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教案34287.docx
《中庸教案3428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庸教案34287.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庸教案34287
第一章
教学目标
1、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师板书课题,简述“中”“和”的本意。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借助注音与解释自由读课文。
(二)检查朗读:
1、检查注音:
指导读好“位焉”“育焉”这两个词。
2、检查注释:
结合注释理解中(zhong):
符合。
节:
节度法度。
致:
达到
3、检查课文朗读:
指明读课文,正音,随机表扬。
4、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理解没有注释的词语,学生汇报词语及所在句子的意思。
5、、齐读课文。
三、朗诵背诵
过渡语:
读书越读越有滋味,比较古文与现代文不同读法,古文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读到入情还会摇头晃脑,体会古人读文的感受。
(一)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齐读、男女合作读、赛读)
(二)学生填空式背诵。
四、理解意思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五、列举事例
“中”“和”所遵循的原则。
六、诵读传唱
第二章
教学目标:
1、熟读《中庸》第二章《天生我才必有用》,大致了解其内容,并背诵。
2、准确理解相关重点词的意思。
3、能从中受到启发,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教师出示《中庸》第二章
1、老师领学生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正确停顿。
3、请和同桌一起读一遍,请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如果发现他读错,马上帮他纠正,好吗
4、试着自己读一读。
指名读,读自己想读的句子,师生评价。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
6、小结、过渡:
同学们,文言文简洁精炼,每一个字、每一句都代表着丰富的意思。
相信我们在刚才的反复朗读中已经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吧。
四、互动探究,品读《中庸》,读出韵味。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中庸》第二章。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词析句。
(小组读,根据教师提供的提示了解大意)
3、学生小组说说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4、指名说说文意,师生互评,只求简单感悟,不求甚解。
5、结合学生实际,以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运用。
五、熟读成诵,巩固延伸。
1、小组尝试背诵,可小组接力背诵。
2.检查背诵,多种形式背诵。
(师生合作背、男女接力背、集体背)
这其实也正是中庸之道的精神——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而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六、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提高自身修养呢
七、课堂总结
师:
今天我们在经典的世界中畅游,心灵浸润着书香。
让我们再次回忆今天所学的内容。
诵读《中庸》第二章。
中庸之道,让人深思。
只要你修身而提高德行,就能顺其自然地水到渠成地获得自己应该获得的一切。
八、布置作业。
1、根据所学内容,收集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出一份关于“经典诵读”的手抄本。
第三章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庸》的写作背景及作者
2.理解其中经典名句的含义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
重点:
理解里面的经典名句
难点:
对知识的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板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庸》中的“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读题。
二、初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中庸》是文言文,学习起来有点难,所以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
下面我先来朗读一遍,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看能不能发现一些和我们以往不一样的地方。
2.质疑,指出通假字、处理好节奏。
指导看注释。
3.请和同桌一起读一遍,请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如果发现他读错,马上帮他纠正,好吗
4.指名分别读。
5.评议朗读情况:
*节奏再强烈一点,就好了。
*你不但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字正腔圆,有节奏。
*一个比一个进步了。
6.学生集体朗读。
7.小结、过渡:
同学们,文言文简洁精炼,每一个字、每一句都代表着丰富的意思。
相信我们在刚才的反复朗读中已经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吧。
接下来我们来探究文本,理解文意。
三、互动探究,品读《中庸》,读出韵味。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句子下面的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
2、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孔子对中庸之道持高扬和扞卫态度。
事实上,一般人对中庸的理解往往过于肤浅,看得比较容易。
孔子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有感而发,所以把它推到了比赴汤蹈火,治国平天下还难的境地。
其目的还是在于引起人们对中庸之道的高度重视。
4、指导诵读。
四、熟读成诵,巩固延伸。
1、检查背诵,多种形式背诵。
(师生合作背、男女接力背、集体背)
2.学完本课,你的感想是什么呢
3.吟诵展示。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孔子平易谦和、循循善诱、为人师表的长者风范。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六、布置课后作业
1.回家默写这句话,并背给家长听。
2.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中庸之道的作用。
第四章
教学目标
1、理解“道、知者、不肖者”在文中的含义,积累、理解句子“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中庸》的第四章,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
3、尝试背诵《中庸》的第四章。
4、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也让其理解当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
难点:
