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8332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4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绿色建筑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绿色建筑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绿色建筑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绿色建筑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论文.docx

《绿色建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论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建筑论文.docx

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摘要:

在可持续发展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地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浅谈.

  关键词:

绿色建筑生态环境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能源、资源的利用不断上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很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具有强吸热性的温室气体,日积月累导致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使用,让空气中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含量过多,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空洞、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等一系列问题。

种种的迹象表面,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

为此,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的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

  1绿色建筑

  1。

1绿色建筑概念及内涵在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为: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内部居住空间,它同时还要具有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外部建筑环境。

  绿色建筑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和归纳:

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负荷的压力为前提,运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的建筑方案和技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是宏观上的总体概念,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好“绿色"二字的定义,建筑师不应该只局限在个体的建筑上,而是应该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将绿色理念放在整体规划和整体设计中去进行思索.因为在绿色建筑中融汇了许多现代的理念和技术,像污水的有效处理、太阳能、风能的采集及利用等.许多技术范畴超出了建筑行业的知识认知水平,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略知一二,勤于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学习,在多方的配合下,共同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开发和兴起。

  设计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四节":

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落实到实处,达到既满足人类对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又让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目的.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使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

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早期规划中就应制定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导则,利用简单的实用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

要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同时还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

(固定链接:

http:

//cnbim.org/1184。

html)

  2生态环境

  2.1生态环境概念及问题《环境管理学》里对于生态环境的定义为:

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2.2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3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3.1推行绿色建筑是生态环境的需要由上面的定义和分析,我们知道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则会反作用于人类的生活,所以,针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2绿色建筑的误区

  3.2.1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近几年里才逐步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在近几年里才逐步的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绿色就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前沿的科技,由此将“绿色”与高价和高成本无形中画上了等号.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建筑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高价位和高成本。

对于承建单位和开发单位来说,其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的成本,那么如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从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角度去计算整体成本,那么采纳和利用低能耗的环保建材是极为划算的。

为了眼前的利益,在建筑的修建初始,采用成本低廉,但质量牵强、能耗大的材料,其结果是往往在使用过程中,能耗量大,维修费用高,总体的消耗远远大于低能耗环保类建材的使用效果。

所以,着眼于未来,采用低能耗的环保材料,提倡和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3。

2。

2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提倡绿色建筑并不是只建设新建筑物的时候我们所采用的模式,它还涵盖了对于老建筑和已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使原本的建筑通过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达到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就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要素说起。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供水、供电已实现了插卡制度,用户购买水卡、电卡,插卡取用能源,杜绝了换表偷水、偷电的行为,加强了人们节约的意识。

污水收取治理费用,符合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让百姓有了环保的观念。

对此,我们对于供暖的计量改造也有了新的想法。

以往的集体供热使得许多家庭在冬天里开窗过冬,这无疑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

实行单户改造,一户一表,在上班和出差时可以停止室内供暖,即经济又节约能源,符合生态环保的概念。

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当今任务之一是北方的供热体质改革将要全面启动,对于新推行供热地区和供热城市,应采用新的供热体质;二是就我国耕地保护行事严峻的国情,率先在沿海地区推行紧凑型的城镇、小区和建筑规划设计模式;三是因地制宜,加强本土的建筑绿色改造。

  3.2.3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推行绿色建筑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政治措施,更是人民福利的工程。

因此,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

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

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

  [2]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今日国土,2005(12).

来源:

博硕教育

绿色建筑发展思考

1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筑”的必要性

  绿色建筑以美国的奥杜邦协会总部为代表,它是纽约曼哈顿最节能的建筑物,被认为是建筑环保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何谓绿色生态建筑。

目前,国内认为它必须是一种节约型建筑。

它将作为21世纪建筑业的主旋律,体现在健康、节水、节地、节能、制污、循环利用等方面。

  1。

1健康

  人们对于“健康建筑”的重视,主要是由于出现了“建筑综合症",其产生的原因有:

  

(1)建筑材料.尤其是现代名目繁多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和室内用具的存在,使新装修的房屋室内含有大量的甲醛、氡气、石棉、氧化物及CO2、CO等等,影响人体的健康.

