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院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7861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院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商院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商院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商院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商院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院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docx

《商院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院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院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docx

商院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

05年商院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内隐成本

答题思路:

(1)定义(自有生产要素价格)

(2)土地,资金,经管才能(自有)(3)内容(折旧+正常利润)

内隐成本是厂商本身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它是相对于外露成本(会计成本)而言的概念。

内隐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可以被使用的事实。

比如:

某厂商生产过程中,不仅会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或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且有时候会动用自有的土地/资金,并亲自经管企业。

大姑娘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也要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

所以这笔价值也应计算在成本之中。

由于这笔成本支出不如外露成本那么明显,故称为内隐成本。

内隐成本一般包括:

(1)作为成本工程计入帐上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设备的折旧费;

(2)厂商自己投入的资金的利息,企业主为该厂提供劳务应得的报酬。

(正常利润)

2.边际土地

土地产品的价格必须大于等于使用最劣土地进行生产所耗费的平均成本,否则就无人用最劣等的土地从事生产。

由于最劣等土地的平均成本等于产品的市场价格,生产者获得的收入仅够支付成本,没有多余,不能支付地租,这种土地成为边际土地。

上图中,AC1代表的土地为边际土地,P2-P1称为级差地租。

3.纳什均衡

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

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

4.IS曲线

IS曲线是使得投资与储蓄相等的利息率和总需求(总产出)组合的曲线,IS曲线表示与了各个可能的利息率相对应的均衡产出水平。

(i->Ye)

IS曲线的数学公式:

Y=a(A-bi)(b>0)

其中,a乘数;A为自发性支出;b为投资对利息率的反映程度;

IS曲线的推导图形:

5.投资的二重效应

投资的二重效应分别是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

需求效应:

投资通过乘数使总需求进一步增加。

投资的增加意味着总需求的增加,不仅如此,投资的增加还会带动一系列消费的增加,投资这种通过增加总需求来增加总产出的效应可以用乘数原理来表现,公式为:

ΔYr=(1/s)ΔI

供给效应:

投资使生产能力扩大。

投资的结果是资本存量的增加,既生产能力的增加,对此可以用加速原来来表现,公式为:

ΔYp=(1/a)I

6.长期菲利浦斯曲线

在长期,由于存在通货膨胀的预期,此时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变动,实际失业率总固定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这一垂直线被称为长期菲利浦斯曲线。

如下图所示:

数学公式:

=

-θ(u-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指充分就业时的菲利普斯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失业率为均为自然失业率。

另外,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互换关系不复存在。

相反,宏观经济均衡于自然失业率与越来越高的通货膨胀率的组合。

二.计算题

1.厂商现有劳动,原材料和机器三种生产要素用于生产洗衣机和电冰箱这两种产品,其中生产每台洗衣机所需的要素为:

10单位劳动,100单位原材料,5单位机器工作时间;生产每台电冰箱所需的要素为:

10单位劳动,50单位原材料,10单位机器工作时间。

该厂每小时拥有120单位劳动,1000单位原材料和100单位机器工作时间,如果洗衣机和电冰箱的市场价格分别是200元和280元,求:

该厂每小时应该生产多少洗衣机和电冰箱才能获得最大收益?

最大收益是多少?

解答:

根据本题意思,厂商的目标是在既定的资源约束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资源约束的条件如下:

设洗衣机生产数量为X。

电冰箱数量为Y,可得到:

10X+10Y<=120…………..

(1)

100X+50Y<=1000………..

(2)

5X+10Y<=100....................(3)

根据以上不等式组可等如下的图形:

(A,B,C三条预算线以内的部分都是可以实现的产量组合,但是如果要最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则应该在约束曲线的边界上选择最优的产量组合,在下图中既是HKLM围成的曲线上,只有KL两点同时在两条约束曲线上,AB线交点不在HKLM围成的曲线范围之内,故排除。

10X+10Y=120…………..

(1)

100X+50Y=1000………..

(2)

K:

X=8。

Y=4

10X+10Y=120…………..

(1)

5X+10Y=100....................

(2)

L:

X=4。

Y=8

分别计算K和L点所代表的产量组合上总收益:

R(K)=8*280+4*200=3040;

R(L)=4*280+8*200=2720;

综上所述,厂商选择在K点产量组合进行生产,最大收益为3040元。

2.假定存款为20万亿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为3万亿元,法定准备金率由7%上调至7.5%。

(1)对法定准备金有何影响?

(2)对货币供给有何影响?

解答:

(1)法定准备金(原来)=20*7%=1.4(万亿元)

法定准备金(现在)=20*7.5%=1.5(万亿元)

法定准备金的改变量=1.5-1.4=0.1(万亿元)

(2)由于银行存在超额准备金,增加的法定准备金从超额准备金中去除,因此不会改变货币乘数,也不改变高能货币的数量,所以对货币供给没有影响。

三.问答题

1.竞争性市场的有效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评价市场有效性的基本规范是:

(1)厂商是否用最节约的方式使用稀缺资源

(2)产品是否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P=SMC=LMC=SAC=LAC.

