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6892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docx

《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docx

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

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

科目名称:

宏微观经济学

一:

名词解释

1.消费者剩余

 

2.合作博弈

 

3.需求的收入弹性

 

4.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

 

5.皮鞋成本

 

6.功能财政

 

二:

简答

1.论短期与长期供给弹性的区别,以及影响他们的因素?

 

2.为什么失业总会存在,以及失业的影响?

 

3.完全竞争行业处于均衡时,同一行业的所有厂商具有相同的成本曲线,且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这句话对还是错

 

4.乘数—加速理论

 

三:

1.主要考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用拉格朗日一下就完

2好像是用MC=MR求最大利润,受益

3好像是考MV=Py的计算题

4考预算平衡

四:

论述题

1.论各种市场的价格,产量,与经济效益

 

2,阐述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为什么政府采取政策的意义?

4.11.1武汉大学816宏微观经济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

名词解释

1.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的资源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

2.合作博弈:

亦称为正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

合作博弈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问题。

合作博弈采取的是一种合作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妥协。

3.需求的收入弹性:

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以Em表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Q代表需求量,ΔQ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I代表收入,ΔI代表收入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Em=(ΔQ/Q)/(ΔI/I)

4.生命周期假说认为,理性的消费者要根据一生的的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

一般来说,在年轻时期,家庭收入低,但因为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

进入中年阶段后,家庭收入会增加,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降低,收入大于消费,因为一方面要偿还青年阶段的负债,另一方面还要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防老。

退休以后,收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

因此,在人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是不变的。

5.皮鞋成本:

是指因为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而浪费的资源。

在通货膨胀时,货币的购买力在下降,为了减少损失,人们会更倾向于持有更少的现金而将更多的钱存入银行,如此当要使用现金时,就需要去银行取款,持有现金少了就意味着需要增加跑银行的次数,这种多去几次银行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被经济学家称为皮鞋成本

6.功能财政是指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预算可以盈余,也可以为赤字,而不能以预算平衡为目的。

二、简答题

1.论短期与长期供给弹性的区别,以及影响他们的因素?

答;供给弹性,是供给的变化率与价格之间的比率,就是供给对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许多固定成本将不会改变,如果厂商退出,将会变为沉没成本。

短期厂商很难调整生产规模,而长期厂商可以更加容易的调整生产规模,所以对于大多数厂商来说,长期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大于短期的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弹性的大小取决于:

(1)资源替代的可能性;

(2)供给决策的时间框架;(3)增加产量所需追加生产要素费用的大小。

2.为什么失业总会存在,以及失业的影响?

答:

根据自然失业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这样一个失业率水平,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

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

它是货币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新古典主要的重要基本假设。

“自然率”的存在使货币政策的作用只有在造成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时才能奏效。

“自然失业率假说”从理论上论述了政策作用的有限性,为理性预期学说确立了重要的理论前提。

存在的原因有:

(1)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

(2)劳动力市场不完善;(3)劳动生产率提高;(4)产业结构调整。

3.完全竞争行业处于均衡时,同一行业的所有厂商具有相同的成本曲线,且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这句话对还是错

答:

根据厂商理论,单个厂商对于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

厂商会依照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提供商品的数量。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就单个厂商而言,市场价格是既定的,从而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也是既定的,它们都等于市场价格P。

厂商的成本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厂商的行为从而所使用的不同生产要素的数量以及这些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

在这些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厂商的成本是其所提供的产量的函数,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呈现U型。

依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在既定的价格下,厂商在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交点处选择提供商品数量。

因此,短期均衡可分几种情况:

(1)供给小于需求,即价格水平高(P>AC),此时存在超额利润;

(2)供给等于需求,即价格等于平均成本(P=AC),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零,此点叫收支相抵点;(3)供给大于需求,即价格水平低(P<AC=,此时存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企业是否生产?

此时要看平均变动成本的情况,如果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变动成本,即价格线与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相切,此点E叫停止营业点,此时厂商生产与否对他来说亏损额都是一样的,即生产所得只够弥补全部可变成本。

但对厂商来说,还是生产比不生产要好,因为,一旦形势好转,厂商可以立即投入生产。

(5)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P<AVC),即价格线在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下方,此时厂商只能收回部分可变成本,生产比不生产亏损要大,所以必须停止生产。

4.乘数—加速数理论:

乘数和加速数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前者表示投资的每次增加所导致的收入增加的倍数;后者表示产量或收入的变动对投资的影响。

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以观察和分析经济周期波动的观点乘数——加速数原理的基本内容为:

投资扩张时,投资通过乘数效应对收入产生倍数增加作用,收入的增加又通过加速作用对投资产生加速推进作用,这样,经济进入循环扩张阶段;相反,投资减少时,减少的投资又通过乘数效应对收入产生倍数缩减作用,收入的缩减又通过加速作用进一步减少投资,这样,又不断循环的导致经济进入衰退阶段。

乘数—加速模型就是把这两种原理结合起来,以说明经济周期的原因。

这一模型的表述为这样一个公式:

Yt=Ct+It+Gt公式

(1)

上式中Yt为现期收入,Ct为现期消费,It为现期投资,Gt为现期政府支出。

这个公式说明了,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现期收入等于现期消费、现期投资与现期政府支出之和(不考虑开放经济中的净出口)。

现期消费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c和前期收入Yt−1;

Ct=cYt−1公式

(2)

现期投资取决于加速系数(a)和消费的变动(Ct−Ct−1);

It=a(Ct−Ct−1)=a(cYt−1−cYt−2)=ac(Yt−1−Yt−2)公式(3)

(3)式说明了在考虑消费时,投资最终仍取决于收入的变动,即加速原理说明的关系。

设现期政府支出为即定的,即:

Ct=Gt公式(4)

(2)、(3)、(4)式代入

(1)式则得出:

Yt=cYt−1+ac(Yt−1−Yt−2)+Gt公式(5)

可以通过对c,a,Gt,进行设值计算

据此可得到乘数—加速模型的完整含义

(1)在经济中投资、国民收入、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

如果政府支出为既定(即政府不干预经济),只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发调节,那么就会形成经济周期。

周期中各阶段的出现,正是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在这种自发调节中,投资是关键的,经济周期主要是投资引起的。

(2)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

投资增加引起产量的更大增加,产量的更大增加又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

然而,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产量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会使经济进入萧条。

萧条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产量回升又使投资增加、产量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

正是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萧条,又由萧条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过程。

(3)政府可以通过干预经济的政策来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

即利用政府的干预(比如政府投资变动)就可以影响减轻经济周期的破坏性,甚至消除周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三、计算题

1.某消费者的偏好由以下效用函数描述:

,其中lnX是X的自然对数。

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分别为P1和P2,消费者的收入为m。

(1)写出消费者的最大化问题。

(2)求出需求函数

(3)判断商品1和商品2是正常品还是低档品,是普通品还是吉芬品,是互补品还是替代品。

解:

(1)消费者最大化问题

(2)利用拉格朗日方法,

一阶条件为:

(3)由上式可知,X1,X2的需求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故X1,X2是正常品。

X1,X2的需求随价格的增加而减少,故X1,X2是普通品。

由X1,X2的表达式知,二者既不是替代品,也不是互补品。

2.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试求:

(1)假设产品价格66元,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及利润总额;

(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的新价格为30元,在新价格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

如果会,最小的亏损额为多少?

(3)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会停止生产?

(4)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解:

(1)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又知P=66元。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P=MC,有

解得,Q=6,最大利润

均衡条件都为P=MC,即

(2)由于市场供求发生变化,新的价格P=30元,厂商是否发生亏损要根据P=MC所决定的均衡产量计算利润为正还是为负。

均衡条件都为P=MC,即

,则Q=4,此时利润

可见,当价格为30元,厂商会发生亏损,最小亏损额为8元。

(3)厂商退出行业的条件是P小于AVC的最小值。

解得Q=3,当Q=3时,AVC=21,可见,只要价格P〈21,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4)由

,可得:

,进而可得

,由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即为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那部分来表示,因此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即为:

3.假定储备对存款的比例为0.2,通货对存款的比率为0.25。

A.货币乘数是多少?

b.中央银行决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增加2亿美元的货币供给(M1),它应当购买多少债券?

c,如果储备—存款比率为0.1,那么a和b的答案会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答:

已知储备对存款的比率为rd=0.2,通货对存款的比率为cd=0.5,那么:

A.货币乘数

b.现在央行的目标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增加2亿元美元的货币供给,那么依据公式:

亿美元,所以应该购买0.72亿美元的债券。

c.当

,即应当买入0.56亿美元的债券。

对比前面a和b问的答案易见,储备存款比的下降导致货币乘数的下降,从而使得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减小。

4.假定政府决定减少转移支付,但同时等量增加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即它变更其财政政策,使

(1)假定开始时,边际消费倾向

=0.8,比例税

=0.25,而均衡收入

=600,现在令

=10。

问均衡收入的变化

是多少?

(2)政府预算盈余BS如何变化?

答:

(1)由

可得均衡收入水平为

由上式可得:

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带入上式可得

新的均衡收入水平600+10=610,均衡收入水平比原来上升10。

(2)由于

由于

所以预算盈余的变化为2.5个单位。

四、论述题

1.论各种市场的价格,产量,与经济效益

垄断竞争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组织形式,在这种市场中,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具有垄断的因素。

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是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

是以竞争为主的一种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垄断竞争市场竞争程度较大,垄断程度较小,比较接近完全竞争,而且要现实得多,在大城市的零售业、手工业、印刷业中普遍存在。

从总体上说,这种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1)厂商众多。

市场上厂商数目众多,每个厂商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市场价格,但每个厂商又都可对市场施加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完全接受市场价格。

