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4858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检测试题.docx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检测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检测试题.docx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一语文检测试题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24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______下来。

②在八达岭长域上,我们发现了一块________明朝万历十年修筑长城经过的石碑。

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________提出就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

A.倾泻记载一经B.倾倒记载一旦

C.倾泻登载一旦D.倾倒登记一经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保护湿地的众多标题和字眼中,我只看到“保护”湿地,而始终未见“敬畏”湿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①当保护湿地的动作和欣赏、敬畏的情感牵手时

在精神上却对湿地无动于衷

我只看到湿地对于人类安全重要性的列举

④这样的保护才是真正深入人心

⑤而始终未见对湿地的生命审美

⑥人类的关切只是出于利己的安全考虑

A.

⑥⑤①④B.

⑤⑥

①④C.⑥

①④

⑤D.⑥⑤④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心印宝岛万人行”首发团的一千余人游览了日月潭,领略了巧夺天工的宝岛风光。

B.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C.他一无所长,叫他能拿什么值钱的东西来呢?

D.篮球赛场上个别运动员的急躁情绪,往往会导致全队一泻千里,不可收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优质的教育。

B.丁俊晖入读上海交通大学,将使他的竞技水平和心理意志得到较大提高,我们相信他的前程会更加辉煌。

C.琵琶女演奏的乐音真是太神妙了,白居易不仅听得泪湿衣襟,而且其他的听众也都陶醉了。

D.中国乒乓球队教练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些独生子女运动员心理过于脆弱,往往无法正确面对国内普通赛事甚至国际赛事失败的挫折。

5.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色依季节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②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③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④②①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时把书写在竹简上,为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须先用火烤干水分,叫“杀青”。

后泛指写定著作。

B.传说狐狸在洞外死去时,一定会把头朝着它洞穴所在的土丘,表示对自己巢穴的依恋,叫“正丘首”。

C.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D.“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明日,指重阳节后。

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重阳一过,赏菊者渐少。

7.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3分)

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8、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槛菊愁烟兰泣露槛:

栏杆

B.明月不谙离别苦谙:

熟悉,知晓

C.欲寄彩笺兼尺素尺素:

指书信

D.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罗幕:

张开的幕布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文木先生传

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

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

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

稍长,补学官弟子员①。

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

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②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

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

窘极,则以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

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

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

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独嫉时文③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

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

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

“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

“与子别,后会不可期。

即景悢悢④,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

”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

盖享年五十有四。

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

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

抵淮访余,检其橐⑤,笔砚都无。

余曰:

“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

”敏轩笑曰:

“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注】①弟子员:

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

②博学鸿词:

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

③时文:

明清时指八股文。

④悢悢:

悲伤。

⑤橐:

盛物的袋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俟异日耳俟:

等待B.而性不耐久客客:

客居

C.不烦是也烦:

担心D.素不习治生治:

治理

10.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的一组是()(3分)

①窘极,则以书易米②夙构者莫之为胜③饮酒歌呼穷日夜

④此境不易处也,奈何⑤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⑥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⑤D.③④⑥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敬梓禀性聪颖,读书能过目成诵,长大后得到安徽巡抚赵国麟的赏识,但他却不愿求取功名。

B.吴敬梓非常痛恨写八股文的读书人,但他平生又非常爱才,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

C.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D.吴敬梓乐善好施,喜与文人学士交往,日夜自娱自乐,使得家境更加贫穷。

1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

(5分)

(2)若舍邻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乏其困,君亦无所害。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3.

(1),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2),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3),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4)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5)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

(6)六朝旧事随流水,。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7)一夫当关,。

(李白《蜀道难》)

(8),归去凤池夸。

(柳永《望海潮》)

(9),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10)明月不谙离别苦,。

(晏殊《蝶恋花》)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老校长的雨靴

庞余亮

一个人的身份与穿着绝对有关系,比如我们校长曾经到村里的裁缝店做过一套西装。

瘦瘦的校长穿起来就不伦不类,反倒是他穿上蓝卡其的中山装好看些。

不过他到乡里开会到城里办事还是穿上了他的宝贝西装,又穿上了他的老皮鞋——怕有很多年了,有一只已经歪斜了。

看得出他穿上西装的感觉并不好,可是他说有什么办法呢,上次进城,人家都以为他是个老古董,还是穿西装好些,穿西装人家的目光就少了,走路就轻松些,城里人就喜欢穿西装。

穿西装也就穿西装吧,可是一到下雨天,穿上西装的他偏偏又蹬上了一双中帮雨靴,这就更加不伦不类了,怎么看怎么别扭。

每当他穿上这件衣服,学生们就在背后叫他“德国鬼子”。

但乡下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一走路就是一脚的烂泥,想甩都甩不掉,真是固执的坏脾气。

