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怀仁县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7902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怀仁县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省怀仁县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省怀仁县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省怀仁县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省怀仁县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怀仁县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x

《山西省怀仁县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怀仁县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怀仁县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x

山西省怀仁县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普通班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普通班)

时间:

150

分钟 分数: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清明探源

  每到清明节,人们常常会想到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清明节可谓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节日。

其实,这是因为现代清明节由古代两个不同的节日——寒食和上巳,再加上清明这一节气融合演化而来。

  最早,清明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有关。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则说: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

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春三月正

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

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

到了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白居易有诗: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清明节还吸收了另外一个古老节日—一上巳节的内容。

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

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

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邀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

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4日)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清明只是一种节气,最早就是这样。

清明节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传说中因纪念介子推而产生的较早节日寒食节有关。

B.清明后来演化成以祭祖扫墓为中心、融合寒食风俗和上巳踏青活动在内的节日,禁火、扫墓只是其中部分内容。

C.清明作为一个节日,具有“双重性格”,祭扫坟墓时既有生离死别带来的悲酸和泪水,同时也伴有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

D.清明的一个主要风俗是踏青和洗浴祈福,这些活动是人们经历沉闷寒冬以后的一种心理需要,意在精神调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作为节日的清明是在古代其他节日基础上发展来的,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融合演化,历代都承接前代旧制最终形成必不可少的大节。

B.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玩的活动,大约是从唐代开始的,这是人们把清明节称作“踏青节”的原因所在。

C.寒食节要禁止生火,这与古代人民得到火种来之不易有关系,改火换火都被人们看作是生活中的大事,春天三月恰逢改火时节。

D.古代人民都十分重视祭祀祖先,唐代的人们将寒食节当作返本追宗的仪节,并因为清明、寒食相接近而将扫墓祭祖延时至清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明时节的天气物候特点清爽明净,有些文字记载证明了“清明”这一节气的名字来历与气候有关,主要体现风的特点。

B.杜牧《清明》一诗,用“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所处的时间和气候特征,“断魂”一词符合清明“悲酸泪”这一“性格”。

C.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而植树能成为和踏青、扫墓相并列的习俗活动,跟政府对民间风俗的官方认定有关系。

D.任何传统节日都是在不断的演化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会赋予它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节日都将会逐渐走向融合统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汪国真:

触摸生命的极致

他不是诗人,不是书法家,不是画家,不是作曲家,他是汪国真——一个触摸生命极致的勇者。

“一代人的文化偶像”汪国真走了,

享年59岁,青春成为诗人最后一个注脚!

汪国真,一代人记忆深处的名字,曾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他的名字曾与诗歌紧密相连,让我们忆及那个传抄诗歌的年代特别的“时尚”。

在大学期间,汪国真便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很少有哪个诗人像汪国真一样,在诗集出版之前就拥有了那么多的读者。

到90年代,汪国真出了五六十种诗文集,研究赏析其诗歌作品的书多达十几种,随之“汪国真热”席卷全国。

1990年,汪国真的诗集大卖,有人把这一年称为出版界的“汪国真年”。

甚至有人把当时的热潮称为“风暴”。

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至今坚持笔耕不辍二十余年,汪国真被誉为“中国诗歌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

曾有评论说:

有青春的年代,就有汪国真的诗行。

积极、昂扬的诗歌主题,让汪国真在年轻人群体中形成巨大影响,也让其作品带有启蒙意义,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诗刊》编辑、诗人彭敏说:

“汪国真是一代人的文化偶像,他的诗歌成为无数文学青年的启蒙读物,他把诗歌的影响力扩大到整个社会,其诗歌的社会启蒙意义超过了文学价值本身。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的诗,在一代人心中留下烙印,并继续发挥着社会影响。

正如网友的悼词:

“人生最艰难的时期,您的诗为我释怀。

如今,夕阳涂满小路,荆棘已化杜鹃,您的背影消失在地平线,您的温暖真诚继续伴我们风雨兼程。

细心人会发现,现在的许多报刊的一些栏目刊头的书写笔风一致,似乎一人所为。

不错,这都是汪国真留的“墨迹”。

汪国真书法作品乍看笔画舒展,章法潇洒,疏密有致,细赏稳健刚劲,豪迈磅礴,又不失典雅之美。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石宪章先生曾称汪国真是“书法界一颗璀璨的新星”。

汪国真什么时候开始涉足书法界?

