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教材知识梳理第8单元课时2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7641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9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教材知识梳理第8单元课时2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教材知识梳理第8单元课时2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教材知识梳理第8单元课时2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教材知识梳理第8单元课时2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教材知识梳理第8单元课时2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教材知识梳理第8单元课时2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docx

《中考化学教材知识梳理第8单元课时2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教材知识梳理第8单元课时2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教材知识梳理第8单元课时2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docx

中考化学教材知识梳理第8单元课时2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1.(’9题1分)工业制镁的方法为:

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氯化镁。

该方法中的化学反应不包括()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

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2.(’20题4分)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第2题图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

(写化学式)

(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21题4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1)铝比较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农业上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含硫酸铜),请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探究实验:

分别将不同量的锌粉加入到

一定量的Mg(NO3)2、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以下是不同情况下对固体或滤液成分的探究。

①若向所得固体上滴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含有的金属为。

②猜想:

滤液中溶质为Mg(NO3)2、Zn(NO3)2、AgNO3,请分析该猜想不合理的原因。

4.[’23(3)题3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3)为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了以下实验。

第4题图

①X为;乙与硝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操作Ⅰ和操作Ⅱ中都要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Ⅱ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B【解析】该工业制镁涉及的反应依次为:

①CaCO3

CaO+CO2↑、②C

aO+H2O

===

Ca(OH)2、③MgCl2+Ca(OH)===2Mg(OH)2↓+CaCl2、④Mg(OH)2+2HCl===MgCl2+

2H2O、⑤MgCl2

Mg+Cl2↑,其中反应①⑤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④均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综上所述,以上反应中不涉及置换反应,故选B。

2.

(1)没有(1分)

(2)Cu(NO3)2、Al(NO3)3、Zn(NO3)2(1分)

(3)Cu+2AgNO3===2Ag+Cu(NO3)2(1分)、Zn+2AgNO3===2Ag+Zn(NO3)2(1分)

【解析】根据金属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可知,向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铜粉和锌粉,Cu和Zn都可以置换AgNO3溶液中的Ag,而与Al(NO3)3溶液均不反应,根据优先置换原理,也就是Zn优先置换AgNO3溶液中的Ag,由溶液甲呈蓝色可知有Cu2+生成,所以锌粉没有剩余,固体乙中没有锌粉,因此,向固体乙上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溶液甲中的溶质除了没有反应的Al(NO3)3,还有生成的Cu(

NO3)2和Zn(NO3)2。

3.

(1)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阻止内部铝进一步

被氧化。

(1分)

(2)Fe

+CuSO4===FeSO4+Cu(1分)(3)Zn、Cu、Ag(或锌、铜、银)(1分)

②滤液中有AgNO3时,一定也有Cu(NO3)2,因为Zn先与AgNO3反应,后与Cu(NO3)2反应。

[或滤液中无Cu(NO3)2时,也一定没有AgNO3,因为Cu(NO3)2与Zn反应生成Cu,而Cu能与AgNO3反应。

](1分)

【解析】

(1)铝比较活泼,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制品表面,从而阻止内部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铁能与硫酸铜溶液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锌、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

镁、锌、铜、银。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待硝酸银完全消耗,若此时还有锌,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锌不能与硝酸镁反应。

①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固体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氢前面的金属,该金属只能是锌,由此说明加入的锌粉过量,将溶液中的银、铜全部置换出来后仍有剩余,则该固体含有的金属为银、铜、锌;②根据反应的先后顺序分析,只有硝酸银溶液被消耗完后,锌粉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若滤液中溶质含有AgNO3,则一定同时存在Cu(NO3)2,故滤液中的溶质不可能为Mg(NO3)2、Zn(NO3)2、AgNO3,所以该猜想不合理。

4.(3)①Zn(1分)ZnSO4+Ba(NO3)2===BaSO4↓+Zn(NO3)2(1分)。

②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分)

【解析】含向硝酸

锌和硝酸银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X(Zn),把银置换出来,得到溶液甲(硝酸锌)和固体物质(含有Ag、Zn),再加入酸除去Zn,得到溶液乙,结合溶液乙可以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锌,确定出溶液乙为硫酸锌溶液,由此确定加入的酸为硫酸,溶液甲经蒸发结晶得到硝酸锌固体,操作Ⅱ和操作Ⅰ(过滤)中都使用玻璃棒,在操作Ⅱ中玻璃棒用于搅拌,作用是防止液体因局部过热引起液滴飞溅。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是KNO3、MgSO4、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把40g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

9

B.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D.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蒸发结晶法提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中的元素除C、H、O、N外,其他元素主要以无机盐形式存在水溶液

B.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纸花(浸石蕊试液后晾干)变红色

C.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时水银柱上升,是由于汞原子体积变大

D.压缩天然气可用LPG表示

3.用KClO3和MnO2制取O2,并回收MnO2和KCl的装置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

制取O2B.

