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桩施工情况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4386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搅拌桩施工情况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水泥搅拌桩施工情况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水泥搅拌桩施工情况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水泥搅拌桩施工情况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水泥搅拌桩施工情况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泥搅拌桩施工情况总结.docx

《水泥搅拌桩施工情况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搅拌桩施工情况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泥搅拌桩施工情况总结.docx

水泥搅拌桩施工情况总结

水泥搅拌桩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街道673街坊,拟建场地东侧为光启南路、南侧为中华路、西侧为河南南路、北侧为尚文路和黄家路。

本合同段水泥搅拌桩为①850,水泥参量为10%~20%本工程土0相当于吴淞高程绝对标高3.600m。

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前缘,其天然地形基本平坦,自然地面标高在5.47〜4.68m

之间,高差0.79m。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勘察证书号:

090012-kj),根据勘察报告本工程70.5m内地基土均属地四纪沉积物,主要由软粘土、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组成。

本工程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做止水帷幕、坑内加固,双孔全套复搅式施工,共1178

根,多排孔布置,水泥搅拌桩深度11.75m,18m

围护基坑四周土层按其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可划分为8

个主要土层,其中第①、⑤、⑦层因土性差异又细分为若干个亚层或次亚层。

各土层分布主要有以下特点:

1、第①层填土:

总体上中上部为①1层杂填土、下部为①2层素填土,本场地总体上杂填土厚度大,含大量混凝土块、砖块、石块等建筑垃圾,块径十几厘米到数十厘

米,局部尚有废弃砌体结构,①1层土的平均厚度2.28m,最大厚度达4.60m。

该层的分布对桩基施工和基坑工程影响较大。

①2层土的平均厚度1.28m,以粘性土为主,混煤渣、砖屑、碎石等杂物,除局部区域

2、第②层灰黄色粘土,含铁锰质斑点,可塑~软塑,土质不均匀,平均厚度仅0.95m,该层主要在拟建场地西侧局部分布,大部分区域缺失。

3、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或团块状粉土,饱和,

流塑,土质不均匀,层厚约3.90m〜5.80m,层底标高约-4.45m〜-6.58m,该层分布较稳定,遍布。

第③j层灰色粘质粉土,稍密,局部夹薄层粘性土,土质不均,易产生管涌或“流

砂”现象,拟建场地大部分区域有分布、局部缺失,平均厚度仅0.86m。

4、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含云母、有机质,局部夹少量薄层粉砂,饱和,流塑,土质均匀,层厚约8.30m〜10.50m,层底标高约-14.28m〜-16.16m,该层分布较稳定,遍布。

5、第⑤1-1层灰色粘土,含云母、有机质,局部夹薄层粉砂,饱和,流塑~软塑,土质均匀,层厚约3.60m〜6.40m,层底标高约-18.45m〜-20.88m,该层分布较稳定,遍布。

第⑤1-2层灰色粉质粘土,含云母、有机质,软塑~可塑,土质较均匀,该层平均比贯入阻力Ps=1.46MPa力学性质尚好。

该层层厚约6.20m〜13.00m,层底标高约-26.65m〜-31.88m。

该层层面分布较稳定,厚度大,遍布。

6、第⑥层暗绿、草黄色粉质粘土(硬土层),可塑~硬塑,土质较均匀,中等压缩性,该层平均比贯入阻力Ps=2.51MPa该层土层面起伏较大、层厚变化较大,平均厚度约3.20m,场地均布。

7、第⑦1-1层草黄色粉砂,稍密~中密,土质稍均匀,层厚约1.00m〜6.50m,层底标高约-34.48m〜-37.62m,该层土层面起伏较大、层厚变化较大,该层分布在拟建场地西侧,且部分区域缺失。

第⑦1-2层草黄色粉砂,中密~密实,土质较均匀,层厚约3.00m〜5.50m,层底标高约-34.15m〜-36.17m,该层土层面起伏较大、层厚变化较大,该层分布在拟建场地东侧。

8、第⑦2层草黄、灰黄色粉砂,密实,土质较均匀致密,平均比贯入阻力Ps=18.37MPa平均标贯击数45.1击,力学性质好。

该层层厚约19.10m〜24.30m,层底标高约-55.67m〜-59.96m,该层土分布稳定、层厚大,遍布。

9、第⑧层灰色粘土,呈可塑状,局部软塑,土质较均匀,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大于10m>

二、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

本次水泥搅拌桩施工中所配备的机械设备见下表。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主要施工机具

