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7739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docx

《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docx

高考地理专项人口与地理环境解析版

人口与地理环境

一、选择题

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决定于(   )

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生育率

2.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 游牧民的迁移                                                     B. 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

C. 日本人去美国定居                                              D. 中国人去欧洲旅游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  )

A. 西欧、北美、澳大利亚                                       

B. 东南亚、西亚、南非

C. 东亚、西欧、拉丁美洲                                       

D. 西欧、北美、中东

4.与子女长期分开居住老人,被称为“空巢老人”,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四国中更多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 家庭原因                           

B. 城乡差距                           

C. 农村发展                           

D. 计划生育

5.新疆全区的环境承载力为16人/平方千米,目前其人口密度为13人/平方千米。

右图是我国各省人口迁入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新疆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A. 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B. 地处内陆,水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C. 地理环境“干、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D. 虽然是人口迁入的地区,但环境承载力仍小

(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疆是西部人口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是由城市化推进引起的

B. 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 改革开放前,人口总是自觉的从东部移向西部

D. 改革开放以来,民工的输入地主要是上海、广东、四川等地

6.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问题。

(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 甲→乙→丁→丙             

B. 丙→乙→丁→甲             

C. 甲→乙→丙→丁             

D. 丙→乙→甲→丁

(2)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国内移民

③人口政策的实施④资源十分匮乏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7.读“人口规模相当的四座城市①~④某年人口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四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有(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下列城市中的人口迁移状况和④最接近的是(   )

A. 哈尔滨                                    B. 上海                                    C. 兰州                                    D. 济南

8.读人口构成比重图回答下面小题。

(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A. 93%                                     B. 23%                                     C. 13%                                     D. 60%

(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

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 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9.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下图为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五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20世纪初期已成为人口老年型的国家是(   )

A. 英国和美国                       B. 美国和日本                       C. 日本和英国                       D. 法国和瑞典

(2)在20世纪30~50年代人口的平均年龄较低的国家是(   )

A. 瑞典                                     B. 美国                                     C. 日本                                     D. 法国

10.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吸引大量移民,使欧洲从人口迁出区变为迁入区

B. 西亚一些石油国家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国人口,主要是因为本国人口稀少,缺乏劳动力

C. 我国近年来的“民工潮”是因为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

D. 美国南方“阳光地带”由于环境污染少、气候条件好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迁入

11.下列有关人口迁移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印巴分治——自然因素

B. “民工流”——经济因素

C. 我国东北地区“闯关东”和“雁南飞”——政策因素

D. 美国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经济因素

12.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题。

(1)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

A. 1、2、3                           B. 4、5、8                           C. 7、9、10                           D. 6、11、12

(2)下图中a、b、c分别表示一个0~15岁、15~65岁,>65岁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未来将面临巨大人口压力的是③

B.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可能是①

C. 未来将面临劳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重等问题的是③

D. 目前,外来文化对本地文化影响最大的可能是③

13.读图2“A、B两国人口年龄分布统计图”,完成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属于“高高低”模式

②B国人口出生率低,属于“三低”模式

③A国可能是日本,主要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

④B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解决B国人口问题的措施有( )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鼓励生育

③吸纳一定外国移民④鼓励人口迁出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4.下列城市中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是( )

①开罗    ②伯明翰    ③攀枝花     ④悉尼     ⑤新德里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15.“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的移民潮。

据史料记载,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先后有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

移民,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不鲜见的,如两晋时期的客家人南迁,北宋末年的中原人南迁。

下列四幅图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主要原因与其他三幅图不同的是( )

A. “闯关东”                    

B. “走西口”                    

C. “客家人迁徙”                    

D. “下南洋”

二、综合题

16.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及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③④所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a、b、c、d四个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试说明原因________。

(3)根据该城市近期统计的人口年龄构成金字塔图,分析该城市发展的人口优势,并预测30年后该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7.下图为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现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

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

(2)图中箭头C、D表示出的含义是:

C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_______,当前全球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

①滥采滥用石油等自然资源   ②燃煤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三废”排放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通过绿化改造局部气候⑥酸雨        ⑦水利工程        ⑧环境保护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18.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问题。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

(2)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________。

(3)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________。

(4)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________。

19.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

(1)分析图一,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2)分析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________

(3)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

(4)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多项选择)(    )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

E.朝鲜半岛   F.青藏高原    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角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人口增长类型决定于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C对。

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不能决定出生率等三率的高低,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影响的是人口机械增长的大小,A、B、D错。

2.【答案】C

【解析】【分析】属于人口迁移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①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②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③定居地的变更。

故只有C项符合。

【点评】本题难度低,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学生只要掌握人口迁移的基本条件,即可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

3.【答案】D

【解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中东.西欧、北美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中东是因为石油资源的开发.

故选:

D.

【点评】主要考查了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二战前,国际迁移主要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进行,而二战后,经济因素是引起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故劳务输出是主要形式.