从以上的均衡条件可以看出:

(1)由LAC=LMC可知,长期内厂商在LACmin的规模处进行生产,由SMC=SAC可知,短期内厂商生产产量最优,综合,资源在厂商内部得到充分利用。

整个行业实现最大产出,行业内保留下来的厂商都是富有效率的,资源在行业内部得到有效配置。

(2)由P=LAC=SAC知,均衡时厂商利润为0,消费者剩余最大,价格信号反映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偏好程度,引导资源在不同行业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时消费者所愿意接受的产品。

(本题在前面的真题中多次出现,这里也就给出一个大致的答题要点,具体可以参考前面的真题答案以及《微观指导书》上相应章节的问答题答案)

2.说明“市场失灵”及其原因是什么?

答:

“市场失灵”是指当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偏离社会最适程度时,市场不能传递或接受正常的价格信号,资源配置就不能达到完全竞争下可能达到的最佳境界。

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非优化配置的原因:

(3)垄断对竞争的破坏;

垄断市场的均衡状态中,LAC(垄)

说明了在垄断市场中,生产要素的效率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在垄断市场的均衡态中,均衡价格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而产出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产出,意味着消费者的福利下降,导致社会总福利水平的下降,由于垄断给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带来了无谓的损失。

(4)市场机制无力对公共物品的生产做出合理的决定;

定义:

(萨缪尔森)“公共物品的利益被不可一分割的扩散到全体社会成员,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这种公共物品,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的提供出来,需要政府的行动。

特性:

a.非排他性:

无法排除个人从公共物品中获利;

b.非竞争性:

消费者增加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一部分的产品MC=0)

(5)市场不能有效的解决外部效应的问题。

定义:

那些决策者(生产者/消费者)的成本与收益之外的,并非出于自愿而带给他人额外成本/收益的情况。

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外部经济:

社会收益>私人收益;

外部不经济: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

如下图所示(图中MCP,MCS分别表示个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QP,QS分别表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产出水平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产出水平)

在这三个领域中,维持经济有效运行的任务就落在了政府的肩上。

政府通过不同的办法来解决以上三个问题造成的市场失灵。

(1)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规定最高限价的方式来约束垄断厂商的生产定价,直接把厂商通过垄断得到的消费者剩余还给消费者,或者通过征收直接税或间接税(定额/定量税)的形式占有厂商垄断得到的消费者剩余,再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将这部分福利转移给消费者,这是政府对垄断的管制从而解决市场失灵的方法。

(2)公共物品在市场机制中无法生产和买卖,需要由政府统一组织生产和定价。

(3)对于存在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政府需要做的是通过对厂商征收税(对于外部不经济)或者提供补贴(对于外部经济)的形式,将个人的边际成本曲线拉回到社会边际成本曲线的水平上,使得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均衡点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均衡点相互重合。

3.作图分析“包络曲线”形成的过程,并解释该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不相切以及相切的情况。

答:

(1)以SAC1代表第一种规模,各个SAC曲线代表不同的规模。

各条SAC曲线的包络曲线为有限个数的规模下的平均成本曲线,这一个包络线即是LAC曲线,当规模数量无穷大时,该曲线变得平滑,在一般情况下,短期平均成本得最低点都高于长期平均成本。

(2)如图,SAC1,SAC2,SAC3表示某些生产要素固定时的短期平均成本,SACi表示不同的生产规模i。

在长期,任何要素的投入量都可以自主选择时,在每个产量上,我们都可以选择合理的规模下生产,以期平均成本最低。

如图,当Q=Q1时,SAC2>SAC1,所以应该取在规模1下生产,当Q=Q2时,SAC2=SAC1,所以规模1和2下生产均可,同理可以确定A,C,B应该在LAC曲线上。

当固定要素在长期的投入量可以无限细分时,生产规模的大小也可以无限细分,因此由无数个SAC曲线在每个产量下的平均成本最低点组合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SACi的包络线。

(3)长期成本曲线和每个短期成本曲线都有一个切点,但并不是相切于短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是由于无数个生产规模的假设导致的,无一般的经济学意义。

4.对于宏观经济学来说,物价下跌是否一定是坏事?

为什么?

答题思路:

“不一定”的概念是有些时候是好事,而有些时候是坏事,需要分析两方面的情况。

答:

在AD-AS模型的框架中来研究物价下跌的原因,我们可以做出一下的两种物价下跌的图形:

(1)在左图中,由于技术进步或者其他因素导致总供给曲线右移,在总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导致两个结果:

一是物价下跌;二是产量增加。

由于物价下跌是伴随着产量增加发生的,所以不能说是坏事。

相反,这种组合(物价下跌,产量增加)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理想状况。

(2)在右图中,由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或者出口需求的减少导致总需求曲线左移。

在总供给曲线不变时,导致两个结果:

一是物价下跌;二是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通货紧缩”就是指这种伴随着产量减少和失业增加的物价下跌。

这种组合表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恶化。

(3)如果同时发生总供给增加和总需求减少的两种情况,那么价格水平下降的幅度会更大,但是总产出是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这两种影响因素哪一方的作用更强烈,如果结果是使得总产出下降,失业增多,则这时候的物价下跌是坏事,如果结果使得总产出增加,那么物价下跌是好事。

5.对顺差的过热经济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是否合适?