溶解

C.

过滤D.

蒸发结晶

4.下列铬的化合物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Cr2(SO4)3B.CrCl2C.Cr2O3D.K2CrO4

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表示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t2℃时,3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80g甲溶液

C.t2℃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的品体一定比乙多

D.将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丙

6.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选项不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选项

A

H2O2

O2

H2O

B

KOH

KCl

KNO3

C

C

CO2

CO

D

CuO

Cu

Cu(NO3)2

A.AB.BC.CD.D

7.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①②

B.对比实验③④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C.省略实验①也能探究燃烧的条件

D.实验④中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五氧化二磷

8.下表是部分知识的归纳,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性质与用途

B宏观与微观

①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②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①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是因为分子变大

②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大,原子小

C化学与能源

D健康与安全

①天然气和沼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②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

①霉变的大米清洗煮熟后,可继续食用

②若出现贫血,可适当补充铁元素

A.AB.BC.CD.D

9.在“宏观一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1:

1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5:

56

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0.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

安全常识

N2性质稳定——可作灯泡填充气

乙醇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石墨很软——可作电极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进入深井前——做灯火实验

假盐中毒——由亚硝酸钠引起

C.

元素与人体健康

D.

日常生活经验

缺维生素A——易引起坏血病

缺钙——易骨质疏松或得佝偻病

缺碘——易甲状腺肿大

食品干燥剂——常用CaO

区别硬水和软水——常用肥皂水

鉴别纯羊毛和棉花——点燃

A.AB.BC.CD.D

11.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Cu(NO3)2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

2Cu(NO3)2

2CuO+O2↑+4X↑,其中X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应是

A.NO2B.NOC.N2O5D.N2O

1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中氧的化合价:

B.硫酸铝:

AlSO4

C.60个碳原子:

C60D.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3.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横坐标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符合实际的是()

A.

B.

C.

D.

14.在生产生活实际中,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厨房里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换气扇

C.用食醋洗开水瓶水垢

D.经常保持自行车零部件的清洁与干燥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15.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

B.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于碱类

D.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

二、填空题

16.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氢离子_____;

(2)高锰酸钾_____。

1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以下一些物质:

①氦气②葡萄糖③干冰④硝酸钾,请选择相应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能进行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

(2)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

(3)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物质是_____;

(4)淀粉等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变成_____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18.实验室现要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

(1)经计算,需要___g氯化钠固体。

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如图的___(填字母)。

(2)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到d和___(填字母),溶解时需要用到a和___(填字母)。

a.烧杯b.10mL量筒c.100mL量筒d.滴管e.玻璃棒f.药匙g.蒸发皿

(3)取上述溶液10g配制成5%的NaCl溶液,则加水的质量应___10g(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简答题

19.能源和环境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有可能会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

我们把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

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浆来吸收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CO3+2SO2+O2=2CaSO4+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这必将对能源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

甲烷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研究表明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因此开采可燃冰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实验活动“燃烧的条件”回答:

(1)分别用坩埚钳夹住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其目的是什么?

(2)取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把它们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四、实验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1)(猜想与假设)猜想Ⅰ:

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猜想Ⅱ:

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HCl

猜想Ⅲ:

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

猜想Ⅳ:

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HCl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是不正确的。

为了验证余下的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3)(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猜想Ⅲ不正确

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碳酸钙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不正确

猜想正确

(4)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5)(拓展)还可以单独用下列哪种物质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A.CuOB.AgNO3C.CuD.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流程题

22.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其水溶液呈中性。

工业上用毒重石(主要成分是BaCO3)制备氯化钡晶体。

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制备氯化钡晶体的流程,设计了实验室中制备氯化钡晶体的方案,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该毒重石样品所含杂质难溶于水,不与酸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滤液Ⅱ是30℃时氯化钡的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关于上述实验方案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钡是一种有毒的物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B该实验流程中得到的副产品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C可用重晶石(主要成分是硫酸钡)代替该实验流程中的毒重石,制备氯化钡晶体

