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前预习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Wo.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4631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前预习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Wo.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前预习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Wo.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前预习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Wo.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前预习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Wo.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前预习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Wo.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前预习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Wo.docx

《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前预习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Wo.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前预习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Wo.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前预习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Wo.docx

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前预习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Wo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目标导航

1•对于明末清初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以此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

2.理解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实质,以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3.体会明清进步思想家勇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继承发扬历代先贤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10分钟,10分)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

(1)经济:

勃发展。

(2)政治:

封建王朝统治更加腐败,起云涌。

(3)思想:

以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

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4)文化:

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

(5)个人:

不少士人蔑视礼法,追求。

2.主张

(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万世之至论。

(2)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提倡个性。

3提出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3.评价

(1)否定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

理论基础。

(2)表现了鲜明的、反权威、反教条精神。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王夫之——构建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1)本体论:

强调“”,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

世界之中。

(2)认识论:

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3)伦理学:

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

能要求的口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1)反对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2)认为臣对君的关系应是的“师友”,从根本上否定

陈腐的伦理纲常。

(3)倡导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1)呼唤“匹夫有责”的民族意识。

(2)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明道救世”。

⑶影响

1其重视调查研究、、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

学术之风气。

2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

三、评价

1.体现了时代要求,即反对理学和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兴起的需要。

2.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带有性质,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

启迪。

答案:

一、1.

(1)商品经济

(2)人民起义(3)程朱理学拜金逐利(5)个性发展

2.

(1)孑L孟学说

(2)自由发展⑶男女平等3.

(1)天理⑵反传统

二、1.

(1)理在气中⑶情感欲望2.

(1)专制暴君政治⑵平等

⑶言论自由3.

(1)天下兴亡⑵经世致用(3)①实事求是②思想

源泉

三、1•市民工商阶层3•早期启蒙

 

、选择题

知识点一

“异端”思想家李贽

1.明末李贽说: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

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

乎?

”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答案:

C

解析:

材料的核心内容是不能以孔子的言行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不能事事都师从于孔子。

这是反对盲目崇拜孔子的具体表现。

2.李贽说: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该继承

B.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

D.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

答案:

C

解析:

分析材料内容可知,李贽反对效法孔子,也就是否定儒家思想。

3.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表格信息可判断此人是()

姓名

生卒

1527〜1602

历史评价

“发挥天真自心,扫荡酸腐之气,慨然醒世,勃

然通民”“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

说”“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A.黄宗羲B.李贽

C.王夫之D.顾炎武

答案:

B

解析:

根据表格中的时间信息“1527—1602年”可知,此人生活在明末;再结合表格中的评价信息“天真自心”“反宋儒道

学”“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可知,此人批判宋以来的理学,挑战正统儒家思想。

综合以上可知,此人应为李贽。

故B正确

4.明朝思想家李贽说:

“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

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

”李贽对“道学先生”格外厌恶的主要原因是()

A.道学先生“小国寡民”的理想难以实现

B.道学先生不学无术,误人子弟

C.道学先生“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D.道学先生提倡“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

答案:

C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道学先生”就是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

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强烈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故C正确。

5.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做反孔的先驱。

冯元仲

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

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答案:

B

解析:

A项是孟子的主张,C项是顾炎武的主张,D项是程颐的主张,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所以选B。

知识点二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6.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中认为: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下列关于“气”和“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气”

-生气、“理”

-—道理

B.“气”

-―氛围、“理”-

-—理论

C.“气”

-一物质、“理”-

-—天理

D.“气”

-―物质、“理”-

规律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因此,“气”是指物质,“理”指规律。

故D正确。

7.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干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

奏章由天子批阅,“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更不用呈之御前,转发阁中票拟”。

其主要目的是()

A.建立责任内阁制B.实行君主立宪制

C.限制君主的权力D.恢复宰相制度

答案:

C

解析:

黄宗羲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作为地

主阶级思想家,他提出了治国济世的方案,设想通过分权来达到限制君权的目的。

A、B属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黄宗羲没有提出来。

D不是其主要目的。

故C正确。

8.黄宗羲认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

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其历史意义是()

A.尖锐揭露封建制度是天下之大害

B.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C.号召人民使用暴力推翻封建制度

D.否定了“家天下”行为的合法性

答案:

D

解析:

A中的“封建制度”不符合题意,黄宗羲是地主阶级思想家,他只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不反对封建制度,这是由他的阶级属性决定的,因此C项也错误;B项中的“根本”明显夸大了其历史意义;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视天下为自己的产业,尽享天下之利,而使百姓受害无穷,从而否定了“家天下”的行为,D项符合题意。

9.顾炎武认为:

“王(守仁)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

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守仁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守仁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一是要提取材料信息,二是要结合教材内容来理解。

从材料信息看,顾炎武认为,王守仁心学“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只注重内心修养,不关注社会实际。

“已非儒学之正宗”,说

明顾炎武认为宋明理学出现了危机。

王守仁不倡导“经世致用”,也没有受西方影响,顾炎武也没有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1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古之人君,未尝讳言财也。

……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财源塞而必损于民。

”可见他提倡()

A.“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B.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C.“利民富民”政策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财富观。

根据“民得其

利”则“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必损于民”可知,顾炎武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强调“利民富民”的重要性。

A是王夫之的思想,B是李贽的思想,D是顾炎武的爱国思想,与材料无关。

故C正确。

1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

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此思想意识的经济基础是()

A.封建经济的繁荣

B.农业生产的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城市规模的扩大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人们可以拥有私有财产,“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意即主张“公天下”取代“家天下”,反对君主专制,属于早期启蒙思想,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故C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以下李贽的言语,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材料三: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在无心矣。

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

材料四:

“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

有仕于土者,乃以身之所经历者而欲人之同往,以己之所种艺者而欲之同灌溉。

是以有方之治而驭无方之民也,不亦昧于理欤!

——《中国思想通史》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李贽的主要思想(不得摘抄原文)。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3)你是如何看待李贽思想的?

答案:

(1)认为是非的标准不应以圣人为依据,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私心和由之而发的对私利的追逐是人的天性;主张尊重人的个性。

(2)明朝后期,以“四书五经”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习气;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人们竞相逐利,要求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李贽目睹了官吏和道学家的伪善无能,并逐渐形成了“离经叛道”的性格;他针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3)李贽敢于提出不应以孔子的是非为唯一的是非标准,表现了强烈的反教条的精神;提倡个性解放,否定了“天理”的存在,对当时的思想解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课后作业

时间:

45分钟满分:

60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明神宗年间,礼科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弹劾一人,声称其“壮

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

……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不可不毁”。

被弹劾之人应是()

A.李贽B.王阳明

C.黄宗羲D.顾炎武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

由材料可知,此人曾在明神宗年间为官,且质疑孔子之是非。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此人应是李贽。

李贽号卓吾,与材料相符。

故选A。

2.《焚书答耿中丞》说:

“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

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的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的权利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否定了孔孟思想的至上性,实质是主张人要有独立的思想,不能惟圣人之言论是从,因此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明清之际有人说:

“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

而分之国。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率此不变,虽千百年,而吾知其与乱同事,日甚一日者矣。

”这种思想出现的根源在于()

A.封建社会危机加深B.商品经济发展

C.程朱理学摧残人性D.西方民主思想传入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属于早期启蒙思想,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B正确。

A、C是其出现的原因,但不是根源;D不符合“明清之际”。

4.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

这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B、C两项不符合程朱理学的作用。

D项表述有误,明清之际的反封建思想仅是一种潮流,并没有改变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主导地位,说其不符合时代发展不够准确。

只有A项是批判程朱理学的重要原因。

5.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需要

B.都是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C.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

D.都反映当时统治阶级的经济思想

答案:

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商品经济的需要,故A项不符;黄宗羲的思想有力地冲击了中央集权制度,故B、D两项也不符。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这两种思想在当时都是进步的。

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万历初,神宗之待张居正,其礼稍优,此于古之师傅未能百一。

当时论者骇然居正之受无人臣礼。

夫居正之罪,正坐不能以师傅自待,听指使于仆妾,而责之反是,何也?