  

(2)厨房及其它污染.燃料在灶具中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和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油烟,主要成分为焦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焦油中的3。

4—苯并芘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易引发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

  1.2水资源

  全球淡水资源短缺。

我国北方城市的资源性缺水,南方一些城市的水质性缺水已经到了对经济和社会亮红灯的程度。

城乡居民用水是水资源平衡分配的重要环节,这既包含了水量问题,也包括水质问题,住宅小区水系统问题:

  

(1)在小区中要建立水的大循环概念,自来水、雨水、地下水、污水等,均要统一列入考虑范围,进行系统优化设计。

  

(2)由于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同样严重,应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强制性措施.如实行分段,梯级提高水价,对耗水量大的设备、器具要强制淘汰并强制推行节水设施等。

  (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管道直接饮用水已经进入小区,形成了第二水厂,它达到了提供优质直接饮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双重目的.

  (4)小区应建立水的回收和再利用系统,缺水地区应设立小区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

  1.3节地

  众所周知,“人多地少”是中国国情,因此节约土地是国家一再强调的政策。

近几年来,我国因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减少50万hm2耕地,由建国50年人均耕地面积0。

2hm2多减少到0.1hm2,故有关节约土地的方针十分重要。

  

(1)积极推进墙体材料的改革,要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鼓励采用绿色建材。

采用各种板材,空心砖砌块等来减少墙体厚度,并对墙体进行合理设计,以先进的建筑结构来增加使用面积,节约用地。

  

(2)旧城区改造要有新模式,以便节地,严格控制城乡居民建设用地是一项长期的措施.1.4节能

  我国是一个能源储量并不丰富的国家,又存在着能源利用低,浪费严重等问题。

  

(1)我国一些工业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4倍,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为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韩国的4.5倍。

  

(2)能源结构不合理,煤占70%,由于清洁煤技术尚未普及,空气污染严重。

  (3)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的25%,住宅每平方米能耗为相同气候能耗国家的3倍。

  (4)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的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1.5治污

  要加强对污染物的排放及治理工作,达到利废、节约、环保的目的。

  2建立、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绿色标准和政策

  事实说明:

要实现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还处于试点、

  发展阶段。

如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施绿色建筑、是影响今后中国建筑产业发展方向的关键。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基础差,理论研究不足,工程实践少.建设部虽已先后颁布针对三个气候区的节能标准,初步形成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但工业建筑节能标准尚未出台,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也刚刚颁布。

而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规体系,还没建立。

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技术导则尚处于研究阶段。

我们在制定标准时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国外的形式.需要尽快建立、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标准和政策。

  加强全程监管,强制执行四节和环保标准;加强技术研究和材料开发,及时、系统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和体系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创新、发展,对我们少走弯路,采取成本最低的办法来加快绿色建筑进程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合理利用当地资源、能源与自然和谐相关的绿色建筑;对老建筑进行改造,普及绿色建筑。

  中国建筑产业发展绿色建筑,是围绕着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而展开的,最受益的仍是广大民众,因此它离不开全民参与。

通过我们的智慧、经验和努力,我国的建设事业一定会走上一条资源节约、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罗双凤.浅谈住宅设计中的生态环境[J].山西建筑,2008,

(1):

53—54。

  [2]祖其根,王世明.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对策[J]。

上海建材,2008,(3):

22-24。

绿色建筑策略:

建筑节水

摘要: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水环境的不断恶化,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发展“污水处理回用”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被明确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

中水回用、雨水利用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而建筑节水技术是在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中,采用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合理分配用水,利用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节约用水,提高全民节约用水意识,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发展.本文就中水回用、雨水的利用及节水设备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建筑节水中水回用雨水利用节水器具

一、开源措施

(一)中水回用

所谓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

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采取开源与节流并举。

资源的有限性迫使我们必须节约用水,即必须充分提高水利用效率,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科学,合理的利用一切可回收再利用的水资源。

城市建筑中水资源化与回用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居民生活供水的紧张程度.事实上,大量城市污水混合排放,使相当一部分有回用收价值的中水白白浪费且又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因此,研究实施城市中水回用技术对于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意义十分重大。

1.国内外中水回用概况

国际上,美国、南非、印度、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早已开发污水经处理后回用的工作。

