能电视,从广泛意义上来说是一台计算机,但是不是一台通用计算机,而是安装在起居室、具有大屏幕、能够接入电视信号和互联网、以视频娱乐为主的计算机。

在全球范围内,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仍然是新鲜事物,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

但总体上来说,我们需要从两个维度来理解智能电视和互联网电视。

第一,是否提供了应用可扩展的操作系统,如果提供了操作系统则认为是智能电视(smartTV),如果只是提供了互联网访问和其他一些内置的封闭功能则认为这仅是功能电视(featureTV)。

第二,通过电视整机的方式实现智能化还是通过机顶盒的方式实现智能化。

总体上来说,功能电视只是过渡产品,最终整个产业链要向智能电视演进。

但是考虑到电视用户的智能化需求需要一段较长的过渡期,所以互联网电视等单纯的功能电视也会在较长一段时间面临发展机遇。

传统电视厂商在互联网电视以及其他功能电视上试图抓住机会,同时尝试建设终端背后的内容平台。

而互联网视频厂商会则尝试通过互联网播放器机顶盒的形式切入互联网电视,以达到占领用户起居室的目的;ICT厂商也会生产电信运营商需要的IPTV机顶盒。

随着电视和ICT终端融合的程度越来越高,搭载操作系统、可由用户自行扩展应用的智能电视将是新型电视的主流形态。

智能电视将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一样,成为全球IT巨头竞争的焦点。

智能电视和传统电视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拥有了计算、存储、网络、操作系统等特性,而这些特性和显示本身无关。

因此,智能电视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强大的机顶盒实现智能化,电视面板本身仅做显示用途。

目前,谷歌、苹果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具有几个明显的优点:

①不用更换电视机,只需要追加机顶盒的投资;②把逻辑计算部件和显示部件分开,符合两者升级周期不同的特性;③显示本身不是ICT厂商的关注点,这种结构利于ICT巨头发挥优势。

但是从长期来看,电视面板本身也可以作为人机交互的一个主要方式(如触摸屏),而且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需要更方便灵活的调用整机的显示和各种接口功能。

在这种情形下,机顶盒的模式难以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