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免疫学基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4199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docx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免疫学基础.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docx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

 

免疫: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身和非自身(异己),并清除非自身大分子物质,从而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反应。

(识别异己、排斥异己过程)

一正常免疫反应(免疫的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

异常:

免疫功能亢进导致变态反应;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免疫缺陷。

正常: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

2自身稳定:

正常:

清除衰老细胞

异常:

导致自身免疫疾病

3免疫监视:

正常:

清除变异细胞(与K、NK细胞有关)即抗肿瘤免疫

异常:

出现癌症(恶性肿瘤)。

第一节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是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理结构,它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组成。

中枢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

TB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粒细胞系统

红细胞系统

一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又称一级免疫器官,为淋巴样上皮结构,是T、B淋巴细胞来源地。

1骨髓:

多能干细胞是机体内各种分化细胞的源泉,也是机体各种免疫细胞源泉。

2胸腺:

多能干细胞进入胸腺在胸腺素作用下变成T淋巴细胞:

其中95%短命、5%长寿(1%进入外周淋巴器官)

3腔上囊(法氏囊):

多能干细胞在腔上囊激素作用下变成B淋巴细胞输送至外周淋巴器官。

哺乳动物胚胎,脾以及出生前后骨髓中都含有多能干细胞,所以都可产生B淋巴细胞。

(二)外周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又称二级淋巴器官,是B细胞和T细胞等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1淋巴结:

皮质和髓质

皮质:

B淋巴细胞(占25%)、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等。

淋巴结

髓质:

副皮质区:

T淋巴细胞(75%)的主要集中区。

2脾脏(spleen)

脾脏:

是体内最大免疫器官。

 

第二节抗原与抗体

一、抗原

1.概念

抗原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性:

包括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两个方面含义,免疫原性:

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免疫反应原性:

指抗原与它们发生反应的特性。

完全抗原:

既具有反应原性又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物质.

半抗原:

具有反应原性抗原物质.如脂多糖,荚膜多糖,及一些抗生素药物.

2.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

①异物性:

异种之间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组织变异.

②大分子胶体性:

大分子物质,分子量在10000以上.

③结构复杂性:

具有一定空间构象.

④物理状态:

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比可溶性抗原强.

⑤完整性:

保持抗原表面化学活性基团.如当大分子蛋白质通过消化道被消化分解后

进入机体内已无抗原性.

3.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基)

抗原的分子结构十分复杂,但抗原分子的活性和特意性并不是决定于整个抗原分子,决定其免疫活性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抗原区域.抗体只是与决定簇结合。

(1)决定簇:

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

(决定簇实际上

就是半抗原)

决定簇可分为不连续决定簇和连续决定簇。

蛋白质分子抗原决定簇通常有5—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一般来讲蛋白质都是由几百个氨基酸组成。

一个蛋白质分子表面通常含多个决定簇)。

任何一个天然良好的抗原实际上都可看成是载体和半抗原组成,所以半抗原实际上是决定簇,但也有区别,半抗原中可能含有多个决定簇。

多糖抗原的决定簇一般由5—6个单糖残基组成,这些决定簇如果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成了半抗原。

如病毒表面抗原大部分仍使糖蛋白。

(2)结合价:

抗原决定簇数目即为抗原的结合价。

4.抗原的交叉性(非特异中的特异性)

自然界中存在着无数抗原物质,这些抗原物质之间可能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这种现象

称为抗原交叉性或类属性。

这些具有共同决定簇的抗原称为共同抗原或类属抗原。

5.抗原特异性

既专一性或针对性,它是由相应抗体与决定簇之间特异性反应。

抗原特异性只是相对的,为什么呢?

因为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共同抗原。

6.抗原分类

6.1根据抗原性质

完全抗原

抗原

半抗原

6.2根据抗原来源分类

1异种抗原

2同种抗原:

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

3自身抗原:

自身免疫病

4异嗜性抗原:

共同抗原

6.3根据对(T细胞)胸腺的依赖性分类

胸腺依赖性抗原(TD)

抗原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

TD抗原:

这类抗原在刺激B细胞分化和产生抗体的过程中,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协

助。

实际上是这种抗原不能直接被B细胞识别,需要TH细胞识别后。

发方能被B细胞识别。

绝大部分抗原属此类。

TI抗原:

不需要T细胞协助就能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被

称为TI抗原。

如大肠杆菌(LPS)脂多糖,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6.4其它分类

如根据细菌种类不同:

O抗原(菌体抗原)、H抗原(鞭毛抗原)Vi或K抗原(表面抗原或荚膜抗原)、菌毛抗原等。

二抗体(Antibody)

1.概念

抗体:

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产生的一类具有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免疫球

蛋白。

抗体一般存在于动物血清,淋巴液和组织液中,含有特异抗体的血清称为免疫血清。

免疫球蛋白(Ig):

是指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血液,组织液及其他外分泌中的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球蛋白(球蛋白分为:

à、ß、γ)

1968和1972年两次会议决定是以Ig表示。

依据化学结构和抗原性差异。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IgGIgMIgAIgEIgD五类。

抗体的实质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并非都是抗体。

抗体强调的是生物活性。

2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2.1免疫球蛋白单体分子结构

所有种类免疫球蛋白的单体分子结构都相似,即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构成“Y”字型分子。

2.1.1重链(H)(420—440a)重链之间有二硫键组成。

可变区(VH):

高变区(4个)骨架区

重链(H)

恒定区(CH):

CH1区CH2区CH3区

重链有à、ß、γ、δε五种,决定免疫球蛋白种类

2.12轻链L(213—214aa)

高变区

-可变区

轻链L骨架区

恒定区

轻链有κ(kappa)λ(lambda)两种

同一单体两条轻链类型相同。

而每一种免疫球蛋白轻链类型相同。

2.2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功能区

H链:

IgG、IgA、IgD都有4个功能区,即:

VH、CH1、CH2、CH3,IgE、IgM有5个功能区,即多一个CH4

L链:

VL和CL区

注意:

VH和VC是抗原结合部位,CH2有补体结合部位。

2.3单体分解片断与生物学活性

木瓜蛋白酶:

2个Fab片断与抗原结合

1个Fc片断与补体结合

胃蛋白酶:

1个F(ab`)2

1个Fc’

2.4免疫球蛋白种类和抗原性

2.4.1种类:

IgG、IgM、IgA、IgE、IgD

IgG:

人和动物血清中含量最高免疫球蛋白,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75~80%,以单体

形式存在,可通过人和兔胎盘的抗体。

人工免疫后,机体产生的主要抗体是IgG,存在时间长,是抗感染免疫中最主要的抗体。

IgM:

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最早产生的免疫球蛋白,10%左右,以5个单体组成的五聚体,

单体之间由J连接。

由于其出现早,消失快,所以不是抗感染免疫的主力。

IgA:

IgA以单体和二聚体两种分子形式存在,单体存在于血清中,称为血清型IgA,约

占血清免疫球蛋白10~20%。

二聚体为分泌型IgA,是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的粘膜中浆细胞(B细胞分化)所产生的。

在预防接种中,经滴鼻、点眼、饮水及喷雾途径免疫均可产生分泌型IgA,而建立相应的粘膜免疫力。

IgE:

以单体形式存在,IgE产生部位与IgA相似,有粘膜浆细胞产生,在血清中含量

甚微。

IgE是一种且细胞型抗体,有CH4区域细胞结合,易于组织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结合,与Ⅰ型过敏反映有关。

IgD:

单体形式存在,血清中含量极微,功能不清,但是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

2.4.2.畜禽免疫球蛋白种类(见表9-14)

IgG、IgM、IgA一般都有。

2.4.3免疫球蛋白抗原性与类型

免疫球蛋白具有双重性,即是抗体又是抗原。

是稳定的。

同种型:

同种型是指在同一种属动物所有个体共同具有的抗原特异性。

有抗体细胞区决

定(即IgGc区是稳定的)。

如人IgG注射给人。

同种异型:

是指免疫球蛋白在同一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呈现出的抗原性。

由于细胞区存

在细微差别,一般为1~2个氨基酸差异。

独特型:

又称为个体基因型,有抗体可变区呈现的抗原性。

动物机体可产生针对各种各

样抗原的抗体,其特异性均不相同。

抗体分子的特异性是由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所决定的。

3.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3.1多克隆抗体

由多种抗原或含多个决定簇的抗原刺激机体多个克隆B细胞分化增殖后的多个浆细胞所产生的抗多种决定簇的抗体。

一般的病毒抗原或细菌抗原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多克隆抗体。

3.2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由淋巴细胞瘤产生的)

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浆细胞)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通过杂交瘤细胞制备的。

其步骤见书。

(一个B细胞)

4.抗体分类

4.1根据抗体的来源(见抗原分类)