早在192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CrandCanyon国家公园将处理过的废水回用于冲厕所、草地喷水、冷却水和锅炉给水。

1960年,科罗拉多州修建了一套中水回用系统,提供高尔夫球场、公园、高速公路等的景观用水.美国在1975年的中水利用量,占总取水量的38.7%,并以每年4%~5%增。

1977年,佛罗里达州建成一套200km长的中水系统,为公园、高尔夫球场、校园、住宅区草地、冷却塔提供水源。

目前,哥伦比亚城有1/3经生物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作为城市杂用水;加利福尼亚州约有200余座中水工程,城市污水回用中水量占污水总量的31%。

南非温得和克市已建成处理能力为450m3/d的污水回用作中水的系统。

印度孟买已建成7座处理能力为150~250m3/d的中水工程,用于补充空调冷却用水.英国需用淡水量以每年2.5%的比例增长,其给水量的1/3不得不取自含有污水处理后排放河流的河段。

前联邦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时的地面水污染较为严重,所取河滩渗滤水和人工地下水都是地面水经过不同处理后,再经渗滤和回灌地下的。

日本在1989年有844套中水设施,东京市就有日处理量约为200m3的中水系统建筑物60余座。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连、天津、青岛、太原、深圳、西安等城市,也相继开发了污水回用于工业和民用的试验研究,已修建了一些回用试点工程,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不少公共建筑建设了中水回用装置.北京市目前已建成首都机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等几十项中水工程,总设计能力为3000m3/d。

截止到目前,昆明已建成中水处理站55座,分布在住宅小区、公交洗车场、市政绿化设施、烟草行业、大专院校等;18座在建项目,还有数十个建设项目已在进行工程技术方案论证,准备建设中水处理设施。

昆明市建成的中水站除降低水使用费外,还能节约资源、减轻污染,在社会、环境、经济3个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2。

中水水源

中水的水源较广,但对建筑中水而言,其水源一般包括空调排水、盥洗排水、沐浴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和厕所排水等。

在进行建筑中水系统的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集流一种或多种排水作为中水水源,常见组合有以下几种情况:

1)空调系统排水、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其污染程度较轻,称为优质杂排水,在设计时应优先选择其作为中水水源;

2)冲厕以外的生活排水组合,其污染程度中等,称为杂排水;

3)所有生活排水的总称,其污染程度最重,称为生活污水,由于其处理费用较高,且难处理,所以在设计时应尽量不采用其作为中水水源.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建筑中水回用系统采用的水源几乎都是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

3.中水处理工艺

目前应用较多的中水处理工艺主要有混凝、沉淀、过滤、生物处理和活性炭吸附等。

处理工艺需根据原水水质的不同而采用某一工艺或某些工艺的组合,常见的中水处理工艺流程有以下这些:

3。

1 对于优质杂排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

1)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微絮凝→过滤→消毒→中水;

2)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混凝沉淀→消毒→出水;

3)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微絮凝→过滤→微滤→超滤→消毒→出水.

3.2 对于杂排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

1)原水→筛滤→调节池→微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微滤—过滤→消毒→出水;

2)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或生物转盘→沉淀→过滤→消毒→出水。

3。

3 对于生活污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

1)原水→筛滤→调节池→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出水;

2)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消毒→出水;

3)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微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出水。

4.中水供水方式

中水的供水方式等同于一般给水供水方式,它取决于中水给水管网所能提供的压力与用户使用时所需的压力。

常规的建筑中水系统和小区中水系统,可根据供需关系的差异分为四种供水方式:

4.1简单的供水方式

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所具有的可靠水压大于室内中水系统所需总水压时,可采用不另设泵和水箱中水供水方式。

这种方式具有设备少、维护简单、投资少的优点。

其水平干管可布置在首层地下、地沟内或地下室天花板下,也可布置在最高层的天花板下、吊顶内或技术层中。

4.2单设屋顶水箱的中水供水方式

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的水压大部分时间可满足室内中水系统所需水压,只是在某一用水高峰时间不能保证室内供水时,可采用单设屋顶水箱的中水供水方式。

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压力较大时,可供水给楼内用户和水箱;当水压下降时,高层的用户可由水箱供给中水,该方式的水平干管一般为下行敷设。

