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5320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

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

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物理题

2015.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曲线运动,其速度一定改变

B.物体做曲线运动,其加速度可能不变

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运动,其速度方向一定不变

D.物体在变力作用下运动,其速度大小一定改变

2.利用霍尔效应制作的霍尔元件,广泛应用于测量和自动控制等领域。

如图是霍尔元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磁感应强度B垂直于霍尔元件的工作面向下,通入图示方向的电流I,C、D两侧面会形成电势差U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势差UCD仅与材料有关

B.仅增大磁感应强度时,C、D两面的电势差变大

C.若霍尔元件中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则电势差UCD>0

D.在测定地球赤道上方的地磁场强弱时,元件的工作面应保持水平方向

 

3.如图,用OA、OB两根轻绳将花盆悬于两竖直墙之间,开始时OB绳水平。

现保持O点位置不变,改变OB绳长使绳右端由B点缓慢上移至B’点,此时OB’与OA之间的夹角θ<90°。

设此过程OA、OB绳的拉力分别为FOA、FO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OA一直减小B.FOA一直增大

C.FOB一直减小D.FOB先减小后增大

4.如图两颗卫星1和2的质量相同,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2的轨道半径更大些。

两颗卫星相比较

A.卫星1的向心加速度较小

B.卫星1的动能较小

C.卫星l的周期较小

D.卫星l的机械能较小

5.质量为2.0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t图像如图,以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在0~3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零

B.在3~5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

C.第2s末,合外力的功率为8W

D.在l—6s内,合外力的功为零

6.如图,MN右侧一正三角形匀强磁场区域,上边界与MN垂直。

现有一与磁场边界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导体框,垂直于MN匀速向右运动。

导体框穿过磁场过程中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取逆时针电流为正)

 

7.如图,一小车上有一个固定的水平横杆,左边有一轻杆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与横杆固定,下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P。

横杆右边用一根细线吊一相同的小球Q。

当小车沿水平面做加速运动时,细线保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

已知θ<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一定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B.轻杆对小球P的弹力沿轻杆方向

C.小球P受到的合力大小为mgtanθ

D.小球Q受到的合力大小为mgtanα

8.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

1,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R是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强增大而减小)。

原线圈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压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u的频率为100Hz

B.电压表的示数为22V

C.照射R的光变强时,灯泡变暗

D.照射R的光变强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9.图甲中直线PQ表示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电场线向右运动,经过P点时速度为v0,到达Q点时速度减为零,粒子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点电势高于Q点电势

B.P点场强大于Q点场强

C.P、Q两点的电势差为

D.带负电粒子在P点的电势能大于在Q点的电势能

10.如图,AB为竖直面内半圆的水平直径。

从A点水平抛出两个小球,小球l的抛出速度为v1、小球2的抛出速度为v2。

小球1落在C点、小球2落在D点,C,D两点距水平直径分别为圆半径的0.8倍和l倍。

小球l的飞行时间为t1,小球2的飞行时间为t2。

A.t1=t2B.t1

C.v1:

v2=4:

D.v1:

v2=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题共2小题,共16分,用钢笔或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规定位置.

11.(6分)如图甲,一个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

圆盘加速转动时,纸带随圆盘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上一系列点。

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圆盘的直径如图乙所示,用此装置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A、B、C、D…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1)根据图乙读出圆盘的直径为_____cm;

(2)根据图丙计算,打D点时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______rad/s;

(3)由图丙可知,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

12.(10分)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如果采用一节新干电池进行实验,实验时会发现,当滑动变阻器在阻值较大的范围内调节时,电压表读数变化很小,从而影响测量值的精确性。

可以利用一定值电阻,对实验进行改良。

某次实验中,除一节新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和开关外,还有

定值电阻R0(1.8

滑动变阻器R1(0~10

滑动变阻器R2(0~200

(1)请你画出应采用的实验电路原理图。

(2)为方便实验调节较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填“R1”或“R2”)。

(3)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测出几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

I/A

0.15

0.20

0.25

0.30

0.40

0.50

U/N

1.20

1.10

1.00

0.90

0.70

0.50

请你在给出的坐标纸中画出U-I图线。

(4)根据图线得出新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用钢笔或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规定位置,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3.(8分)如图,光滑半圆弧轨道半径为r,OA为水平半径,BC为竖直直径。

水平轨道CM与C点相切,轨道上有一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恰位于轨道的末端C点(此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自A处以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0=

滑下,到C点后压缩弹簧进入水平轨道,被弹簧反弹后恰能通过B点。

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块通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2)物块离开弹簧刚进入半圆轨道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14.(10分)如图所示,倾角0=30°、宽L=1m的足够长的U形光滑金属导轨固定在磁感应强度大小B=IT、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

一根质量m=0.2kg,电阻R=l

的金属棒ab垂直于导轨放置。

现用一平行于导轨向上的牵引力F作用在棒上,使棒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上运动,运动中ab棒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l0m/s2。

求:

(1)若牵引力的功率P恒为56W,则ab棒运动的最终速度为多大?

(2)当ab棒沿导轨向上运动到某一速度时撤去牵引力,从撤去牵引力到ab棒的速度为零,通过ab棒的电量q=0.5C,则撤去牵引力后ab棒向上滑动的距离多大?

15.(12分)如图所示,在无限长的竖直边界AC和DE间,上、下部分分别充满方向垂直于ADEC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上部分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OF为上、下磁场的水平分界线。

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AC边界上与O点相距为a的P点垂直于AC边界射入上方区域,经OF上的Q点第一次进入下方区域,Q与O点的距离为3a。

不考虑粒子重力

(1)求粒子射入时的速度大小;

(2)要使粒子不从AC边界飞出,求下方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应满足的条件;

(3)若下方区域的磁感应强度B=3B0,粒子最终垂直DE边界飞出,求边界DE与AC间距离的可能值。

16.(14分)如图,在倾角θ=53°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1kg、长度l=3m的薄平板AB。

平板的上表面光滑,其下端B与斜面底端C的距离为L=9m。

在平板的上端A处放一质量m=1kg的小滑块,开始时使平板和滑块都静止,之后将它们无初速释放。

设平板与斜面间、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不考虑滑块由平板落到斜面的速度变化。

求:

(sin53°=0.8,cos53°=0.6,g=10m/s2)

(1)滑块离开平板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从离开平板到到达斜面底端C经历的时间;

(3)滑块到达C处时,平板的B端与C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