另外,厂商之间无法相互勾结来控制市场。

对于消费者,情况是类似的。

这样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经济人是市场价格的影响者。

(2)互不依存。

市场上的每个经济人都自以为可以彼此相互独立行动,互不依存。

一个人的决策对其他人的影响不大,不易被察觉,可以不考虑其他人的对抗行动。

(3)产品差别。

同行业中不同厂商的产品互有差别,要么是质量差别,要么是功用差别,要么是非实质性差别(如包装、商标、广告等引起的印象差别),要么是销售条件差别(如地理位置、服务态度与方式的不同造成消费者愿意这家的产品,而不愿购买那家的产品)。

产品差别是造成厂商垄断的根源,但由于同行业产品之间的差别不是大到产品完全不能相互替代,一定程度的可相互替代性又让厂商之间相互竞争,因而相互替代是厂商竞争的根源。

如果要准确说出产品差别的含义,则可这样来说:

在同样的价格下,如果购买者对某家厂商的产品表现出特殊的爱好时,就说该厂商的产品与同行业内其他厂商的产品具有差别。

(4)进出容易。

厂商进、出一个行业比较容易。

这一点同完全竞争类似,厂商的规模不算很大,所需资本不是太多,进入和退出一个行业障碍不大,比较容易。

(5)可以形成产品集团。

行业内部可以形成多个产品集团(productgroup),即行业内生产类似商品的厂商可以形成团体,这些团体之间的产品差别程度较大,团体内部的产品之间差别程度较小。

6.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有2条,D、d曲线,D曲线是当一个厂商变动自己的价格时,其他厂商也相应作出价格调整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d曲线则是其他厂商不随之调整价格时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lyCompetitiveMarket),又叫作纯粹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在这种市场类型中,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市场完全由“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政府对市场不作任何干预,只起维护社会安定和抵御外来侵略的作用,承担的只是“守夜人”的角色。

(1)市场上有许多经济主体,这些经济主体数量众多,且每一主体规模又很小,所以,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通过买卖行为来影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也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每个人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2)产品是同质的,即任何一生产者的产品都是无差别的。

第一条件使任何单个主体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减少至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第二条件由于个别售卖者的产品和他的竞争者完全一样,就使他不能以任何方法控制其价格。

(3)各种资源都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而不受任何限制,这包括:

第一,劳动可以毫无障碍地在不同地区,不同的部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无障碍流动。

第二,任何一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不能垄断要素的投入。

第三,新资本可以毫无障碍的进入,老资本可以毫无障碍地退出。

(4)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和对称的,厂商与居民户都可以获得完备的市场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

这些条件是非常苛刻的,所以,烽火猎头的专家们认为现实中的完全竞争市场是罕见的,比较接近的是农产品市场,但是现实中是否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说明在假设的完全竞争条件下之下,市场机制如何调节经济,有了完全竞争的市场,我们就有了一把尺子,一面镜子,一个目标。

寡头垄断又称寡头、寡占,意指为数不多的销售者。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厂商供给该行业全部或大部分产品,每个厂家的产量占市场总量的相当份额,对市场价格和产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互依存是寡头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

由于厂商数目少而且占据市场份额大,不管怎样,一个厂商的行为都会影响对手的行为,影响整个市场。

所以,每个寡头在决定自己的策略和政策时,都非常重视对手对自己这一策略和政策的态度和反应。

作为厂商的寡头垄断者是独立自主的经营单位,具有独立的特点,但是他们的行为又互相影响、互相依存。

这样,寡头厂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达成共谋或协作,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签订协议,可以暗中默契。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某一行业只有一家公司供应产品或服务。

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与其面临的需求曲线D重叠,即P=AR=D;边际收益曲线MR在平均收益曲线AR的下方,即MR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为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SMC,这与完全竞争短期均衡条件相同。

在实现均衡时,厂商大多数情况下能获得超额利润,但也可能遭受亏损或不盈不亏,这取决于平均收益曲线AR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SAVD的关系,如AR≥SAVC,则厂商有超额利润或不盈不亏,如AR

这与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后的状况比较是不同的,完全竞争是用价格P和平均成本SAC来比较判断的。

完全垄断条件下,由于厂商即行业,它提供了整个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所以不存在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也无行业需求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这些与完全竞争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额利润为特征的,这与完全竞争行业以超额利润或亏损为零是不同的。

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MR=LMC=SMC,这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相比,没有MR=LAC=SAC。

2,阐述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为什么政府采取政策的意义?

答: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我国生产要素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潜力已基本耗尽。

城乡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降低,劳动力价格将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下降;能源、土地、自然资源供应趋紧,资源密集型产业优势将下降;生态环境约束强化,不计生态环境代价的经济增长难以为继。

国际经济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近30年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外需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但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路径的变化,以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增加,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减弱。

而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持续较快增长,在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有力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改革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效果非常明显。

目前,改革进入攻坚期,体制变革释放经济增长的难度加大。

促进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因素也是大量存在的。

具体来讲,我国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正在兴起,现代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这些都会释放出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30年城乡差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那么,未来30年,地区差异将构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我国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可以容纳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有力支撑新兴产业的生成和新产品的生命周期。

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各类人才队伍,可以为稳定快速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