4.【答案】

(1)D

(2)B

【解析】【分析】⑴空巢老人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深,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据图可知四国中丁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最高,老龄化问题最明显,出现空巢老人现象更多。

⑵由于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和数量明显提升,且工薪较高,不愿返乡,造成空巢老人。

即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差距。

 故答案为:

(1)D

(2)B                  

【点评】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两个含义:

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5.【答案】

(1)B

(2)A

【解析】【分析】

(1)“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即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的限度。

环境人口容量可以简单地看作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超过这个人口数,人口就不能正常生存,即偏向于最高人口的涵义。

环境承载力大小由最缺乏的条件来决定,而不是由最丰富的条件决定。

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环境人口承载力小,B对。

A、C错。

人口迁入,说明没有超过最大人口容量,不表示环境承载力大,D错。

(2)根据图例分析,新疆是西部人口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是加快西部大开发引起的,所以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A对。

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交通条件的改善是促使人口迁移速度加快,迁移距离远的因素,B错。

改革开放前,人口总是自觉的从中、西部移向东部,C错。

改革开放以来,民工的输入地主要是上海、广东等地,四川是人口输出区,D错。

6.【答案】

(1)D

(2)B

【解析】【分析】

(1)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低增长阶段丙(高、高、低)、加速增长阶段乙(高、低、高)、增长减缓阶段甲(高、低、高)和低速增长阶段丁(低、低、低),符合的是丙→乙→甲→丁,正确答案选D。

(2)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可以看出,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下降,最终导致自然增长率降低。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增多,更容易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使出生率降低。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死亡率不断降低。

人们的社会养老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也会使出生率下降。

像发展中国家,二战之后,人口迅速增长,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下降。

国内移民是人口的机械增长,不是自然增长;资源匮乏,环境人口容量较低,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关系不大,故正确选项为B。

7.【答案】

(1)D

(2)C

(3)B

【解析】【分析】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图中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有②和④,但是只有④迁入人口较多,故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为④,答案选D。

(2)经济发达地区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由于人口寿命较长,因为老年人口比重较高,故死亡率高,会出现负增长。

图中四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有②和④。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又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一般为经济发达地区,答案中上海比较符合题意,B对。

8.【答案】

(1)B

(2)B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图示:

图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的度数方法为找到对应的坐标轴,过“*”做一条平行线与65岁以上人口的坐标轴平行,与0~14岁人口的边相交的点,得到读数为23%。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根据题目叙述:

“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我国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老龄化的势头很难遏制。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评】三角坐标图是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地理统计图。

一些考生由于没有掌握它的正确判读方法,很容易失分。

其实,这类统计图的判读关键在于掌握以下阅读步骤: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1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在图1中为“﹡”),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

注意:

在图1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在图1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46岁为73﹪;65岁以上为4﹪。

9.【答案】

(1)D

(2)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1)老年人口的比重是衡量老龄化的直接标准,根据图示1900年的数据,法国和瑞典的老年人口比重最高,已成为老龄化国家。

(2)根据图示1930—1950年前后,日本的老年人口比重最低,故判断其平均年龄较低。

10.【答案】B

【解析】【分析】人口迁移受各种推力因素、拉力因素及各种中间障碍因素的影响。

经济因素起到主要的因素,在多数情况下,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西亚地区迁入人口多是憧憬西亚地区的高收入而去并非因为当地劳动力缺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二战后人口迁移的多样化趋势,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即可作答。

11.【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民工流”是经济因素导致的。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2.【答案】

(1)A

(2)A

【解析】【分析】

【小题1】直接根据图示可读出各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且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计算。

故1、2、3三个国家的人口三率特征符合“低-低-低”特征。

【小题2】三轴坐标读图需根据每条坐标轴的原点位置,确定相应的纵坐标,以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

根据a、b、c分别表示一个0~15岁、15~65岁,>65岁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则0—15岁人口比重最大的为③国家,故反映其人口增长快,未来的人口压力巨大,A项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则0—15岁人口比重高,故判断为③,B项错误;未来面临劳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重的是老年人口比重最高的①,C项错误;目前,外来文化对本地文化影响最大的应为人口大量迁入的,即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老龄化最严重的①,D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根据人口的年龄结构判断人口增长特征、经济发展状况和带来的社会问题等内容。

13.【答案】

(1)C

(2)C

【解析】【分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A国是传统型模式,B国是现代型模式。

所以现代型的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选择C项。

【小题2】B国人口是现代型模式,劳动力短缺,老龄化现象严重。

所以一方面是鼓励人口生育,一方面是接纳移民。

所以正确的是C项。

14.【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伯明翰和攀枝花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5.【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

ABD“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的移民潮,它们都有共同的原因“迁出地土地资源少,或者自然灾害严重”即人多地少无法维持生计;C发生在两晋时期永嘉之乱后,很明显是为了躲避战乱。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二、综合题

16.【答案】

(1)工业区;文化区

(2)d;靠近文化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污染小;位于河流上游等

(3)该地目前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较小,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较轻。

30年后该城市处于老龄化阶段,劳动力出现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青壮年负担较重,社会储蓄和消费行为改变,社会需求不旺,影响该城市的经济增长等

【解析】【分析】

(1)③位于城市的郊区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为工业区;④位于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面积不大,代表的功能区是文化区。

(2)高级住宅区一般环境优美,交通条件好,地势较高,靠近文化区等。

(3)结合人口金字塔图可以看出该地目前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较小,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力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