理解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并运用在生活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中庸的作者及主题思想
二、诵读训练
1、教师范读,生感受文言文的朗读韵味,注意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3、学生齐声朗读。
4、男女生合作读。
5、学生分小组朗读。
三、理解重点词语。
1、理解词语
2、出示这一章的意思,学生齐读。
四、默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1、文中哪一句话强调了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
2、体会生活中怎样做到“食而知其味”。
五、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庸》第四章所阐述的意思。
六、尝试背诵。
七、学以致用。
联系生活,四人小组讨论。
1、结合实际,学了《中庸》这一章,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
2、理解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八、小结
同学们刚才学得都很不错,希望同学们通过对《中庸》这一章的学习和感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自如,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五章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哀公
(1)问政……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有感情地朗读《中庸》的第五章第一课时的内容,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尝试背诵《中庸》的第五章第一课时的内容。
5、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其深刻领悟“治国”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
难点:
理解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并在生活中践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中庸的作者及主题思想
二、诵读训练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3、学生齐声朗读。
4、老师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5、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
6、男女生比赛读。
三、互动探究,品读《中庸》,读出韵味。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中庸》。
学生思考:
1、如何去修养自己
2、你觉得应该怎样治理国家
四、学完这一章中庸,请同学们想象孔子当时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自由练读这一章节。
1、指名朗读。
2、全班站起来齐读,可以配合动作读。
第五章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有感情地朗读《中庸》的第五章第二课时的内容,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
3尝试背诵《中庸》的第五章第二课时内容。
4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其理解如何用“智、仁、勇”去处理五项伦常关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
难点:
理解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并在生活中践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中庸》。
二、诵读训练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3、学生齐声朗读。
4、老师范读《中庸》第五章第二课时的内容(出示内容),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5、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
6、男女生比赛读。
三、互动探究,品读《中庸》,读出韵味。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中庸》。
(1)出示温馨提示:
先借助句子下面的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指导诵读。
2.小结:
3.诵读全文。
四、小组讨论:
1、天下人共有哪些几种伦常关系
2、一个人要具备哪三个条件
五、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内容。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
第五章第四课时
教材内容: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教学目标:
1、熟读《中庸》第五章《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大致了解其内容,并背诵。
2、准确理解相关重点词的意思。
3、能从中受到启发,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再了解《中庸》。
二、初读《中庸》,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看能不能发现一些和我们以往不一样的地方。
师诵读《中庸》。
2.质疑,指出通假字、处理好节奏。
指导看注释。
3.请和同桌一起读一遍,请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如果发现他读错,马上帮他纠正,好吗
4.你最想读哪一句指名分别读。
5.评议朗读情况:
6.学生集体朗读。
7.小结、过渡:
同学们,文言文简洁精炼,每一个字、每一句都代表着丰富的意思。
相信我们在刚才的反复朗读中已经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吧。
接下来:
三、互动探究,品读《中庸》,读出韵味。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中庸》。
(1)出示温馨提示:
先借助句子下面的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其中一个小组里共同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
(2)汇报交流,指导诵读。
2.小结:
3.诵读全文。
四、熟读成诵,巩固延伸。
1.检查背诵,多种形式背诵。
2.吟诵展示。
五、课堂总结
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总是提倡把功夫做在前头,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充分的准备,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进行较为全面的预计,以免问题突然出现时措手不及。
六、布置课后作业
1.回家默写这五句话,并背给家长听。
第五章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愚必明,虽柔必强。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庸》的写作背景及作者。
2.理解其中经典名句的含义,了解真诚的好处。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要懂真诚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里面的经典名句。
2.对知识的学以致用。
