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5515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docx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复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docx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

一单选题

1迁移的种类:

根据迁移影响效果,分正和负;影响方向,分顺向和逆向;发生的水平,分横向和纵向;内容,分一般和特殊。

2认知风格:

场依存型—场独立型;沉思型—冲动型;齐平化形—尖锐化型;整体型—序列型;聚合型—发散型。

3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额叶—嗅觉;顶叶—触觉;颞叶—听觉;枕叶—视觉。

见书本36-37页

4神经元及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由胞体发出的树突及轴突两部分组成。

突触由突触前膜、后膜和间隙构成。

功能:

脑内信息传递。

5思维的过程分辨:

见书131-132.注意理解

6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7发散思维质量的三个衡量标准:

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见书203

8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实例辨析:

一般能力,即智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共同需要的基本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特殊能力:

完成某种活动所具有的专业能力。

9感觉适应、感觉相互作用、后像的实例辨析:

见书116

10正强化与负强化的实例辨析:

一般来说,正强化和负强化都起着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如对取得优异成绩进行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属于正强化,而取消讨厌的频繁考试等便是负强化。

11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在学习问题上的基本主张:

构造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的过程。

行为主义对学习的解释是强调可观察行为的获得,个体学到什么,怎么学习的都是环境刺激决定的。

认知主义强调学习是获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见278—283

12注意的特征举例辨析:

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

的数量。

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去。

详见书109

13错觉与幻觉实例辨析: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幻觉是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

幻觉与错觉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没有客观刺激存在。

14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间的关系:

为了使行为卓有成效就应努力避免动机过强或过弱,使其处于最佳水平。

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问题很好的解决。

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

15最近发展区: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指个体不能独立完成,但是在有能力的老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范围。

见310

16感觉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性就是对刺激的感受能力,绝对感受性,就是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就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觉阈就是使感觉得以产生刺激的范围。

17归因理论及相关表格:

归因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被观察者的行为,对环境加以控制和对行为加以激励或控制,而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详见83

18遗忘规律:

先快后慢。

19比率智商:

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

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

20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举例辨析:

前摄抑制,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当先前学习的记忆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受到其他活动或刺激的影响,记忆力逐渐减弱的现象,就称之为“倒摄抑制”。

2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对问题适宜的表征;迁移的作用;原型启发;定势的作用;情绪与动机。

详见139

22情绪的种类举例辨析:

情调,即伴随着感觉而产生的情感;激情,即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心境,即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应激,即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情操,即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所怀有的复杂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

详见147

23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大多是人,有时是动物。

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4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见9冯特

25思维的种类举例辨析:

详见133

26情商:

详见157—160

27需要的特征:

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

28动机冲突举例辨析:

详见78

二判断

1教学目标: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详见307

2情感的种类:

情感是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是情绪的感受方面。

详见147

3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

左脑司语言,也就是用语言来处理讯息,把进入脑内看到、听到、触到、嗅到及品尝到(左脑五感)的讯息转换成语言来传达,相当费时。

左脑主要控制著知识、判断、思考等,和显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4第一、第二信号系统:

一类为现实的具体的信号(如以铃声作为食物的信号),称为第一信号;另一类是现实的抽象信号,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

第一信号是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第二信号的语言、文字,则是现实的概括化,具有抽象意义的信号。

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但又反过来影响和支配了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必须经常被第一信号系统所校正,才不致歪曲人们与现实的关系。

5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先天基础。

情绪性;交际性;活动性。

见217

6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和概括性。

7智力与创造力:

见202

8大脑细胞的种类:

脑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脑内其它的细胞类型包括形成脑血管的上皮细胞。

9错觉与幻觉:

见124和单选13

10正负强化:

见单选10

11动机及其产生的原因:

动机就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产生条件: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的出现;见72

12记忆系统: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见126

13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后像等感觉现象:

见116

14脑的结构和功能;见34

15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举例辨析:

见单选8

16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见8

17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8脑与性别差异:

第一,男性和女性在成熟时间上存在差异;第二,男女两性在脑结构上存在差异;第三,男性和女性在智力方面各有优势与不足;第四,大脑左半球受损后,语言机能损失或出现障碍的,女性不如男性明显。

19需要的种类:

生物和社会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

见67

20思维的特点:

间接性和概括性。

见131

21感知觉的区别:

感觉是对刺激的觉察,知觉则是将感觉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对象,是对刺激的解释。

见117

22流体智力与具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发现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依赖于个体的文化知识经验,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体,可以具有相似的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包括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个体掌握文化知识经验而形成,受环境、练习或兴趣等因素的影响。

详见182

23思维种类: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的不同,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时是否具有或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分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思维。

动作和形象思维以及直觉思维是非形式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分集中和分散思维。

三名词解释

1人格: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2需要:

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3兴趣:

是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积极性,获得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