是则耳目浸淫于流俗之所谓‘臣者以为鹄矣’。

又岂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思想具有平等内涵

B.张居正不尊敬皇帝被人批评

C.黄宗羲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D.黄宗羲认为当时人愚昧不堪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人们谴责张居正在皇帝面前“以师傅自待”的做法,而认为他应该像“仆妾”一样听从指使。

而黄宗羲认为臣与君“名异而实同”,这里的“同”不是指地位相同、待遇相同,而是指具有相同的人格,不应区分出贵贱高低。

故A正确。

B中“不尊敬”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跟材料无关,D项说法错误。

7.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的关系是()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毫无关系

答案:

C

解析:

两者都强调了“民”的重要性,具有继承性。

黄宗羲的观点将孟子善待人民维持长久统治的观点上升为君主为天下人谋福利的理念,是对孟子思想的极大发展。

8.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儒家思想,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体现这一特征的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答案:

A

解析:

题干所描述的新条件下儒学的特征是“实事求是”“靠近民生”。

A项“经世致用”思想与之联系最密切。

9.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

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明清时工商业经济发展,士人阶层逐渐壮大,反对传统礼教的小说逐渐增多。

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实际上就是一个反礼教的形象,其头上的紧箍咒实际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秩序。

10.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

D

解析:

由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可判断,A项是孟子的主张,B项是荀子的主张,C项是董仲舒的主张,D项批判君主专制,是黄宗羲的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1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答案:

B

解析:

孟子所处时代尚无君主专制制度,A错误;董仲舒的思想被统治者采用了,C错误;董仲舒和黄宗羲所处时期都不是社会转型时期,D错误。

三种主张都是针对时代特征提出的,故B正确。

12.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明清之际的三位思想家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B项表述错误。

其余三项均正确。

1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位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使儒家思想焕发了新的生机。

他们批判宋明理学,B项错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民本思想,“复兴”说法错误,排除C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是在晚清时期,D项错误。

故A正确。

二、非选择题侮小题17分,共3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

己任。

……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材料二: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

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

阅读材料,作者认为君主和天下百姓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

能否为他找到先秦儒学思想里的来源?

(3)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倾向?

结合所学,简述黄宗羲思想的进步之处及其局限性。

答案:

(1)李贽。

依据:

从“异端”“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中判断他具有“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是一种主客之间的矛盾冲突。

(或答统治和被统治、盘剥和被盘剥的关系)作者认为君主当是客,百姓才是主。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认为君为舟民为水。

(3)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具有民主色彩。

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思想要求,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他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只是限制君权,“公其是非于学校”。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材料三: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

…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概括材料一中朱熹“爱民”的主张。

这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

想?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

为此,他提

出了什么主张?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⑷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宋代和明清时期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

答案:

(1)主张:

轻徭薄赋,提倡节用。

思想: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2)观点: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时代背景: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君主专制强化,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腐朽;传统儒学僵化等。

⑶标准:

百姓的忧乐。

主张:

天下为主,君为客。

影响:

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4)共同之处:

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解析:

(1)问,“主张”可由“故爱民必先于节用”进行回答;

“思想”显然是以民为本。

(2)问,“观点”可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时代背景”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

第(3)问,“标准”根据材料信息“在万民之忧乐”回答即可:

“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影响”从使儒学焕发新的生机的

角度进行回答。

第(4)问抓住“共同之处”,结合宋代儒学和明清儒

学的具体内容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