①异种抗体:

大多数抗体属于此类

②同种抗体:

如血型抗体、抗组织相容性抗原抗体。

③自身抗体:

针对自身抗原所产生的抗体

④异嗜性抗体:

由异嗜性抗原产生的抗体

4.2其他分类(见书)

 

第三节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是指机体免疫功能动生理结构,它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组成。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T、B)、

NK和K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粒细胞系统、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粒细胞系统

红细胞系统

免疫分子:

细胞因子、补体、抗体

一、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又称一级免疫器官,为淋巴上皮结构,是T、B淋巴细胞来源地。

1.骨髓:

多能干细胞是机体由各种分化细胞的源泉,也是机体各种免疫细胞源泉。

2.胸腺

进入胸腺素

多能干细胞胸腺T淋巴细胞:

95%短命,5%长寿(1%进入外周淋巴器官)

3.腔上囊(法氏囊):

腔上囊

多能干细胞B淋巴细胞外周淋巴器官

囊激素

哺乳动物B细胞产生部位:

其胚胎、脾、以及出生前后骨髓中都含有多能干细胞,所以都可产生B淋巴细胞。

(二)外周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又称二级淋巴器官,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定居、增值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1.淋巴结:

皮质:

B淋巴细胞(约占25%)、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等。

髓质:

副皮质区;T淋巴细胞占75%是其主要集中区。

2脾脏(spleen):

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

(血细胞的生成、过滤除异物、免疫应答)

3.淋巴组织:

哈德氏腺

是禽类眼窝内淋巴组织。

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粘膜T属的许多淋巴小结和弥散性淋巴组织,又称为粘膜相关类淋巴组织。

里面含有丰富的T细胞和B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二.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白细胞):

凡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

它包括T细胞,B细胞,N细胞,K细胞,NK细胞,D细胞等。

免疫活性细胞:

在抗原刺激后分化增值,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包括T,B(主要)

(一)T细胞和B细胞

1.来源与分布

骨髓胸腺

骨髓多能干细胞前T成熟T细胞(胸腺依赖性细胞)

骨髓多能干细胞前B成熟B细胞(分布于外周)

1.2表面标志

T细胞和B细胞在光学显微镜夏均为小淋巴细胞,形态很难化分。

但它们表面存在这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

又称为表面标志。

表面标志主要包括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

可用于鉴别T,B淋病细胞。

1.2.1T表面标志

表面抗原:

是指在淋巴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抗体(如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表面分子。

由于表面抗原是在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产生的,故又称为分化抗原。

由于抗原的识别是用单抗,不同实验室单抗名称不同,所以出现了同一种抗原多种命名。

为避免混淆,1983年*以分化群(CD)统一命名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至今已有130余种抗原。

表面受体:

是指淋巴细胞表面上能与相应配体(特异性抗原、绵羊红细胞、补体等)发生特异性结合。

 

1.2.1表面抗原

1.2.1.1T淋巴细胞抗原

人的T细胞分化抗原有CD1~CD8、CD27、CD28、CD38、CD39、CD100等。

下面仅介绍重要几种。

CD1:

人和富胸胸腺细胞和早期T细胞的一种细胞膜糖蛋白。

CD4:

是T细胞的一个亚群和胸腺细胞、巨噬细胞的一种膜糖蛋白。

CD8:

是某些胸腺细胞和一个T细胞亚群的一种膜糖蛋白。

1.2.1.2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人和小鼠的B淋巴细胞分化抗原也分CD10、CD19~CD24、CD37等许多种。

1.2.2表面受体

1.2.2.1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

TCR:

所有T细胞表面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结构,称为TCR。

95%T细胞的TCR是由α链和β链经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异二聚体。

每链根据其功能可划分为2个功能区。

既可改变区(V区)和恒定区(C去),V区与抗原结合。

一般情况下,一个个体内有数百种T细胞克隆及其特异性的TCR,但自然界中人和动物体内基因却只有105(12万个)左右。

一个T细胞克隆表面只有一种TCR,既要一个基因编码,这样需要至少107~108个基因编码,这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唯一的办法是基因重排。

这就导致TCR多样性,以适应外界抗原多样性。

CD4~CD8分别称为MHCⅡ类分子和Ⅰ类分子受体。

CD4和CD8在统一细胞表面只表达其中一种。

CD2曾称为红细胞(E)受体。

能与红细胞结合形成E花环,鉴别T和B淋巴细胞。

1.2.2.2B细胞表面受体

B细胞抗原受体:

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是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M和IgD。

Fc受体:

B细胞表面也有一些Fc受体,如将红细胞和抗体结合后,能与B细胞形成EA花环。

1.3T淋巴亚群及功能

根据功能分:

TH:

(辅助TC):

释放多种细胞因子激活B细胞。

Ts:

(抑制TC):

释放多种因子抑制B细胞

TCTIC或TC:

(杀伤性TC):

释放穿孔素或通过其它机理使靶细胞溶解

TD:

(迟发性TC)

TM:

(记忆性TC)

TZ:

(诱导T淋巴细胞)

根据CD抗原及功能分:

CD4+T细胞:

TH,Th1,Th2,TD

CD8+T细胞:

TS,Tc

1.4B细胞亚群及功能

B1:

为T细胞非依赖性细胞

B

B2:

为T细胞依赖性细胞

2.其它淋巴免疫细胞

2.1K细胞(杀伤C):

ADCC反应(作用):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由于K细胞表面有Fc受体,当病

毒V或微生物后的细胞与抗体结合后,当被K细胞识别而杀死.这种依赖型抗体的细胞毒作用是K细胞的特性.

2.2NK细胞

NK细胞:

又称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群不依赖于抗体参于,也不需要抗原刺激和致敏就能杀伤靶细胞的淋巴细胞,但它是怎样识别健康细胞和感染了外来异物的细胞?

这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现发现NK细胞也有ADCC作用.

3.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单核细胞(血液中)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巨噬细胞(组织中):

不同组织有不同名称.

3.1单核吞噬C功能

非特异性吞噬

(1).吞噬和杀伤作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

特异性吞噬(巨噬细胞武装因子激活)

(2).逆(提)呈抗原作用(后面讲)

T细胞

抗原决定基+MHCⅡ类分

B细胞

(3).参与免疫调节

巨噬细胞能分泌和合成各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后面讲).

4.粒细胞

胞浆中含有颗粒的白细胞统称为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血液中主要吞噬细胞,具有高度移动性和吞噬功能,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与Ⅰ型过敏反应有关)

5.红细胞

研究表明红细胞和白细胞一样具有重要免疫功能.

识别抗原

增强吞噬作用清除环境中的免疫复合物

红细胞作用

逆(提)呈抗原

免疫调节

 

第四节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

是指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映过程.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应答

一、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是机体生来就具有的正常防御机能.

1屏障作用

(1)皮肤粘膜屏障

1.机械阻挡与切除作用

2.局部分泌液的作用:

汗腺.泪腺,胃酸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2)血脑和血胎屏障

(3)血胸屏障,血睾屏障

2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主要是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细胞.抗原(胞饮,伪足)胞浆内溶酶体

完全吞噬

吞噬结果

不完全吞噬:

布氏杆菌.结核杆菌.李氏杆菌等

 

吞噬细胞

参与因素许多细胞因子:

如趋化因子;巨噬细胞武装因子等

抗原抗体复合物(吞噬细胞结合特异性抗体后更易被吞噬)

2.正常体液因子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健康动物的血液:

组织液,淋巴液.及粘膜分泌物中含有许多体液因子,如补体.溶菌酶

溶解素.干扰素等.他们直接或间接杀伤或裂解靶细胞和病原体,其作用无选择性。

3.1.补体系统

3.1.1补体

(1)补体:

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具有潜在免疫活性的一组酶原蛋白。

(酶复

合物)机体中含有多种酶原复合体。

(2)补体系统的组成:

C1….C9(9种成分)C1又分为C1q,C1r,C1s.所以补体系统

共有11种成分组成。

(3)补体性质:

56度30分钟无活性,只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不单独与抗原或抗体结合

④补体作用:

溶菌与细胞毒作用(Ag-Ab-C)

免疫调节作用C3b-Ag-吞噬细胞(都是以C3D受体为桥梁)

作用免疫粘附作用

免疫调节:

许多吞噬细胞表面有C3b受体,C3是重要调节因子

3.1.2补体系统激活的途径

①经典途径:

Ag-Ab复合物激活,Ab-Ag结合后,暴露了补体结合点.