另外,该方式的近户管除设置必要的闸门外,一定要设置单向阀.该方法经济、简单,但增设水箱,加大了建筑物的荷载,增加了投资。

4.3设置水泵和屋顶水箱的中水供水方式

当中水供水管网大部分时间无法保证水压时,用水泵提水到屋顶水箱供水。

当室外管网的管径较大,而水泵吸水管到室内中水引入管却较小,则水泵可直接从管网抽水,这时水泵扬程将会减小。

4。

4分区供水的中水供水方式

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为缓减管中配水压力过高,可将建筑竖向分区供水。

低区由中水供水管网直接供水,高区通过水泵和水箱加压供水。

这样既可以节省能源,又能充分利用室外中水给水管网的水压。

5.中水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中水系统设计中基本要求有:

室内排水管应采用污废水分流;进行中水水源和用水量之间平衡,并设置一定容积调节池以保证中水水质处理设备连续运行;中水设备及配水龙头应有专用标志,以防误用;中水处理设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并位于小区下风区,以减少废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6.经济分析

污水处理作为中水原水,无疑增加了处理设施建设费、运行费和管道铺设费.但从长远来看,中水回用在经济方面具有以下的优越性:

1)中水就近回用,缩短了运输距离,而且由于减少了城市供水和排水量,从而减轻了城市给水排水管网的负荷,对总投资而言是经济的;

2)以污水再生作为水源,经济上低于开发其它水源。

为了取得水源,一些城市不惜远距离调水,取水费高达0。

10元/m3(上海市)。

由于水源的污染,一些水厂不得不花费重金将取水口上移.北京从怀柔水库引水修建的供水规模为100万m3的水源九厂,工程投资为7亿元,张坊水库总投资为712亿元。

每天处理1m3污水的投资大约为1200元~1500元,处理相当于1m3自来水的污水投资约为960元~1350元(按80%~90%计),那么城市每日供应1m3自来水,不包括供水管网和排水管网,其总投资约为2160元~2850元,而中水处理工程造价约为同等规模上、下水工程造价的35%~60%。

3)中水道的维护管理费低于上下水维护管理费,而随着上下水价格的提高,中水的成本逐步接近上、下水费。

使用1m3的中水就相当于少用1m3的上水,同时少排放接近1m3的污水,这就相当于2m3的上下水的价格和维护费用,故利用中水是合算的.

4)可节约用水,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

中水回用可节省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商住小区设置中水系统可节水70%,研究单位可节水40%,民用住宅区可节水30%,日本某些建筑物节水率达76%。

深圳市规定建筑面积大于2万m2的商住区,4万m2以上的办公建筑,日排水量250m3以上须设置中水设施。

1992年符合此规定的有200项,可节水312万m3/d。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如果中水回用工程运行管理得当,其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并且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自来水价格势必会升高,而随着处理技术的发展,中水处理费用却会降低,这更增加了中水回用的经济可行性。

7.中水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1健全完善给水、排水制度

中水回用是一项有效节水措施,各城市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健全中水系统建设的管理办法,更要为中水技术有计划、有重点地健康发展与实施提供政策保证.北京市在这方面起步的比较早,1987年就颁发了“北京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91年又批准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CECS30:

91,这对建筑中水设施的建设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广州等许多城市中水回用还没有纳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规划。

由于污水集中回用是一项涉及城市规划、水利、环保、卫生、市政等众多部门的工作,如果没有设立有关机构制定相关政策进行统一管理,很难理顺关系,严密监测.只有建立合理的规范性、鼓励性、保障性法律体系,才能保证中水回用健康有序的发展。

7。

2以水价为杠杆,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对于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生活用水的广大用户来说,确有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没有必要珍惜,节约用水意识极为淡薄。

对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使水的需求急速增长的形势认识不足。

另一方面,我国水价长期处于不合理的状况,政府、单位暗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节约用水往往只在口头,并没有落到实处。

由于目前自来水价格不高,且没有什么定量限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水技术的发展。

我们应树立水是一种宝贵资源的观念,节约用水就是节省资源。

我们要利用各种经济和行政管理措施的实行,不断的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公民节水意识是在城市建筑中配套实施中水处理的软环境,公民节水意识的增强可对其他具体节水措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

3鼓励中水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