分为直接和间接兴趣。

4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见单选20

5智力:

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6最近发展区:

是指个体不能独立完成但是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就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范围。

7直觉思维:

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8创造力:

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具有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和洞察性特征。

9思维:

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10具体化:

是将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去,以加深、拓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

见132

11定势:

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则妨碍问题的解决。

12动机:

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四实例分析

1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

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

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起着核心的作用,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制策略和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作用于认知过程的初始阶段,即“选择”、“获得”阶段;精制策略主要作用于“选择”、“获得”与“构建”、“综合”之间的过渡阶段;组织策略作用于“构建”、“综合”阶段,即认知过程的深加工阶段。

复述策略是为了在工作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识记的策略。

精制策略,精制即“精心制作”,是为了使人们更好的记忆正在学习的东西而做充实意义时添加、构建或者发生。

组织策略的目的在于建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将分散的、独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完整并表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方法。

2行为目标陈述法

行为目标,也称操作目标,是指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行为目标的三要素:

A可观察的行为:

使用行为动词,如“背诵”、“解释”、“选择”、“写出”等来表述目标。

B行为发生的条件,行为目标中的条件要素说明了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在什么条件下评价。

C可接受的行为标准,行为标准时衡量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要求。

通过对行为标准作出具体描述,可使行为目标具有可测量的特点。

详见308

3认知风格

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认知风格的核心,威特金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的受到他所得到的外部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到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的影响。

他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之为场依存型,把不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为场独立型。

场依存型是“外部定向者”,场独立型是“内部定向者”;沉思型—冲动型:

沉思型学习者在进行反应前进行深思熟虑的思考,仔细考虑所有的可能性,而冲动型学习者在简短的考察各种可能性后迅速的做出决定,因而常常出错。

在学习上,沉思型学习者往往更易自发的或在外界要求下对自己的答案及理由做出解释,而冲动型学习者则不易自发的做出解释,即使在外界要求下必须做出解释时,往往也是不周全、不合逻辑的。

;齐平化型—尖锐化型;整体型—序列型;聚合型—发散型。

详见299

4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是指在上课前为学生提供的有关本课学习内容的从总体上组织起来的引导性材料。

分为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说明性组织者是指以概括性的语言对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介绍的组织者。

它可以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一段概括性的说明文字。

说明性组织者适用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概念而同化新知识时。

比较性组织者是指对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的组织者。

这种组织者适用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具有了同化新知识的某些概念,但原有概念不清晰或不巩固,学生难以应用,或者他们对新旧知识的关系辨别不清时。

详见314

5教学评价类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详见319和论述题3

6课堂心理气氛类型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群体状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注意状态,知觉状态,思维状态,情绪,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和定势状态灯。

(1)课堂心理气氛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A在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师生之间的感情和谐、融洽、积极而愉快,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全身心的投入,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彼此配合默契,教学效果良好;B在消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的情绪是压抑的、不愉快的,对老师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思维堕化,反应迟钝;C在对抗心理课堂气氛中,师生之间感情冲突、对立,教师对课堂教学失去了控制能力,课堂纪律混乱。

(2)调控课堂气氛有以下三种方式:

i.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ii.采取民主的领导方式对待学生;iii.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见335

7最近发展区是指个体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就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范围。

对于我们所期待学生掌握的每一项学习任务,学习者都有一个最近发展区,而且他们必须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从他人的帮助中获益。

比如他在最近发展区之上,无需帮助就能完成任务;在最近发展区内,额外的帮助对于他完成任务十分有必要;在最近发展区之下,即是额外的帮助,他仍难以取得学习的成功。

可以提供教学支架帮助学生完成他们起初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成功的通过最近发展区。

教学支架即教学支持,例如:

示范、提问等。

教学支持应适度,太多不利学生独立;支持太少,学生可能灰心丧气

五简答题

1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

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

2简述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对教师工作的启示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教师如果根据对某一学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就会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个性特征和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成对某个学生的期待,这些期待会在教室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所暗示的期待,并根据期待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

所以在教师工作中,教师应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为充分发挥教师期待的积极影响,教师应注意:

第一,要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都建立积极的期待;第二,教师要不断反省自身的态度和行为,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

3简述我国学者关于情商组成部分的观点

我国学者大都依据于戈尔曼《情感智商》一书作为理论基础。

认为EQ主要由:

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五个要素组成。

见159

(1)自我意识指认识自身的情绪,它是EQ的基础。

(2)自我激励依赖于完成任务的动机水平、兴趣和意志的影响以及人生的基本信仰、明确的生活目标、乐观与自信的生活态度。

(3)情绪控制的核心在于妥善处理情绪。

(4)人际沟通包含认知他人情绪,并能管理好人际关系。

(5)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也是EQ的一个重要内容。

能承受挫折的人往往把失败归因可以驾驭的因素,能从每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4简述据气质特点因材施教见217和53