机具名称

型号

功率(K0

数量

备注

1

三轴搅拌钻机

ZLD180/85-3

150KW

2台

2

桩架

JB160A

45KW

2台

3

自动拌浆台

BZ-20L

45KW

2台

4

存浆池

2m3

3KW

2台

5

可变流量泥浆泵

BW-200

44KW

4台

6

空压机

9m3

60KW

2台

7

挖掘机

SK200

(KOBELCD

2台

7.3管理人员及劳动力配置

三轴水泥搅拌桩管理、施工人员见下表

 

岗位工种

主要职责

人数

工程总负责

全面负责工程协调、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等

1人

技术员

施工和降水管理技术指导、检查、监督、工序验收等

1人

施工员

施工组织和进度控制,施工安全和技术指导

1人

桩工

桩基工

2人

辅助工

辅助施工

4人

电工

施工用电及用电安全管理

1人

合计

10人

三、材料及试验

水泥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选用的水泥、外加剂等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并按规定进行检验。

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和外加剂,每500t为一批,当不足500t

也按一批计。

水泥搅拌桩混合料在施工前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进行室内配比试验。

我部采用中心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采购材料厂家水泥,做配合比的水泥与厂家一致。

验证此配合比,将砼配合比报监理单位批准后使用。

浆液应严格按设计配方和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本段水泥搅拌桩设计理论配合比为288Kg水泥:

1600Kg被加固土壤:

158Kg拌合用水)拌制,

制备好的浆液应均匀,不得离析

四、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1.1、根据图纸给定的水泥搅拌桩区域,测量放样定出水泥搅拌桩加固范围,根据测量定出的加固范围平整地表,清除障碍物;

1.2、在施工现场根据地质情况分段取样,按设计要求进行室内配比试验,确定浆液配比,根据实验室所给配合比配制浆液;

1.3、水源采用经检验合格的井水,电源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

1.4、垂直度检测:

两个线锤。

要求悬挂在钻杆两侧,且线锤长度不得小于5.0m;

1.5、钻机刻度:

用反光漆0.5m间距在钻杆立柱上清晰标明(整米处用数字标明),以备查钻进深度;

1.6、对所有机具进行检查,必要机具必须备用一套。

以防出现意外断桩。

1.7、泵送站须加工一个作业平台,便于施工。

2、工艺流程

2.1、桩机就位:

检查钻杆长度,钻头直径,连接好输浆管路,将桩机移到指定位置对好桩位,由现场质检人员检查确认无误后开始开机作业。

2.2、桩机对位调平,桩机检查导向架的垂直度,开机后随时观察控制其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

2.3、喷搅下沉:

开启深层搅拌机主电机,桩机钻杆垂直下沉,下沉

速度1.0-1.2m/分,下沉过程中,工作电流不大于额定值,遇较硬地层不能下沉时,可泵送少量的水或水灰比较大的水泥浆,凡经输浆管冲水下沉

的水泥搅拌桩,喷浆提升前必须将喷浆管内的水排清。

随时观察设备运行及地层变化情况,钻头下沉至设计深度。

根据钻机上所标示的刻度读取尺寸来判断达到设计深度。

30s

2.4、搅拌提升:

深层搅拌机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在桩端搅拌喷浆后匀速搅拌提升。

提升过程中始终保持送浆连续,中间不得间断。

如有间断应进行处理。

同时在输浆管冲水下沉的部位应略停加强搅拌喷浆。

2.5、重复搅拌下沉:

重复前次作业。

每根桩均要进行复搅复喷。

2.6、移位:

桩机移至下一桩位,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的施工。

2.7水泥搅拌桩工艺流程见下图:

3、施工现场要求

3.1、场地平整。

地表处理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推土机进行,处理后的基底要求平整,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无软土地带,确保桩机在施工过程中不下沉、不倾斜。

3.2、施工用水、用电、道路及临时设施均已就绪。

3.3、现场已设置测量基准线、水准基点,并妥加保护。

3.4、现场测量放线定位:

根据分区及编号的桩位采用全站仪放样,设好控制桩,定出桩位,桩位以50cm木桩设标志。

3.5、施工材料已进场并检验完毕。

3.6、深层搅拌桩机、灰浆拌合机、灰浆泵、输送管路等设备应经检查、维修,保证搅拌桩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3.7、配齐所有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并对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4、施工过程控制

老西门三轴帷幕及坑内加固施工时间为2016年10月31日至2017

年1月6日,

从桩号左侧开始往右侧施工,帷幕桩施工完后钻机往返方向桩移动一排再反向右方向桩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测量队每进行放样应记录桩相关数据。