为什么?

答题思路:

既要分析该政策为什么不使用该情况,同时要指出什么政策可以解决该问题。

答:

对顺差的过热经济采用紧缩货币政策是不合适的,分析如下:

紧缩货币政策对过热经济有抑止作用,但是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使得顺差增加,因为:

a.产出下降->进口下降->顺差增加;

b.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增加进口下降->顺差增加;

c.利率提高->资本净流出下降->顺差增加;

因此紧缩货币政策对顺差的过热经济完全不能兼顾两大经济目标,不适用。

使用的政策是以下两种:

(1)提高汇率。

提高汇率使得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从而一方面使得产出减少,一方面使得顺差下降,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2)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使得产出下降,同时影响国际收支情况:

a.产出较少->进口减少->顺差增加;

b.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顺差增加;

c.利率下降->资本净流出增加->顺差减少。

所以,该政策若使顺差减少的影响大于使顺差增加的影响,则具有兼容性。

6.回答下面关于“注入”和“漏出”问题:

(1)什么是“注入”和“漏出”?

答:

“漏出”意味着一部分货币要退出流通领域,不再执行流通和支付的职能。

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国民经济活动的水平降低。

“注入”意味着向流通领域注入货币,增加流通和支付手段,提高社会经济活动水平。

为了保持国民经济运行的均衡,注入=漏出。

(2)在考虑政府和国外部门的情况下,“注入”和“漏出”的内涵有哪些拓展?

答:

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中,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注入仅指投资,而漏出仅指储蓄。

1.在加入了政府部门后,政府的影响有:

(1)通过强制的、无偿的税收制度,将一部分国民收入征为国有,形成政府收入(T)。

T是从流通中抽取货币,形成漏出效应

(2)政府花费其收入T,购买商品和劳务,形成政府支出(G),货币又回到流通领域,形成注入效应

在平衡处有:

T=G

2.所谓开放,是指一国的经济流转参与到国际市场,形成该国的进口(M)与出口(X)。

M,导致货币的流出,属于漏出,对宏观经济具有收缩的作用

X,与M相反,导致货币的流入,属于注入,对宏观经济具有收缩的作用。

在均衡处有:

M=X

加入了政府和国外部门后,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说明,“注入”和“漏出”内涵的拓展。

(3)根据简单凯恩斯模型,怎样利用漏出和注入的关系预测总产出的变动趋势?

答:

简单凯恩斯模型是研究除了政府和国外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因此在这里,我们的注入就是指投资;而漏出是指储蓄。

在凯恩斯模型中,投资是自发性的投资,与总产出水平无关,I=I0。

储蓄等于总产出扣除消费支出的部分,数学公式为:

S=Y-(C0+cY)=-C0+(1-c)Y=S0+sY

(1)当国民经济运行处于均衡状态时,有注入=漏出,也就是I=S,在下图中处于E点位置,表示当年的投资品正好满足投资需求,从而非意愿净库存为0。

于是企业倾向维持原有产出,总产出趋于均衡的稳定态,不会变动。

(2)当注入>漏出,也就是I>S时,国民经济的总产出水平在下图中Y=Y1,这时投资大于储蓄,表明当年生产的投资品无法满足投资需求,其差额只能通过库存来补充,非意愿净库存的减少会促使企业增加产出,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从Y1向Y*处移动。

(3)当注入<漏出,也就是I

(4)既然增加投资需求导致总产出增加,我国政府为什么在2003年的3,4季度对某些行业的投资需求采取紧缩货币政策?

答:

简单凯恩斯模型和IS-LM模型都是在萧条经济的前提下研究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因素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的利用,因此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总需求的扩展导致总产出增加而价格水平不变。

也就是说,在宏观经济处于极端萧条的情况下,增加投资需求可以导致总产出的增加,但是我国2003年的房地产,钢铁等行业事实上并不是处于极端萧条的经济环境中的,而是过热的需求和接近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供给水平的组合。

这里我们应该用下面的AD-AS图形分析:

当宏观经济运行于Y3水平上时,均衡价格水平为P3,因为资源和劳动力已经充分利用,所以总供给曲线呈垂直状,这时如果总需求继续膨胀,那么“有多大的需求,就有多高的价格”。

所以在当时这些行业不断升温的投资需求的带领下,不仅这些行业的价格水平不断提高,而且通货膨胀的势头还不断向相关的行业和市场扩散,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称之为“结构性通货膨胀”,即某些部门的需求或者供给方面的变动,往往通过部门间相互看齐的过程即所谓“赶上”的过程而影响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性的物价水平上涨。

我国政府在洞察这一现象的危害和根源后,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对过热的投资需求进行抑止是非常合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