让人颇为不解。

其实,汪国真从诗家到书法家,追根溯源全是因为签名“惹的祸”。

1991年11月,汪国真应邀为北京大学演讲,学生们都拿着本子请他签名。

汪国真的字写得有些“对不起观众”,他也不好推托。

果不其然,一位拿到签名的女生失望地问他:

“汪老师,你的诗写得好,字却怎么没诗好呢?

”一句问话,问得汪国真满面通红。

回到家,他决定从此练书法。

让汪国真意想不到的是,他在北京琉璃厂一家字画店里看到自己的两页信待沽,他上前问值多少钱。

店主说少于千元不卖。

汪国真问真值这么多钱吗?

店主说,世上有两种字最值钱,名人写的字即名人字和书法家写的字即字名人,而汪国真的字兼二者而有之,能不值钱吗?

而今,汪国真的书法已高达每平尺万元。

在《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上,竟也赫然列着汪国真的大名。

当书法小有所成,他又开始学绘画。

这两年,汪国真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在保利、瀚海等拍卖会上,成交价从数万到20多万元不等。

最近的一次成交是1月24日的保利拍卖会,他的一幅书法作品卖到了12.65万元。

进入新世纪以来,汪国真又开始音乐的研究与创作,对自己的音乐作品,汪国真这么评价:

“再过10年,有可能,我的音乐作品的影响力会超过诗歌。

”这样的一生,何止“诗人”二字所能概括。

汪国真的身体最早发出预警是在1999年前后。

人生的最后阶段,他完全在扮演一个空中飞人。

编辑刘志宏是他这种生活的见证者。

每次给汪国真寄送图书样稿时,刘志宏都得先打电话弄清楚汪国真在什么地方,以便他能及时看稿。

刘志宏曾问汪国真,你各方面都已经很成功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

汪国真告诉他:

“不管多大岁数,也得努力啊。

”这让他感受很深。

汪国真生前好友、著名作家张宝瑞用“他要掀起人生的第二个高峰”来形容汪国真当时的状态——到处开办工作室、主持电视节目、作品越来越得到认同,“好像有一个收藏家一年要收藏他200幅作品”。

汪国真还是不愿错过任何机会,“他就想重新来个‘汪国真热”’。

汪国真的葬礼上,有副挽联来自书画家吴欢:

“有人说汪国真不算好诗人,但好诗人不如汪国真。

人生是一场漫长、没有终点的旅行,沿途的风景或许是悲凉的,或许是温暖的,或许是成功的、亦或是失败的。

正如汪国真所说“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

变得丰富而充实”,将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可能,才算不虚此生。

褪去这些璀璨的光环,汪国真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思考,影响一代人的又何止是他的诗歌。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是汪国真——一个触摸生命极致的勇者”,文章开篇既直接点题,也表达了对汪国真热爱生命、思考人生的赞美。

B.汪国真的诗歌积极、昂扬,充满着正能量,总能在年轻人群体中形成巨大影响,从而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C.“一句问话,问的汪国真满面通红”,这里的神态描写凸显了汪国真的羞愧心理,字不好成了他涉足书法界的动力。

D.结尾在表现悼念汪国真的沉痛之情、评价其诗歌价值的同时,还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汪国真过分追逐生命璀璨光环的遗憾。

5.本文分别引用彭敏、石宪章和吴欢对汪国真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6.“不管多大岁数,都得努力啊”,这句话在汪国真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给你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幽怨的琵琶

蒋淑玉

①“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从你负气走向匈奴的那一刻起,你的幽怨便凝固成永恒的美丽斑斓着苍白的历史,为怀才不遇的士大夫们提供了一个借古抒怀的绝妙题材。

 ②不知为什么,我一直对这个被无数文人提炼出无数主题的故事心存疑惑。

首先是元帝的滑稽和愚蠢。

自古以来昏庸的皇帝在政治上昏庸,但在“美女”问题上常常是心明眼亮。

坐在龙椅上把宫女一个个召进来看,比起找个画师对着宫女一个个地画像,然后又在画像中一张张地挑选,究竟谁更方便更直接,这是三岁小孩都十分清楚的事,偏偏元帝就这么糊涂?

如果他真的老眼昏花、腐朽懒惰得连“亲自过目”的精力都没有,他还要那么多的宫女干嘛?