操作后台提供每桩参数,总包控制使用材料的批次,原材检验,施工配合比等。

现场技术人员记录桩机拔管速度和时间并核实现场地质情况。

五、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

1、喷浆提拔速率和输送泵的泵送浆量要密切配合,钻杆旋转提拔,并

保证边提边喷浆,施工中严禁出现超速提拔及先提管后喷浆。

2、施工中通过对电流的观察、对水泥土搅拌桩的钻速率、对钻机的颤动观察等确保桩长达到设计要求,确保水泥土搅拌桩打入强风化层中不小于0.5m。

3、做好地质情况的复核工作。

对有代表性的地点在施工过程中适时提钻以确认地层分布情况是否和地质资料一致,特别是钻进达到设计深度时要确认桩尖是否已经达到持力层足够深度。

必要时,可在相邻两地质横断面中间进行补钻,以进一步复核地质情况。

若出现异常情况,则必须及时

通知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到达现场确认,并提出处理意见。

六、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喷浆阻塞:

原因可能是水泥受潮结块或制浆池滤网破损或者是清浆不彻底。

处理措施应改善现场水泥存储环境及时清渣并时常检查滤网的破损状况。

2、喷浆不足:

原因可能是输浆管弯折、外压、泄漏或输浆管道过长,沿程压力损失大。

处理措施应及时检查、维护管道并选择适当的位置开挖制浆池。

当场地条件不具备时,可适当调增泵送压力。

3、进尺受阻:

原因可能是地下存有尚未清除的孤石、树根或其它。

处理措施应停机排除障碍或移位。

4、速度失稳:

原因可能是设备自身控制系统问题或机组人员操作不规范、不熟练,处理措施做到不合要求的设备不得进场,制定完善明确的责任制并搞好岗前培训。

七、施工质量检验办法

本段水泥土搅拌桩的质量控制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并坚持全程的施工监理。

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和计量记录,并对照规定的施工工艺对每根桩进行质量评定。

检查重点是:

水泥用量、桩长、搅拌头转数和提升速度、复搅次数和复搅深度、停浆处理方法等。

1、浆液应严格按设计配方和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拌制,制备好的浆液应均匀,不得离析。

检验数量:

每根桩施工过程中抽样检验2次。

检验方法:

观察并用浆液比重计检测浆液密度。

2、搅拌桩布置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计数

3、搅拌桩单桩喷浆量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总桩数的2%且不少于20根。

检验方法:

检查施工计量记录

4、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检验可采用以下方法:

4.1成桩7d后,采用浅部开挖桩头(深度宜超过停浆(灰)面下0.5m),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量测成桩直径。

检查量为总桩数的5%

4.2成桩后3d内,可用轻型动力触探(N10)检查每米桩身的均匀性。

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

5、搅拌桩桩身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要求28天龄期桩身无侧限抗压强

度不小于i.5MPa

检验数量:

检查桩总数的2%且不少于2根

检验方法:

在桩顶1m以下截取设计规定龄期的试件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6、搅拌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总桩数的2%o

检验方法:

平板载荷试验。

7、载荷试验必须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荷载条件时,并宜在成桩28d后

进行。

检验数量为桩总数的0.5%〜1%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

经触探和载荷试验检验后对桩身质量有怀疑时,应在成桩28d后,用双管单

动取样器钻取芯样作抗压强度检验,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0.5%,且不

少于3根。

8、其它质量检测项目见下表: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间距(纵横向)

50mm

抽检1%且不少于5处

钢尺丈量

2

桩体(垂直度)

1.5%

抽检2%且不少于2根

经纬仪或吊线测钻杆垂直度

3

直径

不小于设计值

抽检1%且不少于2根

开挖50〜

100cm深后,钢尺丈量

4

桩长

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总数的3%且不少于

3根

尺量钻杆长度刻线,必要时钻芯检杳

9.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验

检验方法:

在桩顶1m以下1/4处截取设计规定龄期(28天)的试件钻芯取样,桩长范围内垂直取芯,取3个不同深度的芯样试件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检测值达到设计要求I.OMPa为合格。

八、施工中的安全保证措施

1、水泥搅拌桩施工现场设专职安全员1名,佩戴统一袖章和上岗证,配合工班长进行现场指挥,整个施工过程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

2、在发电机等施工机械旁边设置了相关的安全警示标志,并用钢管围栏将其维护。

3、水泥搅拌桩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防护带,防止闲杂人等进入施工现场,确保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九、检桩结果及总结

由业主、监理或设计单位选定及质检站,对本工程进行水泥搅拌桩取心试验,所检桩均符合设计要求。

结论:

本段水泥搅拌桩施工所采用的人员、机械和施工工艺满足生产需要,所检桩质量合格,施工现场无安全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