如果还想“甩”的话——用校长的话说就是想要派头的话——皮鞋一会儿就变成了小泥船,所以雨靴还是更适合于土路。

看来校长穿雨靴还是穿得理直气壮的,既然穿着理直气壮,别人怎么看也就无所谓了。

他心安理得地穿着后摆有点吊的西装和粘着烂泥的雨靴到乡里或进城办事。

回来时他乐呵呵的,他似乎没少了什么,实际上雨靴上已少了许多烂泥,而原先黑色的泥渍变成了白色的泥斑,像踩了一脚的雪。

本来我早已不用雨靴了,过去在上师范前下雨赤脚;上师范时下雨也无所谓,到处都是水泥路。

可是到我们学校就行不通了,烂泥似乎见皮鞋见得不多,反而亲昵得太过分了,开始我还“甩”,下雨穿皮鞋,后来再也不行了,我心疼。

乡里经费紧,工资不仅发得迟还总打折,我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我托穿雨靴的校长到乡供销社买回了一双雨靴。

新雨靴锃亮锃亮的,亮得能照见人的脸,雨珠滴在上面一会儿就滚走了。

我走路时觉得有人在看我的脚。

不过雨靴老得很快,不出几个雨天,雨靴就老得和校长脚上的雨靴差不多。

似乎只有老了的雨靴才更和泥土亲近些,老了的雨靴更协调些。

每年开学前我们学校里的老师都要乘船到城里新华书店一趟。

我们在城里往船上搬书,搬完书后一起去一家馄饨店吃馄饨——校长说这是城里最好吃的馄饨。

吃馄饨时还可以在碗里多撂一些辣椒,那个香啊,那个辣啊,吃得鼻子上都冒汗。

吃完了我们一身轻松,校长还脱掉了西装,露出两种不同颜色织的毛衣,然后我们再一起乘船回去。

有一次开学前去城里,正好早晨下雨,我们都穿了雨靴,然后又一起穿着雨靴上了船。

上了船校长还指挥我们在船帮上把雨靴上的泥洗掉,用校长的话说,要让城里人认为我们穿的是马靴,而不是雨靴。

亏他想得出来!

到了城里,太阳升上来了,城里的水泥路不像乡下的泥路,乡下泥路要晒两个晴天才能晒干,而城里的水泥路只要一个钟头就干了。

穿着雨靴的我们几个好像是“德国鬼子进城”,雨靴底在水泥路上总是要沉闷地发牢骚,天不热,我身上全是虚汗,到了新华书店,上楼梯时营业员都哧哧地发笑。

如果这还不算尴尬的话,我在回船的路上居然遇到了我城里的同学。

同学笑眯眯的,目光却朝下,他看到了我的雨靴,我们的雨靴。

后来好不容易同学走了,我觉得满街上的人都在看我。

我躲到校长他们中间走,他们走路声居然那么响,都有点步调一致了,我都感到全城人的目光在喊口令了: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可校长和其他同事并没意识到这些,他们旁若无人“一二一”地走着,他们要带我一起去吃馄饨。

回去的路上,校长首先把那双在水泥马路上叫了一天的雨靴脱下来,然后就躺到了我们刚从新华书店买回来的书捆上,我们也相继把雨靴脱下来。

河上的风吹过来,吹得我们双脚那么舒坦,校长一会儿就在新书捆上睡着了。

摇船的节奏好像在催眠,他还发出了呼噜声,而他的旧雨靴,一前一后地站着,像哨兵一样守卫着他的梦乡。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校长特意做了西服且不伦不类地穿着,是为了开会、办事方便,并不是真为了“身份”。

B.“我”从不穿雨靴到穿上雨靴,既是现实环境需要,也因为“我”对雨靴情感的转变。

C.小说围绕着“雨靴”来展开情节,雨靴是乡村生活的象征,体现出与城市生活的不同。

D.“怎么看怎么别扭”“亏他想得出来”等叙述,似贬实褒,鲜明地表现了校长的性格特点。

15.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对老校长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6分)

16.作品语言富有特色,极具表现力,请结合全文加以概述。

(6分)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曹雪芹死于何时?