3.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传统经典,领略传统文化精粹,感受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庸》吧。
二、学习交流
(一)教师出示原文(小黑板)
(二)、整体感知,读通文本
1、下面我们共同学习第一章,请听老师范读,注意读音断句。
2、老师领学生读。
3、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正确停顿。
4、指名读,师生评价。
(三)感悟文本
1、小组交流讨论品词析句。
(小组读,根据教师提供的提示了解大意)
2、指名说说自己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教师点评,只要说出大意就行。
3、读解文意
四、小结
真诚,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态度,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取得成功。
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做到真诚,选择美好的目标执着追求:
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第六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读准字音,熟读、背诵第六章的内容。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理解其中的含义。
4、培养学生能学而置用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
难点:
理解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并运用在生活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背第一至第五章,引入学习第六章。
二、简单介绍《中庸》第六章,了解这一章的主题思想。
三、诵读训练
1、老师范读《中庸》第六章的内容,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齐声朗读。
4、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
5、学生分小组朗读。
四、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1、理解词句
2、出示文章意思,学生齐读。
五、尝试背诵。
六、学以致用。
学生分小组讨论:
1、应该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2、在生活中怎样做到“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七、小结
同学们通过了本章的学习,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做到“隐恶扬善,执两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用多种方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九、课后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内容。
2.抄一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七章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背诵第八章的内容。
2、理解“大知、迩言、其、斯、舜”这几个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的意思。
3、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本章的意思,理解“隐恶扬善,执两用中”的主题意思。
4、培养学生能学而置用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
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对知识能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激趣谈话,引入学习《中庸》。
三、新课导学
1、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本章,感知《中庸》的文言文韵味。
(2)、教师讲解
四、诵读训练
1、教师范读,感受文言文的朗读韵味,注意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齐声朗读。
4、学生分小组朗读。
5、指名学生朗读,并作评点。
五、理解重点词语。
1、小组合作理解本章的重点词语。
)
2、小组汇报,师适时点拔、补充。
3、学生质疑。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庸》第七章所阐述的意思。
七、检查背诵。
(1)指名背(会背的同学举手,比谁背得好,背对的同学要表扬)。
(2)比男生、女生谁背得好。
(3)比哪一组背得好。
4)全班齐背课文。
九、延伸探究,学以致用。
学生分小组讨论:
1、应该怎样做一个隐恶而扬善的人
2、在生活中若遇到人我是非之事,应怎去处理呢(例如:
同学之间、家人之间等)
十、总结
同学们刚才学得都很不错,相信同学们通过对《中庸》的学习和感知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有的放矢,更上一层楼。
板书设计:
扬善
《中庸》执两用中
隐恶
第八章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背诵第八章的内容。
2、理解“自、明、则”这几个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的意思。
3、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本章的意思,理解“诚”、“明”的意思。
4、培养学生能学而置用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对知识能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诵读训练
1、教师范读,感受文言文的朗读韵味,注意正音。
在听的过程中请认真的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
并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齐声朗读。
4、学生分小组朗读。
三、理解重点词语。
1、小组合作理解第八章的重点词语。
如“自、诚、明、则、谓、”等。
2、小组汇报,师适时点拔、补充。
(1)自:
从,由。
明:
明白。
(2)则:
即,就。
(3)师补充译释: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庸》第八章所阐述的意思。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说。
五、尝试背诵。
(1)指名背(会背的同学举手,比谁背得好,背对的同学要表扬)。
(2)比男生、女生谁背得好。
(3)比哪一组背得好。
(4)全班齐背课文。
六、拓展,学以致用。
学生分小组讨论:
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一个真诚的人
1、学生汇报。
2、教师小结。
七、总结
学习中庸思想,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构建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可以从中汲取到很多治世哲学。
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诚信修养问题。
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陶冶自己的情操。
板书设计:
诚则明
《中庸》
明则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