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点+练习+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5318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8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点+练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点+练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点+练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点+练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点+练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点+练习+答案.docx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点+练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点+练习+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点+练习+答案.docx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知识点+练习+答案

神经调节

1、神经系统

(1)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

①结构:

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③种类: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构成。

(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组成神经中枢:

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的调节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结构。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过程:

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

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

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

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

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

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传递结构: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传递过程: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3)信号变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传递方向:

单向。

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即:

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轴突→细胞体或轴突,不能反向)

(5)结果:

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大脑: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脑干:

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下丘脑:

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7、人脑的高级功能

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1.(08上海生物)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2.(08海南生物)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3(07广东)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

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垂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4.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5.(07宁夏理综)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6.(09重庆卷,30Ⅱ)图2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

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表明部位d受损。

体液调节

2..知识网络

激素调节的发现

 

激素调节的实例

 

激素调节的特点

 

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的关系

 

3.疑难解析

1).与高中生物有关的激素

名称

分泌部位

化学性质

主要生理作用

分泌调节的时期与途径

1、抗利尿激素(加压素)

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

蛋白质

在细胞外渗透压升高时,促进肾小管和收集管多吸收水,使细胞外渗透压下降,减少尿的排除

[血钠]升高、细胞外渗透压升高时分泌。

由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与神经中枢调节

2、促甲状(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蛋白质

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性)腺激素

受血液中甲状(性)腺激素浓度的调节(负反馈调节)

4、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

蛋白质

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受下丘脑控制和体液中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5、促性腺激素

垂体

促进相应器官的生长和发育,调节相应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受下丘脑控制和体液中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6、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的生长

7、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促进肝糖元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兴奋剂

8、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

促进新陈代谢(主要是异化作用—寒冷环境和炎热环境含量变化)、促进生长发育(主要是发育)、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并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受下丘脑、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的调节

9、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促进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升高血糖

①血糖浓度降低时分泌,②受下丘脑及相关神经的控制(③胰岛素分泌时受抑制)。

10、胰岛素

胰岛B细胞

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抑制非塘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降低血糖

①血糖浓度升高时分泌;②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兴奋时兴奋时分泌;③监控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平衡的调节三要素

①血糖平衡是通过调节来源和去路实现的;血糖的平衡依赖于相关激素;适量的相关激素又是通过复杂的体液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促进血糖

→下丘脑----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细胞--→

---→下丘脑----→肾上腺----→肾上腺素

 

3).水盐调节图解

4).体温调节图解

 

练一练

7.下列各项中,都是因为人体内缺乏激素而引起的疾病是…

(  )

①呆小症 ②糖尿病 ③白化病 ④血友病 ⑤巨人症 ⑥侏儒症 ⑦大脖子病                 

A.①②④⑤⑦B.②③⑥⑦

C.①②⑥D.①④⑥

8.取健康人的血液若干毫升,加入抗凝剂后静置,再取上清液于试管中并加入适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内试管液体中的葡萄糖含量(  )

A.逐渐减少B.基本不变

C.不断增加D.先增后减

9.(2010·江苏单科)环境中一些化学物质可使雄性动物精子数量减少、运动能力低下、畸形率上升,并逐渐雌性化。

由此可推测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可能类似于(  )

A.甲状腺激素B.生长激素

C.雌性激素D.抗利尿激素

10.右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不同激素,请据图回答:

([]内填相应字母)

(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在激素调节过程中,起协同作用的两种激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如果人体内激素d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和垂体分泌的_____________就会减少,这是一种___________机制。

(3)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_____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__________和_______过程,以维持机体血糖平衡。

免疫调节

第一道防线:

皮肤、粘膜等(痰,烧伤)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伤口化脓)

1、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最主要的免疫方式)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来源: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主要是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

1抗原

(抗原决定簇)本质:

蛋白质或糖蛋白

特性:

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本质:

球蛋白,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

存在:

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其它体液中也含有。

(特异性)

②抗体:

分类:

抗毒素,凝集素,沉淀素,溶解素。

功能: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③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

B细胞浆细胞抗体

骨髓造血干细胞淋巴器官

胸腺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

淋巴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功能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

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3、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细胞的作用:

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

 

吞噬细胞

 

识别

 

效应阶段

病毒,麻风杆菌,结合杆菌均主要通过细胞免疫被清除

效应T细胞作用:

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细胞免疫的作用机理: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导致细胞裂解死亡。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如果体液免疫消失,细胞免疫也将会消失,同时进行,相辅相成。

(实例:

如果有较低强的病毒入侵,则首先经过体液免疫,然后再经过细胞免疫,最后再由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把它粘住,最后吞噬细胞消灭。

6,如果免疫系统过于强大也会生病:

如过敏和自身免疫病。

过敏原理:

刺激吸咐

过敏原抗体细胞

再次

过敏原

释放组织胺

血管通透增强,毛细血管扩张,

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强

 

①过敏反应的特点: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②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体液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区别:

分布场所不同,作用结果不同

③过敏原与抗原的区别:

抗原针对所有人,过敏原只针对部分人.抗原包括过敏原。

④过敏反应与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的异同

来源:

都来源于效应B细胞成分:

都是球蛋白

分布:

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分布于血清和组织液中和外分泌物中;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细胞的表面

作用机理:

免疫作用的中的抗原与特异性抗原结合,消灭抗原;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再次入侵的抗原相结合,表现出过敏特征。

过敏反应:

再次接受过敏原

7免疫失调疾病自身免疫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HIV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8,免疫学的应

①免疫预防:

注射疫苗,种痘,注入抗原激发产生抗体(人工免疫)

②免疫治疗:

注入抗体,淋巴因子,胸腺素等,

③移植器官:

器官被认为是抗原,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手术成败关键取决于供者与受体的HLA(糖蛋白,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相同.一半以上相同就可,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

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点(AIDS)

HIV病毒,攻击人类的T淋巴细胞,最终导致人类的免疫系统全部丧失,而最后直接死于病毒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病毒存在于:

精液,血液,尿液,乳汁,泪液等体液中.

传播途径;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未消毒的品具.母婴传染.

潜伏期:

2-10年.后得病.2年内死亡.

HIV病毒:

RNA病毒。

突变率高,不易找到药物

病毒的增殖过程:

综合练习

1.一般情况下,有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过高时,会使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B.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温觉感受器产生兴奋

C.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D.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3.下图中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4.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6.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是(  )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浆细胞 ⑥效应T细胞 ⑦抗体 ⑧干扰素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③④⑥⑦

C.②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⑧

7.下列各项中,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有关的一组是(  )

A.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抗体和抗原

B.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宿主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

C.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

D.造血干细胞、胸腺、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

8.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与体液免疫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B.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杀灭抗原

C.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9.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反馈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10.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全身出现过敏性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11.如果饮用水中被一种雌激素类似物污染,可能会导致下列哪种结果(  )

A.雌性个体的促性腺激素含量上升

B.雌性个体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上升

C.雌性个体分泌雌激素的量上升

D.对雌性个体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促进作用增强

12.用

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13、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

下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请回答:

⑴图中所示的是免疫过程。

⑵图中c是_____细胞,②表示______________过程,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

⑶与e细胞发挥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写出三种)。

⑷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⑸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其特点__________,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⑹若该抗原为HIV,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细胞(填图中序号),该细胞成熟于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练一练

1A2.c3.C4.B5.A

6、

(1)不属于

(2)不能(3)①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②用b刺激骨骼肌不收缩

③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收缩

7.C8.B9.C

10

(1)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甲状腺激素和[b]肾上腺素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反馈调节

(3)[c]胰高血糖素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综合练习

1A2.B3.D4.D5.A6.B7.D8.B9.C10.A11.D12.B

13、

(1)体液

(2)B淋巴;呈递抗原;淋巴因子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4)abcd

(5)

;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6)b;胸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