胆汁质:

特点-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勇猛、行动迅速、生气勃勃,但易于感情用事,脾气暴躁。

因材施教:

既要鼓励他们发挥长处,敢于学习,不怕困难;又要教育他们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随欲而发,要加强内在修养,以礼待人。

多血质:

特点-思维灵活、反应敏捷、活泼好动、为人热情,但做事不求甚解,少许沉稳。

因材施教:

发挥其热情、活泼、敏捷的优点,但必须教育其对事认真、稳重的习惯和品质。

黏液质:

特点-心境平和、情绪稳定、细致从容、不慌不忙,但有些死板、缺乏生气、有些沉闷。

因材施教:

发挥其细致、平和等特长,并要让他们学会融入感情、激情,打破其感情界限。

抑郁质:

特点-非常敏捷,能体察到一般人察觉不出来的事情,而且常有刻骨铭心的情绪体验。

因材施教:

发挥其做事敏捷,观察细致的能力,培养其发现美的艺术感受力,又要教育其放开内心的顾虑,勇敢的和大家交流、合作,做事不怕困难。

5如何实现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改革评价机制;改革现有课程:

强化哲学课程,强化艺术学科,注重潜在课程对创造力的开发功能;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而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

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能否对问题进行适宜的表征,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出了这个因素外,还有迁移的作用,迁移时已有的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原型启发,原型启发在创造性解决问题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动机对解决问题效率有明显影响。

7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

情绪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提高或减低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它标志着个性成熟的程度。

因此,健康情绪的养成或保持对一个人的工作、学习或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人生追求:

正确的人生追求是个人学习、工作与生活的一种精神支柱;宽广的胸襟:

保持宽广的胸襟是形成健康情绪的基本条件;理性的适应生活包含三种水平,即理智接受现实生活的水平、理智评估自己以及理智自制情绪的水平;寻找身边的欢乐:

乐观的情绪是身心和谐的象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而保持乐观情绪的前提是善于寻找身边的欢乐。

8简述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积极意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因此它具有普遍性。

他的理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马斯洛的需层次论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马斯洛的需层次论比较客观、准确的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缺陷:

马斯洛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去看待人性,将人的社会性需要也看成是与生俱来的潜能,将人类的一切需要都看成是有潜能决定的,因此降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马斯洛强调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马斯洛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他的许多概念是冲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而未能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9迁移的种类迁移是普遍的,迁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迁移作多种分类。

根据迁移影响效果,分正和负;影响方向,分顺向和逆向;发生的水平,分横向和纵向;内容,分一般和特殊。

10行为目标三要素可观察的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可接受的行为标准。

见四大题第二题。

11增进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

主要的学习方法有:

直观形象法,把抽象的材料加以直观形象化来处理;图表法,对复杂的材料通过制作图表来记忆;谐音记忆法,是利用谐音为中介的一种方法;归类比较法,对那些在认识上易产生泛化的相似材料,通过归类比较,分辨其细微的差别,使其在认识上产生分化,就能保持牢固的记忆;联想法,客观事物彼此相连,人们认识同样有着复杂而系统的联系;歌诀法,把需要记忆的材料编成歌诀,能收到极好的记忆效果。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激发呢?

设置合理目标;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增进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合理应用奖励与惩罚;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增强自我效能感;进行归因训练。

见93.

2论述如何根据迁移原理有效地组织教学

(1)改善心智的功能。

(2)传授基本知识。

(3)有效的指导。

(4)提高迁移的意识性。

(5)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6)设计情境性教学。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与测量或考试的关系、教学评价的种类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收集有关资料,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首先,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的标准应该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否则就无法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教学效果的优劣;其次,教学评价常常通过测量收集材料,但测量不等于评价,评价是对测量结果加以解释,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实施教学的时机不同,分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准备性评价是指在教学之前为了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后为全面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所进行的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是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即常模为参照点,从而比较某一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优劣;标准参照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所确定的作业标准为根据,根据学生在试卷上答对题的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就。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作力?

A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社会文化、家庭、学校;B实施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

改革评价机制;改革现有课程:

强化哲学课程,强化艺术学科,注重潜在课程对创造力的开发功能;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

C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

智力激励法;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综摄法。

D创造力开发的原则:

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很多,但是所有的创造方法又都是依据一些最基本的法则加以实现的。

而了解一些创造法则会有助于我们创造力的培养和创造方法的运用。

相应法则有:

综合法则、对应法则、移植法则、离散法则、换元法则、逆反法则、群体法则。

详见207

5论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

①生物遗传因素根据研究: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②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

③家庭环境因素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

家庭教养方式:

权威型: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控制;放纵型:

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民主型:

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并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指导。

④早期童年经验首先,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但二者不存在对应关系。

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

再次,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⑤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

总之,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