过去都只依胡适《考证》的“结论”:

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得年四十五岁。

胡适依据的是《石头记》甲戌本卷一正文开始时一条脂砚斋①的批语: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壬午,便是乾隆二十七年。

这似乎是不成什么问题了。

但敦敏②的《懋斋诗钞》里,有癸未年即乾隆二十八年(1763)春天作的《小诗代简寄曹雪芹》:

“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

好枉故人驾,来看小院春。

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

上已前三日,相劳醉碧茵。

问题来了。

曹雪芹真在二十七年除夕死了,敦敏如何还能在二十八年上巳(农历三月三日)前三天约他去赏花饮酒?

再看这本诗集排到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春,敦敏才有《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一诗。

再把这一点与敦诚《四松堂集》的《挽曹雪芹》诗,下面注明“甲申”而且是甲申开年的第一首诗这个事实合起来看,则可推断,雪芹本系癸未除夕死去的,次年敦教兄弟才挽吊他。

我初次得见的《懋斋诗钞》,是个清钞本,年月次序,清楚明白,诗是编年顺录的。

按诗集编序和本诗内容,可推知这首《小诗代简寄曹雪芹》,是作于癸未年春天。

而其前二首的题下也正注明“癸未”二字;同年十一月二十日的一首诗,又有自注云:

“先慈自丁丑见弃,迄今七载。

”自丁丑越七年,正是癸未。

困此敢说癸未年并无错误。

迨后我又见到了原底稿本——圈选以备付刻的底本,事情更清楚了。

底稿本是随作诗的顺序陆续抄上去,本来就是按年照月,连“编”都用不着的。

这更不会错。

这个底本因付刊前要删割有避忌的诗,遗有空白处,后来收藏者“燕野顽民”得到此本,见有脱粘等处,怕有零落,因此略为粘缀修整,并为此写下识语。

未想这却引起有些研究者的误会,说诗集的编序不可靠了,被他搞乱了。

其实全非如此。

些研究者作了些论证,想证明此本并非编年的,但都难成立。

再说,癸未年的“上巳前三日”,正是敦诚的三十岁整寿,敦敏“代简”的含意是邀请雪芹来给敦诚过生日。

又敦诚在甲申开年作挽雪芹诗,自注说:

“前数月,伊(他,指曹雪芹)子殇,因感伤成疾。

”从作诗人说这话时往前推“数月”,当然是前一年癸未年的某月里。

如果曹雪芹旱在“壬午除夕”死去了,那么就成了先死的父亲因“感伤”后死的殇儿而“成疾”的怪事了,断不可通。

乾隆癸未年北京曾发生严重痘灾,幼儿死亡殆尽,亦正合榫。

不执着孤立的一点,综合

地看证据和所关联的事情,我认为曹雪芹确是卒于癸未年的除夕,即公元1764年2月1日。

至于脂批的话,也许是记错了。

史书、碑版、文章,误记干支的例子,多得不可胜举,不是什么稀奇事。

为什么脂砚斋“壬午除夕”四个字中“除夕”二字还可信呢?

这很好理解,一个人在大年除夕逝世,这样一个时间点,人们一般不会记错。

(节选自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注释】①脂砚斋:

《红楼梦》早期抄本的一个批语作者。

②敦敏、敦诚兄弟:

清宗室,努尔哈赤十二子英王阿济格之后。

自小结识曹雪芹,是其最好最熟的朋友。

17.本文作者认为:

敦敏《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一诗作于癸未年即乾隆二十八年。

以下对其依据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懋斋诗钞》是编年顺录的,年月次序清楚。

《小诗代简寄曹雪芹》被编在癸未年作品范围内。

B.在《懋斋诗钞》的底稿本和清钞本中,《小诗代简寄曹雪芹》的前二首诗的题下,注明有“癸未”二字。

C.在《懋斋诗钞》中,与《小诗代简寄曹雪芹》同年的一首诗,有自注云:

“先慈自丁丑见弃,迄今七载。

D.《懋斋诗钞》的底本付刊时有所删割,且经收藏者粘缀修整,这才导致一些研究者认为它并非编年的。

1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曹雪芹死去后的次年,挚友敦敏、敦诚分别作了诗来挽吊他。

敦敏作《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录于《懋斋诗钞》;敦诚作《挽曹雪芹》,录于《四松堂集》。

B.《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中的“上巳前三日”指敦诚的三十岁生日。

敦敏此诗的用意,除表达对曹雪芹的思念和夸赞外,主要是邀请雪芹来给敦诚过生日,一同赏花饮酒。

C.曹雪芹本系癸未除夕死去的。

脂砚斋之所以误为“壬午除夕”,大概是记错了干支。

这种因误记干支而弄错某人生卒时间的情形,在史书、碑版、文章中不足为奇。

D.根据敦诚在甲申年首作的《挽曹雪芹》一诗的自注内容,可以推知:

若曹雪芹死于壬午年,那么就会出现先死的曹雪芹为其后死的儿子感伤的荒谬事情。

1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敦敏、敦诚兄弟是曹雪芹的亲密朋友,所以他们的诗歌作品中有关曹雪芹的信息更显真实,据这些信息来判断曹雪芹的卒年也更可信。

B.周汝昌能否定胡适成说,确立“曹雪芹卒于癸未除夕”之说,是因为他利用确凿的证据,证明了《小诗代简寄曹雪芹》确作于癸未年春。

C.根据敦诚所说“伊子殇,因感伤成疾”,可以推测曹雪芹的死因:

他极可能是因怀丧子之痛,感伤成疾,不治身亡。

D.虽然“乾隆癸未年北京曾发生严重痘灾,幼儿死亡殆尽”是史实,但若仅凭此就断定雪芹之子夭折于癸未年,则显武断。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2题。

材料一:

近期,都市情感剧《都挺好》的热播引发了全民大讨论。

究其原因,也许与这部“现象级”电视剧的创作者将人物塑造回归于人本理念核心,将情节构筑扎根于现实主义基础的创作手法不无关系。

在人物塑造方面,《都挺好》以符合人物性格的成长发展和情感转变为戏剧主干,而非以机械性的情节冲突推动故事。

在愚昧强势的母亲去世后,除了不得不应付自私虚伪的父亲、愚孝无能的大哥、刻薄暴力的二哥折腾出的“一地鸡毛”,女主角苏明玉还要在情感纠葛、职场纷争间疲于奔命。

然而,即便心负童年的阴影羁绊、即使也曾迷惘和失落,苏明玉依旧选择了独立自强、直面困境,在混沌的伦理困局中坚守光明。

而剧情矛盾点的设计上,《都挺好》始终在通过人物引发矛盾的同时,力图以现实主义的主基调将影视剧外的百态人生和社会热点巧妙地刻画交织于光影冲突之中,从而勾勒出具备真实的时代轮廓和讨论空间的艺术场域。

实际上,无论是电视剧、电影还是小说或戏剧,现实主义文艺作品的虚构故事背后,那些真正引发观众悲欢共鸣的泪点和笑点,往往是值得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警醒和反思的情感纽带所在和人性矛盾关隘。

在融媒体时代,将时代艺术之光与主流风尚相结合,创作出令青年受众同样喜爱的文化趣味,全面洞悉新时代的社会现实,仅仅是《都挺好》还远远不够。

任何一部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中,精湛的拍摄技巧和跌宕的情节设计固然重要,然而饱满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更不可或缺。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最初认知和感受的世界,你的原生家庭是怎么样的,你对世界的认知可能就是什么样的。

《都挺好》进入了对原生家庭的深入剖析。

不少女性观众对苏明玉这个角色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有些男性观众也从苏明哲、苏明成的性格悲剧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像苏家这样的原生家庭其实并不鲜见。

问题是,我们该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可能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

苏明玉为我们做的一个极好示范是——赶紧断奶,尽快实现经济独立、人格独立。

只有这样,才能早日从原生家庭解脱出来。

但经济独立了,是否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割裂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事实上,我们难以与原生家庭割裂——物质上的割裂可能还更容易,精神上的割裂更困难。

(选自《澎湃新闻》有删改)

材料三:

跳出电视剧集的本体而论,《都挺好》在此时出现并收获不少好评的意义,或许还在于:

它印证着艺术创作审美及其背后折射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

曾几何时,家庭题材剧集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强调统一与和谐,强调父母对子女、个人对家庭的付出,乃至不和睦、不融洽的元素往往在创作中被定义为负面、消极的剧情动因,是最终必须要被消解掉的。

而在《都挺好》的叙述中,我们却发现,家庭问题中那些不和谐的音符可能是中性的、可能是有情可原的,并且可能是更符合客观存在的。

家庭题材剧的主旨内核在《都挺好》中开始有从“整体利益”向“个体感受”松动的倾向,这也是一种创作进步的象征,它意味着,新生代的创作者与观看者都逐渐看清、接受并重视“独立个体”的意义。

而当每一个独立个体的需求能被看到且能被尊重时,“家庭”的意义也许将会更立体、更丰富、更现代。

此外,通过观众评论《都挺好》时发出的“求编剧不要强行给大团圆结局”的呼吁,我们也能捕捉到大众对于家庭题材类电视剧欣赏观念转变的信号。

近年来国产家庭剧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虽然电视剧集作为大众娱乐产品的属性并未改变,但大环境的观赏水准和评价体系与过往早就不可同日而语。

在家庭剧普遍性花团锦簇的大团圆结局中,开始有观众期待有更多留白、有更多其他不同的剧集收束方式。

这是观众审美观念的成熟,亦是对创作的鞭策与挑战。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2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都市情感剧《都挺好》能够引起强烈的社会效应,完全归功于该剧的创作者独特的创作方法——将情节构筑扎根于现实主义基础。

B.现实主义文艺作品中故事情节是可以虚构的,但是那些真正引发观众悲欢共鸣的泪点和笑点,都是值得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警醒和反思的情感纽带所在和人性矛盾关隘。

C.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当所有的独立个体的需求能被看到且能被尊重时,“家庭”的意义就一定更立体、更丰富、更现代。

D.女性观众都能对苏明玉这个角色有强烈的情感共鸣,男性观众都能从苏明哲、苏明成的性格悲剧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2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都挺好》体现出家庭题材剧的主旨内核开始有从“整体利益”向“个体感受”松动的倾向,这也是一种创作进步的象征。

B.材料三中,作者认为,《都挺好》在此时出现并收获不少好评的意义就在于印证着艺术创作审美及其背后折射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

C.苏明玉的经历告诉人们,只要实现了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就能早日从原生家庭解脱出来。

D.在材料一中,作者认为衡量一部影视艺术作品是否优秀,精湛的拍摄技巧、跌宕的情节设计、饱满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同等重要。

22.以上三则材料中,《光明日报》《澎湃新闻》《北京日报》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七、作文(60分)

2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美是什么?

美是一池月色、一只彤管、一滴水和一滴眼泪……美是一种对外界的欣赏,更是一种内在的修行。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8语文5月份检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24分)

1.A

2.C

3.B

4.A

5.B(①为春,③为夏,②为秋,④为冬)

6.C(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7.C

8.D(“罗幕”是“丝织的帷幕”。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9.D(治:

经营)

10.A(②不是直接表现,④是写他面对和自己同样贫困的人发出的感慨,不能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

11.选D。

(吴敬梓家庭更加贫困的原因,是他“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

12.

(1)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

(5分)

(2)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6分)

参考译文:

先生姓吴,名敬梓,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人。

世代望族,科举及第和做官的大多显赫。

先生生性特别聪明,读书才过目,就能背诵。

渐渐长大后,补任县学生员。

继承父亲的祖业,有两万多金。

一向不学如何经营家业,性情又十分豪爽,遇到贫困的就施舍,跟文士们交往,常饮酒高歌穷尽日夜,不到几年家产就耗尽了。

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他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竟然不去参加廷试,也从此不回应乡里的举荐,因而家境也就越发贫困。

于是移居江城东边的大中桥,家徒四壁,冷落凄凉,只拥有几十本旧书,日夜自娱自乐。

穷困到了极点,就拿书去换米。

他治学尤其精通《文选》,诗赋提笔一挥而就,即使那些事先构思的人也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

辛酉、壬戌年间,我邀请他到我家,和他一起研讨诗赋,互相赠答,快意无比,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