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四五六诗词6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4101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7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四五六诗词6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初二语文四五六诗词6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初二语文四五六诗词6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初二语文四五六诗词6精品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初二语文四五六诗词6精品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四五六诗词6精品文档.docx

《初二语文四五六诗词6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四五六诗词6精品文档.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语文四五六诗词6精品文档.docx

初二语文四五六诗词6精品文档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①生气②恃③风雷④,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⑤降人材!

【注释】

  ①九州:

中国。

②生气:

生气勃勃的局面。

  

③恃:

依靠。

  ④风雷:

风神和雷神。

比喻变革社会的威力。

  ⑤不拘一格:

不拘泥于成规。

拘,拘泥。

格,成规。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玉皇大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受阵规旧俗的束缚降生各种人才。

  

【赏析】 

 在诗人看来,当时的中国死寂一片,毫无生气可言。

只有疾风暴雨以及惊雷一样的变革力量,才能给中国带来希望。

诗人期盼最高统治者能够重新振作精神,打破陈规陋俗,使普天下涌现出各种人才,来迎接华夏的新生。

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发人深思,催人振奋。

  不过,诗作中也有其局限的一面,那就是诗人依然把变革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天公”,寄托于陈腐老气的朝廷。

这是不可取的。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晚清思想家,史学家。

字璱人,原名巩祚,浙江仁和人。

著有《龚自珍全集》传世。

题临安①邸②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③。

【注释】  

①临安:

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②邸:

客栈、旅店。

  ③汴州:

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这首诗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

“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作者简介】

林升,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人,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①

(宋)陆游

三万里河②东入海③,

五千仞岳④上摩天⑤。

遗民⑥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即将天亮时走出篱笆门迎着凉风时所想到的事情。

将晓,天将要亮的时候。

篱门,篱笆门。

迎凉,出外乘凉。

②三万里河:

三万里长的黄河,这里作者用的是夸张手法,形容黄河很长,实际上黄河并没有三万里长。

河,指黄河。

③东入海:

向东流入大海。

④五千仞岳:

五千仞高的西岳华山。

“五千”也是虚数,形容华山非常高峻。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

这里用的也是夸张手法:

岳,高大的山,这里指“西岳”华山。

⑤上摩天:

向上能碰到青天。

摩,接触,摩擦。

⑥遗民:

被朝廷遗弃的人民,这里指仍然生活在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地区的宋朝老百姓。

【译文】

万里黄河,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入大海,高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到青天。

这大好河山已沦陷在金国统治者手里,老百姓生活在金兵的残酷统治下眼泪也哭干了!

他们天天遥望南方,希望南宋军队去收复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作者简介】

陆游:

(1125-1210),南宋文学家。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①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②未遮山,

白雨跳珠③乱入船。

卷地风④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①望湖楼:

在杭州西湖边。

  ②翻墨:

打翻的黑墨水。

  ③跳珠:

跳动的珠子。

④卷地风:

龙卷风。

【译文】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打入船内。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作者简介】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别董大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②,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③。

【注释】

①董大:

唐玄宗时著名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②曛:

昏暗。

③君:

指的是董大。

【诗意】

千里尘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吹雁南飞大雪纷纷。

不要愁前边没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没有不赏识您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给董庭兰送行时的赠言。

首句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

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

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莫愁前路无知己”是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

【作者简介】

高适(700?

-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一字仲武。

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

有《高常侍集》。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①酒旗风。

南朝②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③烟雨中。

【注释】

①郭:

外城。

②南朝:

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

③楼台:

指寺庙。

【诗意】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

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

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

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4年)晚唐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著有《樊川文集》。

江畔①独步②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③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④开无主⑤,

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

①江畔:

指成都锦江之滨。

②独步:

独自散步。

③塔:

墓地。

④一簇:

一丛⑤无主:

没有主人。



 

【诗意】

黄石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在游春。

桃花一簇在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是喜欢深红的桃花,还是浅红的桃花?

【赏析】

从诗题看,诗中有江、花、人。

诗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即春天,同时描写了诗人懒困的神情。

为什么会懒困呢?

