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56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5408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56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56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56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56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56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56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56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56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上册56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56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17、小草之歌

共2时

主备人

周诗

学习

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帮助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幸福、沙丘、缺少、锁住、打扮、计较、辽阔、更俏更娇、天涯海角”等词语。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具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小草图片等)

难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

今天,我们又将开始一个新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还要注意锻炼我们哪些能力呢?

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帮助学生明确:

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或称为学习方法)

  小结:

这个单元又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等我们去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但是同学们还要象以往一样,边学习边思考,不断提出问题(提示“导语”下面的“泡泡”),并通过自己深入读书去解决。

  二、解课题,引入新课学习:

  1板书课题,指名解题:

  题目中的“之”当什么讲?

题目串起来怎么讲?

(小草的歌)

 

  谁为小草歌唱?

歌唱些什么?

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

  3解词: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4小结:

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子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四、练习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1范读课文。

  2自由练读课文。

  3指名读。

  ①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一节也可以)读给大家听?

  ②师生合作,指名串读全诗。

  4小结:

多么美的一首诗,同学们不仅要把它美美地读出来,还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七课《小草之歌》。

  2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交流抄写的语句。

  4小结:

看来同学们都喜欢上这首诗歌了。

下面让我们深入学习这首诗。

  二、诵读全诗,思考问题: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诗歌,思考:

诗歌是从那几方面赞美小草的?

结合诗句的内容说一说,再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跟同学讨论。

  2按提示自学诗歌,理解内容。

  3班内交流:

  ①哪几方面:

  第一部分:

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第二部分:

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

小草生命力顽强。

  ②质疑:

[简略副板书学生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明确“哪些通过读理解”;“哪些可以在课下查阅课外资料解决”;“哪些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深入体会”)

  ③针对主要问题,交流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

  第一部分:

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出示小草图片,体会小草的“渺小”。

(也可以结合生活中见闻谈)

  出示绿草地、草原图片,体会“奉献多、索取少”。

  练习有感情朗读:

(引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第二部分:

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播放洪水、沙尘暴视频,感受自然灾害的凶猛。

  练习有感情朗读(重点引导学生从句式排列特点上,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

小草生命力顽强。

  引入课外资料和其它文学作品辅助理解。

  三、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①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小草自我评价的词语,用“~~~~”画出小草的表现。

  ②归纳板书:

(可让学生写)

  渺小不惭愧不气馁

  微不足道不灰心不计较

  又弱又小击退洪水

  缺少目标锁住沙丘

  ……

  ③根据板书,进行师生对读。

  ④思考:

如果你是一株小草,你会怎样来唱这首《小草之歌》?

  2总结:

  小草虽然弱小,却有着无比的自信与自豪,它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值得同学们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3为图画题字:

出示小草图,请同学添上赞美的话。

  (教师随即指导学生:

规范语言、前当选词、调整句式,注意语言美、韵律美)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整理《我的采集本》和“词语花篮”,继续丰富内容。

  3练习朗读、背诵P92《爱的奉献》(“语文百花园五”中的“积少成多”内容),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先引导学生读读]

  *4小练笔:

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像小草一样“渺小”的事物,但是他们同样自信、自强,试以《之歌》为题,进行创作。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教学反思: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18、争吵

共2时

主备人

周诗

学习

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

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理解父亲说的话。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

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难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不要丢字、添字。

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

“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

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

  2、出示问题:

“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

(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

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

(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

(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

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教学反思: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19、小泽征尔的判断

共2时

主备人

周诗

学习

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2引导学生认识“泽、欧、谱、谐、素、权、桂”7个生字,会写“欧、谱、棒、谐、素、弃、权、桂”8个生字,理解“欧洲、乐谱、指挥棒、和谐、素质、权威、桂冠、夺魁、判断、果敢、大师、试探”等词语。

  3会用“全神贯注”“再三”造句。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具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课外资料等)

难点

了解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质疑,继续培养学生阅读中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质疑。

  教学准备:

  1师生一起在课前收集关于小泽征尔的资料。

  2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齐读课题,思考:

看到题目,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小泽征尔是什么人?

他做出怎样的判断?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判断?

他判断的对吗?

……

  2小结:

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事情的原委。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导入:

请同学们借助字典,运用掌握的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自学生字词。

  2自学生字词。

  3检测:

  ①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②指读新词,自读带新词的语句。

  三、自由练读课文: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根据提示,默读课文:

  默读提示:

默读课文,尝试解决同学们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

记下阅读中不懂的地方。

  3交流初读收获。

  [回答问题时,之要求读出相关内容即可,同时检查、订正学生发音]

  ①看副板书,解答。

  (不要求都解决,有些可引导读相关部分,有些等进一步学习时解决。

  小泽征尔是什么人?

  读第一自然段;介绍相关资料

  他做出怎样的判断?

  “不!

一定是乐谱错了!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指挥——发现——重奏——还发现

  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判断?

  指挥家大赛——决赛——面对国际大师——……

  他判断的对吗?