②替代途径:

C3旁路途径

3.2其它体液因子

3.2.1溶菌酶:

一种低分子量不耐热的碱性蛋白,主要作用于G+.中粘肽

3.2.2β-溶解素:

G+菌

3.2.3干扰素

3.2.4白细胞介素(特异型免疫应答中讲)

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是指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而产生的有专一性作用的免疫力.(复习免疫、抗

原概念)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免疫应答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过程,除了多种免疫细胞协同完成外,还有许多细胞因子参与,可以人为地分为三个阶段

1.1致敏阶段(感应阶段)

是摄取和识别抗原阶段,实际上是抗原加工、处理、识别阶段,也是抗原提呈过程.

抗原提呈(递呈):

是指抗原提呈细胞(APC)摄取抗原并加工成小肽分子,与MHC分子

结合成MHC-肽分子复合物表达于APC细胞表面,由T细胞与TCR识别,而T细胞被激活,同时,T细胞将抗原信息传递给B细胞,激活B细胞.

①外源性抗原(细胞外面):

提呈细胞(MΦ、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摄取加工处理(溶酶体作用)成小肽分子,小肽分子(决定簇)与提呈细胞内MHCⅡ类分子(内质网送来)结合成MHCⅡ-肽分子复合物,复合物被运送到提呈细胞表面,被TH细胞表面TCR和其它一些受体(如CD3分子,CD4分子)识别,激活TH细胞释放细胞因子,TH表面抗原被B淋巴细胞识别,激活B淋巴细胞

②内源性抗原(细胞内):

提呈细胞(所有的核细胞)加工处理成小肽分子,与提呈细胞内MHCⅠ类分子结合成MHCⅠ-肽分子,被运送到提呈细胞表面,被TC细胞表面地TCR识别,激活TC细胞。

这两种抗原都是TD抗原,而TI抗原不需要上述处理,如荚膜多糖或脂多糖,直接被B细胞上受体识别.

T细胞识别特点:

它不能识别游离的未经处理的抗原物质,只能识别经抗原递呈细胞处理并与MHCⅠ或Ⅱ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

2.反应阶段

反应阶段:

免疫活性细胞受到抗原信息刺激后,即可母细胞化,进而大量增殖.(即增殖与

分化阶段)

T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T淋巴细胞(TH、TC、TS、TD)。

B细胞识别抗原后(TD或TI后),活化、增殖,分化成记忆T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

浆细胞分泌抗体,进入淋巴液、组织液、粘膜表面,发挥体液免疫反应.

TH、TC、TS、TD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发挥细胞免疫反应.,TH细胞(CD4)参与免疫调节,TC细胞,释放穿孔素或其它细胞因子,溶解细胞作用,TS细胞,释放多种细胞抑制因子,参与免疫调节,TD细胞(CD4+)释放淋巴因子,迟发型变态反应

2.体液免疫

概念(见书P143页):

是指B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即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不是一步而是很多步),有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2.1抗体形成的机制

克隆选择学说:

认为机体本身的免疫活性细胞在接触抗原前;已具备能针对各种抗原的特异性受体,抗原只是起选择作用。

2.2抗体形成的一般规律

a..抗体产生顺序IgM−IgG−IgA

(1)初次反应:

b.抗体产生时间(慢),量(少),持续时间(短)

(2)再次反应:

快,量大,持续时间长

(3)回忆反应:

再次反应是回忆反应的一种,回忆反应是指多次反应。

2.3抗体产生规律对实践指导意义。

2.4体液免疫作用:

(1)中和作用:

针对毒素和病毒(毒素有外毒素和内毒素)

(2)免疫溶解作用:

Ag−Ab补体(溶菌).

Ag−Ab→被吞噬

(3)免疫调理作用

Ag−Ab→补体→被吞噬(吞噬细胞表面有3b受体)

(4)ADCC作用:

K细胞,NK细胞,M¢,都有ADCC。

(FC受体)

(5)黏膜免疫:

分泌型IgA。

3.特异性细胞免疫

3.1概念:

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AgAg杀伤T细胞(直接杀伤)

T细胞致敏淋巴细

再次淋巴因子(TH和TD)

3.2细胞免疫作用

3.2.1直接杀伤作用(CTC:

穿孔素,淋巴毒素)

3.2.2淋巴因子广泛免疫作用

主要是

(1)由TH细胞产生的IL-2,IL-4,IL-5等白细胞介素,细胞因子等发挥作用。

(2)由TD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等发挥作用。

细胞因子:

是免疫细胞受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刺激后,产生的非抗体,非补体的具有激素样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干扰素(Interferon,IFN-∂,β)

白细胞介素(IL,Interlulin)

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nosis,factor,TNF-∂,β)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等。

白细胞介素:

决定(1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