他还花银子找画师画像干嘛?

不为这样的男人所看上,乃是你最大的幸运,怎么可能“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如果你真的是这样的怨天尤

人,不是唯利是图又是什么?

这岂不是与文人们所塑造的“高洁”形象大相庭径?

 ③其次是画师的贪污受贿。

毛延寿有没有收受贿赂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我认为,不管他受贿还是没有受贿,真正的主犯不是他,而是元帝或者替元帝出主意的那帮大臣。

试想想,明摆着利用画师选美是一种画蛇添足、于事无益、滋生腐败的行为,可为什么还会在皇宫里作为制度正儿八经地制订下来?

如果不是元帝自己的意思,那么一定是大臣们的“高见”。

大臣为什么会出这个馊主意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中饱私囊。

能得到皇帝的召见就可以飞黄腾达——要得到召见就必须美——要美就必须得到画师的认可……由此推及画师这个职位就是宫中最“肥”的差事。

天下的画师很多,究竟谁能得到这份差事就看画师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

当毛延寿终于“力挫群雄”获得这个肥差时,早已经“投资”不少了。

所以,他不得不在画像中收取“成本费”。

这个过程叫姑息养奸。

因此,当元帝怒斩画师时,该冷静地思考思考自己制订的措施。

 ④第三是你的美貌。

你真的就那么“倾国倾城”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元帝早该听说你的芳名了,何至于要等到出塞的那天才追悔莫及?

“美”本是一个很含糊的概念,正像“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林黛玉一样”,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不同的审美观念。

元帝认为漂亮的毛延寿不一定认为漂亮,毛延寿认为漂亮的元帝也不一定认可。

楚王爱细腰,唐明皇喜欢的则是肥胖丰腴的杨玉环。

所以我猜测,你的容貌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美,只是你的才华赋予了你高雅的气质。

“自古仪态难画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毛延寿只是一位平庸的画师,他能画出你的“形”,岂能画出你的“神”?

平日里你和其他宫女着同样的服装,跳同样的舞蹈,当然就显示不出你的美,但当你穿上锦衣华彩的嫁妆时,你独特的魅力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你的高洁,你的从容,你的大雅,你的淡淡的忧郁……像一轮七彩的光环笼罩着你,你终于在离开汉宫的时候“证明”了自己,洗刷了多年来不得召见的耻辱。

对元帝来说,“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正像一件熟视无睹

的物品忽然被别人以高价买了去,心中的失落是无法形容的。

  ⑤那么文人们为什么要极力渲染你的美貌呢?

毫无疑问,那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你的貌越美,文人们的才就越高,他们是借你的“怀貌不遇”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

“炒作”是一个新词,你也许没有听过,但那个时候的文人们却不约而同地炒作了你,炒作你的美貌,炒作你的风骨,炒作你的怨恨,并且把你“包装”成中国的四大美女。

当你在渺渺的沙漠中远远地看着一大堆男人往你的名字上贴金时,我不知你有何感想?

边塞的落日,大漠的风沙早已使你走向成熟,历经沧桑的你是否从骨子里瞧不起这种“作秀”的方式?

⑥“女人的资本就是貌美,貌美就要取悦男人,不能被男人取悦就是最大的不幸”——这是中国男人的逻辑,这是中国女人的悲哀。

“怀貌不遇”与“怀才不遇”实实在在的是天渊之别啊!

在所有的演绎你故事的文本中,通篇叙述的都是男权话语,他们借着对你的同情表示着对女性的歧视。

所以,我不想看见你的泪水,那只能浇灌男人们的偏见和狂妄。

我想看见你在皎洁的月夜幸福地依偎在单于的胸前,不远处是你们活泼可爱的一群孩子……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怀才不遇”是男人们对自己有才而得不到重用的不满.

B.“怀貌不遇”是文人们站在男性的角度认为女人的美貌就是为了取悦男人,认为女人“怀貌不遇”时一样会感到

不满.