  最后一个自然段

  ……

  ②提出自己阅读中新出现的问题。

  (充分肯定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③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未解决的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一定感觉到“小泽征尔的判断”很不一般。

是的,他的判断使他夺得大赛的桂冠,并由此一举成名,而他的判断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并把学会的新磁记录在“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朗读课文,思考自己未解决的问题。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获得桂冠的事情;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2、讨论:

“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可能会考虑些什么,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

  3、体会“只有……才……”的用法,并练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养成在阅读中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获得桂冠的事情;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地判断。

  一、引入。

  导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泽征尔的判断》。

在课文的开始,这样介绍小泽征尔,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

(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着名的音乐指挥家。

  1959年,当时24岁的小泽征尔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音乐指挥,那年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前三名的决赛中,他做出了一个什么判断?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来。

(“不!

一定是乐谱错了!

”)

  二、学习课文

  1、过渡语:

“不!

一定是乐谱错了!

”作为一个乐队的指挥,指出乐谱中的错误很是平常。

那么小泽征尔做出这样的判断,为什么被称为“果敢的判断”呢?

让我们到决赛的现场去看一看吧。

  2、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思考题:

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的?

  自学提示:

①自己读课文。

  ②画出有关的语句,体会当时的情景。

  ③有感情地读一读。

  3、集体讨论:

  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的?

让我们来一起交流。

  边读边体会重点指导以下重点句,深化理解。

  “在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

  启发:

最后一个出场,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指导朗读,结合“世界一流”“国际水平”等词语,品味“全神贯注”的参赛态度。

(可插入课后第三题)

  “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

 启发:

此时小泽征尔能判断出什么?

  “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

  启发:

“郑重声明”是什么意思?

此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小泽征尔怎样想?

在场的观众会怎样想?

  “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设问:

①此时的小泽征尔再三考虑些什么呢?

  同桌同学结合以上句子,填空说一说:

指挥、乐队、乐谱,到底是谁错了?

()没有错,因为();()没有错,因为();所以,一定是()错了。

  ②“坚信”换成“相信”好吗?

为什么?

  集体朗读句子。

  过渡语:

就这样,年轻的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脱口而出:

“不!

一定是乐谱错了!

”(出示这句话)

  指名朗读、集体齐读。

  [如果学生感情朗读有困难,可插入对比练习]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不!

一定是乐谱错了!

  4、理解最后一段:

  过渡语:

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包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为什么一句果敢的判断,就能使小泽征尔在这次指挥家大赛中一举夺魁呢?

  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画出重点语句。

  “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设问:

“这种素质”指得是什么素质?

  板书:

不附和权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判断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只有()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出示文字片)

  三、总结:

  1总结语:

小泽征尔面对着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凭借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底,十足的勇气和力量,做出了果敢的判断,并且坚信自己的判断正确,因而获得了这次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也正是这次比赛,使小泽征尔一夜之间成为欧洲音乐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2欣赏视频:

  他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仍然活跃在音乐指挥的舞台上。

让我们通过屏幕来一睹这位世界着名指挥家的风采。

(边放视频边解说)小泽征尔的指挥极富感染力,专家评价他的指挥艺术是“指挥台上的芭蕾”,“浑身都是音乐”。

  3看到他高超的指挥艺术,你能说一句赞扬他的话吗?

(可以写下来再说)

  4齐读:

  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着名的音乐指挥家。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全神贯注”、“再三”写一句话。

  *3继续收集有关小泽征尔的资料,如图片、新闻等或听一听小泽征尔指挥的乐曲。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教学反思: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20、皮巧根桥

共2时

主备人

周诗

学习

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危险、朽烂、不约而同”等词语

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具

挂图、生字卡

难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谈话。

  1、(板书课题)

  2、谈话,同学们见到过许多桥,有木制的小桥,有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今天我们学习一课叫《皮巧根桥》。

为什么叫皮巧根桥呢?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读生字卡,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几个字。

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4、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2、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绕课后问题再读课文: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指导理解时教师可抓住:

以下几个问题:

  谁架了一座什么桥?

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

  1、  是怎样架桥的?

  2、  人们管这座桥叫什么?

  3、  后来,有了新桥人们为什么还是那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4、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巩固练习

  1、认读要求认识的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的

  2、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课后的空花篮中

  3、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学生重点理解:

第3题是句子练习,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自己对带点词语的理解和在什么情况下能用这些词语,然后再造句。

  补充资料:

  不约而同: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陡峭:

本课指河岸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教学反思:

 

九真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21、一块特别的石头

共2时

主备人

周诗

学习

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3.帮助学生学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特别、着名、地质学家、捉迷藏”等词语。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具

多媒体课件。

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

同学们,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块特别的石头》(板书课题)。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三、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

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

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

高耸。

  第四纪:

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

约250万年前至今。

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

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

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

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破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授课教师修改或补充

第二课时

  一、解题质疑:

  老师板书,学生口头填空:

一(块)石头,一块(特别的)石头。

  “特别”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探究:

  1.这块石头特别在哪里?

读课文有关段落找答案。

  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巨石”、“孤零零”,说说它的特别之处。

  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