D步骤②将滤渣进行水洗,既能提高氯化钡晶体的产率,又能减少

对环境的污染

(4)某同学提出,步骤③将滤液Ⅰ浓缩时会产生气体污染物,其化学式为____。

为防止污染,需要对滤液Ⅰ处理后再浓缩。

简述处理滤液Ⅰ的方法:

____。

六、计算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和熟石灰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已知烧杯的质量为110.6g)。

请计算:

(1)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2)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_____。

24.将30g碳酸钠溶液与48.2g氯化钡溶液混合,碳酸钠和氯化钡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过滤,所得滤所得滤液质量为58.5g,试计算:

⑴碳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结果精确到0.1%)

⑵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______克.

⑶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

七、探究题

25.(I)SO2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如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

(Ⅱ)KMnO4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易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其反应原理: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无色溶液)

(Ⅲ)一些含硫物质的溶解性(20℃):

含碗物质

K2SO4

MnSO4

CaSO4

CaSO3

FeSO4

Fe2(SO4)3

溶解性

易溶

易溶

微溶

难溶

易溶

易溶

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测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产物(CO2、SO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_____;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②装置中第a部分的作用是_____,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第b部分最后一个洗气瓶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

③若将装置中a、b、c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b→a→c,则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

④若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a→c→b,则只可检出的物质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D

D

B

C

A

C

D

A

A

A

B

D

二、填空题

16.3H+KMnO4

17.③④①②

18.Bce等于

三、简答题

19.CO2C:

H=3:

1CH4+2O2

CO2+2H2O控制好对甲烷的收集,防止它逸散到空气中

20.

(1)证明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都是可燃物

(2)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四、实验题

21.

(1)CaCl2

(2)Ca(OH)2+2HCl==CaCl2+2H2OⅣ

(3)溶液不变色;Ⅲ;Ⅱ

(4)CaCO3+2HCl==CaCl2+H2O+CO2↑

(5)ACuO+2HCl==CuCl2+H2O

五、流程题

22.

饱和BC

加入碳酸钡溶液

六、计算题

23.5%

24.4%19.720%

七、探究题

25.烧瓶C+H2SO4(浓)

2SO2↑+CO2↑+2H2O检验是否有水生成白色变蓝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完全除去水水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2.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环境

B.化学中常见的“三”

①大量使用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

②煤燃烧排放的SO2、NO2等在空气中会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③大气中的CO2含量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②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

③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稀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②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③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扑盖

①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②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吸收热量

③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A.AB.BC.CD.D

3.小毛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安全常识

B

物质性质与用途

瓦斯爆炸﹣﹣由天然气引起

假盐中毒﹣﹣由黄曲霉毒素引起

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

N2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

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CO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C

元素与人体健康

D

日常生活经验

缺铁﹣﹣易引起贫血

缺钙﹣﹣易得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缺碘﹣﹣易得甲状腺肿大

去除衣服上的油污﹣﹣由汽油洗涤

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

使煤燃烧更旺﹣﹣把煤做成蜂窝状

A.AB.BC.CD.D

4.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验证HCl分子发生了运动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验证Fe、Cu、Ag的活动性依次减弱

5.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

19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的值是7

D.丁可能是化合物

6.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19H19N7O6.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酸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

19:

7:

6

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

冰、干冰、熟石灰B.非金属:

氧气、碘、汞

C.合金:

钢、铝合金、氧化铜D.混合物:

石油、过氧化氢溶液、盐酸

8.向含H2SO4和CuSO4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边滴边振荡,充分反应,如图图象表示合理的是()

A.

B.

C.

D.

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排序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原子的核电荷数:

C.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

D.生活中常见物质溶液的pH:

10.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水分子体积变大

C

建筑场地尘土飞扬

分子不断运动

D

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A.AB.BC.CD.D

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则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的化合物

B.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C.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D.点燃可燃物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12.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H2O

2H2↑+O2↑B.S+O2

SO2

C.NaOH+HCl=NaCl+H2OD.2Al+6HCl=2AlCl3+3H2↑

1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CO2混有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B

CuO混有碳粉

加入适量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混有CaCl2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

Cu(NO3)2溶液混有CuCl2

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A.AB.BC.CD.D

14.化学学习让我们有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B.认识物质俗名

①均衡营养,不挑食、不偏食

②不购买、不食用三无或过期产品

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①熟石灰﹣﹣氢氧化钙

②纯碱﹣﹣氢氧化钠

③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