原来是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造成的,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诗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不仅写出了桃花争妍斗艳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而且透过诗句,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目不暇接的神态。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浪淘沙①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②自天涯③。

如今直上银河④去,

同到牵牛⑤织女家。

【注释】

  ①浪淘沙:

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后又用为词牌名

 ②浪淘风簸:

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③天涯:

天边。

  ④银河:

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⑤牵牛:

即传说中的牛郎。

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著名诗人。

为匈奴族后裔。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九月九日①忆②山东③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④为异客⑤,

每逢⑥佳节倍⑦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⑧处,

遍插茱萸⑨少一人。

【注释】

  ①九月九日:

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②忆:

想念。

  ③山东:

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④异乡:

他乡、外乡。

  ⑤为异客:

作他乡的客人。

⑥逢:

遇。

⑦倍:

格外。

  ⑧登高:

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⑨茱(zhū)萸:

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诗意】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不禁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

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

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他的诗佳句颇多,有浓厚的诗情画意,苏轼曾赞美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塞下曲①

(唐)卢纶

月黑②雁飞高,

单于③夜遁④逃。

欲将⑤轻骑⑥逐⑦,

大雪满弓刀。

【注释】

①塞下曲:

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②月黑:

没有月光。

③单于: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④遁:

逃走。

⑤将:

率领。

⑥轻骑:

轻装快速的骑兵。

⑦逐:

追赶。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作者简介】

卢纶(748-800),唐代诗人。

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很有特色。

示儿①

(宋)陆游

死去元②知万事空,

但③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①示儿:

给儿子们看。

②元:

本来。

③但:

只是。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

“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光复失地。

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作者简介】

陆游:

(1125-1210),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望洞庭①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②,

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④里一青螺。

【注释】

  ①洞庭:

湖名,在湖南省。

  ②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③潭面:

指湖面。

④白银盘:

形容洞庭湖。

【诗意】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①,

死亦为鬼雄②。

至今思项羽③,

不肯过江东。

【注释】

①人杰:

人中的豪杰。

②鬼雄:

鬼中的英雄。

③项羽(公元前232-前202):

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诗意】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

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晓①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②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③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④红。

【注释】

①晓:

早晨。

② 毕竟:

终归,到底。

③接天:

与天相接,形容广阔,望不到边。

④别样:

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诗意】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

 

芙蓉楼①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②连江夜入吴,

平明③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①芙蓉楼:

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西北角。

②寒雨:

秋雨。

连江:

满江。

③平明:

天刚亮。

【诗意】

昨夜下了一场秋雨,水涨江满;天亮时送你回洛阳,远望你将行经的楚地,使我感到孤独。

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问起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

我的心就象盛在玉壶的冰那样洁白透明。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去洛阳时所作。

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

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

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

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

“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

”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作者简介】

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泊船①瓜洲②

(宋)王安石

京口③瓜洲一水间,

钟山④只隔数重⑤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①泊船:

停船靠岸。

  ②瓜洲:

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③京口:

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④钟山:

现在南京紫金山。

  ⑤数重:

几层。

【诗意】

京口与瓜洲隔水相望,离南京也只有几层山。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啊,何时照我回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

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

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

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

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临川(现江西抚州市)人。

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后来两次做过宰相。

王安石执政后,积极推行新法。

 

惠崇①春江晓②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③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④欲上时。

【注释】

①惠崇:

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

②晓:

早晨。

③蒌蒿:

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

芦芽:

芦笋。

④河豚:

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

【诗意】

绿竹萧疏,掩映着几树桃花。

一江春水,鸭子首先感到了暖意。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

惠崇是北宋能诗善画的僧人,以工于小景见你。

东坡此诗题在他的《春江晓景》画上,非但状其形,而且传其神。

桃花在竹外,写出了相互衬托的艺术效果。

春江水暖,鸭子先知,写鸭子对水温的感觉,完全是由画面上鸭子的嬉水神态联想出来。

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作者简介】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鹿柴①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②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

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景:

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诗意】: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

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

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他的诗佳句颇多,有浓厚的诗情画意,苏轼曾赞美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黄鹤楼①送孟浩然之②广陵③

唐·李白

故人④西辞黄鹤楼,

烟花⑤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①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②之:

往。

③广陵:

即扬州。

④故人:

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⑤烟花:

指艳丽的春景。

 

【诗意】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

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赏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郊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李太白集》传世。

望天门山①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②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③。

两岸青山相对出④,

孤帆一片日边⑤来。

【注释】

①天门山:

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②楚江:

即长江。

 ③至此回:

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④出:

突出。

⑤日边:

天边。

【诗意】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

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赏析】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

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李太白集》传世。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①杨柳醉②春烟③。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④。

【注释】

①拂堤:

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是抚摸着堤岸。

②醉:

作动词用,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