C.“怀貌不遇”是文人们站在男性的角度认为“女人的资本就是貌美,貌美就要取悦男人,不能被男人取悦就是最大的不幸”,其本质是对女性的歧视,是男人的偏见和狂妄。

其实“怀才不遇”和“怀貌不遇”没有本质的区别。

D.作者认为清高的王昭君可能会认为这些文人是借炒作她的美貌来炒作自己的才高,借炒作她“怀貌不遇”的怨恨来炒作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

E.对这些文人表示理解宽容。

历经沧桑的王昭君虽然走向成熟,但不可能会理解这些文人的炒作

是他们“怀才不遇”的无奈之举。

8.作者说王昭君的“容貌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美”,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4分)

9.文章结尾描写了一段想像的场景,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1)文言文阅读(19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

吾师道也(从师、学习)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惑之不解(解决)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

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论述择师原则的一组是(  )(3分)

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⑤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A.①③     B.⑤⑥     C.②③     D.②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

B.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其子”习句读从师与“其身”惑而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分别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分)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

1分)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

注:

①宝剑篇:

初唐将领郭元振,向武则天呈《宝剑篇》: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武则天大为赞赏。

②新丰酒:

典出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

马周要酒悠然独酌。

后唐太宗召对,授临察御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凄凉”两字,陡然开篇,触目惊心。

再加上“羁泊”与“穷年”,已经把风雨的无限凄凉感觉送到人们眼底。

这是诗人总结一生,感触最深的情绪。

B.“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上句虚中有实,以风雨中飘零遍地的黄叶象征着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际与下句实写青楼管弦形成鲜明的对比。

C.颔联不仅仅是功名蹭蹬,仕宦无成。

连人格也遭到了质疑而在这些世俗的恶意中,那些从前的或者新结识的朋友们,或者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与他疏远,或者出于各种各样的可测或不可测的居心,纷纷远避。

D.尾联李商隐再次运用了初唐的典故。

两个同样落拓的人都找到了让他们脱颖而出的机会。

那实在是一个让人渴望、让人怀念的时代,生在那个时代是幸福的。

那是个旭日初生般大有作为的时代。

那是晚唐。

E.风雨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诗人所要面对的强悍的黑暗势力,既是一首诗的背景又是一个诗人对自己一生最具形象性的总结。

诗到了结束句,这风雨飘摇中的生命终于找到了一点点安慰酒。

15.发挥想象,描摹诗中诗人的形象。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

(1)《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在《锦瑟》中首联为“起”,追忆逝去的年华;尾联为“合”,“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岁月已老,一切惘然的情怀。

(3)《荀子•劝学篇》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假如我是服务对象”的大讨论中,人们对如何提高机关行政效率首鼠两端,我认为,单纯地提高行政效率却不转变政府职能实属扬汤止沸。

B.国际金价连续下跌,一些储户大量抛售黄金,理财经理小李耐心细致、假以辞色的分析劝阻,使储户停止了不理智的做法。

C.语文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大都思维敏捷,博闻强志,并且综合能力较强。

D.目前私家车越来越多,而停车位却很有限,于是很多车主停车时只得见缝插针,有时甚至占用人行道,否则很难为爱车找到一箭之地。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

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人在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至高奖项上零的突破。

B.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此前曾多次被认为是获奖热门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仍无缘奖项。

C.泰国现任总理英拉于2013年12月9日上午发表电视讲话,称很多政治团体都说他们代表人民,现在最好的办法就

是将选择的权力交给人民,让人民用选举来作出自己的抉择。

D.真正的贵族并不是豪宅名车的代名词,良好的修养、优雅的举

止,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才是家长送给孩子们真正的最好的礼物。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滚筒洗衣机的透明窗设置①为设计师所青睐是有原因的。

②现在很多滚筒洗衣机都是全自动③,④漂洗的时候不能像波轮洗衣机一样打开,⑤透明窗的设置是为⑥让使用者对水位、漂洗干净程度有更直观的了解。

①②

③④⑤⑥

A总是因为/而因此了

B特别/的所以因而了

C一直虽然的但所以/

D尤其由于的不过/了

20、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5分)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____;读李商隐____;读李商隐。

21.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6分)

(1)漫画反映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普通班答案解析

一、1、C【解析】“祭扫坟墓时既有生离死别带来的悲酸和泪水,同时也伴

有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的说法错。

2、A【解析】并不是历代全都“承接前代旧制”,只在最末一段说到“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论述类文本阅读清明探源每到清明节,人们常常会想到扫墓阅读答案。

3、D【解析】“不同的节日都将会逐渐走向融合统一”这一推断错误。

4.D

5.①与作者的详述相结合,直接突出汪国真在诗歌、书法方面的成就,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刻地了解传主的各项成就。

②运用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突出。

#高中化学#

③引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